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降低PICC非计划拔管率PDCA

监测指标 PICC 非计划拔管率
计算公式:PICC 非计划拔管例数/PICC 总置管例数×100%=PICC 非计划拔管率(%) 指标定义 PICC 非计划拔管定义:PICC 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
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或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 PICC 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 PICC。 目标值 2017 年 7-12 月 PICC 非计划拔管率下降至 2.5% 以内
差距。
日)。
1、本项目截止日期为 2017.12.31,依据目前监测指标趋势,预期能够达成目标值,将住院患者 PICC 非计划拔管率下降至 2.5%以内。 2、制定 PICC 非计划拔管处理流程
3、不同型号、不同状态下 PICC 标准固定方式 ACTION
巴德固定方式
优力捷固定方式
PICC 穿刺点渗液固定方式
1、指定一名专科护士建立“浙人医 PICC 团队”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导管自护知识,对 PICC 非计划拔管预防进行专题推送,制作 PICC 图示化宣教手册,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教方式。置管 后 24 小时由专科护士至患者床边进行 IPAD 宣教,患者及家属也可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获得宣 教内容,引起患者对 PICC 自护的重视,预防导管意外滑脱。
现况数值 2016 年 1-6 月 P析
真因验证
PLAN
Why
What
How
When
Where Who
1、患者自行发现敷贴异常 时能及时维护
建立“浙人医 PICC 团队” 微信公众号;制作图示化宣
2016.6.1
患者自护 能力低下
2、患者知晓如何穿脱衣 物、置管后活动等知识,
4、将 PICC 常规固定方式、改良固定方式规范化、图示化;建立小组指导式工作模式,对存疑的 科室现场指导。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医院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是该医院最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PDCA循环改进护理质量前需要选定特定的人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来分别承担PDCA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 主题选定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 UEE)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发生的不被期望的拔管,分为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和患者自己拔管,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拔管。
确定好非计划性拔管主题后,制作甘特图,明确各时间段的安排。
首先要对全院现状有一个掌握,因此对全院ICU气管插管档案登记表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去年全院ICU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68例,气管内插管(导管日)为6649日,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40.31‰(此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选择UEE发生率(例/千导管日)=(UEE例数/气管内插管导管日)*1000‰。
)。
对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得柏拉图,可知,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己拔管。
质控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查阅文献,讨论决定将目标设定为30‰,以便更好的确保患者安全。
2. 原因分析由现状调查可知,患者自己拔管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患者自己拔管是改进的重点。
对患者自己拔管的原因进行质控小组头脑风暴分析,找到各类原因的终末因素,并绘制鱼骨图如下,主要分为患者、医护、管理、导管管理四个方面。
3. 要因确定针对各类原因的终末因素逐一进行确认,确定是否为要因,确认方法如下表1,经确认发现要因有9条,见下标√部分4. 制定对策及计划针对每一个要因,质控小组成员商讨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每一个改进策略指定一个小组成员负责。
确定本次改进的日程表,周期为一年。
改进策略负责人对每一个策略进行细化,细化为可操作可实现的具体的操作方案。
如合理使用镇静剂及时拔管,可以采用镇静评分,选择最佳的镇静方案,合理使用镇静药物,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掌握拔管指正,及时拔管;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对全院ICU全体护士进行分期培训,再此基础上对低年资、轮转、进修护士进行强化培训。
PDCA案例---降低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converted

班班交接引流管
每三天更换一次引流袋,每天更换一次引流瓶
医生根据病情转归 拔管
P阶段:C步骤- 现状分析
2018年1-4 月
科室
结核一病区
胸腔引流管 留置例数
20
非计划拔管 例数
发生率(%)
1
5
结核二病区
16
2
13
结核三病区
11
3
27
结核四病区
18
3
17
合计
65
9
14
P阶段:O 步骤- 活动计划
根据非计划拔管风险等级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落实 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
患者平卧床上,引流袋用 安全别针别于床基单上 (或挂于床边)
病人下床活动时用安全别 针别于裤腿外侧(大腿外
上1/3)
各班护士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有异常通知 医师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每日汇总引流量记录于体
温单
班班交接引流 管刻度,判断 刻度有无异常
料
3 M 胶带
用安全别 针别于床 基单上或 挂于床提
用安全别 针别于裤 腿外侧 (大腿外 上1/3)
胸腔引流管固定材料、固定方法前后对比照片
C阶段:效果检查
调查时间:2018年8月12日- 2018年10月21日 调查地点:结核病区 调查方式:现场查检 调查者:赵辉、周衍慧、于莉燕、周阴娥 留置胸腔引流管:32例 发生非计划拔管:0例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
1、邀请管路小组组长 进行全员培训导管多种 固定方法。
2018年6月 第3周
樊学英 赵辉 周衍慧
结核二病区 学习室
樊学英
结核二病区 学习室
D阶段:对策实 施
对策一: 与科主任协商沟通,修改置 管流程,置管后缝合刀口。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中。
PICC可以长期留置,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和静脉损伤的风险,为新生儿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在PICC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非计划拔管不仅影响新生儿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严重后果。
降低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对PDCA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并结合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了解PDCA 模式在降低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具体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的合理运用,验证PDCA模式在降低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PDCA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可以为将来有关PDCA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方向。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在临床实践中是一个常见但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研究如何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新生儿治疗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学术研究的内容,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做出积极贡献。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PICC(经皮颈内静脉导管)的置管是常见的医疗操作,可以提供持续的输液、药物或营养支持。
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导致感染、外渗、出血等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目前,虽然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非计划拔管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根据以往研究和临床经验,非计划拔管事件往往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患儿的活动度、PICC管道的固定方式等因素有关。
如何降低PICC 置管新生儿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成为重要课题,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风险,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PDCA(Plan-Do-Check-Act)模式,对PICC 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进行干预和改进。
通过持续地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效果、调整方案,希望能够全面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而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新生儿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新生儿治疗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PDCA模式在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实际效果;2.分析PDCA模式对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3.总结PDCA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4.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PDCA模式,提高其在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导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1.3 研究意义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群体,对于他们的治疗需要更加细心和谨慎。
PICC置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血管穿刺技术,然而非计划拔管在新生儿中却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非计划拔管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和家属焦虑,还可能导致感染和其他严重后果。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
(见图1)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2(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
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编号对应:1. 患者年龄≥70岁;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5. 陪人看护不到位;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7. 医护沟通不到位;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3、结论: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PDCA循环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护理成效-

PDCA循环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护理成效-发布时间:2021-08-31T09:39:51.7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李华[导读] 研究PDCA循环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护理成效。
李华(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护理成效。
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普外胸外科收治82例胃管留置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研究组(41例)PDCA循环护理;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及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对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二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PDCA循环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胃管;非计划性拔管[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on reducing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gastric tube.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gastric tube indwelling admitted to th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Research group (41 cases)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41 cases)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gastric tube and the ability of self-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elf-nurs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gastric tube, but also can improve patients' ability of self-care, promote their prognosi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Stomach tube; Unplanned extubation胃管留置是临床常见的干预手段之一,其对胃肠减压及鼻饲营养等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XXX一直致力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AE)发生率,采用持续改进(PDCA)方法。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医护人员意外拔管或患者自行拔管,可能导致患者痛苦、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护理部对1月份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病例分析,护理部找出了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和环节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问题,护理部制定了调查问卷,共有70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年龄偏大、导管固定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巡视观察不到位、评估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差、医护沟通不到位、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等因素是高危因素。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患者宣教、规范导管固定、加强巡视观察、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医护沟通等。
同时,护理部还加强了质控督导和培训落实,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经过持续的PDCA 循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护的依从性,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4.加强护士健康宣教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5.建立完善的护理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6.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责任心和安全意识7.加强对导管的固定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2、D(Do:执行)护理部根据对策表制定的对策,分别在各临床科室进行了宣教、约束带规范使用、导管选择和固定方式改善、护士健康宣教培训、护理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等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3、C(XXX:检查)护理部定期对各临床科室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4、A(Act:改进)护理部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达到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的目标。
同时,护理部还对PDCA循环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
(见图1)
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
精品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
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
编号对应:
1. 患者年龄≥70岁;
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
5. 陪人看护不到位;
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
7. 医护沟通不到位;
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
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
3、结论:
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PDCA循环
1、P(Plan:计划)
根据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认为主要从患者年龄、患者意识状态、对导管难以耐受程度、导管固定不规范和护士宣教不到位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
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和质量指标监控计划:降低率33.33%以上(见表2)。
指标名称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降低率
计算公式(上月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本月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上月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100%
阈值降低33.33%以上监测的时间范围
2019.03—
评估频数每月
资料来源网络上报系统资料收集方法病区即时上报样本量所有住院患者
监测区域临床科室
P- 对策拟定(见表3) 2、D (Do :执行) 对策一:护患之间有效沟通
针对年龄大、记忆力差、听力下降的置管患者,宣教方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患者置管后,各班护士按照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时、各种操作治疗时进行宣教,双人交接班时间再次宣教置管的重要性,直至患者拔管或出院。
并详细告知患者及陪人
真因
对策
开始时间
患者年龄≥70岁
1. 护士增加为患者及陪护人员宣教的频次
2. 向患者及陪护人员讲解管路滑脱的危害性
2019.03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1. 进行约束带的规范使用及培训
2. 约束带患者严格交接班
2019.0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1. 置管前提前做好宣教,给予耐受的心理预期
2.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选择管径较细的导
管,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019.03
导管固定不规范
改善导管固定方式(鼻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 2019.03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1. 实施个性化宣教,通过直观的漫画、ipad 等形式,调动患者及陪人的主动性
2.通过案例讲解管路滑脱的危害性,提高护士的认识,结合措施为患者做好宣教
3.通过督导检查患者及陪人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护措施的依从性
2019.03
表3
导管滑脱、导管重置带来的痛苦,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及院内感染的机会,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对策二:实行有效保护性约束
护理部拟定于2月份安排急危重症护理专科学组对各科室部分N2级护士进行《约束带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培训,通过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覆盖。
护理部与安全管理、护理文书质控小组针对保护性约束的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责任护士针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病情危重、不配合治疗等患者认真评估,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下达保护性约束医嘱,规范合理使用约束带。
遵医嘱正确合理应用镇静剂,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对策三:降低患者对管路的耐受程度
①置管前提前做好宣教,给予耐受的心理预期。
②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选择管径较细的导管,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③管腔的留置对病情的预后起着决定的作用,通过案例讲解,提高患者及陪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对策四:导管的有效固定
图4 各种约束带的种类及固定方法
①尿管结绳固定法
第一步:取一条7cm×5cm大小的3M加压固定胶带;
第二步:将7cm×5cm3M加压固定胶带中间对折;
第三步:对折后沿黑色虚线剪开(每边长1cm,共2cm)
第四步:撕去中间2cm的部分;
第五步:将2cm的粘性部分对折;
第六步:裁剪完成后,取一条长约10cm的绳子,从中间2cm处穿过并打结;
第七步:用酒精去除大腿内侧皮肤的角质,将3M胶布平整粘贴于大腿内侧(长度以不牵拉尿管为宜),将尿管“Y”型分叉口放于绳子正上方,打两个结紧紧固定尿管。
②鼻胃管固定
③胸腔引流管固定
对策五:护士健康宣教到位
①护士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宣教,通过直观的漫画、ipad视频等形式,让患者及陪人更主动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
②通过管路滑脱事件讲解其危害性,提高护士的认识,结合措施为患者做好宣教。
③通过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及质控护士督导检查患者及陪人对非计划性拔管措施依从性。
护理部制定《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查检表》并每月进行督导检查。
3、C(check:检查)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析
P D C A 阈值66.67%
图5 2019年1月、2月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例数对比
如图5所示:2019年2月份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事件发生率较1月份降低为66.67%,达到所指定的阈值。
4、A(Action:处理)
护理部针对1、2月份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科室进行追踪检查,科室已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实施对策追踪检查;大部分科室已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个别科室年轻护士仍有欠缺,各科组织再次培训,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并进行追踪检查;此次质量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患者及陪人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护措施的依从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