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轮复习
内环境与稳态一轮复习

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自主复习案【复习目标】1. 明确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体液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 理解内环境概念的涵义,学会判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常见物质3. 理解内环境的的理化性质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知识再现】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 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细胞内液 (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体液__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内环境思考: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属于内环境组分吗?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1、成分 (90%)(1)血浆 (约1%):其中 含量较多。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 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似。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 的 含量比血浆 。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盐 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细胞外液 注:补充完整左图。
(1)透出毛细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前者含较多,其它成分 。
辨析:以下成分属于内环境的是()①氨基酸、②氧气、③尿素、④K+、⑤血红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激素、⑧呼吸酶、⑨抗体、⑩载体、⑪胃蛋白酶。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用书

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关系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的图示,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模型。
(科学思维)3.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科学探究)4.通过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社会责任)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的相互转化关系。
(3)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连一连)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
②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内环境的稳态1.血液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成分。
( ×) 2.血浆渗透压取决于Na+、Cl-的浓度。
( ×)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 ×) 6.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 √) 【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T3拓展)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
2.(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带来的后果有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1.内环境相关易混淆概念辨析(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作业

202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真题演练1. [2021全国甲,4,6分]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解析]下丘脑含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水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正确;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D正确。
2. [2021河北,17,3分](多选)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 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高盐饮食后,机体可通过主动饮水和减少排尿量(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B正确;组织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总Na+摄入多于排泄,则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所以细胞外液会聚集更多水分,细胞外液总量增多,体液总量也增加,D正确。
3. [2020山东,18,3分](不定项)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5.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奶粉,品质低劣的奶粉导致“大头”婴儿出 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品质低劣的奶粉中的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中蛋白质合成不足, 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1.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B.对水疱不做任何处理它也会自行消失,这是因为其中的液体被毛细淋 巴管吸收 C.该同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 微粒数量 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使内环境的pH明 显下降所致
解析: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 组织液中形成的,A项正确;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绝大部分会被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少部分 会被毛细淋巴管吸收,B项错误;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蛋白质属于大分子 有机物,C项错误; 腿酸主要是因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但因内环境 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内环境的pH不会明显下降,D项错误。
2.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 或过低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
考向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2024·梅州高三期末)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01
考点一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淋巴液 细胞内液
体液
[易错提醒] 细胞内液≠细胞液。细胞内液正常指动物细胞膜以内的液体, 细胞液指植物细胞液泡膜内的液体。
第一轮复习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①
②
③ 血浆中的水的直接和最终来源有哪些? 血浆中的水的直接和最终来源有哪些?
消化道 水
④
血浆
淋巴 循环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CO 、代谢废物 细胞内液
2
O2、营养物质
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
吊针、打屁股针时, 吊针、打屁股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 经过的一般途径分别是: 、 经过的一般途径分别是: C、D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病变细胞 血浆→组织液 淋巴→病变细胞 血浆 组织液→淋巴 B.淋巴 血浆 组织液 血浆 病变细胞 淋巴→血浆 组织液→血浆 淋巴 血浆→组织液 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 组织液 病变细胞 血浆→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病变细胞 组织液→血浆 组织液→病变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一般为5~10% 输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吗 输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吗? 一般为 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
1mol/L的氯化钠和 的氯化钠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的葡萄糖溶液, 的氯化钠和 的葡萄糖溶液 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
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无机盐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 无机盐(Na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Na+和Cl-)有关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0.9% 凡是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凡是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盐水 等渗溶液 盐水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代谢废物
(2)①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 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②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 盐溶液 。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3.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 温度 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 血糖浓度 和 氧气含量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稳态概念的发展 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 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小 , 内环境 中 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渗透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 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因此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 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 些 电解质(或无机盐) 。
①内环境中的成分
归纳 总结
②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归纳 总结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①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 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 的水肿现象。
归纳 总结
②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归纳 总结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4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要求]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考点1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④细胞外液。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①各种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②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④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血浆的正常pH:7.35~7.45,这与其含有HCO-3、HPO2-4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调节知识清单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1.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4.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是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1)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2)光的信号传导
(3)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4)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5)淀粉——平衡石假说
(6)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1)理解能力:辨析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
1.3.3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电信号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3)突触小体、突触
(4)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
(5)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6)兴奋产生与传导过程中的K+、Na+的运输方式
(1)理解能力:兴奋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及机制分析。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4)稳态概念的发展
第2章神经调节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1.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成分含量改变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见资料143页
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蛋白质 含量很少
本质:一种 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提醒 (1)血液、血浆、血清区别?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
红细胞
有形成分——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血浆中水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
有消化道吸收。
血清是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渗出的淡黄色的液体,相比血浆, 少了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 的一中蛋白质,在机体出血后与凝血因子共同完成止血的过程.
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组织细胞和内环境 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2.内环境各部分相互转化的关系 以及与外界环境、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
氧气、养料 血浆
废物
组织液 营养物质、氧气
代谢产物
细胞(细胞内液)
流
渗
入
透
淋巴
组
成
组成
内环境
组成
体液
代谢产物、CO2
营养物质、氧气
外界环境
练一练 图示中A、B、C、D四种液体之间关系, 分析推断。
生命活动的调 节与免疫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备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液体环境
包括:细胞内液 和 细胞外液
思考:1、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ຫໍສະໝຸດ 机盐分布有何区别? 2、什么是内环境?
2.细胞 外液
成分
血浆:水(90%)、无机盐(约1%)、激素 蛋白质 (7%~9%)、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
等渗溶液 相对于血浆而言,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
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高于0.9%NaCl溶液 者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者则称为低渗溶液。
三、内环境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 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 3.实质:内环境的 理化性质 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强调: ①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
动态变化;
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 如正常情况下, – 人的体温变化范围是36.5~37.5℃; – 血液的pH变化范围是7.35~7.45; – 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时); – 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
提示 先判断B为组织液,则A为细胞内液,C为 血浆,D为淋巴。
3.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血浆 淋巴或血浆
2.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尿酸、氨等。 ③其他物质: O2、 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 维生素、淋巴因子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