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黄河的颜色阅读理解

黄河的颜色阅读理解

《黄河的颜色》是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主要讲述了黄河的颜色变化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文章提到了黄河的颜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段会有所变化。

在上游,黄河清澈见底,呈现出美丽的蓝色或绿色。

然而,随着河流的流淌,黄河逐渐变得浑浊,黄色成为其主要颜色。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和矿物质含量增加所导致的。

接着,文章探讨了黄河颜色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黄河的泥沙含量逐年增加,河床上升,河流泛滥的频率也相应增加。

这些变化不仅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最后,文章强调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恢复黄河的清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污染排放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黄河的颜色》这篇阅读理解文章主要讲述了黄河的颜色变化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同时也强调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关于黄河变化原因和治理过程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黄河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成果,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科学的黄河形象。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思考:
1. 黄河变化的原因:文章提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

其中,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最大,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黄河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 黄河变化的现状:文章描述了黄河的现状,包括河床抬高、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黄河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治理黄河的措施:文章介绍了治理黄河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改善黄河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4. 治理黄河的成果:文章提到了治理黄河的成果,包括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等。

这些成果表明,治理黄河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河流的治理提供借鉴。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
识背景,深入思考黄河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解析
17.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漫游:(1)满,遍(2)水过满,漾出来(3)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试图:(1)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2)计划(3)希望得到,谋取
18.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热闹——()柔和——()
19.用“——”画出描写“提灯笼的飞虫”样子的语句。
20.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这几则广告语的主题是________,我认为最好的是第________条,理由是________。
课内阅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草木____________________东________西__________先_________后
造句:___________。
【答案】①.不救②.随③.欲④.郑重⑤.皆兵⑥.声⑦.击⑧.争⑨.恐⑩.放学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成语和词语造句。
见死不救:意思是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D项:“百站百胜”应为百战百胜。意思是:形容所向无敌。
5.下列括号内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耽)误、(沈)阳、(枕)头B.(削)皮、(消)息、(销)售
C.(晾)晒、(掠)夺、原(谅)D. 无(瑕)、闲(暇)、(假)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河道变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洪水灾害
河道变迁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当黄河发生洪水时,过量的水流量可能会导致堤坝决口和农田淹没 。这些灾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水资源变化
河道变迁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在某些地区,由于河道的改变,水资源可能会减少或增加 ,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23-11-11
目录
• 黄河的背景介绍 • 黄河的水源变化 • 黄河的河道变迁 • 黄河的泥沙变化 • 黄河变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黄河的背景介绍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地理位置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
重要性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为沿岸数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04
黄河的泥沙变化
泥沙的来源和特点
泥沙来源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特别 是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这些地区的黄 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导致大量泥沙 被流水冲刷进入黄河。
VS
泥沙特点
黄河的泥沙具有颗粒细、含水量高、沉淀 快的特点,在河流中可以迅速沉积,形成 河床抬高、河床拓宽等变化。
泥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黄河变化研究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河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推动适应性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黄河流域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这些措施 改变了黄河的自然走向,使得河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四年级语文下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拓展阅读 黄河的主人素材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拓展阅读 黄河的主人素材 新人教版

黄河的主人
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谁是黄河的主人?
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逐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

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注音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注音

huánɡhéshìzěn yànɡbiàn huàde黄河是怎样变化的yìmínɡ佚名rén men dōushuō,huánɡhéshìzhōnɡhuámín zúde yáo lán 。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kěshìyìcháhuánɡhéjìn 2 000nián lái de“biǎo xi àn”,可是一查黄河近20 00 年来的“表现”,quèjiào rén dàchīyìjīnɡ。

huánɡhézài jìn 2 000jiānlái jìnɡ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 2 000 间来竟juékǒu1 5 0 0duōcì,ɡǎi dào2 6 cì,ɡěi liǎnɡàn决口1 5 0 0 多次,改道2 6 次,给两岸rénmín dài lái leshēn zhònɡde kǔnàn。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rénmen bújīn yào wèn:xiànɡzhèyànɡyìtiáoduōzāi duōnàn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de huòhé,zěnme nénɡchénɡwéi zhōnɡhuámín zúde“yáo lán”ne ?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shuōlái yǒuqù,zàishùqiān nián dàoshùwàn nián qián,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huánɡtǔɡāoyuán nǎizhìhuánɡhéliúyù,zìrán tiáo jiàn shìhěn hǎo de,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kěyǔjīn rìde jiānɡhuái liúyùbǐměi 。

着眼自读 开而弗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着眼自读  开而弗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着眼自读开而弗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陈坚红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上旬》
【年(卷),期】1997(000)010
【摘要】这篇阅读课文是常识性说明文。

文章首先简介黄河近两千年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接着阐述黄河为何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然后重点介绍黄河的变化及其原因,最后阐述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并表达作者对黄河变好的美好愿望。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陈坚红
【作者单位】娄底市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数学活动组织 [J], 周祥林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的“三个评价指标” [J], 赵三多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J], 吕睿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善喻”三维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当代意义[J], 王运来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之旅 [J], 曹土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屡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由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样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甚至黄河流域,自然前提是很好的,可与本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盛,土地肥饶,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前提更好。

因此,咱们的先人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悍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连天。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一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钻研,黄河产生变化有两方面的缘由。

一是自秦代之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之黄土自身结构疏松,很容易受腐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损坏,绿色的植被受到严重损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维护层,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一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可贵的土壤被腐蚀掉,相当于一年损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降落,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开荒地,越多开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愈来愈多。

因此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愈来愈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症结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为所欲为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必定要维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损坏森林是彻彻底底的自杀行动;要公道计划应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必定能避免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必定能成为现实。

20.句子“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屡次”中加点的“近”能否删除?为甚么?(3分)
21.黄河产生变化的缘由是甚么?(2分)
22.治理黄河管住泥沙的法子有哪些?(2分)
23.文中画线句应用了甚么说明法子?有何作用?(3分)
2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20、不能,“近”表示估量,后面的年代并不是准确计算所得,如果去掉就变为刚刚好是2000年了,就太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1)秦代之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

加之黄土自身结构疏松,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2)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维护层,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2、(1)要维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2)要公道计划应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2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黄土高缘由为失去天然的维护层,水土流失无比严重的。

24、示例1:要维护、美化环境,大量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示例2:人与自然要融洽共处,爱惜环境就是爱惜咱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