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文档 (6)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文档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文档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及文言文的精选内容:# 古诗词部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文言文部分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 《师说》 -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6.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7. 《与朱元思书》 - 王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前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背诵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也应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文言文写作技巧(文档6篇)

文言文写作技巧(文档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文言文写作技巧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与作文小技巧点拨♥一、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拿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注释,另外,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即可。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①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在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②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示判断,无意,应删去。
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适当调整。
【最新文档】文言文序言范例-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言文序言范例篇一:图书序言写作范例图书序言写作范例五十五年磨一剑,蔡勇飞教授手绘汉字字义精华《蔡勇飞画图解字》面世,其意义极为深远。
这是一部看图快速学汉字的著作。
该书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少年儿童快速理解和掌握汉字,帮助外国人学习汉字,更重要的是将汉字的教学与图形的趣味全面结合起来,通过信息量极为丰富的彩色图画帮助人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汉字。
它借助鲜活的图画把原本就是从象形文字开始发展成的汉字形象性优点发扬光大,同时又将汉字与拼音、外文词汇对应,在信息化时代提高语言文字的学习效率,在汉字影响已扩展到全球之际,帮助全球学子快速掌握汉字,让汉字真正全球通行起来。
画图解字为汉字全球通行独辟蹊径解难题当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中国落实了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以拉动内需,确立逆势而上、激流勇进的大发展态势。
可以想见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之后,中国将有如擎天巨柱,益发坚强。
随着中国空前出色地举办过奥运会,航天员首次穿着国家主席胡锦涛用汉字题名的“飞天”航天服出舱行走,全球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浪潮,中国的发展提升了汉语的影响力,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女儿、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女儿也曾学汉语,而汉字由于日本等国也在使用,使用范围更广。
随着全球各地与汉字圈国家交往的增加,汉字的理解与使用必将随着中国、日本等传统汉字圈国家的贸易和人员往来的扩大而更快地影响全球。
当前许多海外华人子弟为了了解中国根而苦学汉字汉语,国际友人也对神奇的中国汉字着迷。
但以往人们认为汉字难写难认难记,可是汉语阅读的关键又是汉字,理解汉字的关键是字形和字义。
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来自: : 文言文序言范例 )字,学习时难以借音的帮助。
过去人们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是紧密结合的,《说文解字》中也把汉字的构成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类,因而把帮助识记汉字的希望寄托在形义的联系上了。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①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教育类文言文

教育类文言文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礼记.学记》。
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礼记.学记》。
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4“师严然后道尊”出自《礼记.学记》。
指尊敬教师才能尊敬他们所传授的学问。
体现师道尊严。
5“君子之教,喻也”出自《礼记.学记》。
“喻”是启发引导的意思。
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
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
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7“学不躐等”出自《礼记.学记》。
躐 liè 超越。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8“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体现新型师生观。
9“循序渐进”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0“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11“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中学考试必背文言文16篇

实用文档篇中考必背文言文16)、《论语》十则( 七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子曰: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上)、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男女衣着,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设酒杀鸡作食。
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见渔人,遂与外人间隔。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咸来问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刘禹锡(八上)3、苔痕上阶绿,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初一必备文言文

初一必备文言文一、《论语》选段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孟子》选段1.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孟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三、《荀子》选段1.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四、《左传》选段1. 晋公子重耳对秦客曰:“君之所闻者,晋公子否?”秦客曰:“然。
”又问:“长于臣乎?”答曰:“长。
”于是秦客乃礼遇重耳。
既至秦,秦君又礼遇重耳。
及归晋,君臣皆礼之。
是为晋文公。
2. 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鹿未死者为麒。
是故或传王孙友自鸣曰:“悲哉为麒!”君子谓王孙友知文质之辩矣。
五、《战国策》选段1. 妻妾其见君且富裕而无恙乎!既以不幸至此矣!执保施夫。
我二五之人皆已愁苦矣!谓然先生言之?非兹不唯敢替妻妾之请愿。
君必视妻妾之言乃复取人乎!君其勿复取人!何则?所以施夫者尚其义也。
施于我者厚其仁也。
君其勿复取人!取人斯免患乎?不然恐又生祸心!若何其免患也!君必念吾之所以言!”时卫夫人所得特甚厚而欲出走矣!往者不可止!唯明君图之!卫夫人垂涕而去。
君子谓卫夫人说善不妄。
从一而终如始也。
人无始而不合于始也。
贵正理于本末始终之间也。
斯贵得矣!若此则免患也固宜矣!2.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贤人也!寡人且欲见之!”田鸠对曰:“墨子者贤人也!厚书请见寡人!厚币迎之则利!”楚王曰:“诺!”则致厚币利墨子之门而去焉!墨子固在鲁即墨子之门何其难!止足者既利而后发之也。
河北中考语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6篇三峡(无答案)

第6篇三峡第7篇(河北2015年以单篇形式考查)郦道元原文呈现段层精解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二部分(第二~四段):总写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描写了三峡夏季的水流之疾。
第三段描写了三峡春冬之时水之“素”“绿”“清”,山上的奇形怪柏及飞流而下的瀑布之美。
第四段描写了三峡秋季的“寒”“肃”和“凄”“哀”。
【全文中心】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阙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古今异义至于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良良多趣味古义:的确,实在;今义:好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词类活用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寒林寒涧肃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清冷肃林寒涧肃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寂静谷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山谷里虚词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之春冬之时助词,的其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1.给下面句子断句。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多生怪柏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飞漱..其间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属.引凄异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哀转久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回清.倒影清.荣峻茂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奔.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D.哀转.久绝峰回路转.4.(2015石家庄40中模拟)下面选项中,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故自号醉翁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向高处伸长)邈(向远处伸长),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6.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翻下列句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阅读回答:1、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3、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4、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⒈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 )A.奔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穷蝉则千转不穷复前行,欲穷其林C.甚急湍甚箭君美甚 D. 指争高直指皆指目陈胜2.文中概括景色总的特征的句子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美,写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5.揣摩全文,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每有会意()⑵亲旧知其如此()⑶衔觞赋诗()⑷晏如也()⒉与“或置酒而招之”中的“或”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或异二者之为。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王命急宣。
⒊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⒋分别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的句子。
性格:生活:志趣:⒌对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是如何理解的?(一)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8—11题(25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8分)(1)不慕荣利()(2)性嗜酒()(3)既醉而退()(4)晏如也()9、翻译下列句子(8分)(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0、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4分)(二)阅读韩愈的《马说》文,并回答12—16题。
(2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有“/”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1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8分)(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一食或尽粟一石()14、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15、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答案《与朱元诗书》答案1、俱:全、都从:随着缥碧:青白色奔:飞奔的马轩:高邈:远戾:至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深、急;高、多、寒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送东阳马生序》1、略2、略3、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态度和行动5、对比。
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6、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7、略〈〈柳先生传〉〉1、2略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3、读书、嗜酒、写文章4、不汲汲于富贵<<马说>> 1、2、3略4、(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指人才;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
(意思对即可)8、有志可成万里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