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2(同步练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有机合成材料》示范教案2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初步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2)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3)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3)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的确良、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制品。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应用;3.发展对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问:“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适合学生水平的例子,解释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第三步:常见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应用(25分钟)•介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如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素材料等;•列举这些材料的应用领域,并让学生探讨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第四步:实例分析(20分钟)•分发实例材料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现实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所提供的实例,思考有机合成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第五步:小结归纳(10分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所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互动讨论。
第六步: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机合成材料,深入了解它的种类、结构和应用,并写一份简短的调研报告。
四、板书设计•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五、教学参考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实例材料/视频资源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有所帮助。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到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有机合成材料的命名、结构、性质等方面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2.在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机理方面,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应用到实问题中;
3.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结构及性质;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及反应机理。
2.难点: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理解与应用;有机合成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4)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
3.探究、讨论:针对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机理进行探究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应用、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安全、环保的观念;
(2)如何合理利用有机合成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设计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调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同时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引入]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讲述]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无机化合物。
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碳元素是千万种有机物的基础。
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可以用稳定的共价键联成长链,围成环状,甚至可以构成球形或其他类型的二维或三维构型,这在所有元素中是独一无二的。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甲烷、乙醇、葡萄糖等,称为有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成为有机高分子。
有机高分子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所以常被称为聚合物。
如:聚乙烯分子。
看图:P100图12-14、12-15。
[板书]一、无机化合物:如NaOH、H2SO4、NaCl、CO、CO2、H2CO3、CaCO3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一类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如CH4、C2H5OH、C6H12O6含碳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物。
二、有机小分子:如CH4、C2H5OH、C6H12O6有机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淀粉、蛋白质、蚕丝、羊毛、有机高分子棉纤维、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过渡]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廊坊市第九中学秦睿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的最后⼀个单元的最后⼀个课题,本单元是⼀个涉及⾯很宽的单元,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的内容,前⾯两个课题主要介绍了⼈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体健康,本课题重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按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的范畴。
因此,在课程标准⾥,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属于列举、知道、了解的内容。
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的⽣活常识,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1、经过对已有知识的沉淀,学⽣的探究能⼒有很⼤提⾼,探究内容⼜与⽣活密切相关,⽽且相对简单,所以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放⼿交予学⽣去做,采⽤“引导——探究——活动——发散”的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主质疑、设计、完成、总结,使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更加清晰⽽完整:提出问题——联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较——获得结论。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能列举⽣活中⼀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类⽣活的重要性。
(2)能区分有机化合物和⽆机化合物。
(3)通过学⽣⾃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及其应⽤。
2、过程与⽅法:学⽣在实验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通过学⽣⾃⼰动⼿实验和不断提出探究任务培养学⽣的实验技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来源于⽣活、化学也在不断的提⾼⼈们的⽣活质量,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有着密切关系,但同时也给⼈们的⽣活带来负⾯影响,尤其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泛使⽤对环境造成了极⼤的影响,这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培养学⽣关注社会和⼈类⽣存环境是本节内容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三⼤有机合成材料,有关“⽩⾊污染”的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
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4. 据悉,英国海军建造了一种反水雷的“塑料战 舰”,舰身材料是一种强化塑料。则该塑料( A.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一定是导电塑料 C.具有热塑性 D.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
D )
5. (2018· 舟山 ) 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 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 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 )在催化剂的作 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 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D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
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 成蓝色。
将 7.2 g PLA 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 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 置正确的连接顺序:A→ B → E → D → C (填写 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 气的原因是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对验证结
(1)可用作复合肥的是 ② ; (2)可用作燃料的是 ① ; ; (3)可用于制轮胎的是 ④
(4)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的是 ③ 。
12. 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是 豆浆机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① (填序号),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②③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用铜质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脚是利用铜的 导
性
。
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
1. (2018·海南)维生素 C(C6H8O6)是人体不可或缺 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最新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有机合成材料

(3)合成纤维燃烧时有特殊气味,常伴有迅速蜷缩的现 象,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探究新知
合成橡胶
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 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和不易老 化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C (填标号)
(2)科学家用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研制出能完全降解的保鲜 膜,这一发明有望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白色污染 (写一点)。 (方3程)式回为收的CH保4+鲜2O膜2可转点燃化为C甲O烷2+2等H燃2O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4)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 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物质 甲烷 乙醇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硫酸 氯化钠
化学式 CH4 C2H6O C6H12O6
(C6H10O5)n H2SO4 NaCl
元素组成 C、H
C、H、O C、H、O C、H、O、N等 C、H、O
H、S、O Na、Cl
相对分子质量 16 46 180
几万至几百万 几万至几十万
98 58.5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新型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及可导电的各 种新型陶瓷;
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纳米材料——将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特性。
这些材料在医药、航天航空、建筑、机器人、生物技术等 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 深远影响。
巩固练习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材料习题精选(二)
1.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和。
都含有碳元素,比如、等。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3.在甲烷、乙醇、碳酸、醋酸四种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4.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
为和两大类;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塑料、合成纤维等属于。
5.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指、和。
6.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7.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9.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