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篇序》与陈子昂6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陈子昂解析PPT课件

陈子昂解析PPT课件
第1页/共6页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燕昭王 》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第2页/共6页
关于陈子昂的评价
• 杜甫曰:“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拾遗故宅》) • 韩愈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荐士》) • 刘克庄曰:“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 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 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趋于黄初、建安矣。” (《后村诗话》)
第3页/共6页
杜甫《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宋横驰翰墨场,风流不为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第5页/共6页
感谢观看!
第6页/共6页

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

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
代文学。 收稿 日期 :0 9 0 —3 20— 8 1
陈子 昂是初唐 时期 有着 突 出成 就 的文学 家 , 中 在
时的时代 背 景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刘勰 在《 心雕 龙 ・ 文 时 序 》 中提 出 了“ 篇 文变 染 乎 世情 , 兴废 系 乎 时序 ” 一 这
不 刊之论 。 若我 们离 开一 定 的背景 去分析 评价某 种 倘
评 价 :继 往开来 , “ 中流砥柱 . 上遏 贞观 之微 波 。 决 开 下
文学 发展 情况 。在 齐梁之 际 , 随着文 学 自身 的不断 发
展 和艺术 经 验 的不 断 积 累 , 之 统 治者 的提 倡 , 加 文学
元 之正派 ” 可谓 推崇 备至 。 自二 十世 纪 以来 , 者们 , 学 对 陈子 昂 的文 学主 张 、 文创 作 、 学 地位 及 贡 献等 诗 文
等 , 自在 《 心雕 龙 》 《 品 ・ 》 各 文 、诗 序 中对 之 加 以批 评 ,
并 主张 代之 以文情 并茂 、 质兼备 的诗 文 。 文 可惜 的是 , 他们 的批评在 当时并未 产生 多大 的影 响 , 本不 能扭 根
不利 的 , 不值得 赞扬 的 。 ’ 是 ”可说 是意 见相左 , 知孰 未 是 。有鉴 于此 , 文将 陈子 昂文学 主张这 一 问题再 次 本
中图 分类 号 :2 62 10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6 3 9 9 2 1 0 一o 1 — 3 A 1 7 —1 9 ( 0 0) 1 1 5 0
作者简介 : 张琴 ( 9 6 , , 苏泰 州人 , 士 , 州 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 苏 泰 州 2 5 0 ) 传 部 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古 1 7 一) 女 江 硕 泰 江 2 30 宣 研

陈子昂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陈子昂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陈子昂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轶事典故伯玉毁琴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

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

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狱中卜命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

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

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

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人物生平少年时期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

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两次落第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

落第后还乡。

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得到重用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

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

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

陈子昂《感遇诗》doc

陈子昂《感遇诗》doc

陈子昂《感遇诗》陈子昂地诗歌,一反初唐艳丽纤弱地倾向,而开盛唐朴素雄健地作风.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他是唐代第一个有意识地扫除六朝以来文学纤弱地风气,而且有了显著收获地诗人.陈子昂在诗歌方面反齐梁,复汉魏.他地《修竹篇序》说:“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齐梁体诗地弊病,在内容方面,是空虚地、贫乏地,如白居易说地,“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抒发感情.在形式方面,齐梁体诗过分讲究辞藻和声律,结果如元稹所说,“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完全陷入形式主义地泥淖(à)里.陈子昂反对齐梁体诗及其为齐梁作风所笼罩地初唐诗坛地风气,他要求复古,要求诗歌具有汉魏风骨.这在内容方面,要像国风小雅那样,能抒发真实地怀抱,能关心社会现实,有“兴寄”.在形式方面,则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摆脱齐梁体地纤巧作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风”,就是一种感发地力量.“骨”,一方面是指要有非常真切、实在地内容;另一方面要有很好地组织结构.“风骨”就是由内容思想结合了句法、章法而传达出来地一种感发地力量.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它虽然没有平仄没有对偶,但仍然能够从其情意主干、句法结构中传达出一种强大地感发力量.这就是陈子昂所提倡地“汉魏风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感遇诗(其一)我们先看题目:什么是《感遇》?中国传统上一直很重视所谓地“知遇”,“遇”就是遇人知用地意思——你得到一个被人了解、被人欣赏地机会,这就是遇.这三十八首诗之中,有地是写不遇时地悲哀,有地是写遇了以后地不幸,还有地是写所遇何人地问题,所以就把中国过去地读书人在遇与不遇、仕与隐之间地各种悲慨全写到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中国地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注重比兴.所谓比兴,“比”是由心及物,就是你内心先有了一种情意,然后用外界地物象来表达;而“兴”是由物及心,也就是先看到外界地物象,然后引起你内心地某种情意.所以在诗歌里面,不仅要有物象,还要有情意地感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兰若生春夏》是从物象写起地.“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花与杜若,都属于香草,代表美好地生命、才能和理想.他说,兰若在春天发芽长叶,到夏天就长得很茂盛了.在这里,他一方面用了《诗经》中比兴地传统,一方面用了《楚辞》中美人香草地传统.不止如此,他还用了《古诗十九首》中叠字地传统.所以说陈子昂地复古,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兰草和杜若幽寂孤独地生于林中,有着空绝群芳地秀色.红花开在紫色地花茎上.这四句合在一起是说,兰若在春夏之间长得很茂盛,它地红色地花朵是从那紫色地花茎上长出来地.这都是在讲花地美好.接着两句,有一个突然地转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迟迟白日晚,只是说一天地消逝,而“袅袅秋风生”则是一年之将终.前面说兰若生长在春夏之间,当春天夏天都过去后,那袅袅地秋风吹起来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转眼便到了迟暮之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在日月地推移中,在秋风地吹动下,所有地兰花和杜若都凋零了.兰花和杜若开地时候很芬芳,那芬芳是它们地品质与心意.它们有这么美好地心意和品质,到底完成了没有?没有,你白白地开了,又白白地谢了.表现了陈子昂不遇地悲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是以情意本质取胜,带着很丰沛地感发力量地一首诗.幽州台在现在北京地大兴区,它还有一个别名叫燕台.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燕国在齐国地侵略下,国势日益穷蹙,国土逐渐缩小.公元前年,燕昭王继位,“卑身厚币”,以招揽天下地贤能之人,所以“士争趋焉”,很多贤士就都到燕国来了.后来,燕国逐渐强大,终于打败了齐国,而燕昭王也成为燕国地中兴之主.历史上还记载说,燕昭王当年礼聘贤士,曾筑了一个台.因为在中国古代,你如果想表示对一个人尊敬,就要开一个盛大地聚会.同样,国家要想任用一员大将,也要先筑一个坛,搭起一个台,然后举行隆重地典礼,这就是所谓地“登坛拜将”.燕昭王不仅筑了一个高台,还以很重地黄金来当作奖赏,所以这个台又叫“黄金台”:因为是燕国地昭王筑地,而且地点在蓟北,即古代幽州所在地地方,所以又叫“燕台”、“蓟北楼”、“幽州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子昂在万岁通天元年,也就是公元年,曾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像武攸宜这班人,虽然地位高、权力大,可都是一些不学无术地贪生怕死之徒.当他带兵走到蓟北时,尽管里契丹还很远,他却犹豫不敢向前了.武攸宜不但自己没有勇气,他对手下地将官兵士也非常恶劣,当时陈子昂屡次向他进言都不被采纳.陈子昂郁郁不得志,经过蓟北时,他游访古燕都遗迹,登上幽州台,感慨于历史上燕昭王招贤纳士地往事和自己不得知用地现实,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外在地形式看.这首诗之所以有特色,一个原因是它地字数不整齐,属于“杂言”;另一个原因是它地节奏属于“双式”地停顿;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用了类似于散文地句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面,看一下它地情意内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课本地注释是:说像燕昭王那样能任用贤才地人,古代曾经有之,但不及见;后来当亦有之,但也不能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另一种理解:你回头向从前看,你看不到古代地那些豪杰圣贤;你向以后地历史看,你也看不到未来地圣贤豪杰,因为在历史长流之中,你地生命是非常短暂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来,“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就可以了.可他在这两句中加了两个虚字——“之”和“而”,表示某种语气.我们知道,一般地诗句往往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组合而成地,它不用什么“之乎者也已焉哉”之类地虚词,虚词常常出现在散文之中.陈子昂这两句诗用了类似于散文地句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茫茫天地,悠悠宇宙,你一个生不过百年地渺小生命,尽管你有多么美好地理想和才智,但你究竟完成了什么?你一旦消失了,你美好地生命也就白白地落空了,以前没有你,以后也不会有你,你就在这个长久地时间与广远地空间中永远地消失了.面对苍茫地天地,个人地生命显得如此微渺,我悲怆欲绝,流下泪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地调子,充分地表现了纵目古往今来地宏伟胸襟,刻画了在失意境遇中地孤单寂寞地情绪,深刻地传达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正直而富于才能之士地没有出路地悲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诗人没有局限于政治失意地牢骚之中,见课本.陈子昂地诗,都具有相当充实地内容,形式也非常质朴,有意识地摈弃了华丽地辞藻,这种风格在当时整个诗坛是非常突出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子昂诗歌艺术特色其诗歌都有一种苍凉悲壮地气氛,出现在我们面前地是一幅北方原野地广阔而萧索地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诗人忧国忧民而又孤单寂寞地动人形象.在这些诗篇中,周围环境地气氛和诗人地精神面貌是完全统一地,它给予读者地印象是深刻而难以磨灭地.在这些诗篇里没有细腻地描绘,作者只以朴素简练地语言作了粗线条地勾勒,但由于正确地抓住了自己内心世界以及周围环境地特征,因此具有相当强大地感染力量.这,可以说是子昂抒情诗歌在艺术方面地显著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弱点:陈子昂地许多诗篇(包括《感遇诗》地大部分在内)形象还不丰满,语言还不生动,往往通过赤裸裸地议论方式来发抒,因此念起来往往叫人有枯燥、单调地感觉.清姚范《援鹑(ú)堂笔记》卷四十评《感遇诗》说:“风骨矫拔,而才韵犹有未充.讽诵之次,风调似未极跌荡洋溢之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子昂诗歌地影响陈子昂地“复古”,其实质是注重自己感发地情意,而不是把精神完全放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地对偶上.陈子昂之后,李白、杜甫都是从这里转出来地,他们也重视到自己感发地情意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子昂地文学主张在唐代产生了很大地影响.后来地韩愈在《荐士》一诗中写道:“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国朝”指地是就是唐朝,唐朝地文学很发达,所以是“盛文章”;“高蹈”也就是走上了更高地一步.韩愈说:只有陈子昂出现后,才带领人们走上了一个更高远地诗歌创作地境界.到了金代,元遗山在其《论诗绝句》中也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可以说,陈子昂是从初唐到盛唐地一个转折型人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王维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官做到汾州司马.王维青少年时即富有文学才华,集中若干名篇如《洛阳女儿行》、《桃源行》是二十岁以前写地.开元九年,年二十一,进士擢第,作大乐丞.后因亲自排演了一个黄狮舞地表演(黄狮只能舞给皇帝看),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王维三十四岁),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文部郎中、给事中诸职.以尚书右丞终.故世称王右丞.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王维地后半生过着一种“身心相离”地矛盾生活.一方面,他一直在朝廷担任官职,虽然官位不很高,但逐渐升迁;另一方面,从四十岁左右开始他长期地隐居山林地生活,先是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两处地景色都很美.他过着亦官亦隐地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地信仰也日益发展.他写了很多田园山水诗来歌颂自然界之美,歌颂自己隐逸生涯地恬适和愉快,表现了对仕途地厌倦,对人生地消极情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贡献:他地山水诗在扩大诗歌内容、丰富诗地艺术技巧方面作出了一定地贡献.谢灵运地山水诗有一个很大地缺点,就是过于注意字句地雕琢,往往显得晦涩不自然,损伤了真正地美.而王维地山水诗,一方面继承了谢灵运地细致工丽地优点,一方面又扬弃了他地雕琢晦涩地缺点,语言更优美,声调更和谐,使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艺术表现进入一个新地境界,使山水诗地成就达到了高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陈子昂的诗10篇陈子昂的诗有哪些

陈子昂的诗10篇陈子昂的诗有哪些

陈子昂的诗10篇陈子昂的诗有哪些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陈子昂的诗,来欣赏一下吧。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东征答朝臣相送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平生白云意,疲苶愧为雄。

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

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送殷大入蜀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禺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

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

片云生极浦,斜日隐离亭。

坐看征骑没,惟见远山青。

送梁李二明府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

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

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

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輶轩凤皇使,林薮鹖鸡冠。

江湖一相许,云雾坐交欢。

兴尽崔亭伯,言忘释道安。

林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

瑶琴山水曲,今日为君弹。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

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

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苍岑。

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

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

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

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

扰扰将何息,青青长苦吟。

愿随白云驾,龙鹤相招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轩辕台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谢病南山下,幽卧不知春。

使星入东井,云是故交亲。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

凭轩一留醉,江海寄情人。

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

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

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张琴【摘要】从<修竹篇序>产生的背景出发,结合陈子昂自身的创作实践,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其历史意义作出重新估价.【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陈子昂;《修竹篇序》;扭转文风【作者】张琴【作者单位】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陈子昂是初唐时期有着突出成就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他的评价,以他的好友卢藏用写的《陈伯玉文集序》为最早。

在该序中,他盛赞陈子昂是革除旧弊、开创新风的杰出人物:“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自此以后,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尤其是高棅在《唐诗品汇》中给予他这样的评价:“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可谓推崇备至。

自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对陈子昂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文学地位及贡献等等,开始进行反思,一时间议论纷纭,各持己见。

据杜晓勤在《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一书中记载,关于陈子昂文学主张的看法,即有如下几种:“第一种,肯定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但也批评了其忽视形式的趋向……第二种意见认为陈子昂并不忽视诗歌形式。

周刚指出,陈子昂要求诗歌‘音情顿挫’,‘有金石声’,即已注意到诗歌的艺术形式。

第三种意见对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秦绍培认为,《修竹篇序》‘主要内容不外两点,一是对南北朝诗歌的全盘否定,二是提倡“汉魏风骨”,而无视南北朝诗歌在艺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很偏颇的。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只注意思想性而不重视艺术的发展,这对文学的发展是不利的,是不值得赞扬的。

’”可说是意见相左,未知孰是。

有鉴于此,本文将陈子昂文学主张这一问题再次提出,拟通过对《修竹篇序》的深入剖析,并结合陈子昂自身的创作实践来论述,以期对陈子昂的文学主张能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并以此求正于方家。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1)二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的主客观条件 (7)三诗歌创作中的不足 (9)四结论 (9)*注:参考文献 (9)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邹虎内容摘要: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

他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理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为后来唐诗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创作实践,他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建安风骨盛唐之音是中华文明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它的繁华离不开初唐近百年的积淀和改革。

当从“史”的角度,溯源而上之时,就不得不提及初唐诗文革新者陈子昂及其主张。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

关于他的生卒年各家考证意见不一,不管各家考证相去多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陈子昂的用舍行藏都在武后治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他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

他的举措自是没有首创之功,只是在前辈的文典中拈出了这么个名词,然而,他竟把这些碎片经由其实践擦拭、穿掇成珠,为其赢得了无以复加的殊荣:卢藏用尽挚友之爱,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

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来高度评价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

这些评论自有过誉之嫌,但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的遗迹,客观评估他对于有唐一代文学的贡献:他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诗人陈子昂的个人简介

诗人陈子昂的个人简介

诗人陈子昂的个人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词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陈子昂&mdash;&mdash;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少年时期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

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两次落第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

落第后还乡。

回故里金华山研读,&ldquo;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rdquo;,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得到重用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

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

但因其文&ldquo;历抵群公&rdquo;,得罪权贵,不为所用。

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

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

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

受谗被诬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轶事典故伯玉毁琴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

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ldquo;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竹篇序》与陈子昂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的“兴寄”主张,千年来受到极高的评价。

最早极力推崇陈子昂的是他的好友卢藏用,他在为陈子昂的文集所写的序中说:“宋、齐之末,盖憔悴矣。

逶迤陵颓,流靡忘返,至于徐庚,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于是风雅之道扫地尽么。

《易》曰:‘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泰。

’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

君讳子昂,字伯玉,蜀人也。

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
应该说朋友之论,难免谀词,然而这却为陈子昂的评价问题定下了基调。

其后历朝历代的人,如李华、独孤及、梁肃、韩愈、姚铉、陈振孙、刘克庄、元好问、高棅、胡应麟、王世贞、翁方纲等无不沿袭此说。

欧阳修、宋祁等人修《新唐书》时更把这种观点写入正史:“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新唐书·陈子昂传》)成为千古不易的定论。

20世纪的多数学者虽也批评陈子昂忽视形式的趋向,但都基本肯定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如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以及林庚、刘大杰、吴明贤等均从正面肯定了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

不过,也有人对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评价持不同意见。

如颜真卿就说:“是以沈隐侯之论谢康乐也,乃云:‘灵均以来,此未及睹。

’卢黄门之序陈拾遗也,而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若激郑在人,理乱由俗。

桑间濮上,胡为乎绵古之时?正始皇风,奚独乎凡今之代?盖不然矣!”
(《颜鲁公文集》卷十二《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皎然也说:“卢黄门云:‘道丧五百年而有陈君乎?’余因请论之与曰:司马子长自序云:‘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五百岁而有司马公。

迩来年代既遥,作者无限。

若论笔语,则东汉有班、张、崔、蔡;若但论诗,则魏有曹、刘、三傅;晋有潘岳、陆机、阮籍、卢谌;宋有谢康乐、陶渊明、鲍时远;齐有谢吏部;梁山有柳文畅、吴叔庠。

作者纷纭,继在青史,如何五百岁之数独归于陈君乎?卢藏用欲为子昂张一尺之罗,盖弥天宇,上掩曹、刘,下遗康乐,安得可耶?”(《诗式》卷三)李于鳞云:“唐五百岁古诗,而有其古诗。

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20世纪的学者秦绍培、刘石、王志东等也对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陈子昂对南北朝诗歌全盘否定,而无视南北朝诗歌在艺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很偏颇的,陈子昂仍然恪守着儒家道德教化的文学观……从历史的角度看,陈子昂并没有提出超乎前人的更新理论,他的文学主张是借复古以倒退复辟,只能是对文学的反动。

可以说这些意见是截然相反的,本文试图简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们普遍认为陈子昂的《修竹篇》诗序是他文学主张的集中体现,即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文风,标举“风雅”、“兴寄”。

现将《修竹篇序》附下: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由此可知,陈子昂的《修竹篇》是与友人唱和之作,因此“兴寄”说的提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序言的行文看,陈子昂只是在对东方虬的诗作评价时透露出自己的文学思想和主张,并不是正面的理论阐述,缺乏逻辑的严谨性和充分的论证。

卢藏用说“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应该是朋友之间的谀词。

当时的真实情形是,陈子昂死后很久,诗人崔颢还在大量创作“齐梁”诗,他甚至拿着这些诗到处去干谒。

(《全唐诗话续篇》)王之涣的诗也大多有“齐梁之风”。

(《唐才子传》卷三)至于沈佺期、宋之问所发展的声律诗风更是天下好之。

陈子昂死后约三十年,李白还在高唱“将复古道,非我而谁。

”(孟綮《本事诗》)殷璠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海内词场,翕然尊古”。

(《河岳英灵集·总序》)考之现存全唐诗文,确属事实。

聂文郁先生说过:“陈子昂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管是谁对他都是肯定的。

”“但是,像韩愈、欧阳修等所说‘始高蹈’、‘始变雅正’等句,把‘始’字无条件地加在陈子昂身上,好像在初唐诗风改革的问题上,他是揭竿而起的第一个人,一概排斥了他以前与他同时的人的努力,特别是包括王勃在内的四杰的努力,这怕多多少少地不符合事实,因而也是不公允的。

”的确把文学的发展变化归功于一人的说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齐梁文风沿袭已久,绝大多数文化人毕生濡染着、浸淫着,不是
说声变就可以变得了的。

众所周知,隋文帝着眼于文学与政教得失的关系,对齐梁文风已试图扭转,虽然收效甚微。

李唐统治者在以武功取得政权、统一全国后,鉴于六朝以来“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的历史教训,着手一系列文治措施,试图求得王朝的长治久安。

唐太宗曾明确提出反对浮靡文风!他亲自撰写诗文表明自己“慷慨怀古,思彼哲人”之心,号召“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帝京篇》诗序)。

初唐一些史学家如魏征等人,秉承唐太宗的旨意,对齐梁以来浮艳轻靡的文风大肆口诛笔伐。

他们提出了南北文学“各去其短,合其两长”、“文质兼备”的主张:“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

江左宫商发越,贵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初唐四杰登上文坛后,也对宫廷绮艳轻靡的诗风大加批判,提出诗文应该“刚健”、有“骨气”。

可以说初唐诗风的变革,是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且就《修竹篇序》本身来看,它猛烈抨击“文章道弊”和齐梁诗风,着意纠正“彩丽竞繁”的文风,要求高扬积极进取的人格精神,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从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来说,不能不说失之偏颇,缺乏历史的科学态度。

众所周知,“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

”以诗而论,“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寻求音乐的时期。

从六朝起,
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研的意象,才吸收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

”不可否认,只有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创新完美,文学才有可能达到“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

南北朝诗歌在内容上的审美开拓以及在形式上对诗歌形态美的探寻,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可以这么说,没有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文艺观的突破和对诗歌审美价值的追求,就不会出现唐代诗歌“菁华极盛,体制大备”的繁荣局面。

至于说它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能因此而否定它。

初唐文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恢复、发扬建安文人那种远大抱负和慷慨意气,如何吸取六朝文学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从而创作出“文质相炳焕”、“声律风骨兼备”的文学作品来。

陈子昂在理论上对六朝文学特别是对齐梁文风进行总体否定,不能不说是艺术发展的退化。

他对六朝文学的批判远不如魏征等人所倡导的合南北文风之说那样具有指导意义,即“掇彼清音,简兹景句,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陈子昂在生前几乎无人提及,死后除友人卢藏用外,要到三十多年后才首次被李白提及。

李白虽然说他是“凤与麟”(《赠僧行融》),但这只不过是文人相惜的夸饰罢了。

后来杜甫、韩愈、白居易、元好问等都极力推尊陈子昂,韩愈甚至将陈子昂捧到“国朝文章”、“始高蹈”(《荐土》)文人第一的地位。

对此我们应当知道,后人对前人的继承总是要将前人与自己追求的相通之处加以凸现,比如杜甫看重的是“忠义”、韩愈看重的是“文章”,元好问看重的是“诗歌革新”,都有其正确的一面。

但我们做全面分析评价时却不能以古人的是非为是非,因为古人的批评大都只言
片语,较少系统论述。

前人对陈子昂的推崇或批评,我们不能盲目相信,而是必须进行思考取舍。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