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第3部分 判断纠错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必修2)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3种类型,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C+、C、c基因控制。
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接近2∶1。
分析错误的是()A.基因C+对C和c为显性B.该昆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C.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D.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1答案:C分析:由题可知,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说明C对c为显性;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说明C+对C、c为显性;后代比例总接近2∶1,说明C+C+长翅显性纯合致死。
A、由分析可知∶基因C+对C和c为显性,A正确;B、因长翅显性纯合致死,该昆虫种群长翅的基因型有C+C、C+c,B正确;C、长翅个体基因型可能为C+c,正常翅个体基因型可能为Cc,则后代可能会出现小翅个体cc,C错误;D、因长翅显性纯合致死,长翅个体为杂合子,与小翅cc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C。
小提示:2、孟德尔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为验证他的基因分离假说,曾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通过观察F3的表现型来进行检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7:3答案:D分析: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1/2。
A、由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知,F2中纯合子(DD、dd)比例为1/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B、F2中高茎植株中遗传因子为DD的占1/3,Dd占2/3,故F2高茎植株中2/3个体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C、 F2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D、由题干分析可知,亲本是DD和dd,F1基因型是Dd,Dd再自交得F2,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这个过程中杂合子只自交了两次(从F1到F3),所以则F3植株中的矮茎(dd)占的比例为[1-(1/2)n]×1/2=[1-(1/2)2]×1/2=3/8,高茎为1-3/8=5/8,故F3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5:3,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答案:B分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 .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
故选B。
2、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花与白花(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为一对相对性状,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性状。
下表中是该植物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甲组亲本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在乙组F1的红花矮茎植株中,杂合子大约有206株D.用甲组亲本中的红花高茎植株自交,可验证含基因aB的雄配子不育答案:D分析:由表格可知,乙组F1中出现白花,说明白花对红花为隐性。
由表格分析可知,甲组亲本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乙组亲本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由表格可知,甲组F1中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1:0:1,乙组F1中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2:3:0:1。
如果不存在配子不育,甲组F1中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1:1:1,乙甲组F1中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3:3:1:1,对比可知,aB的配子不育。
A、根据乙组的亲本都为红花,而F1中出现白花,说明白花对红花为隐性,即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正确;B、甲组亲本白花矮茎的基因型为aabb,再结合表格可知,F1中出现白花和矮茎,说明甲组亲本红花高茎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在乙组F1的红花矮茎植株中,杂合子占2/3,大约有206株,C正确;D、用甲组F1中的红花高茎植株AaBb自交,基因aB的雄配子不育和基因aB的雌配子不育,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法验证,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
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 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表现型是黄色B.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 9∶7C.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3/16D.F2中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答案:D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
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是:A-B-、aaB-、aabb表现为白色,A-bb表现为黄色。
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白色,A错误;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B错误;F2的白色个体应为A-B-(9)、aaB-(3)、aabb(1),其中纯合子有AABB(1)、aaBB(1)、aabb(1),所以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3/13,C错误;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 所以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
小提示:正确分析题图信息,明确每种基因型的表现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需熟练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
2、某单子叶植物的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高杆(D)对矮和(d)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基因型为①TTdd、②ttDD、③ttdd三个品种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用①和②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和比例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①和③杂交所得的F1进行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和比例C.若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用②和③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及比例D.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①和②进行杂交,所得的F1与③进行杂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答案:D分析: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遗传因子的发现

①并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并不是真核生物中所有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并不是所有生物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如原 核生物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遣传规律。
四、伴性遗传的类型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 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有性生殖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并且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以及受精时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 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因此,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分裂结果
是否需要变形 相同点
精子
卵细胞
睾丸
卵巢
两次分裂都均等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了不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
1个初级精母细胞 ↓
2个次级精母细胞 ↓
4个精细胞 ↓
4个精子 (生殖细胞)
1个卵母细胞 ↓
1个初级卵母细胞 ↓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 ↓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生殖细胞) (消失)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专题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
1.经典遗传学基本术语与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 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一代(F1)没有表现出 来的性状。
高茎
矮茎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 等位基因,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 因叫隐性基因。 (3)纯合子:由含有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等位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 的个体。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2知识点归纳填空(附答案)

两种重组型:__________ 、__________ 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每一种基因型占 1/16)
单杂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每一种基因型占______)
双杂合子 4、常见自由组合问题
YyRr (基因型占_______)
(1)配子类型问题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遗传学中常见概念辨析
公众号:高考生物 100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
相对性状:
种生物的
、
或
种性状的
等。 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
的性状。 的性状。 的现象)
3、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 分子上 显性基因:控制
的片段) 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
的基因。
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位置上)。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极体分裂(均等)
成两个第二极体
有无变பைடு நூலகம் 精细胞变形形成精 无变形
子
分裂结果 产生四个有功能的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
4
第 2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形成
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裂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以下是有关遗传概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①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
( )②显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
( )③杂交的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④后代全为显性,则其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 )⑤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 )⑥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⑦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⑧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该个体就是杂合子。
( )⑨测交可测定个体的基因型,也可测定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 )⑩只有自花传粉的植物才能进行自交。
( )2.以下是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①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 )②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③给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 )④孟德尔在实验中采用了正反交的方法。
( )⑤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数量统计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 )⑥“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 )⑦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⑧“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⑨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⑩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1.以下是有关分离定律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②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 )③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 )④在形成生殖细胞一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为分离定律。
高三生物复习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生物复习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整合新人教版
2
必修
续表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理解
(1)实验取材上:利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一般为纯合子。
②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稳定的相对性状。
③豌豆的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学分析。
注: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易饲养;②繁殖快;③后代数目多;④染色体数目少。
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去雄、传粉等繁杂的操作;
②生长周期短,缩短实验时间;③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学分析。
(2)实验操作上:对母本的实验处理:去雄、人工授粉和套袋。
去雄是指杂交前将母本的雄蕊摘除,避免自花受粉;人工授粉是将父本的花粉授到母本的柱头上;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研究方法上: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
其过程如图所示:
3.常考的遗传特例——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 ∶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分析: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 .由题意知,该动物的毛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给出的代谢途径可知,A_B_dd为黑色,A_bbdd为褐色,aa____、____D_为黄色;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则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后代的杂交组合是64种,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
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黄色个体是aa____、____D_;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F2中黑色个体占比=9/(52+3+9)=9/64,褐色个体占比=3/(52+3+9)=3/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 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要出现3/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1/4×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分离定律F1(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 )5.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6.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为1∶1,则双亲均为纯合子( )7.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8.自由组合定律中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9.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0.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11.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随机结合的基础( )1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13.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14.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15.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16.若F1(AaBb)自交后代比例为9∶6∶1,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2∶1( )17.性染色体相同的个体所代表的生物均为雌性个体( )18.女儿色盲,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19.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0.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2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2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23.有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子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有2n种基因型( )24.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所有生物( )25.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7.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可以说明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28.男性血友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2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30.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1.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32.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3.若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个体的存在。
()34.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别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35.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37.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6/16。
()38. 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39. 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
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40. 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1. 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7。
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42. 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43.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面进行了证明。
()44. 为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基因型。
一次解决的方法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45. 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多个雌雄个体,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2:1 ()46.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自交产生的F2出现性状分离()47. 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8.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①②④⑤⑥。
()提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产生配子的规律,发生于减数分裂,⑥是受精作用。
49.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50.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本质的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5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52.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53.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实验验证过程。
()提示:这属于孟德尔发现的实验现象。
54.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5.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56.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5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58.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59.基因型为Dd的豌豆,产生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接近1∶1。
()60.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61.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6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63.若F1(AaBb)自交后代比例为9∶6∶1,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2∶1。
()64.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65.基因型AaBb的生物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班级:姓名:答案1.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分离定律F1(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 √)5.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6.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为1∶1,则双亲均为纯合子( ×)7.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8.自由组合定律中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9.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0.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11.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随机结合的基础( √)1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13.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14.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15.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16.若F1(AaBb)自交后代比例为9∶6∶1,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2∶1( √)17.性染色体相同的个体所代表的生物均为雌性个体( ×)18.女儿色盲,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19.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0.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2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2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23.有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子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有2n种基因型( ×)24.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所有生物( ×)25.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7.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可以说明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28.男性血友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31.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解析:如果XaYA×XaXa婚配,则后代中所有男性都是显性,所有的女性都隐性。
32.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解析:人类色盲基因只位于X上,它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同时由于伴性遗传有关。
33.若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个体的存在。
(√)解析:由于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所以自然界中无含X的隐性雄配子,则自然界中就不会出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
34.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别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配,则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次级精母及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35.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正常夫妇生患病女孩,属于无中生有现象,有病女孩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且aa,而不可能是性染色体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