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高三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 第5讲 免疫调节

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
(6)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
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
(7)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对多种病原
菌具有吞噬作用。
(√)
2.教材拾遗 (1)吞噬细胞在免疫活动中参与哪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 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 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ABD
[易错提醒] 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 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 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 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 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接触后获 得的后天性免疫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基础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树突状 细胞和巨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解析:图中 a 为 T 细胞,b 为 B 细胞,c 和 d 分别为细胞毒性 T 细胞和浆细胞,图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 细胞、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 B 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在抗原的刺激下,①②过程 才能发生;c、d 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 DNA 是相同的, 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01 走近细胞-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P14-2(3)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似之处,从进化的角度看,合理的解释是:
• 四、归纳法 •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 细胞学说建立用到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也可能存
补充——病毒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病毒)
思考:
1.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和细胞培养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病毒培养时,要先在培养基中培养活(寄主)细胞 2.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T2噬菌体、HIV结构示意图。三者的主要成分是?谁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
2.新冠病毒和HIV:RNA和蛋白质; 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新冠和HIV 两者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9.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012·北京卷,T2B]
三、真原核细胞的比较 P10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质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细胞质 只有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有众多细胞器
细胞膜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支原体没有
当某种外来颗粒与动物细胞接触时,细胞的一种自然反应是把颗粒包进去,发生吞噬现象。某些动物病毒恰恰利用 了这种细胞的本能进入细胞。
膜融合(HIV 病毒):有包膜病毒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HIV是具有包膜的病毒,脂质的包膜和T细胞细胞膜上CD4受体识别后融合,然后RNA连带蛋白质衣 壳一并进入细胞内的。进入细胞后衣壳解聚,释放RNA,同时衣壳内的逆转录酶开始发挥作用
思维判断突破: 1.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P8“概念检测”) 2.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分离出来,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释放氧气,该现象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 )(P8“概念检测”改编) 3.病毒的遗传和变异以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P5“教材正文”改编) 4.草履虫运动和分裂、人体发育都可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 )(P8“概念检测”) 5.人体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P8“概念检测”改编) 6.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2013·全国卷,T3A] 7.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010·全国卷,T1A] 8.用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病毒的蛋白质含有35S 9.新冠病毒细胞内含有5种碱基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10.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生物知识结构图

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注:+表示有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7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G2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1.211.22癌细胞的特点1.23衰老细胞的特点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专题一: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系统表解表种类含量(质量分数/%)有机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以外的所有含碳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 糖类和核酸占1~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水占85~90 无机盐占1~1.2几种常见元素的生理功能元素种类功能缺乏时引起的病症N 构成蛋白质、核酸的重要元素,有生命元素之称各种新陈代谢活动受到影响P 构成磷脂、ATP、NADPH等动物缺P:佝偻病、软骨病K 维持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动物:心律失常Mg 构成叶绿素元素之一,也可作为多种酶激活剂叶片变黄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花粉发育不良Fe 构成动物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性贫血Ca 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控制肌肉收缩骨质疏松症、抽搐Na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血压下降,心率加快I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地方甲状腺肿(大脖子病)1.3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4 蛋白质系统表解表2-2-1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种类含义举例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丙氨酸、甘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摄取。
共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甲携来一本亮色书)婴儿有9种,多出来的一种是组氨酸。
➢熟记教材中常见的蛋白质(1)大部分酶 (2)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3)载体(4)抗体(5)干扰素(6)受体(7)糖被➢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规律1: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水数1)形成肽链失水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肽链数(m)2)形成环状肽脱去的水分子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规律2:有关游离氨基数、游离羧基数的“至少”、“至多”。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注:若是环状,则至少为0.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规律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分子平均质量-18×脱水数规律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 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1个二硫键,脱去2个H。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

√B.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例2】甲 、乙两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 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无__氧__呼_吸__,如果呼 该生物无氧呼吸的
0
7.5 15.0 22.5 30.0 37.5
(2)实验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吸__收__有氧呼吸_ 释放出的CO_2, 因而有色液滴移动的原因是_有__氧__呼__吸__消__耗_ O2后引起左侧瓶 ___。
内气体体积减小,气压下降
组别
2,4-D溶液浓 度(mol/L)
0 min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例】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 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 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
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考查形式二:利用坐标曲线图、柱状图或表格的形式考查光合 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
【例1】 某研究小组对一大豆新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 开展研究,首先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蒸馏水)、通气、光照等 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结果 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
命题者往往通过文字叙述、实验数据、图表、曲线等形式 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对课本知识全面 理解、掌握,培养对图表、曲线等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 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讲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表明其重要功能之一是: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 蛋白质 进行 加工、分类和包装 ________
的“车间”及“发送站”
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 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 _溶__酶_体___ 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
菌、病毒 起源于高尔基体,其中的水解酶
_液__泡__
5.功能: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面内质网:糖原、脂类合成
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光面 内质 网
核膜
内质网膜
细胞膜
➢ 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分子是
A.性激素 B.肌糖原
C.RNA
D.抗体
内质网
➢ 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
其向内与 核膜 相连,向外
与 细胞膜 相连,这种联系
➢ 识图:说出右图字母所 指结构的名称。
右图是显微结构还是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
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真核、原核细胞及动、 植物细胞的判断 ①植物细胞的判断依据:有细胞壁;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有的有 叶绿体;无中心体的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的是低等植物细胞。 ②动物细胞的判断依据:无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有中心体。 ③原核细胞的判断依据:无细胞核,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解析: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原生质体失水缩小,故黑藻细胞绿色 加深、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A ➢2.(2022·山东临沂月考)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
质的流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的流动需要染色 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的叶绿体 C.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从而观察叶绿体 D.细胞质的流动有利于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 解析: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框架详解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内含核糖体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7、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G 2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1.22癌细胞的特点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

结构
反射 中枢
传出 神经 元
效应器
组成
调节某一特 定生理功能 的神经元群
传出神经纤 维及胞体
传出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 配的肌肉、 腺体等
分布
分布在中 枢神经系 统中
主要分布 在周围神 经系统中
主要分布 在肌肉、 腺体等处
功能
被损结果
把传入的神经
冲动进行分析、既无感觉
综合,然后把 冲动传给传出
又无效应
神经元
把神经冲动从 只有感觉
反射中枢传向 效应器
无效应
把传出神经元 传来的神经冲 只有感觉
动转变成肌肉 无效应 或腺体的活动
“反射”完成所必需的两个必备条件
(1)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 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反 射”。
(2)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 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只有强度达一定 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 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 梢。
提示 错。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不是指 传出神经末梢,而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 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提示 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元损伤,刺 激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 射。
五、大脑皮层的功能 1.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结构组成传入神来自 感受器 末梢的特殊结构
传入 神经
元
传入神经 纤维及胞 体
分布
功能 被损结果
主要分布 接受内外 在皮肤、 界刺激, 感觉器官、 产生神经 内脏等处 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
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2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1.21
1.22癌细胞的特点
1.23衰老细胞的特点
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扁平梭形 球形
成纤维细胞癌变
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 可移植在异种生物体内生长,形成癌瘤
主要是细胞免疫
永生细胞
1.24细胞的死亡
蝌蚪尾部消失
花瓣凋萎
-
-溶酶体
1.26细胞工程
脱再
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