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关系如何___________,继往开来,中法两国如何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进行富有实效的合作,是摆在双方面前的重大课题。
②自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已有7年没有碰面的李安与张艺谋一见如故,两位华语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___________,畅谈多年的拍摄经验。
③在无处容身时有人收留,熊继柏自然感恩不尽,于是____________落户到了这个名叫维新公社九间大队的地方,在队办的医疗站里当了一名医生。
A . 承先启后侃侃而谈顺水推舟B . 承先启后夸夸其谈因势利导C . 承上启下侃侃而谈因势利导D . 承上启下夸夸其谈顺水推舟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 .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 . 他是个很要强的人,想不到被这个问题把他难住了。
C .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提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D . 眉山市政府召开“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主题教育活动。
3. (2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地名是最能体现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承载了大量的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
若地名轻易乱改,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就会丢了传统、断了文脉。
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A . 如果不能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就难以重拾,文化灵魂就难以复原B . 虽然将来能把名字改回来,但传统民俗也难以重拾,文化灵魂更难以复原C . 即使将来能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也难以重拾,文化灵魂更难以复原D . 无论将来能否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都难以重拾,文化灵魂都难以复原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6·长兴模拟)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踮脚(diǎn)牵累(lèi)系鞋带(jì)量体裁衣(liàng)B . 消散(sàn)挫折(cuō)胳肢窝(gā)丢车保帅(jū)C . 估衣(gù)懵懂(mēng)撒手锏(sā)螳臂当车(dāng)D . 锁钥(yuè)旋转(zhuǎn)挑大梁(tiǎo)白发皤然(pó)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 . 谦逊宏亮箜篌公竞渡河C . 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 . 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3.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他们一个个甘之如饴,毫无怨言。
B .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 . 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而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 . 我过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4. (2分) (2017高二下·山东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名车豪宅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真正的最好礼物。
B . 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C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资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资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8分)1. (2分) (2019高二下·临海月考)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矫诏(jiǎo)譬如(pì)瞋目(chēn)蹑手蹑脚(niē)B . 嫡亲(dí)扁舟(piān)伺候(sì)安步当车(dàng)C . 旋涡(xuàn)遒劲(jìng)倩影(qìàn)休戚相关(qī)D . 俨然(yǎn)褶皱(zhě)墙垣(yuán)越俎代庖(páo)2.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萧瑟遏制寂寥激浊扬清B . 竞选苍桑意气峥嵘岁月C . 消散冷漠凄惋蛛丝马迹D . 彳亍颓圮诀别兴高彩烈3. (2分) (2016高三上·重庆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俊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在竞争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时代,众多的网络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户体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UI设计师因此成为大热的新兴职业之一。
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磨刀、补锅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④电影《湄公河行动》凭借创新的艺术表达、精彩的视觉呈现、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赢,是一部不落窠臼的佳作。
⑤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来,每一个“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⑥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A . ①②④B . ①②⑤C . ③④⑥D . ③⑤⑥4. (2分) (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国女排敢打敢拼,打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不仅很好地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癸丑(ɡuǐ)嗟悼(jiē)游目骋怀(chěnɡ)放浪形骸(hái)B . 修禊(xì)伺候(cì)丝竹管弦(xuán)若合一契(qì)C . 流觞(shānɡ)譬如(bǐ)趣舍万殊(qū)功亏一篑(kuì)D . 贮藏(chǔ)会稽(kuài)感慨系之(xì)解甲归田(jiě)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西方媒体推断,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可能让因岛屿争端而趋于紧张的韩日关系扑朔迷离,不利于东亚的和平稳定。
B . 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今年年初在意大利西部吉利奥岛触礁搁浅并侧翻,有关部门运筹帷幄,使它逐渐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C .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山水画中的“第一神品”。
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抚慰了黄公望的心灵;也正是黄公望的神笔挥毫,挖掘出了富春江景色的神韵。
D . 目前国内从事该零部件制造的企业较少,市场区分度高,进而有效规避了行业恶性竞争带来的冲击。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回乡过年是一次温暖的旅程,当不少漂泊者把房价压力、职场纷扰等抛在脑后,却发现梦中的故乡已恍如隔世,从而生发出“故乡去哪儿了”。
B . “保护消费者权益”尽管一直被人挂在嘴边,但现实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仍层出不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规定与维权难题在衔接中存在空档。
C . 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请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以我手写我心?”注意细心观察,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就行了。
D . 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成立环保综合督查机制,适时拓展综合督查工作。
资阳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资阳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 . 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 . 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 . 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2. (2分) (2017高二下·大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 . 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
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C .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 .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3. (2分)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她已经陶醉在欢乐之中,什么也不想,只是兴奋地、发狂地跳舞。
她。
①陶醉于成功的自豪中②陶醉于妇人们所认为最甜美最美满的胜利中③陶醉于这些人对自己的殷勤献媚、阿谀奉承、垂涎欲滴④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之中A . ①②④③B . ①④③②C . ④②①③D . ④①③②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8高一下·舒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资阳市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资阳市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 濡染/襦袖戕害/踉跄拗折/执拗B . 金瓯/鸥鹭分袂/蒙昧连累/累赘C . 擅长/颤抖蓊郁/蔽翳脉脉含情/一脉相承D . 戏谑/疟疾藿香/豁亮呕心沥血/呕哑嘲哳2. (2分)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惦量结外生枝委屈求全暴殓天物B . 侮蔑无可质疑真知卓见前合后揠C . 阑珊功名未遂烦燥不安亢旱三年D . 国粹插科打浑声名鹊起深思秘虑3. (4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彩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 纶巾(lún)酒酹(lèi)樵悴(qiáo)卷起(juǎn)B . 华发(fà)故垒(lěi)毫杰(háo)樯橹(lú)C . 狼狈(bèi)雨具(jù)吟啸(xiào)蓑衣(suō)D . 料峭(qiào)箫瑟(sè)泠然(lénɡ)贬谪(zhé)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当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之后,再听到这首《二泉映月》,不觉感慨万千,文思飞扬。
B . 悲愤可以出诗人,牢骚却并不一定能兴家国。
这一观点在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阐述。
C . 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D .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爱惜生命的,哲人的“未知死,焉知生”和普通百姓的“妤死不如赖活着”,都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生命意识。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公共政策的调整像法定节假日调整这样最广泛地发动了民众参与,还没有哪一次公共政策的调整像这样实实在在地提供了民意自由表达的机会。
B . 虎照之真伪在经过鉴定、新闻发布、质疑、年画虎照现世、民间委托鉴定为假乃至国家林业局回应种种过程之后,该事件仍未尘埃落定。
C . 赵本山不上今年“春晚”,可能会把“春晚”精彩程度削弱,笑声略淡;但本山“春晚”陪同病危父亲之举所焕发出的人性光彩将会更动人,也更有价值。
D . 品牌时装需要宣传,适当寻求一点视觉冲击力也未尝可以,但拿老子、孔子做模特只能是自取其辱。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画家、诗人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①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②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③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④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⑤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⑥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A . ④⑥①③②⑤B . ④⑥③①⑤②C . ②④⑤①⑥③D . ④⑤②①⑥③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5. (18分) (2016高二下·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亦诗亦哲方东美方东美,名珣(1899~1977),安徽省杰出的乡贤,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名教授,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闻名于世。
方先生受到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
“幼承庭训,深沐经史古典文化熏陶;加之,夙慧天成,秉彝非凡,三岁受诗经,过耳成诵,有神童誉,如以智然。
”方先生对《诗经》素有研习。
他读金陵大学哲学系时还怀着浓厚的兴趣选修了《诗经》一课,希冀能有所增益。
但“开课不久,一天,教授在台上讲,台下有人低声说‘错了!’教授皱了一下眉,继续讲课;台下又有人说:‘错了!’教授生气了。
大声问:‘谁说我讲错了,谁就来讲!’方先生站起来说:‘我们是学生,我们是来听课的。
’教授气更大了:‘你既能说我讲错了,你就应该上来讲!’方先生从容出位,走上讲台,先向教授鞠躬,便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既辞义明白,又趣味盎然,人人凝神静听,直到下课钟响了,方先生再向教授鞠躬而退。
教授走出了教室,方先生得到全班如雷的掌声。
”于是,方先生的国学根基深厚之名声,传遍全校,成为大家的共识。
著名的教育家、校教务长刘伯明博士曾对文学院文史哲各系负责人明言:“你们要请国学老师,有两个学生——方东美、黄仲苏的关恐怕不容易过,最好先征询他们的意见。
”方先生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
诗人张佛千回忆说道:方先生对西方的诗的“情理神韵”,“能以其大慧”,予以“深赏妙解”之。
所以,他在自己的哲学专著里往往引用了很多西方的诗。
特别是,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方先生不但热爱中国古典诗,会翻译西方诗,而且还乐意写中国古诗,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
但是,他却不轻易示人。
“我除掉写一点哲学的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了一点诗、一点词,但是这种东西平常不示人的。
所谓诗同词,在中国就是印出来,也是非卖品……所以有许多人就把诗集词集叫做‘待焚稿’,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所以,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他认为“中国很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
他还主张哲学与诗是会通的。
“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
”他坦言相告:“我自己的真情感,也许不在我的思想里面表现出来,而在我的诗词里面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
”方先生的诗受到极高评价:史学家黎东方教授谓其诗必传。
古典学者兼文艺评论家钱钟书教授,1987 年访美经华盛顿时,对弟子陈一川叹曰:“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这些评价当然也是我们读方先生诗的最好的导读词。
方先生的长子方天华,在方先生逝世后出版全集中的诗集——《坚白精舍诗集》的《后记》中,开头就追忆说道:“国内外学术界认识先父方东美教授的人士,都知道他是颇有成就的哲学家。
不过对于他诗词造诣熟悉的人,不算很多。
这是因为父亲借用诗词发挥自己私人的情绪观感,除了对于家人和少数知交,他不轻易出示作品。
”我们上中学住在家中,“夜深梦醒,常听见父亲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吟诗。
他时常利用夜间的宁静,读书写作,要到清晨三四点才就寝。
”但“他如有自己得意的诗词,就等不及向母亲和我们诵读。
”方天华也回忆说道:“父亲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
那时我们全家住在沙坪坝嘉陵江畔中央大学教职员宿舍的栾家院。
似乎生活愈苦,父亲研读愈勤,诗情愈浓,这大概也就是所谓重庆精神。
”他实话实说,父亲所谓的“坚白精舍”,无非就是“我家的泥墙陋屋”。
他还形象地描绘出他父亲吟诗的动人的情景:“嘉陵江对面磐溪的瀑声,江中石门的急涛声,岸边纤夫的歌唱声,常与相咏相应,极有情趣。
”他最后道出了他父亲对诗之所以青睐的原因。
“父亲在世常引歌德,说诗的功能在作生命之梦。
”(摘编自沈素珍《友情与诗情》)相关链接①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是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为着这个目的,他对中西文化以及人类生命中的各种价值形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使之一一含章定位,共同统会于普遍生命这一理想生命本体当中。
“统会”使得方东美的思想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旁通统贯、兼容并包、综合超越的特点,它能够从多面向、多角度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进行辐射,远远超越了学派之限。
因此,学术界对他的新儒家、新道家的身份争论并不足以从整体上反映出他的思想面貌。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方东美抛弃了对具体的感性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理法的分析,而是从全新的真善美价值定位切入,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人的理想化生存以及人类生命的自我超越。
(摘自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②方先生曾说自己“三岁读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
这在当时重视教育的家庭中,是可能做到的。
他的国学程度有多好呢?他在《段锡朋先生纪念谈话》一文,说他念金陵大学哲学系时,入学考试的国文成绩特优,得以免修三年国文课。
后来有两位教授担心中国文化在金陵大学受到忽视,就向校长建议,“以后凡是聘请中文教授,都要得到某某两个学生的同意”云云。
方先生正是这“两个学生”之一。
(摘自傅佩荣《回忆恩师方东美先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方东美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B . 因为方东美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
所以,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C . 方东美是哲学家、诗人、美学家,是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D . 方东美他认为中国许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
他除掉写哲学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诗词,但是他从不把写的诗词示人。
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E . 方东美三岁受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
金陵大学入学考试时,方东美的国文成绩特优。
上《诗经》选修课时,有一次走上讲台,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趣味盎然。
(2)文中说:“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作为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的方东美有哪些完备的哲学家的“资格”。
(3)传记的最后写了方天华对自己父亲的回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本文追述方东美的往事有几个细节,这些细节的写法是否成功?试加以探究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5高二上·杭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上韩魏公书苏轼轼再拜。
近得秦中故人书,报进士董传三月中病死。
轼往岁官岐下,始识传,至今七八年,知之熟矣。
其为人,不通晓世事,然酷嗜读书。
其文字萧然有出尘之姿,至诗与楚词,则求之于世可与传比者,不过数人。
此固不待轼言,公自知之。
然传尝望公不为力致一官,轼私心以为公非有所爱也,知传所禀赋至薄,不任官耳。
今年正月,轼过岐下,而传居丧二曲①,使人问讯其家,而传径至长安,见轼于传舍,道其饥寒穷苦之状,以为几死者数矣,赖公而存。
“又且荐我于朝。
吾平生无妻,近有彭驾部者,闻公荐我,许嫁我其妹。
若免丧得一官,又且有妻,不虚作一世人,皆公之赐。
”轼即为传喜,且私忧之。
此二事,生人之常理,而在传则为非常之福,恐不能就。
今传果死,悲夫。
书生之穷薄至于如此其极耶夫传之才器固不通于世用然譬之象犀珠玉虽无补于饥寒要不可使在涂泥中此公所以终荐传也。
今父子暴骨僧寺中,孀母弱弟,自谋口腹不暇,决不能葬。
轼与之故旧在京师都数人,相与出钱赙其家,而气力微薄,不能有所济,甚可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