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张孝祥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doc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姓名孔雪英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学号12520305017摘要: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其词风具有多样性,有豪放词、婉约词、农事词等风格。
本文对苏轼的豪放词的几个特征作了粗浅的探究辨析,苏轼的豪放词不仅体现了气势雄浑、旷达洒脱的特点,还表现为豪放中隐现怨愤的特征。
关键词:苏轼词;风格;豪放一、引言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旷世无双的“百科全书书式”的艺术大师。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诗如天地奇观,内容无所不包,情感充沛流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今人论词,必提苏词,尤推崇其豪放词。
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越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1】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延伸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开创了豪放词派,公亦因此获得了“豪放词人”的美誉,称誉北宋词坛。
二、苏轼的豪放词(一)、“豪放”含义的界定“豪放”,在词义上一般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的意思(见新《辞海》)。
但“豪放”作为词的一种风格,新《辞海》似乎没有明确的阐释。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到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
”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泥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
这样,“豪放”实则包含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艺术的真实性及其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
苏轼还认为“豪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苏轼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就酝酿成熟了。
水龙吟(苏轼)与张楶对比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 一把被愁思萦绕的愁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 条 • 二把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眼拟作新生的 柳叶 • 三把梦中的万里寻郎的却被莺声啼醒的思 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明写思妇,暗写 杨花。花人和一。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 • 总收全文,深化主旨 •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 离人的泪似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 •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于不似之间,盖 “不离不即也”
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
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
飞到青林、深院、珠帘, 粘上春衣、绣床;看到
蜂儿、鱼儿,和在楼头
远望的女子,写得很细
腻。就描绘杨花说,做
到曲尽其妙。
苏词就咏物说,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
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成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
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苏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 寻郎既不成,春游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 好的抒情词。 苏词能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 写法应该说是高于章词。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 为最工。”结合全词内容简要 赏析。
要点:(1)全词意象朦胧,明咏杨花, 暗咏思妇,离形取神,全从虚处摹 写,抒情幽怨缠绵。 (2)上阕正面描写杨花,惜杨花之飘 坠。一惜其“抛家傍路”,由物及 人;二惜“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以拟人手法直喻伤春思妇的形象,离 开取神;三惜寻郎梦破,兼取杨花 之象和思妇之神。 (3)下阕以少妇伤春抒发杨花委尘之悲 恨。由杨花而落红,想象成点点“离 人泪”,物与人,情与景于似与非 似之际交融为一体。 (4)词人借杨花,思妇寄托身世坎坷之 寂寞幽怨。
苏轼与张孝祥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人, 作者通过艺术想象 , 将一次普通的打猎活动变成一次具有广泛群众参与的武装演习。古代人经常借用 “ 出猎” 来代替军事演习, 苏轼 的行为恐怕也包含了这层意思 , 因此爱 国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张孝祥在《 水 调歌头 ・ 闻采石矶战胜》 中, 充分表现了他要学习东晋祖逖渡江北伐、 乘胜收复失地的决心。张孝祥还对南 北 割据 、 国土分裂 的局 面作 了真实 的描绘 , 表 达 了他 坚决 抗 金 、 收复 失地 、 恢 复 民族 尊严 , 至死 也 不 忘统 一 国
而 写词 , 强 调词 作关 心社会 治乱 、 弘扬 民族精 神 、 救 国济世 的社 会作 用 。都 怀 着奔 放 、 浓 烈 的豪 情壮 志 , 说 明 了词人 豁达 、 乐观 的人 生态度 以及 对现 实生 活的无 比热 爱 的情 怀 , 也正 因为这 种壮 志豪 情 , 成 就 了苏轼 与 张 孝 祥 词 的独 特创 作个性 和持 久永 恒 的艺术魅力 。 由于苏 、 张词 扩 大 了词 的表 现领域 、 拓宽 了词 的发展 空 间 , 因而, 提 高并 深 化 了宋 词 的意 境 , 扩 大 了词所 反 映的现实 生 活 内容 ; 两位词 作 家的创 作个性 和作 品 的艺术 风格也 就更 鲜 明地呈现 了出来 . 作 者 的思 想情感 在词 中得 到更充 分 的表现 。例 如在 苏 轼 的 《 江城子 ・ 密 州 出猎 》 中, 词 人 通 过 射 猎 联 想 到西 北 与 北 方 的敌
如果说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关注更多的是得到朝廷的重用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以及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和忧愁的话那么张孝祥的词在继承苏轼豪放的同时则更多的是融入了时事政治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紧密结合在一起激昂与悲愤成为最普遍的情绪
第2 6卷 第 4期
宋词名词解释论述

第二十八章宋词一、名词解释1、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2.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二、论述题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宋词研究期末作业

《宋词研究》期末作业第一部分:填空题1、宋代第一篇系统论述词体特点的文章是_____所著的《词论》。
2、李清照的《______》(天接云涛连晓雾)词,展示了她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一面。
3、向子諲的《酒边词》,以南渡为分界线,分为“__ ___”和“江北旧词”4、常被看作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的南宋前期词人是和张孝祥。
5、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__ ____”,就注意到了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
6、姜夔词向来被评价为。
7、张炎批评吴文英词,如“_ ___,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8、“金源一代一坡仙”是指。
9、北宋灭亡后,对苏轼词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且推广苏词不遗余力的金国文人是。
10、最早提出婉约、豪放之说的是明代人。
11、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12、《易安词》的作者是。
13、《漱玉词》的作者是。
14、《断肠词》的作者是。
15、《樵歌》的作者是。
16、《芦川词》的作者是。
17、《于湖词》的作者是。
18、辛弃疾字幼安,号,所著词集名《稼轩词》。
19、《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20、《放翁词》的作者是。
21、《龙川词》的作者是。
22、《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
23、《梅溪词》的作者是24、《后村长短句》的作者是。
25、《后村别调》的作者是26、《龙洲词》的作者是。
27、《频洲渔笛谱》的作者是。
28、《草窗词》的作者是29、《碧山乐府》的作者是。
30、《花外集》的作者是。
31、《齐东野语》的作者是。
32、《梦窗词》的作者是。
33、《山中白云词》的作者是。
34、《须溪词》的作者是。
35、《遗山乐府》的作者是36、《时贤本事曲子集》的作者是。
38、《诗话总龟》的作者是。
39、《古今词话》的作者是。
40、《复雅歌词》的作者是。
41、《碧鸡漫志》的作者是。
42、《能改斋漫录》的作者是。
43、《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是。
44、《续骩骳说》的作者是。
45、《作词五要》的作者是。
46、《直斋书录》歌词解题的作者是。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最新文档资料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 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张孝祥生活的年代,正值宋室南渡初期,张孝祥心怀亡国之痛,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
张孝祥的词作多慷慨朗逸之风,为后世称道为“豪壮典丽”。
张孝祥的词句端正高雅,论者以为“寓诗人句法”。
诗人句法的特色是炼字,张孝祥的词在炼字上很有特色,但历来评论张词词风者多,对其炼字的评析者甚少。
这首《念奴娇·过洞庭》被誉为“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最为世所称颂”,是张孝祥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也是古往今来无数洞庭湖旅途寄怀之作中的神品,在炼字上也足见熔琢之功。
在词的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的洞庭秋色图画,为词的下片自白胸臆蓄足了情势。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因听信谗言,张孝祥被罢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中过洞庭湖。
时近中秋,由于无风,洞庭湖和青草湖也就无浪,成为波澜不兴的“玉鉴”和“琼田”。
青草湖在古时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北通洞庭。
在古代诗文中,洞庭湖与青草湖常常连用。
因后世湖水淤积萎缩,今已无此名。
“风色”有风声、风势之意,在此,词人使用了“一点”来形容,洞庭湖的平波静浪可以想见。
“三万顷”是虚指,在此处用得大气磅礴,“三”是古汉语中形容极多的虚化数字,极言湖面的广阔。
玉鉴是玉镜,琼田是美玉般的田地。
玉,无瑕之物,正是宁静高洁的绝好比喻体。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以“静影垂璧”来形容月光在洞庭湖中的倒影。
在这凝静的洞庭湖光山色中,只有词人的扁舟一叶是动态的,动与静由“扁舟”这个意象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中国文学史上,“扁舟”一词在古诗文中有着隐逸江湖,远离官场的暗指,李白就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词人使用“扁舟”意象,内涵一派自在潇洒。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轼词的艺术特征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开展。
豪放是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规,不许泛滥。
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看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
"东坡续集·答季常"〕这是轼称赞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表达"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和传统〕容许围"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求突破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词在哪些方面表达了豪放的风格呢?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了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开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
词的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
北宋时期晏殊、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存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
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
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
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
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
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
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
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
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
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
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恒 的艺术 魅力 。
、
豪放词风格 的同中有异
由于 苏 、 张词扩 大 了词 的表现 领域 , 拓宽 了词 的
北宋时期苏轼以豪放 的性格 、 积极进取的态度 ,
豪 迈奔 放 的情 怀 , 从 根本 上 使 晚 唐 五代 以来 词 人 绮 丽婉 约 的风格得 到 改 观 , 开 辟 了新 天 下耳 目的豪 放 风格 。胡 寅认 为 东 坡 词 “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 摆 脱
词” 、 “ 以词 言 志 ” , 变 言情 为 言 志 , 用 词来 表 达 救 国 济世之 志 , 建功 立业 、 报 国安 民 的人 生 理 想 ; 二 人 变
化解 。 到 了南 宋 时期 , 随着 金兵 大举入 侵 , 国家形
势 急转 , 抗金 复 国 、 救 亡 图存 、 恢 复 民族 尊 严 成 了 当
作者 的思 想情感 在 词 中得 到 更充分 的表现 。例如 在 苏轼 的《 江城子 ・ 密 州 出猎 》中词 人 通 过射 猎 联 想 到西 北与 北方 的敌 人 , 作 者通 过艺 术想 象 , : 悔一 次普
通 的打猎 活动 变成 一次 具有 广泛群 众参 与 的武装 演
气, 超 乎尘 垢 之 外 。 ” ¨ 王灼认为东坡词 “ 指 出 向上
第l 5卷
第 6期
漯河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u o h e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V o 1 . 1 5 No . 6
No v e mbe r 2 01 6
习 。古代 人经 常借 用 “ 出猎 ” 来 代 替 军事 演 习 , 苏 轼 的行 为恐 怕也 包含 了这 层 意 思 , 因 此 爱 国 的豪 情 壮 志 油 然 而 生 。张 孝 祥 在 《 水 调 歌 头 ・闻采 石 矶 战 胜》 中, 充 分表 现 了他 要 学 习东 晋 祖逖 渡 江 北 伐 , 乘
÷ ・ 孛 ・ 夺 ・ 寺 ・ ÷ ・ 夺 ・ 夺 ・ 夺 ・ 寺 ・ 夺 ・ ÷ ・ 争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寺 ・ 孛 ・ 夺 ・ 夺 ・ 孛 ・ 孛 ・ ÷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 ・ . ・ 夺 ・ 夺 ・ 夺 ・ 夺 ・ ・ 夺 ・ ÷ ・ ・ }・ . ・ 夺 ・ 。 ・
摘
要: 在 宋代 的词 史上 , 苏轼是“ 革新 巨手”, 张孝祥是 “ 词 学奇 葩” , 二人都 是 高标 卓 立的人物 , 都做 出了卓
越 的贡献。本文试 图从 苏轼与张孝祥词境的构筑方 法、 词 中意 象、 语 言风格 、 善 于用典 等方 面来比较 , 进 一步 阐明
苏、 张二人词 艺术特 色的继承发展 关 系, 以及对辛 派词风 的形成起 到重要 的启迪作用。 关键 词 : 苏轼 ; 张孝祥 ; 艺术特 色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7 . 2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8 4( 6 2 0 1 6 ) 0 6 - 0 0 3 9 - 0 3
2 0 1 6年 I 1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8 6 4 . 2 0 1 6 . 0 6 . 0 1 研 究
丰 家喜
( 信 阳职业技 术 学院 语 言与传媒 学院,河 南 信 阳 4 6 4 0 0 0 )
一
倒。 ” 张孝 祥创 造 了更 加 雄 奇 阔大 的意 境 , 继 承
并发扬 了这种旷达 、 豪放 的写作词风 , 更是笔 酣墨 饱, 生 动突 兀 , 气 势 飞扬 。
苏、 张 二人词 的豪放 风格 , 有相 似 的一面也 有 明 显 的不 同。相 似 的 就 是 在 二 人 的词 作 中 , “ 以诗 为
绸缪婉 转 之度 , 使 人 登 高 望远 , 举 首 高歌 , 而逸 怀 浩
发展 空间 , 因而 , 提 高 并 深 化 了宋 词 的意 境 , 扩大 了
二人词 所 反映 的现 实 生 活 内容 ; 两 位词 作 家 的创 作 个性 和作 品 的艺 术 风 格 也 就更 鲜 明地 呈 现 了出来 ,
豪 情壮 志 , 说 明了词 人豁 达 、 乐 观 的人生 态度 以及 对
统 治者腐 败 无能 、 苟且偷安 、 不 思 进 取 的词 作 , 他 们 当 中张孝祥 是继 承 苏 轼 词 风 的最 典 型 的代 表 , 同时 为辛派 词 风 的形 成 奠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一
现实 生活 的无 比热 爱 的 情 怀 , 也 正 因 为这 种 壮 志豪
时的时代主题。因此 , 以苏轼开创的豪放爱 国题材 的词作 得 到最适 宜 发 扬 光 大 的土 壤 , 于是 南 宋 文 人
们 纷纷 以笔 为武 器 , 写下 了大 量抗金 复 国 、 揭 露南 宋
为娱宾 遣兴 而写 词 , 强调词 作关 心社 会 治乱 、 弘扬 民 族 精神 、 救 国济 世 的社 会 作 用 ; 都怀着奔放、 浓 烈 的
苏轼 生 活 的北 宋 中期 , 领土完整 , 边 境安 定 , 经 济 繁荣 , 所 以苏轼 的词 作 充 满 着 经世 济 民和 建 功 立 业 的远 大政 治理 想 和 人 生抱 负 , 虽然 新 旧两 党 斗 争 异 常剧 烈 , 但 苏轼 凭 借 着 其 豪 放 豁 达 的性 格 将 其 一
一
路, 新天 下耳 目, 弄 笔 者始 知 自振 ” l 2 J 。关 于苏 轼
的豪放 词风 , 俞文 豹认 为 “ 东坡在玉堂 , 有谋士善
讴 。因 问 : ‘ 我 词 比柳 永 何 如? ’ 对 日: ‘ 柳 郎 中词 , 只
好 十七八 女孩 儿 , 执红牙板 , 唱杨 柳岸 晓风 残 月 ,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