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三章第三节,共两课时。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体积和容积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体积和容积的定义,体积和容积的单位,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如水杯的容量、物体的体积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生活经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能够应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的容量、物体的体积等,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1 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在于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真正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出体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四、说教具准备: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两块形状不一,体积相差不大的土豆和红薯、橡皮泥一快、两个体积不一容积也不一的杯子。
学具准备:彩色橡皮泥、一元和一角的硬币。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讨论:聪明的乌鸦最后为什么喝到水了?引导学生明白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观察实验,感知体积意义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比较教室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不同老师示范举例,学生举例。
2.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法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土豆和红薯,你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哪个占的空间大吗?学生讨论后献策: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实验:装有红薯那个杯子水面升的高,这说明红薯占的空间比较大;装有土豆那个杯子水面相对低一些,说明土豆占的空间比较小。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学问的基础,也是进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把握所学的学问,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发觉,小组沟通四、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具体的试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沟通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增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宠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分。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看,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简单理解。
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分与联系。
六、说教具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样子不同的石块、小正方体、水。
有关课件、茶叶罐,可乐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肯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 我们四周全部的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
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阅历,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10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10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篇1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与方法和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等知识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首先,给出容积和容积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是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L和ml,并介绍了它们的关系和它们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并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
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利用例5计算小汽车油箱容积巩固长方体容积的计算和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立体图形中体积与容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因此针对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中理解容积与体积;认识容积单位:升、毫升。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感悟等数学活动过程,感知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3.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重点: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升与毫升间的进率。
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三、教学思想与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打算从又下四步展开教学活动: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活动。
如:在区分容积与体积时,选择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木盒和塑料盒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感观获得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
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韩马小学王爱玲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体积与容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
积计算,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
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
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
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
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
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
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
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二、说学情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体积概念的初
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
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
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1/ 4。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本说课稿主要介绍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体积与容积》一章的教学内容。
该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包括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计算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物体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为将来深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本章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章所学的有关几何形状的知识,例如立方体、长方体等。
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几何形状,并指导他们思考,呈现一个实际的问题,如:“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水杯能够容纳多少水,应该如何计算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章所学的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 引入体积的概念在引入体积的概念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一个物体的大小与它的容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容积越大,物体的大小可能越大;容积越小,物体的大小可能越小。
根据学生的思考,引入体积的概念,并给出体积的定义:“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它的体积。
”3. 计算体积的方法接下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介绍计算体积的方法。
首先以长方体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并分析长方体的性质:底面是一个矩形,高度是垂直于底面的线段。
然后,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底面积× 高。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接着,引入其他几何形状,如正方体和圆柱体,并依次介绍计算它们体积的方法。
通过多个例子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体积的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4. 计算容积的方法在学习了计算体积的方法后,引入容积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课时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能通过物品的尺寸或容积计算出物品的体积或容积;3.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发现规律,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计算物品的体积和容积。
2.2 教学难点1.区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区别;2.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3. 教学准备1.课件PPT;2.绘图工具;3.多种形状的实物,如球、长方体、正方体等。
4. 教学过程4.1 引入新知识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实物,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实物的大小或者数量怎么称呼吗?”,引导学生回答“体积”或“容积”。
4.2 规范概念认识1.介绍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强调它们的本质区别。
2.举例说明:有一个水杯,它的容积是100毫升,现在装了80毫升的水,那么这个水杯还剩下多少毫升容积?(答案:20毫升)。
4.3 计算实物的体积或容积1.共同分析不同形状物品的体积或容积计算方法,并通过课件PPT进行讲解。
2.询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图所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长7cm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宽3cm 高5cm学生思考并回答出正确答案21cm³。
3.让学生分组,在班内选择几个同学演示不同形状物品的体积或容积计算方法,其他学生可以在旁边观察。
4.4 拓展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现在设计一种盒子的高度、宽度、长度都分别是3cm,那么这种盒子最大容纳多少个小球,每个小球直径为2cm?”2.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盒子体积和小球体积,从而计算出盒子最大容纳小球的数量。
4.5 总结回顾1.强调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及计算方法;2.布置带着问题去探究答案的学生自学任务。
5. 作业布置1.阅读课本有关体积与容积的知识点,做相关的课后习题;2.完成“探究盒子的体积与小球的容积”自学任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第42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课将进一步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学好这部分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 能够运用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如果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那么这个容器能容纳多少体积的水?”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探究体积的含义(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数据。
(3)让学生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并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4)教师总结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 探究容积的含义(1)让学生思考: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什么?(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3)让学生计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并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与容积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
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难点是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水平有限,教学要更加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本节课将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形象,深刻地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说教学准备,教具。
课件,两个相同的水杯,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
学具:24个小正方体。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前,用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石子占了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哦,原来是乌鸦放进了小石子。
那么,乌鸦为什么要放入小石子呢?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空间,使得水面上升了。
通过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问题核心的思考和理解上来。
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原来是石子占空间。
板书关键词:占空间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比一比。
出示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放入量杯中,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变化,提出问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变化?”(杯子中的水升高了);“那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放入了土豆);“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水面升高的高度不同);“为什么水面升高的高度不同?”(土豆一个大,一个小)。
让学生明白物体都占又有空间,占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板书体积的概念。
活动二:找一找。
找出身边,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联系实际活动,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同时提出水,空气是否有体积?最后通过瓶子装水,吹气球来说明水和空气是有体积的,为揭示容积的概念做好铺垫。
活动三:想一想。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将其中一个水杯倒满,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
可能出现溢出和未装满两种情况。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水杯大一个水杯小),通过提醒学生思考,能够容纳物体积的容器才具有容积,容器的容积也有大有小,从而进一步揭示容积的概念。
活动四:试一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小正方体分别搭成不同体积的长方体,让同学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作了铺垫。
活动五:练一练。
要求学生用24块小正方体搭成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从中让学生感受物体形状与体积间的关系,提出问题,“长方体的形状不同,体积变化了吗?”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意见。
板书:形状改变,体积未变。
环节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完成课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在此期间,我将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完成情况,发现问题。
对于个别同
学存在的题,将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调解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环节四:总结反思,整理新知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若有不完整或有歧义的地方,再予以补充。
板书课题
环节五: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在课堂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第4题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