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再反唐李密身死

合集下载

李密怎么死的

李密怎么死的

李密怎么死的阅读精选(1):隋唐演义中的“李密”简介:李密是隋末唐初暑期的群雄之一,出身于隋朝官宦之家的李密有着四世三公的贵族身份。

李密的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少年的时候以前给隋文帝杨坚做侍卫,长大以后世袭了父亲的爵位。

到了隋二世隋炀帝的时候,李密因隋炀帝暴虐无道,率军和程咬金,秦琼等人在瓦岗称王反隋。

后期李密和大唐李家争天下兵败身亡。

李密到底是怎样死的:隋朝覆灭以后,各路反王以唐王李家的势力最大,李密碍于形势所迫归降了大唐。

可当过瓦岗皇帝的李密却不甘于做大唐的臣子,没过多久李密就联合昔日的部下叛乱,最终被李渊派大将盛彦师杀死。

李密死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厚葬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李密的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第一任瓦岗皇帝,之后程咬金感觉自我不是做皇帝的料就让了这个四世三公的贵族李密。

李密对瓦岗的贡献:李密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瓦岗的发展上,李密还是贡献了自我的一份力的。

程咬金三斧定瓦岗以后做了瓦岗的皇帝,但是程咬金根本不明白如果去发展瓦岗才有前途,李密当权以后瓦岗英雄的力量才被李密激发出来。

阅读精选(2):李密争夺江山的经历:李密的曾祖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亲是隋柱国、蒲山郡公。

李密承袭父爵,为侍从官。

大业初年,李密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

李密为官宦世家,曾在朝廷任亲卫大都督一职。

后对隋朝廷不满,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

他曾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

杨玄感恰恰采取了必败的下策,攻打洛阳。

失败后李密被监禁,不久在押送途中逃脱。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翟让在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

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向翟让进献“攻取荥阳,争雄天下”之策。

在李密的全力帮忙下,翟让很快实现了夺取荥阳的目标,李密也因此深得翟让的赏识和重用,他的实力和威望在起义军中大增。

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

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

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1成语出处“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

”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

在一次值班的时候,因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认为他不老实,于是就免了李密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从此发奋读书。

一次,李密在大街上骑着牛,把《项羽传》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恰巧被宰相杨素看见,杨素跟李密亲切地交谈了一阵,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

杨素回到家跟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学识渊博,才能也很强,将来有什么重要事情你可以跟他商量。

”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好朋友。

后来杨玄感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就把李密请去当他的谋士,可是杨玄感因被别人迷惑,几次关键时刻不用李密的计谋,最终导致兵败被杀。

李密脱离危险后,继续反抗隋朝,他投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帮助下,这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胜利。

翟让就主动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

李密建立政权后,在进攻洛阳时,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决开东海的堤坝,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炀帝的恶行还没有流完。

成语“罄竹难书”,比喻罪恶滔天。

《新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典故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在隋末乱世,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愣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

然而,他是怎样一个品性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应得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

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出身豪门,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却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被隋炀帝赶跑。

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怀好意,让他滚蛋吧。

虽说隋炀帝是个昏君,可对李密的评价倒是一针见血、相当到位。

李密绝非等闲之辈,他起码算得上是个“能人、聪明人”。

然而,作为“带头大哥”,李密却缺少必备的品性:“定力”和“义气”。

“顾盼不常”的李密注定不安分。

刚过而立之年,便随司徒杨玄感发动了一场反叛。

但杨玄感刚愎自用,不久就成了短命隋朝的刀下之鬼。

走头无路,被到处追捕的李密终于被逼上瓦岗寨,加入了翟让的队伍。

李密加入瓦岗寨以后,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发挥,他为瓦岗军设立了纲领路线,他运筹帷幄,诱杀张须陀,破兴洛仓、回洛仓,败刘长恭,可谓声名远播。

于是,一世“带头大哥”翟让便将头把交椅主动让给了李密。

就在李密成为“带头大哥”后,他的“顾盼不常”的品性开始显露。

天下未定,他就开始斩草除根,并且竟选择了拿恩人兄弟开刀。

由此,瓦岗与李密的命运出现直下的拐点——李密与翟让这两个交接的“带头大哥”,从融洽走到不容,完全是李密的品性所致。

不讲“义气”是李密这个“带头大哥”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本来,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是翟让主动把“带头大哥”这个位置让给李密的。

然而,李密却恩将仇报,为了保自己的地位,竟起了狠心,设计暗杀了翟让。

关于暗杀这段细节,史书是这样描述的——李密请翟让喝酒。

在宴会中间,把翟让的兵士都支开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请他试射。

翟让转过身子,刚拉开弓。

李密布置好的刀斧手就动起手来,把翟让砍倒了。

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李密是个拥有“狼子野心”的很不讲究的小人,简直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白眼狼”。

李密牛角挂书,挂来机遇无数

李密牛角挂书,挂来机遇无数

李密牛角挂书,挂来机遇无数
这是关于隋朝李密的一个小故事,相传他曾在瓦冈山做过反隋义军的首领。

李密是个长安人,祖籍在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李密的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

李密在少年时代,曾经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来侍奉隋炀帝。

他天生灵活敏锐,所以总是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好像总是在一心二用。

这一不良的习惯被隋炀帝发现了,皇帝就认为这孩子不老实,不是一个可塑之才,因此就免了他的职,。

被革职的李密被没有感到气馁也不懊丧,回家更加后发愤读书,没有工作的他只能以放牛为生,因为要常常放牛,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进行读书和学习。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叫作包恺,就前去向他进行求学。

李密骑着牛便出发了,他在牛背上铺上着用蒲草编的垫子,还在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

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遇到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急急忙忙的从后面赶上来,杨素勒住马,赞扬李密到:“这么勤奋的书生还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便慌忙的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越国公不仅见李密此人谈吐不俗而且还彬彬有礼,便被他深深吸引,对他甚是喜欢。

回家以后,杨素就对儿子杨玄感说:“我觉得李密这个人的学识和才能都很出色,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他与你们共事,必将有所用途,要好好重用此人。


在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战役,杨玄感因为兵败被杀,李密因此开始逃亡,后来又加入瓦岗军,被称为魏王。

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后,还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

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
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

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隋唐英雄传简介

隋唐英雄传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齐将领秦叔宝之父秦彝被部下出卖,所守城墙被杨林轻而易举攻破。

靠山王杨林再三劝降之下,秦彝还是不愿意卖国求荣,杨林不得已在刑场杀了秦彝,后将其厚葬。

但是父亲被杀一幕在小叔宝的梦境里一直挥之不去。

小叔宝在家眷秦安的保护途中,多亏了程咬金母子的搭救,终于逃脱了追捕。

后来因为不满军官在大街上肆意任为,打斗中,小咬金为救小叔宝失手杀了军官。

从此,程咬金母子与秦叔宝母子分离,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青年时候,秦叔宝在山东历城当了一名捕快。

人称小孟尝。

隋唐末年,隋文帝次子杨广欲谋篡位,把朝内重臣视为眼中钉。

李渊为了避难,准备携全家离京返乡。

途中,李渊遭到杨广收买的杀手宇文成都的袭击,危难中正巧碰到押送囚徒的秦叔宝。

秦叔宝击退宇文成都,救出李渊后,得知杀手是杨广派出的,又怕多事,不辞而别。

为了报答秦叔宝的救命之恩,李渊为秦叔宝立庙以示纪念。

(数年后,秦叔宝正是知道了李渊是这样知恩图报,才毅然追随。

)秦叔宝把犯人送到潞州后,因欠下房钱,又患重病,被迫卖出自己的金刚锏时,遇到了绿林好汉单雄信。

他一直敬重秦叔宝的为人和武艺,便厚赠银两。

秦琼在回家的途中因被错认为是饷马,打斗中,失手打死捕快获罪(其实是那捕快是自己一不小心撞到同僚的刀口上),被当地官府发配燕山,之后他又因为罗成父亲的关系,去山东节度使唐璧处当旗牌官。

秦叔宝到达山东不久,杨广谋害了隋文帝篡位,当他强迫大臣伍建章伪造遗诏布告天下大时,建章不从被杀,引起建章的儿子南阳太守伍之召起兵反隋。

杨广命韩德虎攻破南阳后大赦天下登基。

被判重刑的程咬金遇救出狱后,单雄信见他是位英雄,便拉他一起做打劫的无本生意,劫得靠山王杨林的几十万两饷银,便当众烧毁捕批牌票。

不料单雄信和程咬金又在黄土岗被捕,于是徐茂公等好汉便人返山东,救出二人,聚义瓦岗寨,拥戴程咬金为“混世魔王”,粉碎了隋军的多次征讨。

《隋唐英雄传》海报(3张)当了皇帝的杨广要去扬州巡游,下令开凿运河。

贪官污吏们趁机搜刮民脂,残害百姓,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初唐争霸李密为什么败了?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初唐争霸李密为什么败了?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初唐争霸李密为什么败了?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本文导读:有一种说法是唐朝并非是从隋炀帝手夺得天下,而是在平定群贼之后才定于一尊的。

李唐确实没有和隋炀帝正式交手,主要是隋炀帝在江都根本就不想回来,倒省了攻打长安的李渊父子不少麻烦。

不过,李渊在一年之内由太原到长安称帝,除了他的两个儿子、众将士以及像李三娘这样的巾帼英雄之外,还有一个功臣是李渊未曾赏过的,即李密。

李密参加了杨玄感的起义,失败后辗转去过几个地方,最后在瓦岗落脚。

李密在瓦岗军表现出了他的志向及才能——志向上,自承盗贼的翟让不如他的平天下之志;才能上,瓦岗当时更擅长打劫,原因嘛,主要是有能力不知该怎么使,因此李密的加入,确实使瓦岗的层次及目标提高了一个台阶。

但在评书,李密的到来似乎有股不祥之气,却把瓦岗的黄金时代交给了一个混世魔王——只可惜,那个草包的程咬金现实根本没做过瓦岗的头领,而且根本不草包。

当时真正的头领翟让认为李密比他强,因此极有尧舜风度地将头把交椅让了出来。

只是李密果于杀伐的一面他却不知道。

自从让位后,翟让基本上干的就是诱敌这样的事情了,有人为他打抱不平,这些话就传到了李密耳,慢慢地,李密相信了,决定有所行动。

李密采取的手段是非常常见的设宴,但翟让根本不疑心会出事,结果就被杀掉了。

李密这样做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为后面的树倒猢狲散埋下了伏笔。

笔者怀疑之所以后人对李密印象不好,把他说成一个无义之人也是由此而来。

不过李密也不算冤枉,他的所为的确不义,正是所谓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

当时瓦岗盛极一时,而李密离天子之位也仅一步之遥,但谁想到半路杀出个王世充来,把李密打了个败。

其实这么说也不全对,半路里杀出来的本来是宇文化及,是他非要和李密争洛阳,于是洛阳城内越王杨侗采用了元文都的建议招安李密,共同对付宇文化及。

可是王世充却反对,毕竟洛阳方面在和李密的战斗死了不少人,联合李密又得不到士兵的认可,其结果可想而知。

经过一场内变,王世充掌握了洛阳的权,与李密又成为敌人,那么李密只好又包围洛阳城。

李密生平简介

李密生平简介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

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

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

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

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人物生平出身贵族李密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司徒李弼,北周时赐姓徒何氏。

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魏国公。

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

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

从师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精神振奋,忘了疲倦。

包恺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大业初,凭借父荫,隋炀帝授予他左亲侍。

有一次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

‛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人们很少看到他。

他曾经准备去拜访包恺,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起兵反隋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拉紧马缰轻声慢步紧紧跟在后头,赶上他后,问道:‚哪里的读书人,这样好学?‛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拜了两拜,通报了自己的姓名。

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李密回答说《项羽传》。

盛彦师的生平简介,盛彦师的人物事迹

盛彦师的生平简介,盛彦师的人物事迹

盛彦师的生平简介,盛彦师的人物事迹本文导读:武德元年(618年),盛彦师跟随李建成、李世民东征洛阳回师后,与史万宝留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抵拒王世充。

当时李密的瓦岗军彻底败亡,李密在走投无路之下无奈投奔唐朝,李渊收留了他。

然而李密不甘心长期寄人篱下,为了图谋东山再起,他与亲信王伯当暗中叛唐向东潜逃,企图到河南召集旧部。

李渊得知后,迅速下令各州府县缉拿李密。

此公文行传到宜阳,盛彦师与史万宝二人在商讨缉拿方案时却发生分歧。

史万宝说:“李密是个‘骁贼’,有王伯当这样的大将相助,手下部卒都想东归回家,其势不可挡,因此李密是不可战胜的。

”盛彦师不同意,他说:“我只需要几千人马就能杀了李密。

”史万宝问其究竟,盛彦师说:“军法乃是诡诈之道,怎么能对你轻易言讲。

”于是盛彦师率领人马来到熊耳山南的溪谷边设下埋伏,布下弓弩刀楯,专门等候李密到来。

手下人觉得好奇说:“你怎么就那么肯定李密必经此地?”盛彦师说:“李密声称是去洛阳,其实是想到襄城(今河南汝州)投奔旧部张善相,此去襄城是必经之地,所以在此相候。

”果不其然,李密以为普天下无人能识得他的计谋,于是带着部下奔熊耳山。

等他们在溪谷半渡之际,盛彦师一声令下,箭如雨下,李密部众悉数成为刺猬。

于此役中李密、王伯当被斩。

盛彦师因功受封为葛国公,官拜武卫将军,仍旧镇守熊州。

之后,盛彦师参与李世民东征王世充,他和史万宝奉命镇守伊阙盛彦师(今河南洛阳南龙门),以绝王世充南方之路。

王世充被灭后,盛彦师受任宋州总管。

王世充被灭后的第三年,衮州总管鲁国公徐圆朗反唐。

盛彦师被朝廷任命为安抚大使,在与徐圆朗的作战中不幸遭擒。

徐圆朗以厚礼劝盛彦师归降,盛彦师不从。

徐圆朗让他写信劝其弟归降,盛彦师却写下让其弟勿以为念,以死报国的壮言。

徐圆朗大怒,而盛彦师坦然自若。

徐圆朗见状笑道:“盛将军有壮节,不可杀也。

”遂厚待盛彦师。

一直到徐圆朗被灭后,失陷叛军的盛彦师才得以归唐,仍领宋州总管,镇压散余叛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再反唐李密身死
李密兵败后率两万瓦岗军来投奔唐朝,李渊封他为荆国公,并且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他,但是却不给他兵权,只让他做三品的光禄卿。

李密深知李渊此举是对自己进行防范,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李密觉得李渊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越想越气,决定离开长安,但孤身一人离开,他又心有不甘,于是便心生一计。

一天,李密对李渊说:臣蒙恩宠,安坐京都,深感不安。

闻听山东臣旧日部下大多对王世充不满,臣愿率军前去招抚他们,共讨王世充。

李渊觉得这是件好事,便答应了,并派给李密一万人马。

离开长安,身边又有一万人马,李密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此番就是为了脱离李渊,图谋东山再起。

与李密一同出行的还有王伯当、贾润甫,但二人并不知他心中的这一番想法。

大军刚行到稠桑(今河南灵宝以北),忽然有御史快马追来,传皇帝御旨,要求李密速回长安,说有要事相商,王伯当、贾润甫先率
军继续前行。

李密一听,便知情况有变。

但他心意已决,绝不再回去,便找来王伯当、贾润甫商议对策。

原来,李密刚带兵出长安不久,李渊便得到密报说李密要倒反长安、图谋不轨。

报密之人便是李密原来的部下,此人本是李密亲信,最了解李密为人,他知道李密率一万人马此番去山东,是为了重新开辟地盘与李渊做对。

李渊闻言大惊,忙降旨召回李密。

李密对王伯当、贾润甫二人说:皇上突然要我回去,定是有人说了我的不是,我此番回去必死无疑!哼,我最了解李渊为人,最怕我掌握了兵权,不甘臣服,于是封我个有名无实的光禄卿,表面上还装得很热情。

我再也不肯上他的当了。

这里是桃林县境内,不如我们攻破桃林,夺到粮食,然后去黎阳,在山东重振旗鼓。

二位意下如何?
贾润甫大吃一惊,对李密说:明公此言差矣。

当今皇上待人宽厚,决无害你之心。

更何况一旦举事,朝廷必派人来追杀,区区一万人马不堪一击。

那时悔之晚矣! 李密闻言勃然大怒,举刀便向贾润甫砍去。

王伯当见状,赶忙上前拉住。

贾润甫跟随李密多年,没想到他现在如此对待自己,流着泪劝道:眼下强者为王、败者为寇,况且
自从翟让被杀,天下人皆以为明公为忘恩负义之人,谁还肯来投奔?恕属下直言相告,望明公三思。

杀翟让之事是李密的心病,听贾润甫再次提起,一时气恨交加,举刀又欲杀之。

但见贾润甫涕泪横流,一番话说得句句中肯,也只有真心相待之人才会说出此言,又不忍下手,半响方说:也罢,既然你不肯和我一起举事,姑且自已去罢。

我心已决,不可阻拦。

日后若战场相见,只当不识也就罢了! 贾润甫闻听此言,心下大痛,但自觉无趣,独自出营,骑马奔熊州而去。

王伯当为人义气,虽不赞成举事,但见李密鬼迷心窍,只好说:我王伯当与你生死与共,只是日后因此事而死,太没有价值了!
李密与王伯当商定,很快便带入攻下桃林县,杀死县令,夺得粮食。

消息传到熊州,唐右翔将军史万宝怕他前来攻打,便与行军总管盛彦师商量对策。

盛彦师成竹在胸地说道:您不必担心,李密志在山东,不会攻打熊州。

况且,只要您肯给我5000人马,便可提李密人头来见。

您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史万宝忙问是何良计,盛彦师只摇头微笑不语。

于是,史万宝拨给盛彦师5000人马,静待佳音。

李密果真没去攻打熊州,而是奔黎阳而去。

但是去黎阳如果走大路必然要经过洛阳,洛阳此时为王世充所占,自然不会放李密过去。

李密便决定先去襄城,然后绕道黎阳投奔徐世助。

而去襄城必经熊耳
山。

熊耳山山高林密,中间一条峡谷便是惟一的通道。

盛彦师的锦囊妙计便是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山头,居高临下,以逸待劳。

果不出盛彦师所料,他带5000精兵埋伏好的第二天,李密、王伯当便率众走入熊耳山峡谷。

待他们全部进入埋伏圈,盛彦师一声令下,乱箭齐发。

李密所带军兵猝不及防,无处躲藏,乱作一团,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李密无力组织反抗,身中数箭而亡。

可怜王伯当也随他同赴黄泉,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死得毫无价值。

在黎阳的徐世勃,虽归顺李渊,但此人注重情义,将二人盛殓葬在黎阳山上,并且亲自戴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注:
【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
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

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

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

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

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