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合集下载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用书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用书

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关系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的图示,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模型。

(科学思维)3.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科学探究)4.通过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社会责任)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的相互转化关系。

(3)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连一连)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

②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内环境的稳态1.血液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成分。

( ×) 2.血浆渗透压取决于Na+、Cl-的浓度。

( ×)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 ×) 6.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 √) 【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T3拓展)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

2.(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带来的后果有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1.内环境相关易混淆概念辨析(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 第1课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 第1课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要求】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素养目标】1.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生命观念)2.理解体液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科学思维)3.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2)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液、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概念、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成分主要成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约1%)、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pH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与HC、H2CO3等物质有关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1.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分析:尿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因为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分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3.与血浆和淋巴液相比,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分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二、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稳态及意义: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实质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调节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失衡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作业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D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C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
相对稳定
C.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

D.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
考法2 借助内环境稳态失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考查社会责任 3 . (2022·石家庄测试)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
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D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乳酸+NaHCO3 OH- + H2CO3
乳酸钠 + CO2 + H2O HCO3- + H2O
考法1 围绕内环境稳态及其发展,考查生命观念
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的 B.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免疫系统既是机体防疫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D.新生儿在出生后前六个月一般不易患传染病,是因为在胎儿期从母 体血液中获得了抗体
肾功能衰竭导 致水和无机盐
代谢紊乱
透析,俗称人工肾,即利用半透膜原理, 将体内各种有害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 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并达到纠正水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5.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奶粉,品质低劣的奶粉导致“大头”婴儿出 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品质低劣的奶粉中的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中蛋白质合成不足, 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1.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B.对水疱不做任何处理它也会自行消失,这是因为其中的液体被毛细淋 巴管吸收 C.该同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 微粒数量 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使内环境的pH明 显下降所致
解析: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 组织液中形成的,A项正确;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绝大部分会被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少部分 会被毛细淋巴管吸收,B项错误;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蛋白质属于大分子 有机物,C项错误; 腿酸主要是因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但因内环境 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内环境的pH不会明显下降,D项错误。
2.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 或过低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
考向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2024·梅州高三期末)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01
考点一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淋巴液 细胞内液
体液
[易错提醒] 细胞内液≠细胞液。细胞内液正常指动物细胞膜以内的液体, 细胞液指植物细胞液泡膜内的液体。

第一轮复习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轮复习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①

③ 血浆中的水的直接和最终来源有哪些? 血浆中的水的直接和最终来源有哪些?
消化道 水

血浆
淋巴 循环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CO 、代谢废物 细胞内液
2
O2、营养物质
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
吊针、打屁股针时, 吊针、打屁股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 经过的一般途径分别是: 、 经过的一般途径分别是: C、D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病变细胞 血浆→组织液 淋巴→病变细胞 血浆 组织液→淋巴 B.淋巴 血浆 组织液 血浆 病变细胞 淋巴→血浆 组织液→血浆 淋巴 血浆→组织液 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 组织液 病变细胞 血浆→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病变细胞 组织液→血浆 组织液→病变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一般为5~10% 输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吗 输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吗? 一般为 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
1mol/L的氯化钠和 的氯化钠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的葡萄糖溶液, 的氯化钠和 的葡萄糖溶液 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
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无机盐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 无机盐(Na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Na+和Cl-)有关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0.9% 凡是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凡是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盐水 等渗溶液 盐水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机体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 H2PO-4 /HPO24-维持( × )
提示 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 HCO-3 /H2CO3 维持。
整合 必备知识
判断正误
(3)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 )
提示 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考情分析
1.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内环境的稳态
2022·广东·T3 2022·重庆·T10 2022·湖北·T17 2021·重庆·T13 2021·河北·T17 2021·海南·T5
2023·湖北·T5 2022·海南·T9 2020·海南·T4 2020·山东·T18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提升 关键能力
2.将下列物质归类: a.无机盐 b.细胞因子 c.氨基酸 d.血浆蛋白 e.呼吸酶 f.维生素 g.葡萄糖 h.神经递质 i.激素 j.抗体 k.二氧化碳 l.尿素 m.甘油 n.DNA聚合酶 o. 脂肪酸 p.消化酶 q.麦芽糖 r.糖原 s.纤维素 t.受体 u.载体 (1)内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 a、c、f、g、m、o ,代谢废物 k、l , 其他物质 b、d、h、i、j 。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化学物质:细胞内特有的物质 e、n、r ,细胞膜上的物 质 t、u ,消化液中和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 p、q、s 。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
(5)人体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
提示 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以及肺、肾的正常功能。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练案[23]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A组一、选择题1.(2023·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某同学早上经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同学不吃早餐时,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该同学气喘吁吁赶到学校时,呼吸系统加快排出CO2并获取O2,维持机体正常C.该同学即便来不及喝水,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也能靠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来维持稳定D.该同学的血浆pH在7.35~7.45之间波动,与HCO-3等物质有关解析:不吃早餐时,血糖浓度降低,当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进入血浆,血糖浓度会升高,A正确;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生更多的CO2经呼吸系统加快排出,并获取O2供细胞有氧呼吸,B正确;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维持,主要是Na+和Cl-,其为无机物,C错误;该同学的血浆pH在7.35~7.45之间波动,与HCO-3等缓冲物质有关,D正确。

故选C。

2.(2023·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

①表示进器官的血液,②表示出器官的血液,甲、乙为两种体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若该器官是肺,则运动状态下的O2浓度①处高于②处C.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浓度②处高于①处D.若该器官是肾脏,则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②处高于①处解析: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和淋巴液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血液与肺进行气体交换,吸收O2排出CO2,因此O2浓度②处高于①处,B错误;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因此胰高血糖素浓度②处高于①处,C正确;血浆经过肾脏形成尿液,血浆中的尿素等废物进入肾小管,因此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①处高于②处,D错误。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2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2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2. 稳态的实质:
⑴化学成分: 血糖 80--120mg/dl
⑵理化性质:
体温: 37OC左右 渗透压:770kPa左右
PH值: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就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稳态的内涵:
①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五、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机制
成分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循环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①②血组浆织透细出胞毛代细谢血产管生壁;①毛②组细由织淋消液巴化渗管道入形吸成收;而来。
化学成分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 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大本 P156 长句表达 T2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导致 组织水肿 ;肺气肿出现的原因?
血浆中含氮废物过多,可导致 尿毒症 血浆中 Ca2+过低,可出现 抽搐现象吸。产生
血糖失调,可导致 低血糖、糖尿病 。 体温稳定必不可少的原因? 各种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
调节功能出现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结论: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5.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失调分析:
1. 理化性质失调:
pH 失调—— 酸中毒、碱中毒; 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发生呕吐等现象; 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等
2.内环境化学成分失调:
第22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目标要求】
1. 稳态的生理意义。 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9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5)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 pH 基本不变。(√) (6)粪便的排出同尿液的形成一样,等于清理了内环境中的垃 圾。(×) 2.回顾教材图表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0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 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考源教学资源网
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弱酸盐组成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 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 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 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 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3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1 □
血浆 , □ 2 组织液 , □ 3 淋巴 , □ 4 细胞外液 ,
5 细胞内液 □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思考1: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进行 分析推断各是什么成分?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页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17 理化性质 保持□ 18 3.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
相对稳定 状态。
19 必要条件 。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思考4:内环境稳态人体就一定健康吗? 提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 内环境稳定的个体,其生命活动并不一定都正常,如“白化病” 患者。
第30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解析]
正常人组织间液体的量相对恒定,依赖于细胞内外
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体 过多,包括以上5种平衡失调。
[答案] D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1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规律点睛】
(1)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
第24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应用训练3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 )
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 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考源教学资源网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4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 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 化酶不存于内环境中。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8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质量。(×)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 (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第32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④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 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 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 ⑤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 过膜通透性降低)、 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 肾小球滤 过面积减小)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第6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思考3: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吗? 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 中,即内环境中。
二、内环境稳态 13 调节 作用,使各个□ 14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15 相对稳定 状态叫做 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稳态。 16 2.调节机制:□
第25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 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 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⑤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6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解析]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3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2.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的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 分,可分为三类: 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 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 素等。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5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3)内环境各组分的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 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作用 (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 (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部的大分子和外界环境(如肠道)的大 分子是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如血红蛋白、绝大多数的酶、结 构蛋白、DNA、纤维素、淀粉等。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4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A项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 则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 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 液中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 失,D项错误。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 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 白丢失 A.①②③ C.①③⑤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考源教学资源网
提示: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D为淋巴,C为血浆。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思考2:长时间劳动,手上的水泡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反复过度挤压毛细血管,使血管受损后血浆蛋白外 渗,降低了血浆渗透压,血管吸水能力下降,造成该处组织液积 累。
考源教学资源网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6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应用训练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
喝入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 ⑧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 C.①②③⑦⑧ B.①②③⑦ D.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 A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8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பைடு நூலகம்讲
应用训练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
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考源教学资源网
整合•核心考点
知考点 破疑难 系统知识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1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考点一
内环境的构成及作用
1.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2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1)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 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 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 (2)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3)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 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7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
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 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青 霉素虽进入了内环境,但与人体代谢无关。故应不属内环境成 分。
第19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胰岛素、激素等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0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C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7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研析•解题技法
研命题 究热点 锤炼技能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8页
必修③
第一章
第25讲
探 究 技 法 组织水肿的原因 【导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