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导学提纲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和《山海经》 教学案(表格式,2课时)

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重点
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性格特征。
教师点拨: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同学们自愿举手,向大家介绍作者或作品。
预设引导: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互读互评,读准字音;有疑惑或不懂之处,借助字典或词典,核实,识记。
同学们朗读课文,理解与把握文章内容。
作
业
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板
书
设
计
阿长与《山海经》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
课时计划
课题
9阿长与《山海经》(二)
课时
2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贯穿在文中的情感线主要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总结: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第1 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
目标达成:1、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记叙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一、作者简介(第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啊?),你能写出他的两句名言吗?二、识记字词(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悚.诘.问惧惮.骇.惶.急疮.疤掳.渴慕.霹雳..【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合作探究】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梳理教学提纲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9《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梳理整体感知1、理解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简略叙述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
(背地里说人长短,睡相不好,阿长讲究许多繁琐的礼节和规矩。
)第三部分(13-29段)详细叙述阿长讲长毛的事情以及为我买回《山海经》等一些书的过程。
第四部分(30-31段)抒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之情。
3、概括文章所写的七件事,体会选材详略。
读完本文后我们可以明确《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阿长与<山海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文学鉴赏指南: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神话故事介绍: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文本分析指导:提供相关的文本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拓展建议: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研究《山海经》的背景和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山海经》的背景和文化,了解神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参与文学鉴赏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学鉴赏活动,如文学社团、文学讲座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素养。
进行文本分析练习: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练习,运用所学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写读后感或文学鉴赏文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文学鉴赏文章,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山海经》原文:为学生提供《山海经》的原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阅读这部经典著作。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
思
• 1.借助字典和工具书,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字词 • 2 思考并完成深入学习部分的几个问题。
议
• 1.请组内成员请教不认识的生字词。 • 2.小组内交流“思”的成果,探讨解决“思”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 3.确定展示形式
展
• 小组代表展示各组学习成果 • 非展示组注意聆听、笔记、质疑、补充 • 要求声音洪亮,体态大方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6
thank you!
堂测堂练
展开想象,如果长妈妈多年后尚在人世,读到 了鲁迅这样一篇文章,她会想要对鲁迅说些什么 呢?想一想,写一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1.倘.使(tǎnɡ) 骇.破(hài) 惶.急(huánɡ)掳.去(lǔ) 诘.问(jié) 疮.疤(chuānɡ)惧惮.(dàn) 霹.雳(pī) 震悚.(sǒnɡ)粗拙.(zhuō) 渴慕.(mù) 孤孀.(shuānɡ)2.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等。
其中给“我”买《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3.这篇文章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怀念祝福”。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角度说。
学生根据理解各抒己见。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等。
2.揣摩细节,了解人物。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她生得黄胖而矮”,从“黄”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喜欢切切察察”的阿长是个怎样的人?(3)一到夏天,睡觉时长妈妈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作品中长妈妈的睡相可以反映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4)描写吃福橘,“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下面几个人怎样称呼“阿长”?分别含有怎样的感情?母亲:称“长妈妈”略带些客气祖母:叫她“阿长”亲切我:平时叫“阿妈”亲切憎恶时“阿长”不礼貌提示:名前加“阿”表示亲切。
但小孩子叫就不礼貌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其中属于“抑”的是哪几件事?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摆成“大”字睡相教给“规矩讲“长毛”故事作者写这些“抑”的内容,是要表现对长妈妈的不满吗?这“抑”的一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的品格。
例如吃福橘,虽然作者说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在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
长妈妈的一些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的,鲁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真实而有时代特色。
精读买《山海经》“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是怎样引起的?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人面的兽《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远古时代,世上一片荒凉,只有许多森林,人们连毛带血地吞吃着打猎得来的禽兽。
这时,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名叫祝融。
祝融很慈祥,很有同情心,看到人们生吃禽兽,就传下火种,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
人们从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而且也能不生病,所以,大家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山海经》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
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
相柳原是共工的臣属,长有九个脑袋,面孔倒似人,但身子象蛇。
青绿色。
他的每个脑袋只吃一座山上的食物。
他所到之处,地便有陷处便成溪流沼泽。
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
1 赏析重点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作者情感的表达
2、精读重点语句、段落,品味文章语言细腻的特点。
重点难点
1 赏析重点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作者情感的表达
2、精读重点语句、段落,品味文章语言细腻的特点。
导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回顾上节课内容: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二、深入学习
1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思考: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当时的鲁迅天真幼稚的孩童心态?哪些语句又最能体现作者回忆童年往事时的温情与怀念?
示例体现童真的句子:
我一向只以为他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却不料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银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体现温情与怀念的句子:
书的模样......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 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默读课文19—29段,小组讨论,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或最能打动人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问题记录
示例::
“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
三、堂测堂练
展开想象,如果长妈妈多年后尚在人世,读到了鲁迅这样一篇文章,她会想要对鲁迅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