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徐文栋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24
【摘要】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平均数据、血浆D-二聚体平均值、总有效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57-57,59)
【作者】徐文栋
【作者单位】731100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效果 [J], 霍红;李艳梅;王灿;郝丽君;王立新;信朝霞;吴贵恺;刘国祥;司雁菱
2.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临床效果初评 [J], 洪惠
3.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的效果观察 [J], 李伟娜
4.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高凝状态影响 [J], 李娟
5.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 [J], 陈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

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

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中医药综合治疗。

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中医药综合治疗法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综合治理;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213-01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肠粘膜炎症以及溃疡,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属于消化道疾病的一种[1]。

为了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此次研究采取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探究其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1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54.3±4.9)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6.2±2.9)月;观察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52.8±5.1)岁,病程0.6~13年,平均病程(6.1±2.7)。

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治疗内容分别如下: 1.2.1对照组分别使用:①柳氮磺吡啶片,每次1.0克,饭后口服,每日四次;②甲硝唑片,每次口服0.2克,每日三次;③每天睡前使用150毫升的生理盐水+100毫克强的松龙、庆大霉素16万U进行灌肠。

1.2.2治疗组1.2.2.1中药治疗中药宜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不可冷服。

服药期间不得使用油炸、辛辣、冷性食物。

用康复新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用康复新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意书。

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近3个月内使用过可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患者罹患严重的肝、肾原发性疾病。

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

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4.18±3.86)岁;其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46±1.2)年。

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5.21±3.76)岁;其病程为1.5~9年,平均病程为(5.79±1.16)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获得了内江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使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生产厂家: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114)进行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进行治疗。

独活寄生汤加减方的药物组成及用法是:桑寄生、杜仲各15 g,独活、细辛、秦艽、肉桂、茯苓各12 g,防风、川芎、当归、人参、白芍各10 g,甘草、熟地黄各8 g,补骨脂、骨碎补各20 g。

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将患者的疗效分为有效、好转及无效三个等级。

1)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骨密度显著提升。

2)好转: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其骨密度显著提升。

3)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上述指标。

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治疗对比

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治疗对比

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治疗对比陈清智【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5(13)3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以接受单纯地塞米松灌肠者为A组(15例),以接受单独美沙拉嗪口服者为B组(24例),以联合地塞米松灌肠及美沙拉秦口服者为C组(33例),对比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治疗后C组Sutherland指数改善明显优于A组及B组(P<0.05),而A组及B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及B 组(P<0.05),而A及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地塞米松及美沙拉嗪可有效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总页数】2页(P140-141)【作者】陈清智【作者单位】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1【相关文献】1.不同疗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对比观察及康复新液作用机制研究 [J], 许坚鸿2.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张丽丽3.不同剂量美常安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持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J], 王玮;张露;占义军;莫慧琴4.5-ASA不同药物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中浓度的对比研究 [J], 程正位;熊建光;吴娟;吴杰云;李湘楚5.八味锡类散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对比研究 [J], 刘端勇;赵海梅;赵宁;赵林华;贾红伟;肖诚;吕诚;赵红艳;何颖辉;辛增平;吕爱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强龙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临床疗效分析

甲强龙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临床疗效分析

甲强龙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11-03T17:10:09.7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朱明艳[导读] 溃疡性结直肠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江苏省张家港市澳洋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使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度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中度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缓解率与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泻、血便、粘膜溃疡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1.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62.9%(P<0.05)。

结论:采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缓解与有效率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强龙;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直肠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73-02 溃疡性结直肠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发热等,且往往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1]。

甲强龙的主要成分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属于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

柳氮磺吡啶是一种磺胺类抗菌药。

本实验使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度溃疡性结直肠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中度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140例。

其中男性74例,女性66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1±8.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2.8年;将全部14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

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

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

2 1 治疗组 .
在 SS A P治疗 的基 础上 予加 味芍药 汤
( 药、 芩、 芍 黄 黄连 、 黄 、 榔 、 大 槟 当归 、 木香 、 肉桂 、 黄
芪、 甘草、 珍珠粉等 ) 将上药浸泡 3 i 后 , , 0mn 煎煮 2 次, 煎煮时间分别 为 1 、 i, 4 mn合并煎液 , h 0 分早晚 2 次 口服 。 22 对照组 给予 S S — . / 上海三维制 . A P1 15g 次( 吡啶(A P 治疗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 , SS) 取得了较好 药厂 , 批号 : 300 8 )每天 4次。 H 12 45 , 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两组均连续治疗 3 0d为 1个疗 程。两组均 于
溃疡性结肠炎 (l rtecl sU ) u e i o t , C 是一种原 c av i i 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的炎性疾病 , 以腹泻 、 黏液 脓血便 、 腹痛或里急后重 、 长期反 复发作 、 经久不愈 为主要临床特征。有证据显示 U C的发生与免疫、 遗传、 环境及感染 因素有关 。免疫因素在其 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口 。笔者采用加味芍药汤合用柳氮磺胺 】
陈 立 中 , 小 大 朱 湘生 严 ,
( . 潭县 人 民医院 , 南 1湘 湖 湘潭 4 12 ; . 12 8 2 湘潭 市 中心 医院 , 湖南 湘潭 4 10 1 10)
[ 要] 目的 : 摘 观察加味 芍药汤对 溃疡性结肠 炎( c 患者血清 白细胞介素 6 I 一 ) 白细胞介 素 8 I 一 ) u) (L 6 、 (L 8 的调节作 用

8的表达及生成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 关键词 ] 芍药汤 ; 疡性 结肠 炎 ; 溃 白细胞介素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白细胞介 素 一 8 [ 中图分类号 ] 263 [ 献标 识码 ] [ 1 5 .4 文 1 B 文章编 号]62 9 1 (07 0 — 04 0 17 — 5X 20 )6 0 3 — 2

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作者:王瑞雪张峰张强来源:《新医学》202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方法将初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无异常人群140名作为对照组。

2组均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并检测胃肠激素[P物质(SP)、内皮素(E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

比较研究组中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另比较Hp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与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指标的关系。

结果研究组Hp感染率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SP、ET、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

活动期组患者Hp感染率和VIP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 < 0.05),SP、ET、NE、5-H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患者(P均< 0.05)。

研究组中Hp阳性患者SP、ET、NE、5-HT水平均低于Hp阴性患者(P均< 0.05),VIP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ET、NE、5-HT水平升高均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的保护因素(P均< 0.05),VIP水平升高则是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胃肠激素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存在差异,Hp感染可能与患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P物质;内皮素;血管活性肠肽;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Relationship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serum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ang Ruixue, Zhang Feng, Zhang Qi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Jinan Integr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i’nan 2711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Qiang,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p)infection and serum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145 patients newly diagnos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select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140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results b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were assign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wo groups, Hp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by using 13C urea breath test (13C-UBT).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substance P (SP), endothelin (ET),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norepinephrine (NE), 5-hydroxytryptamine (5-HT)) were detected. Serum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active and remission phas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Serum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Hp-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relate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as assess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Hp infection rate and VIP leve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whereas the levels of SP, ET,NE, and 5-H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Hp infection rate and VIP level in the active phase group were lower, while the levels of SP, ET, NE, and 5-H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mission phase group (all P < 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levels of SP, ET,NE and 5-HT in Hp-positive patients were lower, whereas the level of VIP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p-negative counterparts (all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P, ET, NE and 5-HT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Hp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ll P < 0.05), while elevated level of VIP was the risk factor (P < 0.05). Conclusion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p infection. Hpinfection ma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Ulcerative colitis; Substance P; Endothelin;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Norepinephrine; 5-hydroxytryptamine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可癌变的特点,多发于青壮年人群[1]。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1g 0 。疗程 1 周 ~4பைடு நூலகம்
22 西 药 伴 有慢性 胃炎、 . 慢性结肠 炎患 者采用 常 规 治疗 方法 。伴有 慢性 胃炎 服 胃炎胶 囊 、 丁啉 吗
中 医治疗溃 疡性结 肠 炎 临床体 会
何 亚琴 陈 国胜
浙江省 富 阳市 中医院
富 阳 3 10 140
自 1 9 ~ 19 间 , 院 用 中 医方法 治疗 98年 99年 我 溃疡 性结 肠 炎 1 2例 , 得较满 意疗 效 , 总结 如下 。 取 现
1 临床资 料
2 患者均 在本 院住 院或 门诊 治疗 , 4例 随机分 为
效: 治疗 2 症状 无改善 , 压无 变化 。 周 血 3 2 结 果 显 效 5 . 2倒 , 5 3 } 效 3 5. 有 8例 ,
渐江 省安吉县 第一 人 民医院
安吉 330 130
4. ; O 4 无效 4倒 ,. 42
4 体 会
总有效 率 9. 。 57
低血 压在 临床上 并不少 见 , 但却不 被重视 。 现代 医学也 缺乏有效 药物 现将 19 年 6月 以来 , 常 99 在 规 体检 或 因病 门诊 发 现血 压 低于 正常 者 10例 , 3 分
岁, 平均 4 岁 9 为机关事业工作人员。体检发 2 0
现5 7倒 , 其余 7 以不 同主诉 发现 , 中以疲劳为 3倒 其 主诉 2 倒 , 3 反复 上呼 吸道 感染史 1 倒 , 有 慢性 胃 2 伴 炎史 3 o倒 , 有慢性 结肠 炎史 8倒 。5 倒 体检 发现 伴 7 低血 压 者 中, 有不 同 程度 的 疲劳 感 2 具 1例 , 占 3. , 68 其余 3 无不适症 状 另 7 门诊 患 者 6倒 3倒 中, 2 除 3倒疲劳 主诉外 , 重者伴 有心慌 、 严 心前 区重 压 感及头 晕 。另 有 2. 诉 说腰 膝酸 软 ,0 诉 畏 23 4 寒 、 风 ,3 有手足 心发 热 、 怕 1 咽郁 干燥 。 医辨证 分 中 型 :肺 ) 气虚型 3 ( 脾 5倒 ,7 2 ; 3 . 心脾两虚型 3 O倒 , 3. ; 阴 两 虚 型 1 19 气 O例 ,O 6 ; 肾阴虚 型 n l. 肝 例 ,L7 ; 肾阳虚 型 8倒 ,. 。 1 脾 85 2 治 疗方法 2 1 中医 中药 ( ) . 肺 脾气 虚 型 : 治则 健脾 益气 , 四 君 子汤舍参 苓 白术敬 加减 , 黄芪 l  ̄3g 党参 1g, O 0, 5 炒 白术 1g 淮 山药 1 ~ 3g 生 炒 米仁 各 3g, 2, 5 0, 0 茯 苓 、 陈 皮 各 lg 桔 梗 6 , 甘 草 lg 心 脾 两 虚 炒 O, g炙 o} 型: 治则 益气 补 血 , 健脾养 心 , 归脾 汤加 减 , 黄苠 、 党 参 各 1g 白术 6 , 5, g 当归、 眼 肉各 1g 炙 远 志 9 , 龙 2, g 炒 枣 仁 1g, 甘草 lg 大 枣 4枚 , 姜 3片 , 香 5 炙 o, 生 术 6 气 阴虚 型 : g; 治则 益 气滋 阴 , 生脉 散加 减 , 参 、 党 麦 冬 各 1g 五 昧子 9 , 甘 草 6 ; 肾 阴虚 型 : 则 5, g生 g肝 治 滋 补肝 肾 , 昧地黄丸 加减 , 六 熟地 2g 山药 、 4, 山萸 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体内存在嗜异种抗体(heter ophile antibody,h Ab )所导致的非特异性反应所致,因此笔者加入PEG (polythylene glycol )处理后,对离心所获上清(不含抗体成分)和沉淀分别进行CA1929的测定,结果如表2。

上清稀释后测定值呈线性分布,我们推断该患者实际C A1929值为4~5I U /m l 。

而含抗体的沉淀部分稀释后测定值依然不呈线性分布。

表2 PEG 处理上清与沉渣的稀释线性检测稀释倍率PEG 上清PEG 沉渣实测值换算值实测值换算值原液4102500以上22倍21141222216445124倍1114145715230108倍01541020191671216倍013418817139124 讨论近年,免疫测定法广泛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等体内微量物质的测定中,CA1929升高见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 A1929水平明显增高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 A1929水平也会升高,低浓度增高、一过性增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但是有一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嗜异种抗体可以直接与检测抗体或固相支持物结合,导致非特异反应[1],人抗鼠抗体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病例,可能就是患者体内的人抗鼠抗体直接与固相支持物或标记抗体结合,导致CA1929假性升高。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存在嗜异种抗体稀释后的测定值会偏离线性分布,而且PEG 处理可以明确嗜异种抗体的存在。

因此需时刻铭记免疫测定时可能引起非特异反应,对测定的原理,使用试剂的特性有充分的理解十分必要。

参 考 文 献[1] 周国中.胰腺癌发生相关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第二军医大学,2002.[2] 闫慧.肿瘤标志物CEA CA1929,CA242Ferritin 对胰腺癌诊断的意义.长治医学院院报,2005,4.[3] Boscat o LM,StuartMC .I ncidence and s pecificity of interference int w o 2site i m munoassays .Clin Che m,1986,32:149121495.・临床医学・140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分析张洪川【摘要】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措施。

方法 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105,有显著差异性;两组复发率比较P <0101,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 采用柳氮磺吡啶(S ASP )联合维生态治疗达到效果,治疗疾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防止复发。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局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边界清楚的炎性反应,属于炎症性肠病(I B D )的一种。

临床特征为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部分伴有肠外表现。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笔者采用柳氮磺吡啶(S ASP )联合维生态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男82例,女58例,年龄15~70岁,平均(3515±315)岁;病程10个月~15年,平均(6±315)年。

根据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和病情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临床具有可比性。

112 临床表现 腹泻排便次数由少到多,腹泻从服药有效到无效,最终粪便从黏液便到血便或血便的过程;便血常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多位于左下腹钝痛,或阵发腹部绞痛,具有便后减轻的特点;中、重度UC 患者通常具有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发热以及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产生的一系列相关症状。

结肠镜所见病变均成连续性分布。

常见为黏膜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多为浅表、多发密集无规律分布,糜烂、溃疡和假性息肉,还有黏膜桥、黏膜萎缩、皱襞消失、肠管缩短等较少见变化。

1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常规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口服柳氮磺吡啶(S ASP ),110g /次,4次/d 。

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维生态治疗金双岐片2~3次/d,1次4片,温开水或牛奶冲服。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

疗程8周。

114 疗效评价[2]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处理数据。

P <01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及随访半年后复发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照(例)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复发率治疗组705214494128%2(0128%)对照组7034181874128%8(1114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105,两组复发率比较,P <01013 讨论UC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

UC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环氧化酶等因素。

有研究表明[3],与正常成人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调。

笔者采用柳氮磺吡啶(S ASP )是治疗UC 的常用药物,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内经过细菌的分解变为52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52氨基水杨酸可抑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形成以及抑制肥大细胞放大炎性反应的作用发挥抗炎症效应。

肠道菌群在UC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4,5],由于UC 患者往往大量使用抗生素,同时S ASP 本身尚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因此抑制了肠道内细菌对S ASP 的分解作用,使得52氨基水杨酸在结直肠内的浓度不高,另肠道菌群失调或宿主对肠道菌群应答异常是UC 特征性免疫失调关键的始动因子和维持因子,笔者采用联合维生态治疗是目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机制是[6]:益生菌在肠道中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提高内源性防御屏障,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与入侵;与致病菌竞争性黏附于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分泌黏液使其在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保护层,防止栖息菌易位;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及非T 细胞依赖性I g A 的分泌。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通过笔者采用柳氮磺吡啶(S ASP )联合维生态治疗达到效果,治疗疾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防止复发。

参 考 文 献[1] 欧阳钦,万学红,温忠慧,等.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52236.[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1,40(2):1382141.[3] Guarner F,Malagelada JR.Gut fl ora in health and disease .Lan2cet,2003,361(9356):5122519.[4] Kruis W ,Fric,P,Pokr otnieks J,et al .Maintaining re m issi on of ul 2cera2tive coltits with the p r obi otic Escherichia coli N issle 1917is as effec2tive as with standard mesalazine .Gut,2004,53(11):161721623.[5] Danese S,Fi occhi C .Eti opathogenesis of infla mmat ory bowel disea 2ses .World J Gastr oenter ol,2006,12(30):480724812.[6] Sheil B ,Shanahan F,O ’M ahony L.Pr obi otic effects on infla mma 2t orybowel disease .J Nutr,2007,137(3Supp l 2):8192824.58例肠血管畸形手术治疗分析闫保功【摘要】 目的 探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200022008年本院58例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58例。

本组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30例。

随访8年,临床症状全部缓解,大便隐血阴性55例,复发者1例。

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外科手术;肠血管畸形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消化道血管畸形指正常黏膜及黏膜下畸形静脉和毛细血管所发生的扩张性病变[1]。

肠道血管畸形临床少见,但却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

随着血管造影的开展,使胃肠道血管畸形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本文探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总结近8年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58例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222008年收治肠血管畸形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47~59岁,平均56岁。

主要症状以反复便血为主,呈突发性,间歇性发作;无症状体检发现大便潜血28例,黑便12例;45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头晕、乏力,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无呕血病史。

病史长短不一,最短1年,最长6年。

全部未见皮肤血管瘤。

血红蛋白68~98g/L,平均7811g/L 。

112 诊断与治疗 所有病例均行纤维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病变所致出血;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者14例,表现为:“黏膜完整,黏膜下可见显著扩张、迂曲的血管,表面呈暗红色,平坦或稍微隆起,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表面可伴有糜烂、浅表溃疡”。

19例行小肠钡餐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

出血期Seldinger 法右侧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胃肠道血管造影。

先腹腔干造影检查胃、十二指肠;再选择性插入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小肠及右半结肠、横结肠;最后选择性插入肠系膜下动脉检查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 A )58例,确诊肠血管畸形出血58例,证实具体出血动脉后,再进一步对出血分支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同时置入造影导管作为术中定位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