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拜金要不得》有感作文
高一作文:读《拜金要不得》有感_900字

读《拜金要不得》有感_900字“拜金有什么不好吗?”这个问题是我读过这篇*后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以为他和我以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很像,或者说是有一些联系。
“信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啥好处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信仰这个东西存在,耶稣啦、耶和华啦、上帝啦等一帮乱七八糟的神一般的存在我也知道,原意是耶“稣”的“稣”字但是费了很大的劲才记住的,进而记住了耶稣和耶稣为代表的一众诸神。
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标准无神论者,认为人就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神只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并坚信这是真理,对那些把自己当成二级生灵的信仰者嗤之以鼻。
但那是很久以前的时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未思考的问题。
那些有信仰的人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那些被我们当成二级生灵的人们过的比我们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和我们相比不但不比我们差,甚至反而更好!所以,我就要问了:为什么?难道没有信仰是一件不对的事吗?难道信仰真能使人变得更好吗?读过这篇*,再结合我以前的一些思考,我想我大致整明白了一些。
实际上我一直都处于一个误区,认为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有比人类更高级、无所不能的存在。
并相信他可以掌握人类的命运,所以只要信奉他,让他高兴,他就会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未来变得更好。
而这种思想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一下子变成了任意摆弄的玩偶,地位感一下子降到了最低,就好像我们看地上的蚂蚁那种感觉,所以我对信仰一向是极度排斥,并总是对那些有信仰的人感觉怪怪的。
可是现在我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作者对拜金的理解很透彻,说白了就是现实主义者,而信仰这个很难理解的名词翻译翻译也就。
拜金一族观后感

拜金一族观后感最近,我刚刚观看了一部名为《拜金一族》的电影,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电影以财富和金钱为主题,以拜金一族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呈现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和影响。
下面,我将就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进行回顾,并就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些追求金钱和名利的成功人士。
他们为了财富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友情和道德底线。
他们的行为是拜金主义的体现,他们以金钱和物质享受为目标,追逐着不断的财富增长。
他们的快乐与满足都建立在钱的基础上,他们把金钱看作是一切幸福和成就的标志。
这些拜金一族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活的真谛,陷入了虚荣和贪婪的漩涡。
影片还生动地展示了金钱的诱惑和腐蚀力。
当人们得到金钱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我,丧失原有的价值观念。
这种腐蚀力让人们变得冷漠、自私和心灵空虚。
他们不再关心别人的痛苦和困境,只注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拜金主义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情瓦解,让整个社会变得冷漠和竞争压力巨大。
然而,即使在影片中存在这些负面形象,我也看到了一种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影片通过拜金一族的悲剧命运,告诫我们财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金钱追逐背后往往隐藏着痛苦和孤独。
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观,用更加深刻的东西来衡量自己的幸福和成就。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对金钱和物质的态度。
金钱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我们不能把金钱看作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我更加强调家庭、友情、爱情和内心的富足。
在追求金钱的同时,我要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和真诚。
只有找到心灵的寄托,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电影《拜金一族》唤醒了人们对拜金主义的反思和警醒。
在追求金钱和物质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拜金主义的束缚,过上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
通过观看《拜金一族》,我深刻认识到金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观。
[高三作文]读《拜金要不得》有感1200字
![[高三作文]读《拜金要不得》有感1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6d68ebb312b3169a451a4e0.png)
[高三作文]读《拜金要不得》有感1200字拜金主义有哪些不太好吗?这个问题就是我读过本文后印像更为刻骨铭心的一句话,认为他与我之前思索过的一个难题很像,换句话说是有一些联络。
信仰一个压根不会有的东西有啥益处吗?在好久好久之前,我就知道信仰这一东西存有,耶稣啦、耶和华啦、造物主啦等一帮乱七八糟的神一般的存有因为我了解,本意是耶稣的稣字可是费了挺大的劲才记牢的,从而记住了耶稣和耶稣为意味着的一众众神。
我是受我国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出去的规范唯物主义者,觉得人便是全世界最高级别的苍生,神只不过大家假想出去的,并确信它是真知,对这些把自己当做二级苍生的信仰者不屑一顾。
但那就是很早以前的情况下了。
伴随着年纪的提高,我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和之前对比拥有挺大的不一样,我刚开始思索一些之前从没思索的难题。
这些有信仰的人确实全都不清楚吗?这些被大家当做二级苍生的大家过的比大家差吗?回答自然是否认的,她们和大家对比不仅不比大家差,乃至反倒更强!因此,我要问了:为何?难道说沒有信仰是一件不对的事吗?难道说信仰真能让人越来越更强吗?读过本文,再融合我之前的一些思索,我想我大概整懂了一些。
事实上我一直都处在一个错误观念,觉得信仰便是坚信世界上比人们更高級、无人能敌的存有。
并坚信他能够把握人们的运势,因此要是信仰他,使他开心,他便会更改你的运势,给你将来越来越更强。
而这类观念帮我的觉得便是人一下子变成了随意摆布的公仔,影响力感一下子降至了最少,就仿佛大家看地面上的小蚂蚁那类觉得,因此我对信仰一向是极其抵触,并一直对这些有信仰的人觉得不对劲。
但是如今我发现了我就是错的离谱了,作者对拜金主义的了解很深入,简言之便是现实主义者,而信仰这一难以了解的专有名词翻译翻译也就是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者坚信精神生活比物质条件更加有意义,而现实主义者坚信物质条件才算是一切的基本,她们的差别,只是是分别所坚信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浪漫主义者对一切看得很透也全都了解,可是她们在挑选接纳的另外也在心里保存了一份期待,坚信全世界并不是仅有这种,只是有大量她们看不到的幸福,并坚信他终究会出現,而这一份坚信,就是信仰。
形式主义岂容喧哗,拜金主义堪忧吾心:《镜鉴》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形式主义岂容喧哗,拜金主义堪忧吾心:《镜鉴》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形式主义,是指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实质。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显著。
例如,有些人在工作中,只关注表面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成果,而不注重具体的工作过程和细节。
他们往往偏爱一些华而不实的表现形式,而忽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这样,一方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会破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拜金主义则是指人们过分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忽视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削弱了社会的道德伦理,还会破坏个人的心灵健康和家庭、社会的和谐。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追逐物质享受的人,他们常常将金钱与幸福划等号,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片面和臆想的观点。
《镜鉴》警示教育片一个个贴实际生活的例子,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形式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严重危害,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注重实际工作,讲究实质和细节,坚持以实际效果为导向。
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金钱的作用,划分好金钱与幸福的等号,把金钱放在适当的位置。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企业应该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积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打造健康、和谐、有爱的企业文化。
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应该树立公正平等的社会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将使社会陷入愈发独裁和弱势群体的困境。
政府和执政党应该注重从法制和制度化的角度加强监管,制定合理的法规制度,协调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优化行政管理服务。
形式主义和拜金主义只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表面荣光,却掩盖了我们实际的实体和内涵。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和后果,重视实质和内涵,珍惜自己的人生,为创造和谐、相互尊重的社会而努力。
拜金的危害性即兴演讲

拜金的危害性即兴演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拜金的危害性”。
拜金主义价值观,必然导致利己主义人生观。
在拜金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使一些人不断脱身于生产劳动,从事纯粹的货币投机和掠夺,社会上堕落的寄生的阶层增长,食利者队伍扩大,人的意识全盘商业化、金钱化,使贿赂公行,敲诈勒索,侵吞搜刮等行为普遍化。
劳动人民在这个拜金主义的社会遭到了敲骨吸髓的剥削。
因为狂热追求金钱又造成了一代人伦理道德的败落。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笼罩在金钱的热浪之中,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在拜金主义的喧嚣中危机日益加剧。
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拜金主义也有膨胀的趋势。
拜金主义使犯罪率增高拜金主义刺激、诱发人的“恶性”。
拜金主义的影响蔓延了经济领域,政治和文化领域,人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如名誉、地位、婚姻、爱情、权力、良心等等,几乎都有成为商品的趋势,都可以通过金钱的魔力得到满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曹凤曾在1997年出版《第五次高峰》一书中对不断涌现出的新犯罪类型进行研究,他认为:“中国曾经是预防、控制犯罪卓有成效的国家,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犯罪像洪峰一样逐年上涨,我们正在进入建国以来第五次犯罪高峰,犯罪种类增多,规模升级,危害加剧。
”早在1980年时,原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戴宜生就对中国的治安形势做出了分析,认为之后的20年,中国的犯罪率每年会增加14%。
犯罪率增高,会有很多原因,但近些年拜金主义在我国的盛行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造假、诈骗、抢劫、杀人、贪污、受贿、卖淫……都与拜金主义有关。
拜金主义导致政治领域某些官员的贪婪有的人可以利用“钱”买到官做,这样他就更加认定了“金钱”的至上,这类人作了官后,还是受“金钱能买到一切”的指引,利用手中权力,肆无忌惮地敛财。
从而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成了某些官员的人生指挥棒。
权力、金钱、美色构成了让贪官们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魔圈。
拜金一族观后感

拜金一族观后感电影《拜金一族》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物质欲望,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中拜金主义现象的思考。
影片以三位主要角色的命运交织展开。
他们分别是菲尔、巴迪和萨姆。
菲尔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股票经纪人,他在从事金融交易的过程中,被金钱与权力迷惑,不择手段地追求着财富和荣誉。
巴迪是一位资深的金融业者,他对金钱有着极度追求和掌控欲望,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而萨姆则是一个常年生活在贫困线上的普通人,他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不断追逐着金钱的梦想。
菲尔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他因为贪婪而导致的自己的下场。
他不断地追求着利润和成功,最终被贪欲所吞噬。
他在赌博中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将所有的资产都押上去,结果一夜之间财富尽失,陷入了绝境。
这一幕让我深思:是否任何代价都能换来财富和幸福?菲尔的悲剧是拜金主义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应该明辨是非,并寻求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
巴迪则是拜金主义的典型代表。
他以个人利益为重,不惜背叛自己的家庭和朋友。
在电影中,他与菲尔产生了利益纠葛,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不惜出卖了菲尔的利益,最终导致了菲尔的失败和悲剧。
巴迪的做法令人深感惋惜,他的背叛所带来的是金钱上的成功,却失去了良心和人情味。
这让我思考,我们是否应该将金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忽略了亲情、友情和良心?电影中的另一个角色萨姆给了我启示。
他是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普通人,却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为了改变境遇,不断努力奋斗。
虽然他有时会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但终究保持着一颗正直的心。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对幸福和满足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意识到金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
通过观看《拜金一族》,我深刻地认识到拜金主义对社会所带来的伤害。
贪婪的欲望让人追逐虚荣的金钱,失去了对真善美的体验和感受。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对金钱的态度,并意识到金钱只是实现生活需求的工具,不是衡量人生幸福与否的标准。
拜金一族观后感

拜金一族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拜金一族》的电影,该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当代社会拜金主义的现象。
影片通过展现一群炙手可热的年轻人的生活,揭示了他们对金钱的狂热追逐以及背后的心理困境。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拜金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引发了我对于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年轻有为的人,他们拥有高学历、优秀的职业以及无尽的金钱。
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并不如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他们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不断地奋斗,但却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和真正的幸福。
他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中,但内心却空虚而孤独。
这让我深思,金钱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金钱是一种工具,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感。
然而,当金钱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追求时,我们就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泥淖。
电影中的人物们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他们不顾道德和伦理,甚至伤害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我们无法正确看待金钱,它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让我们迷失自己的本真。
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主人公们在一个奢华的派对上,享受着豪华的生活。
然而,他们之间的交流却是虚假的,充满了争斗和嫉妒。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金钱是否真的能带来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我相信,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真诚相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的交换。
金钱可以买到表面上的快乐,但无法买到真正的情感和幸福。
拜金主义的背后,是一种对于安全感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人们希望通过金钱来获得安全感,以及在社会中得到认可。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是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通过不断地追求金钱,却始终感到不安和空虚。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安全感和自我价值的定义?幸福不仅仅是金钱所能带来的,它更多地与内心的满足和情感的充实相关。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们忽视了家庭、友情和爱情,最终导致了精神的空虚和孤独。
拜金一族观后感作文

拜金一族观后感作文《拜金一族》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拜金主义。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拜金一族这一群体产生了许多感悟。
电影以一个中年男子的贤惠妻子突然离世为开端,接着展现了贪婪与金钱之间的危险联系。
主人公因为贪婪追求金钱,最终导致家庭破裂、父女关系疏远,并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损害了许多无辜的人。
这个故事警示着人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与亲情,不要被贪婪和金钱的诱惑所迷惑。
通过电影中主人公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拜金主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
拜金主义使人们追求金钱成为唯一的目标,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电影中的主人公陷入了金钱的漩涡,他变得冷酷无情,丧失了对家庭和亲情的关心。
他的妻子试图唤醒他对亲情的珍视,但最终无法改变他已经沉溺于金钱的心态。
这种追求金钱的执着带来了心灵的空虚和痛苦。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贪婪对其他人生活的影响。
当主人公为了追求金钱而背叛自己的朋友时,不仅伤害了对方的情感,还破坏了友谊的基石。
这让我深思金钱与友情、信任之间的冲突。
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和支持,而不是为了金钱而背叛彼此。
然而,贪婪往往会使人们忘记这一点,将金钱看作一切的衡量标准。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拜金主义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现代社会浸染着功利主义思潮,人们普遍认为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种价值观不仅导致了贪婪和拜金主义的盛行,还对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社会应该重塑对金钱的评价标准,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而不是让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
电影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当主人公意识到财富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时,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追求财富的渴望是无尽的,不可能满足。
随着电影的发展,他逐渐明白金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他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亲密关系。
通过电影《拜金一族》的观看,我深深地反思了现代社会中的拜金主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金有什么不好吗?”这个问题是我读过这篇文章后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以为他和我以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很像,或者说是有一些联系。
“信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啥好处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信仰这个东西存在,耶稣啦、耶和华啦、上帝啦等一帮乱七八糟的神一般的存在我也知道,原意是耶“稣”的“稣”字但是费了很大的劲才记住的,进而记住了耶稣和耶稣为代表的一众诸神。
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标准无神论者,认为人就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神只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并坚信这是真理,对那些把自己当成二级生灵的信仰者嗤之以鼻。
但那是很久以前的时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未思考的问题。
那些有信仰的人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那些被我们当成二级生灵的人们过的比我们差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和我们相比不但不比我们差,甚至反而更好! 所以,我就要问了:为什么? 难道没有信仰是一件不对的事吗?难道信仰真能使人变得更好吗? 读过这篇文章,再结合我以前的一些思考,我想我大致整明白了一些。
实际上我一直都处于一个误区,认为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有比人类更高级、无所不能的存在。
并相信他可以掌握人类的命运,所以只要信奉他,让他高兴,他就会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未来变得更好。
而这种思想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一下子变成了任意摆弄的玩偶,地位感一下子降到了最低,就好像我们看地上的蚂蚁那种感觉,所以我对信仰一向是极度排斥,并总是对那些有信仰的人感觉怪怪的。
可是现在我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作者对拜金的理解很透彻,说白了就是现实主义者,而信仰这个很难理解的名词翻译翻译也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者相信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有意义,而现实主义者相信物质生活才是一切的基础,他们的区别,仅仅是各自所相信的东西不同而已。
浪漫主义者对一切看得很透也什么都知道,但是他们在选择接受的同时也在心中保留了一份希望,相信世界上不是只有这些,而是有更多他们看不见的美好,并相信他迟早会出现,而这份相信,便是信仰。
现实主义者同样对一切看得很透,甚至更透,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相信,现实世界是需要自己去打拼,打拼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可是,这样的相信,反射在世界上的却是像骨头一样硬梆梆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是有血有肉的,可当一切都过去后,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
“拜金要不的”,我想这个题目也该翻译翻译,作者的意思,应该是:“人啊,活在世界上,别太现实了,浪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