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伊利亚特_中的英雄主义解析

合集下载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与反英雄主义形象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与反英雄主义形象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与反英雄主义形象一、导言反英雄主义的原型,最早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瑟赛蒂兹(Thersites),他长相丑陋,然而确是最会挑衅对方的希腊士兵,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因为嘲笑阿喀琉斯(Achilles)被杀。

反英雄形象在19世纪早期的存在主义作家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萨特的《恶心》等。

这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一身历经坎坷,身上都被贴上了无聊、忧虑和疏离的标签。

自19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文学开始,到19世界60年代中期,一提起反英雄人们依然会联想到一个孤独也从不和外人交流的身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的《Dean Moriarty》。

反英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反英雄以拉尔夫·艾利森的《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为代表,他们经常感到无助,始终处于局外人的地位。

第二种反英雄以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中的主人公为代表。

他们总是在都市中飘泊,从生命中的一个失望走向另一个失望。

偶尔的成功也是转瞬即逝。

但他们坚持不改变目标,以获得英雄式的成功。

二、英雄主义的电影角色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蜘蛛侠、蝙蝠侠、超人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超级英雄。

超级英雄是伴随着每一个美国人成长的精神力量。

他们的原型人物来自于漫画,所以就更具有神话色彩。

这些超人往往戴着面具,穿着自己标志性的服装,自由穿行于城市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愈发增加了他们的神秘色彩。

在和安宁的日子里,他们是平常百姓,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烦恼也有快乐;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为正义和平而战。

这种平民与超级英雄的双重身份正符合人们心中的英雄梦。

英雄情结也是好莱坞史诗电影中永恒的主题。

《角斗士》、《亚瑟王》、《特洛伊》等影片是史诗电影的代表之作。

这些影片的场面设计往往是气势恢宏,古罗马的决斗场,惨烈的战争场面,加上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沉浸于对英雄的敬慕之中。

《人与命运的抗争:《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揭示》

《人与命运的抗争:《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揭示》

《人与命运的抗争:《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揭示》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人与命运之间的抗争,并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为案例进行研究。

人们常常在生活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能否战胜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众多史诗作品中,《伊利亚特》因其描绘了希腊传奇英雄们与强大命运之间的斗争而备受赞誉。

通过分析小说背景及英雄主义的定义,本文旨在揭示《伊利亚特》中英雄主义如何启示人们应对命运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目标和结构,并介绍本文选取《伊利亚特》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其次,在第二部分,将探讨人与命运的抗争,包括命运的定义、人与命运的关系以及抗争的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将重点研究《伊利亚特》中展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包括小说背景介绍、英雄主义的定义及特点以及《伊利亚特》中英雄主义的揭示。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探讨英雄主义对人与命运抗争的启示,包括对态度和信念影响的启示、行动和决策影响的启示以及结果和命运改变的启示。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提出的观点,并给出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同时也指出研究局限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与命运之间的抗争以及《伊利亚特》中所呈现出来的英雄主义,揭示英雄主义对于应对命运挑战所带来的启示。

通过研究英雄们如何以勇气、毅力和智慧面对强大而残酷的命运,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人类在面临困境时如何应对,从而提供经验教训和指导,帮助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并推动社会进步。

2. 人与命运的抗争2.1 命运的定义在文中,我们将命运定义为每个人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和难题,这些困境可能由外部环境或个人选择造成。

命运不仅涵盖了成功和幸福,还包括了失败和挫折。

2.2 人与命运的关系人与命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一方面,人们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命运。

他们可以通过塑造自己的态度、养成良好习惯以及制定明确目标来积极应对挑战,并改变自己的命运。

《伊利亚特》中英雄荣誉观的体现

《伊利亚特》中英雄荣誉观的体现

《伊利亚特》中英雄荣誉观的体现摘要:希腊神话故事中鲜明的主题是对自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故事中英雄们的行为动机很少为了民族集体利益,大部分都为了是满足个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欲望,彰显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当然最终归结为对荣誉的追求。

文章以特洛伊战争中的几个文化,意象金苹果、海伦和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例分析神话中荣誉观的体现。

关键词:特洛伊战争;荣誉观;金苹果;海伦在希腊神话故事中英雄的存在,英雄行为的产生都与荣誉相伴而生。

人们珍视荣誉,愿与荣誉共生死。

“对英雄来说,活着就是为了名望,要用满腔热情去追寻它。

他必须用高超的品质去赢得掌声和赞许,因为这是对其人生的奖赏和证明。

家世、财富和威力是英雄追求的主题,而他自身也成为勇气、耐力、力量和美的理想化身。

”在希腊神话中,英雄、战争等都是围绕着荣誉而展开,荣誉成为主导一切的核心。

一、《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包括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叙述了发生在希腊半岛各城邦与特洛伊古城之间一场旷世之战,后人把它称为特洛伊战争,这是一起神人交混的、具有传奇性和悲壮色彩的重大历史事件。

据德国传奇的学者海因里希·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考古发现的文物证实,特洛伊战争是集幻想和写实、神话与历史为一体的文学作品,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一部富有诗意的浪漫史诗。

史诗以描述战争本身为主,全诗共有24卷,15693行,规模宏大,描写了古代战争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壮阔场面,表现的主要是社会矛盾、氏族纷争和集体主义精神。

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为荣誉而战的典型案例,荣誉是英雄战斗的动因,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为的是为了荣誉。

女人被抢走,无论如何都是个羞辱。

阿伽门侬和阿喀琉斯之间的争吵,也不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是荣誉。

赫克托耳虽然知道他的冒险行动会给他的家人和城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他不能退缩,必须迎接阿卡流斯的挑战。

阿喀琉斯可以不顾希腊联军的节节溃败而不出战,但他决不能无视朋友的死,所有这些英雄们的行为总是为着荣誉。

解读《伊利亚特》中英雄的荣誉感

解读《伊利亚特》中英雄的荣誉感

解读《伊利亚特》中英雄的荣誉感黄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摘要:荷马时代的英雄追求崇高的荣誉.为了英雄的荣誉放弃享受、放弃责任甚至放弃自己珍贵的生命。

这是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荣誉观念和精神世界。

荷马的《伊利亚特》是解读希腊英雄荣誉观的经典之作。

在荷马时代要想成为一位高尚的英雄.首先要有纯正的血统.以荣誉的光环成为众人膜拜的王者;其次要有坚韧的勇力以夺取战场上胜利的荣耀:还要有过人的智慧才能在口锋交战时获得智圣的荣耀。

而成为高尚的英雄更要为荣誉而战,因为他们必须要捍卫得之不易的名誉,不断夺取更强大的荣耀:他们也只有以自爱的名义用无限的荣耀填满孤独的心灵。

关键词:《伊利亚特》英雄荣誉感历史是由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的。

英雄以其超凡的武艺、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智慧.领导人民改变现实,创造历史。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就是一部歌颂英雄主义的著作。

公元12世纪末,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问发生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战争,最后阿开亚人毁灭了特洛伊城。

战争结束后。

在小亚细亚一带便流传着许多歌颂这次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的短歌。

在传诵过程中,英雄传说又同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在氏族贵族的官邸中咏唱。

大约公元前9世纪与公元前8世纪之间.一位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

予以加工整理.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荷马史诗的历史背景是旷时十年、规模宏伟、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

像许多重大事件一样。

这场战争.用它的血和火,给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英雄们的业绩触发了诗人的灵感.给他们安上了想像的翅膀。

使他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片文学的沃土.在史实和传闻之上架起五光十色的桥梁.用才华的犁头,耕耘在刀枪碰响的田野,指点战争的风云.催发诗的芳草、歌的香花。

史诗没有全面地描述十年战争。

《伊利亚特》中英雄之本性分析

《伊利亚特》中英雄之本性分析

《伊利亚特》中英雄之本性分析作者:张一帆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4期摘要:谈到希腊文明的起源,撇开雅典娜这个超自然存在,我们不难想到荷马,这个除了名字和两部亘古永恒的悲剧传奇什么都没有留下的诗人。

正如徐志摩所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然而当我们静静聆听这个盲人的悲剧故事时,方才发现,他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两个世界。

正是这样,荷马史诗不仅有着其艺术上的恢弘价值,在历史,文化和伦理观上,它改变了欧洲,也影响着世界。

关键词:蔑视神权;荣誉;追求卓越;本性希腊之所以能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荷马史诗》这部恢宏巨著,它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具有不可复制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荷马史诗》主要叙写了古希腊时期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使后人对古希腊时期的英雄有了丰富而深刻的理解和探讨。

《伊利亚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外国文学课上的电影《特洛伊》,整个班级心潮起伏地感受着特洛伊战争,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电影结束时整个教室的鸦雀无声和每个人心中那种不可言明的感受。

也许是这部巨著值得人们深思的东西太丰富,又或许它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人的本性。

作品不仅体现了为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为了荣誉和尊严不惜生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更反映出了英雄为了自由意志、个人感情等这种个体意识而斗争的趋势。

这深刻地揭示出古希腊时期萌芽的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突出人的本性中的感情,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的意识。

他们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性和人格,蔑视神权,反对专制主义,正是有了他们才加快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作品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线展开,阿喀琉斯三次参战,参战的原因各不相同,然而他的爱与憎反映出英雄的本性所在。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中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英雄。

他崇尚个人荣誉,执著地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充分肯定现实的人生。

《伊利亚特》:英雄的光环与限度

《伊利亚特》:英雄的光环与限度

作为一部有关战争与英雄的史诗,《伊利亚特》对盔甲倾注了大量笔墨。

在醉心于渲染武器装备的荷马笔下,盔甲既是重要的战斗装备和诱人的战利品,更以其装饰性与防御力映衬、成就着英雄的伟岸与强大。

赫克托耳与阿基琉斯作为史诗的两位核心英雄,各自拥有一套衬托其身份的盔甲。

值得注意的是,盔甲的得与失与他们的荣耀、命运之间构成耐人寻味的联系。

让赫克托耳引以为豪的是得自阿基琉斯的那套盔甲,它关联着史诗中的重要事件帕特洛克罗斯之死,而在这一事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即帕特罗克洛斯盔甲的剥落与赫克托耳的抢夺,在史诗的叙述中呈现出令人困惑的矛盾。

陈中梅先生在其翻译的《伊利亚特》前言中谈到史诗中的人神关系时认为:对人物做出的重大决定,荷马一般采用双重动因的解法&&雅典娜的劝阻和阿基琉斯的抉择使他避免了和阿伽门农的火并(1·188218)&&对一些重大战事(和赛事)的处理,荷马亦常常沿用这一方法。

帕特罗克洛斯死于神力和凡人战力的混合;同样,赫克托耳的死亡归之于阿基琉斯的骁勇和雅典娜的帮忙。

{1}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曾提到希腊人与特洛伊人因对海伦的抢掠产生纷争,一般认为《伊利亚特》叙述的故事蓝本很可能来自于历史上的一次战争。

作为充满隐喻与神话元素的古代创作,史诗中神对人间的干预虽无处不在,然仔细探究,在《伊利亚特》中,神灵对战事的干预,或者遵循双重动因的路数,或者采用昭显征兆的暗示法,这些神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从人事中剥离出去的可能性。

或者说,可以做神化与人化两种解释。

暗中为勇士注入勇气、拨开箭矛自不必说,宙斯为警示下届甩下的闪电可以只是自然现象,神的劝阻、鼓励、建议亦可理解为当事人的自主选择、灵光闪现。

甚至阿波罗亲自出面变成阿格诺耳的样子引阿基琉斯追逐、雅典娜变身德伊福波斯欺骗赫克托耳,看作当事人的一时幻觉也无大碍。

剥离这些神的要素,《伊利亚特》可基本还原为一场纯粹的人间之战。

《伊利亚特》人物形象的人本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人物形象的人本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人物形象的人本主义精神内容提要 :《伊利亚特》塑造了40多个英雄形象,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

史诗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热情讴歌了他们对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了个人荣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赞扬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力搏杀,勇敢无畏、拼搏与奋争的精神;他们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与磨难,在短促的人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展现自身的价值,体现着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史诗中的人物都鲜明生动、真实感人,他们的言行表现出的是真实的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史诗对人的情感本身的肯定。

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不仅充分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魅力,而且较完整地代表了古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

关键词:《伊利亚特》、人物形象、人本主义《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⑴它所包含的丰厚的内涵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艺术享受”⑵读《伊利亚特》,我敏悟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史诗中“活着”许许多多鲜明生动的“英雄”人物,他们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古希腊文化结出的硕果。

在他们身上,充分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魅力。

史诗中的英雄们以健康的体魄,过人的才智和勇武克服着自然的暴力,人间的强敌,而象征着崇高伟大的人格,成为古希腊世界所崇尚的忠于理想的人格楷模和为人的尺度。

我们把史诗中人物言行所显示的人格精神概括为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特点的人本主义。

作为史诗重要组成部分的《伊利亚特》,通过史诗中那鲜活的人物形象,我真真切切的感悟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无限活力。

首先,通过人物群像的塑造,体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

《伊利亚特》塑造了以阿喀琉斯为首的一群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

尽管这些人物各有不同的性格、经历和个人意识,但最终个人意识都或多或少的让位于集体利益,他们总是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伊利亚特》作为古希腊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被视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古希腊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震撼,对古希腊文化以及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部作品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军队之间的激烈战斗。

在战争中,英雄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是对人性的一次严峻考验。

在生死关头,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原始的一面,同时也会经历深刻的转变和成长。

其次,《伊利亚特》中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喀琉斯作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英勇和悲壮让我为之动容。

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古希腊英雄的精神风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他的人性弱点,如自私、傲慢等。

这让我明白,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存在,他们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正是这些弱点和缺陷,使得他们更加接近普通人,更加具有真实感。

此外,《伊利亚特》还通过战争和英雄的形象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战争中,人们不仅要面对生死的考验,还要面对道德的抉择。

英雄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但在私下里却可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纷争。

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流动的。

总的来说,《伊利亚特》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史诗巨作。

它不仅展现了古希腊英雄的英勇事迹,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古希腊文化以及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作品将继续启迪和影响着无数读者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个代表人物— ——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赫克 托尔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氏族英雄,他作战勇猛,智慧英 明,视保家卫国为他的责任。虽然明知国家会被灭亡, 自己也会死于战争中,但他同阿基琉斯一样,他明白自 己的责任,依然选择作战。因为战斗是他的使命,保家 卫国更是他的职责与追求。在战争前,他与自己的妻子 有一番对话,他对妻子说如果不去打仗他将永远没有 脸再见特洛伊人。在他身上,尽社会义务的愿望比家人 的感情更强烈,荣誉比生命更可贵。因此,他成了特洛 伊人的骄傲、希望和快乐。他的死也格外的悲壮,这也 是一曲与不可战胜的恶运英勇抗争的男子汉的悲歌 (傅波. 生命的赞歌— ——从英雄本色看《荷马诗》的审 美价值[J].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6). 2)。
史诗英雄具有“有死性”。在古希腊神话及史诗中, 无论多么显赫的英雄,都是“有死的”凡人,而非“不死 的”神明。由死而生的存在,注定了生命的悲剧性,也内 蕴着和悲剧命运抗争的崇高与悲壮(贺金茹. 荷马史诗 英 雄 观 与 英 雄 形 象 探 析 [J]. 天 津 职 业 院 校 联 合 学 报 .
2009 (5). 3)。在荷马史诗中,英雄们都面临着要么选择 碌碌无为而长寿,要么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成就英明。 阿基琉斯就是这样的代表。在阿基琉斯小时候,其母亲 就预言了他一生的命运并让他做出选择。在平凡与卓 越成就之间,阿基琉斯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投身战争, 虽然明知只要参加战争就会走向死亡,但依然愿意为 了名声放弃生命。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责任编辑:晓芳
14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随着人 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更多的人渴望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可见,老百姓对文化事业的迫切需求;目 前事业单位改革已全面展开,从事文化事业的文化宫至少要 实现公益二类的目标,自主产业至少达到 60%,可见,改革让 文化宫人有着急切紧迫感。面对以上文化事业的重要性、需 求性和紧迫性,我们文化宫人如何把产业中的项目发挥到极 至,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既服务于市民,又提高单位的经济 效益,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是我们文化宫人的当 务之急。培训是文化宫常见的项目,其中开办瑜珈健身班就 是重点培训项目之一。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更多体现的是自由的个人 主义,但他们的伟大之处,是成功地将独立的精神 品格与集体主义协调集于一身。这是古希腊人理 想生存状态的构想和企盼,具有终极性的精神追 求,并因而具有了超越民族和时代的重大意义,可 以说荷马教化了全人类。史诗认为英雄就应该追 求荣誉,追求卓越,不能贪生怕死,不能做一个懦 夫。在权势下,要注重自己的责任感,这就是《荷马 史诗》中英雄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是《荷马史诗》 中英雄精神的核心思想,它的影响惠及后来整个希 腊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因此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瑜伽是艺术的。正因为它囊括所有的层面,所以它是综 合艺术;正因为人们透过它接触灵魂,所以它是心灵艺术;正 因为它的每一种体位法都有精确的几何和建筑结构,所以它 是美术艺术;正因为它带给练习者健康、快乐,所以它是治 疗、实用兼具的艺术;正因为它让观者赞叹体位法呈现的美 与和谐,所以它是表演艺术。
正因为它表现出这么多种艺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练习 瑜珈,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身材健美之人。本人坚持练 习瑜珈有三年多,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对瑜珈有更深的认识。 本文重点介绍瑜伽姿势的作用,目的是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 瑜珈各姿势对身体各器官产生的作用,一方面从练习中感受 瑜珈带来的艺术美,另一方面从理论上理解瑜珈带来的健 康,总之,让人们真正领略瑜珈的魅力。
一、练习瑜珈的作用 瑜伽已成为世界各地最流行的健康风潮之一。本人练习 的是循环瑜珈,作为一种冥想健身法,通过呼吸和冥想,它能 调节血脂、促进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 化,纠正精神的不安和感情的紊乱,促使心神平静,从而彻底 缓解与消除现代人因生活节奏过快而带来的紧张压力和疲 倦,确保心态平和健康;通过伸展姿势,有效舒展身体、燃烧 脂肪、增强身体柔韧性、改善颈椎与脊椎的问题、调整正确的 坐姿与站姿,在打造人们腰、腹、臀部完美曲线的同时,加强 各肌体器官的功能,增强控制、柔韧和协调能力,使人们在举 手投足之间魅力十足。 二、练习瑜伽的注意事项 1、年纪很大或颈肩背腰受过损伤的人,要先征求医生或 教练的意见后,方可决定是否开始练习瑜伽,女人在生理期 要避免倒立、伸展腹部和翻转性的动作。 2、练习瑜伽者要在专业的瑜伽垫子或铺上一条大浴巾、 防滑垫上练习,保持空腹状态,赤足,穿一件舒适、宽敞或有 弹力的衣服,不要配戴任何首饰,环境安静优雅、空气流通,
纵观史诗,英雄形象的表现还体现在肯定自我的 地位和价值并张扬个性的独立。以阿基琉斯为例,首先
143
文化视野
他与阿伽门农有冲突是从他“荣誉的礼物”— —— 女俘被不公正剥夺开始引起,自己的荣誉礼物被 人毫无理由的剥夺,严重影响了阿基琉斯的自 尊。这使阿基琉斯认为阿伽门农对他不尊重,对 他英雄的地位不尊重,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蔑 视。于是阿基琉斯为了要证明他存在这个世界的 意义和自身的价值,对阿伽门农进行反抗,直接的 对抗就是不参与战争。这种反抗在世人眼里认为 是与世俗和权威进行做斗争,这种斗争看似有违 道德与权力,但是它是肯定自我和张扬个性的体 现。在荷马描写的英雄世界里,只要有违英雄的尊 严并对英雄的价值进行否定的行为,都会遭到英 雄们的坚决反抗,即使是面对权威。他们认为是英 雄就必须有自己的荣誉,必须有自己作为英雄生 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的自我价值与个性的存 在,而不能在权威下懦弱低头。虽然阿基琉斯在杀 死赫克托尔后,拖着他的尸体绕在帕特洛克罗斯 坟前,并拖至营地。在史诗中,英雄形象并不是单 一的,当特洛伊王深夜潜入希腊阵营,请求阿基琉 斯换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以一个年老慈祥的父亲 的名义请求阿基琉斯,虽然阿基琉斯很恼恨赫克 托尔杀死了自己的好友,他的举动也是为自己的 好友报仇,但是面对一个敌人的慈祥的父亲,这里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特洛伊王,而是一个很平凡 的父亲在给自己的儿子争取回到自己的国土。面 对人性的请求,阿基琉斯私自放回了特洛伊王,并 让其带回了赫克托尔的尸体。这又表现了英雄人 性善良的一面,并不是一味的残忍,英雄是有着对 人性本身欲望的渴望与期盼。还有在个人感情上, 阿基琉斯也并没有嫌弃自己心爱的女人是一个女 俘,这一点从开始因为女俘而引起的反抗就可以 看出。这里很直白的描写,突出了英雄阿基琉斯的 内心情感归宿,在他心目中并不是只有战斗,还存 在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 —爱。
文化视野
《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解析
●陈 娜
“荷马史诗”是西方思想的“圣经”,而《伊利亚特》则 是这部异教圣典的“旧约”,因为他宣讲了一种更为古老、 质朴的信念 (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M]. 上海: 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119)。 这种信念就是英雄们对名 声、荣誉的追求。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道德习俗等方面的情 况,表现了古希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肯定了人的力 量。其中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他们的形象表 现了当时的英雄主义理想:英雄应该追求卓越、荣誉、名 声,而不能贪生怕死、安于平庸。这就是《伊利亚特》所反 映的英雄精神,其表达的英雄精神的核心思想,影响到后 来乃至整个希腊甚至整个西方文化。
阿基琉斯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个重点英雄人物,代 表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史诗开篇就提到了他的愤 怒,并贯穿全诗。当代表荣誉的女俘被阿伽门农抢走 时,阿基琉斯因“愤怒”拒绝出战;而当自己的好朋友被 杀死后,它又因“愤怒”杀死对手赫克托尔。因为荣誉问 题,阿基琉斯一怒而起,其战斗精神是被个人尊严受到 侵犯的“愤怒”代替。正是由于他的愤怒,给希腊联军 “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可以认为阿基琉斯是“个人 主义”的先驱,强烈的个人价值与个人荣誉感,甚至迫 使他将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置于民族集体利益之上 (胡 芳.《荷马史诗》中的英雄精神[J]. 时代人物. 2008, 200)。 当荣誉受到侵犯时,希腊文化中以个人主义为本质特 征的精神就体现出来了:勇敢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在 抉择中展现自我,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挺身而出,才能在 烟火飞扬的战场中表现出非凡的英雄气势。在荷马描 写的英雄世界中,英雄们追逐的是个人的荣耀,颇有个 人英雄主义的味道,因此荷马史诗成为了个体性 arete (德性)理念的先驱(程 志 敏.《荷 马 史 诗 导 读 》[M]. 上 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208)。
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共存的时代精神是 《荷马史 诗》的又一鲜明特征。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各有不同的性 格、经历和个人意识,但是每个人的个人意识在抉择时 候都或多或少的让位于集体利益。阿基琉斯为一女俘 退出战争,不顾将士们的死活,从而导致希腊联军接连 惨败,惨遭屠戮,并间接使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 耳所杀。阿基琉斯最终与阿伽门农讲和,准备重上战 场,阿基琉斯用其母亲为他制的新铠甲和盾牌,杀死了 赫克托耳,充分地表现出他对于荣誉和友谊的看重,同 时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集体需要的时候抛弃前嫌,有充 分独立的自我拯救意识。其自我拯救意识,在当时的古 希腊时代已经表现的很成熟,所以在客观上使己方能 够转败为胜,从而决定了战争的成败结局。这一切都突 显了阿基琉斯作为史诗英雄形象的鲜明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