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考点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学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考点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学案

考点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1.理清“4”种传统发酵食品的技术2.把握控制杂菌的“四大措施”(1)通过发酵条件控制杂菌:①无氧发酵时的无氧环境可以抑制好氧菌。

②乳酸菌发酵、酒精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繁殖。

(2)利用盐控制杂菌:如腐乳的制作。

(3)利用酒精控制杂菌:如果酒、腐乳的制作。

(4)利用香辛料控制杂菌:如腐乳、泡菜的制作。

3.理解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018·全国Ⅲ,37)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灭菌法灭菌。

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麦芽汁琼脂 高压蒸汽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菌体快速增殖 乙醇产生 (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 2,CO 2遇热膨胀可使面包松软多孔 解析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细菌培养基;MS 培养基是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的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通常用于酵母菌(真菌)的培养、鉴定及菌种保存。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2.实验步骤的四段表述法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第二步:实验处理,实验组、对照组的设置→第三步:培养(或 处理)观察、记录→第四步: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1)取材、分组、编号的语言描述 ①若实验材料为植物,可描述为“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 编号为A、B、C……”; ②若实验材料为动物,可描述为“选择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 组,分别编号为1、2、3……” ③若实验材料为溶液,可描述为“取两支(或多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或甲、乙、 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 (2)“实验处理”语言描述 可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如“在A、B两组均加入等量的(或相同的)……”; “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清水等)”。
合(和)作用 磷酸二酯(脂)键 三体综合征(症)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2)生物学概念混淆 原生质层 半透膜 原生生物 细胞液 血红蛋白 原生质体 选择透 过性膜 原核生物 细胞内液 血浆蛋白 遗传信息 神经纤维 生长素 中枢神经 传导 遗传密码 神经末梢 生长激素 神经中枢 传递
基因频率
中心体 原代培养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考前第2天
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等特点。这
类试题具有构思新颖、思路活、解法巧、思维量大等特点,能从多角度、多方
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学生常因顾此失彼而错答,得分率较低。 方法1 “陷阱”排除法 对于迷惑性或设陷阱性试题特别要注意,首先排查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 关因素的干扰;目前的陷阱一般出现在概念性题目上,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2题 B项,“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设置陷阱为“双缩脲试 剂能检测到含有肽键的蛋白质的存在,而不能检测氨基酸的存在及含量”;再 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1题D项,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设置陷阱为“控制细 菌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中的DNA上”。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家常用MPTP诱导帕金森动物模型。
(1)该实验方案有两处错误,请你加以修正:(简要写出修正思路即可)
修正一: 设置一组健康鼠作为对照

修正二: 人参皂苷Rg1治疗组步骤1应与模型组相同 。
(2)本实验的预期实验结果是 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目:模型组>人参皂
苷Rg1治疗组>对照组

9.某同学利用若干等长的切段 S2、含 14C 标记的赤霉素的琼脂块及空白琼脂块, 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的特点。但只做了一组实验,请在实验 2 的方 框中补充其对照实验,并写出各自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使用标记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正 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
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 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③ 调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设置0 ℃、37 ℃、100 ℃三个温度进行实 验,记录实验数据
A.实验①

提示 如图所示 实验1和实验2中的空白琼脂块中都含有一定量的14C标记的赤霉素
1.(多选)(2021·江苏卷,19)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
实验内容
①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灰喜鹊的种群密度
②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获取数据的方法

D 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
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
解析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0.3 g/mL蔗糖溶液,所以将其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 生渗透失水,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B正确;观察洋葱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 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由于解离液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 的盐酸按1∶1比例混合制成,所以经过解离后根尖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在显微 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C错误;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 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台盼蓝染液不能进入酵母细胞,而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染料 可以进入细胞而将细胞染成蓝色,实验所用酵母菌可能部分死亡,D正确。

新人教高考生物(不定项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 实验与探究 考点1 教材实验

新人教高考生物(不定项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 实验与探究 考点1 教材实验

新人教高考生物(不定项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实验与探究考点1 教材实验1观察类实验(1)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提示:鉴定类实验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2)观察类实验汇总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观察染色体死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染色体死甲紫溶液蒜或洋葱根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直接观察叶绿体活不需要新鲜的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藓类的小叶;黑藻叶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紫色大液泡活成熟植物细胞,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特别提醒酒精和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2鉴定提取类实验(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2)鉴定提取类实验汇总实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匀浆等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水浴加热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橘黄色花生种子子叶切片需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溶液等先加A液1mL,摇匀,后加B液4滴(不能过量),再摇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液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鉴定:二苯胺试剂蓝色新鲜洋葱等沸水浴加热5min特别提醒关注物质检测类实验中的四个问题(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检测实验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可溶性还原糖检测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它们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蔗糖,为非还原性糖。

(4)颜色深浅与所检测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讲义 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讲义 新人教版

2.(2017·全国卷Ⅱ)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
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 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大豆中 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 32 h 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 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
(4)控制杂菌:包括发酵条件(如果酒制作时需控制的 最适温度为 18~25 ℃)、盐(如制作泡菜时需盐水煮沸, 目的是杀灭杂菌)、酒(如腐乳制作时,酒的作用是抑制微 生物生长,又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辛料(调节腐乳 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视角 1: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1.(2017·黄冈联考)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 生物降解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聚乙烯醇(PVA) 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 PVA 分解菌能产生 PVA 酶分解 PVA,PVA 与碘作用时能 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 PVA 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 形成白色透明斑,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 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 应 选 择 ________( 填 “ 尿 素 ”“NH4NO3 ” 或 “ 尿 素 + 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 KH2PO4 和 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两点即可)。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温习第一部份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标准训练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温习第一部份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标准训练新人教版
答案:(1)温度计位置错误 进、出水口位置错误 (2)不是 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路蒸馏出来 分液漏斗 (3)适当延长蒸馏时刻 (4)不能 胡萝卜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为非挥发性物质
4.(2021·全国卷Ⅱ)临床利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第一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依照必然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信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灵敏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育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
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留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必然量的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若是对活菌进行计数,那么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培育后统计菌落数量,然后计算出活菌数量。(4)降解等量的油脂,需要的酶量越多,说明此温度下的酶的活力越小。因此三种温度中45 ℃下酶的活力最小。从三种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可知,40 ℃下酶的活力最大,因此要想测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该温度设计不同温度梯度,进行后续实验。
解析:(1)两个错误:温度计位置错误;进、出水口位置错误。(2)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搜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这是因为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路蒸馏出来。蒸馏液中加入NaCl,显现明显的分层能够利用分液漏斗将油、水层分开。(3)要提高产品品质,除严格操纵蒸馏的温度,还需适当延长蒸馏时刻。(4)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不能采纳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式,理由是胡萝卜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为非挥发性物质。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
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名师点拨](1)由于该细菌能够分解原油,所以应该以原油 为唯一碳源来筛选,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2)菌株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 布平板法。
(3)菌株分解周围的营养物质,出现分解圈,分解圈大说明 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
[名师点拨]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 离纯化,加入的是生理盐水,红细胞内液与生理盐水是等渗的, 所以可以防止细胞破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 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 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
集洗脱液,这使得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简化了操作。
[答案]D
【典例 3】(2012 年深圳六校联考)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 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
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 在 筛 选 过 程 中 , 应 将土壤样品 稀 释 液 接 种 于以
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 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 他方面的应用 酶的应用 (5)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7)植物的组织培养 (8)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9)PCR 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实 验 与 探 究 能 力
酵母菌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八单元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八单元
溶氧量大,既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又能充分利用营养物质。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营养物质
(3)B (4)溶解氧
2.(2017· 全国课标卷Ⅰ,37)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
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 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
平板划线 碳源、 氮源 灭菌
纤维素 刚果红染色法
状元笔记 1.归纳微生物分离与计数中的5个“两”
(1)两种无菌技术——消毒与灭菌。 (2)两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两类纯化菌种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4) 两种对照组 —— 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培养基是否起到 “筛选”作用。 (5)微生物两类计数方法 ——活菌计数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 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 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
入 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 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
为39、38和37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 通过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 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 KH2PO4 和 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两点即可)。
解析:(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这些细菌能产 生脲酶,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 CO2 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但这 些细菌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 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 要作用是: 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 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培养基对微
生物的选择利用。 3.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及利用 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4.某种微生物数量的 测定。5.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6.从生物材料中提取 某些特定的成分。
[网络构建]
提示:①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②灭菌 ③倒平板 ④尿素 ⑤稀释涂布平板 ⑥刚果红
解析:(1)由“甲、乙两菌种”和“32 h 内定期取样 观测”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2) 由 “ 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 好”可知,该发酵菌是好氧菌。(3)因“32 h 内的发酵效 果越来越好, 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 说明发酵 的最佳时间可能超过 32 h, 故可继续延长发酵时间, 定期 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确定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 间,此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 NH4NO3, 不能起到 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Biblioteka 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稳定
2.(2017· 全国卷Ⅱ)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 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 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大豆中 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 32 h 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 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 为 36 个/平板, 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 6 个菌 落, 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现象。 若 将 30(即 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 该做法 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 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 应 选 择 ________( 填 “ 尿 素 ”“NH4NO3 ” 或 “ 尿 素 + NH4NO3” )作为氮源, 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 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这样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 能 在 培 养 基 上 生 存 。 若 选 择 “NH4NO3 ” 或 “ 尿 素 + NH4NO3”作为氮源,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 的细菌都能利用 NH4NO3, 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用来筛 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 KH2PO4 和 Na2HPO4,
(3)如果在实验后, 发现 32 h 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 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 时间; 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 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中, 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 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
(4)发酵菌种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催化 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能催化脂肪分 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1)菌种 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
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 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 脂肪酸和甘油
3. (2016· 全国卷Ⅰ)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 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 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 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 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 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 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 ______。若要 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通常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可以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同时,KH2PO4 和 Na2HPO4 还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稳定。 答案:(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
利用 CO2 来合成有机物
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 NH4NO3,能分解尿素的
⑦酵母菌 ⑧乳酸菌 ⑨萃取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传统发酵技术
1 . (2017· 全国卷 Ⅰ)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 前者能产生________。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 解产物 CO2 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