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题库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1.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答案】B【解析】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岩浆存在于软流层中,位于地幔,所以选B项。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横波在③消失,说明③可能为液态,故C正确。

【考点】地壳内部圈层结构2.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④表示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圈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也是目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控制该环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故选D。

【2】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D.北京冬季燃煤导致河流污染【答案】A【解析】人工增雨是对降水进行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就是指的降水的分布,所以人工降雨通过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从而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故选A。

【考点】地球圈层结构和循环3.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答案】C【解析】图中分析得,等地壳厚度线东小西大,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渐厚。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温度的垂直变化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现在人们无法观测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只有通过研究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去推测地球内部状况,用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故选B。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2.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A.最活跃的圈层B.质量最小的圈层C.最厚的圈层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答案】D【解析】最活跃的圈层为生物圈;质量最小的圈层和最厚的圈层都是大气圈;而水圈各地的厚薄不一,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故选D。

【考点】地球的圈层构造3.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低层大气中的都含有水汽、尘埃和干洁空气,而高层空气中主要是干洁空气;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高层大气中热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增加,其中的电离层与人类的通讯活动关系密切;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大气稳定,利于飞机飞行。

故选C。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4.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E、F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它们的名称依次是()A.莫霍界面、不连续界面B.不连续界面、古登堡界面C.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D.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答案】D【解析】莫霍界面深度约地面下17千米,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

古登堡界面大约在2900千米深处,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所以D对。

A、B、C错。

【2】上图中①和②传播速度较慢且不能到达D层的是()A.①B.②C.①②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图中①是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在29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突然减小为0,消失了。

课时作业1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1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2020·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期中联考)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图1)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图2)。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1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③的全部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读图可知,海洋中有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①②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③为上地幔;软流层在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上部;①层和②层在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壳。

D项正确。

第2题,读图2可知,图中地震波在距离地表2 900千米地区传播速度最快,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

C项正确。

(2020·浙江温州高一上学期期末B卷)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下地幔D.④-软流层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图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故选D。

第4题,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

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④处岩石只有部分熔融,纵横波都可以通过,D错误。

(2021·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一上期中)浅层地热能,是地下200米内土壤、岩石、水中蕴藏的低温热能,能量的60%收集于太阳。

与传统地热能相比,浅层地热储量大、再生快、分布广、温度恒定,是巨大的“绿色能源宝库”。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8: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8: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7年3月22日,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7千米。

2017年4月5日,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地震、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A.地壳上地幔B.上地幔地壳C.地壳地壳D.岩石圈上地幔2.印度尼西亚地震后,地震波从震中传播至地面过程,波速的变化特点是( ) A.增大B.减小C.纵波消失D.横波消失2017年6月19日上午,海拔3 283米的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高达15 000米的灰柱,场面极为壮观。

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航空造成影响,但火山灰降落下来,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岩石圈B.地核C.地壳D.软流层4.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为地表岩石圈B.②层只能纵波通过C.③层属于地核D.④层属于地幔8.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太平洋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训练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训练题

中学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训练题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改变图,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推断2.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3.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30°N,90°E) C.南极点 D.( 0°,180°)读右侧的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4~5题。

4.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小了C.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逝D.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完全消逝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B表示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故又叫岩石圈B.水循环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运动C.A所代表的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地壳的表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剧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6~8题。

6.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旁边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7.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觉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的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白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改变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8.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找寻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4: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4: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②圈层即岩石圈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在⑤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解析第1题,①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为外核,为液态物质。

第2题,⑤圈层是内核,受外核为液态物质的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答案 1.C 2.B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4.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解析第3题,读图,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A正确。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B正确。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C正确。

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D。

第4题,读图,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地壳,A错误。

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陆地和海洋景观类型,B错误。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大气圈,C正确,故选C。

D圈层是地核部分,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错。

答案 3.D 4.C当地时间2015年4月22日,智利蒙特港,卡尔布科火山口喷发,喷出的浓厚的火山灰和烟尘几公里外都能看见。

据此回答5~6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4)地球的圈层结构1.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图中a表示( )A.地核B.软流层C.地壳D.地幔(2)有关a、b、c三个圈层之间的界面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为古登堡界面B.a、b之间界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C.b、c之间为莫霍界面D.b、c之间横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完全消失3.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2)上图中的X处为( )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4.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处,温度在150℃以上。

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1)干热岩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2)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A.受气候的影响小B.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C.开发技术要求高D.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5.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题库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方法
2.地震波的类别.特征
3.不连续面的名称和辨别方法
4.地球内部圈层名称及特征
5.软流圈(岩浆)的位置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6.地球外部圈层名称及特征
20.据报道:2004年11月23日傍晚5点56分左右,日本 新泻县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里氏6.8级。

已造成2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1500人。

据受伤者介绍:地震发生时,他们感到 (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
B. 先左右、前后摇晃,后上下颠簸
C. 只上下颠簸
D. 只左右、前后摇晃
27.岩石圈是指:( )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8、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
A .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B .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D .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8.若图1-27表示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为地壳,b 为地核,c 为地幔
B.a
为地核,b 为地壳,c 为地幔
C.a 为地壳,b 为地幔,c 为地核
D.a
为地幔,b 为地壳,c 为地核
a
b
c
19.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软流层位于地壳底部,是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软流层是地幔的有效组成部分
D.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别为()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7、读图1-5,填空(6分)
A
C
D
E
F
①地球的内部圈层A B C E F
②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名称和字母)
33.读右上图“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0分)
(1)图中地震波E是 F是。

(2)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3)图中圈层C是、D是、H是
(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层,位于图中(写图中的字母)的上部,该层以上至地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叫。

29.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通过气态物质
D.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