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高考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D.若混搭不同时代的服饰、过度加工汉服、虚构汉服形制,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认知。
(3)下列选项,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2024年新春,“穿汉服沉浸式打卡洛阳”火爆“出圈”,游客纷纷来洛阳赴Βιβλιοθήκη 汉服之约”,感受礼乐衣冠古都的气度。
在悠悠几千年的华夷大防中,冠服制度,也成为这里的文明认同标志之一。每个朝代建立之初都会对本朝的服饰制度作详细规定,颁布《舆服制》来规定其服饰特征、等级制度和应用场合。中国的政治历来强调“衣冠之治”,《礼记·王制第五》中明确写道:“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礼记·坊记第三十》中写道:“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今天的“汉服”与历史中的“汉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似乎都在通过服装的不同来区分“国与国”“族与族”之间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上的汉服被纳入了社会的礼治范畴,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历代均有《舆服制》来制定当朝的衣冠服制,而今日的汉服并未纳入国家的政治范畴,更像是一种民间自发性服饰的流行与演绎。
A.对华夏民族来说,衣冠不仅有一系列通行的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拥有的政治寓意。
B.中国古代社会会颁布《舆服制》,规定衣冠服制,并利用这些制度正礼乐、别贵贱、以化民。
C.狭义的汉服主要指汉代以关中京畿地区为代表的,以曲裾、拥颈等为主要形态的服饰系统。
D.汉服文化传承要从研究和应用推广两方面着手,研究指复原、复制,应用推广指复古、复兴。
2024年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就如同这个民族的皮肤一样,沉淀了历史,流传百世。作为文化的表征,它不仅有着遮身蔽体、防寒御暑的作用,还具备民族标识、性别认同、审美差异、信仰表达的作用。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蒙的爸爸莫泊桑十二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学校的大门就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地涌出来。

可是,他们不像平日那样很快散开,却在三五成群地低声谈论。

他们听完了又互相转告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说的这句话:“你们知道吧……西蒙……嘿嘿,他没有爸爸。

”布朗肖大姐7岁的儿子也在校门口出现了。

这当儿,一群群还在交头接耳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片残忍的笑声,像在狂欢中的野人一样,他们很自然地牵起手来,围着他一边跳,一遍又一遍地叫:“没有爸爸,没有爸爸!”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拾起来,使劲朝折磨他的那些人扔过去,他们吓得四散奔逃。

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

天气很热,也很舒适。

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

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

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恨不得躺在暖烘烘的草地上睡一会儿。

突然一只沉重的手按在他肩上,一个粗壮的声音问他:“什么事叫你这么伤心呀,小家伙?”西蒙回过头去。

一个长着鬈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

他眼睛里、嗓子里满是泪水,回答:“他们取笑我……因为……我……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工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认出了这是布朗肖大姐的孩子。

虽然他到当地不久,可是他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一些她过去的情况。

“好啦,”他说,“别难过了,我的孩子,跟我一块去找妈妈吧。

你会有……会有一个爸爸的。

”“您愿意做我的爸爸吗?”孩子看见那人不回答,又说,“您要是不愿意,我就再去投河。

”那工人把这件事当做玩笑,微笑着回答:“当然喽,我很愿意。

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仿真模拟试卷

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仿真模拟试卷

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仿真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共5题;共20分)1. (3分) (2019高一下·临海期中) 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 . 狙击(jū)瞭望(liáo)纤腰(xiān)名媛(yuán)B . 粗犷(kuàng)倒坍(tān)甲胄(zhòu)惟妙惟肖(xiào )C . 裙裾(jū)氤氲(yūn)譬如(pì)峭楞楞(lèng)D . 襁褓(qiǎng)瘦削(xuē )镜框(kuàng)威风凛凛(lǐn)2. (5.0分)(2020·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谈话。

这就将人放在与世界万物平等共处的位置上。

人与万物的和谐、平等、共处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哲学、伦理和道德发展△ ,以至于今天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中,提倡和谐包容,倡导文明互鉴等政治理念,都有中国传统世界观的身影。

这些具有思辨性的价值观在面对中华文化圈之外的民众传播时,往往不如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具有△的效果。

动漫电影《哪吒》由一个母体诞生了两个△的主人翁而展开故事。

人的生命起于“气”,善良的“气”塑造一个善良的敖丙,邪恶的“气”造就一个有魔力但品行不佳的哪吒。

这就十分形象地传达了中国古人世界观中对于世界起源的思想判断。

()。

可以说,在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善用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神话、中国传说,有意识地放大和挖掘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元素,往往更能起到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哪吒)开了一个好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衍变栩栩如生水火不容事半功倍B . 演化栩栩如生针锋相对事倍功半C . 衍变惟妙惟肖针锋相对事半功倍D . 演化惟妙惟肖水火不容事倍功半(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海外读者才关注《哪吒》B .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哪吒》才引起了海外读者关注C . 《哪吒》引起海外读者关注,就是在这个层面上D . 海外读者关注《哪吒》,主要原因即在于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谈话。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美基于语言美”,严格地说应是“文学美基于文学语言的美”。

因为文学语言既不同于日常语言,也不同于科学语言,它有自身的审美功能特点。

不妨通过三者的比较,进一步弄清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

对语言功能类型的区分,始于黑格尔而大兴于现代形式主义文评。

韦勒克明确把语言分为三种,他在讨论“文学的本质”时写道:语言是文学的材料,要阐明文学的本质,“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事实上,一种民族语言为全民族共有而非文学家独有,文学反映的内容又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情态,因此这三种用法在作家笔下无疑存在着许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转折变化。

不过,三种用法由于功能目的的不同,确又存在各自的特点。

日常语言不是单独的概念,它包含口头语、商业语、官方语、教师用语和学生用语等十分广泛的变体。

尽管如此,突出实用性,实现当下语境中实际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是日常语言的共同特点。

日常语言大多是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它有时也追求科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学语言的生动性,但在许多地方可能是非理性、非逻辑的,在特定语境中允许民族语言特有的种种变化。

科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

钱锺书说:“‘书名’之名,常语也; ‘正名’之名,术语也。

……专家著作取常语而损益其意义,俾成术语……”从常语到术语是科学语言形成的普遍规律。

科学语言也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后者中又包含侧重于人文的文、史、哲和侧重于科学的经、政、法等。

尽管有种种区分,但科学语言以准确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精确性是科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它不允许日常语言中非理性、非逻辑现象的存在。

理想的科学语言纯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

文学语言同样源于日常语言,但又是日常语言的升华;它是以生动的形象外观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体现作品审美意蕴并唤起读者审美注意的意象性语言。

河南省许昌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

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

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

被值班人员敷衍。

我很生气,回来抱怨。

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

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

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

我们防患于未然。

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我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

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

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

2025届河南省豫南六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河南省豫南六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河南省豫南六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2.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表海亭①欧阳修②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

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

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

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西方有个荆棘鸟的传说,说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任何生灵都悦耳动听。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①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上放开了歌喉②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③它一旦离巢就会找一棵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④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⑤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⑥而那歌声竟然使云崔和夜莺都黯然失色A.③②①⑤⑥④B.⑥④③②①⑤C.③①②⑥⑤④D.④⑥③②①⑤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詹姆逊们对文化研究成为超级学科忧心忡忡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

(甲)文化研究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

(乙)文化研究既直接与西方当代理论批评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距;同时又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

经过文化研究的洗礼,文艺学又开始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包罗万象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理直气壮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

好不容易抓住“西马”,不料却是一匹“野马”。

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批评,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旁门左道....的怪诞。

(丙)当代文学确实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热心、耐心和信心。

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代的文学逊色。

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模拟考试(三)试卷(I)卷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模拟考试(三)试卷(I)卷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模拟考试(三)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破坏,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鼎力相助,就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 . 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金砖国家要同盘而食,要凝聚起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加强团结合作,加强交流沟通。

C .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放任挥霍,就会唇亡齿寒,助长铺张浪费之风,造成财产无谓损失。

D . 他不善言谈,却常抢先登台演讲,这一引火烧身的举动,果然吸引了健谈的同学倾力相助,收获极大。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登上空阔幽静的山巅,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红叶,充塞耳鼓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驴友”们高兴地席地而坐,吹着山风,唱着歌谣,快乐异常。

B . “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 . 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一下是过去还是停下。

D . 商务部表示,在促销活动期间,餐饮企业不得故意推诿、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强制附加销售其他商品或服务。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欢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 . ③①④②B . ①②③④C . ①③④②D . ③④①②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7高一下·石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2008年高考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遒劲(qiú)漪沦(yī)踟蹰(chí)跫音(qióng)咬文嚼字(jiáo)B.敛裾(liǎn)坍圮(pī)恪守(kè)邂逅(xiè)得鱼忘荃(quán)C.耿然(gěng)悬揣(chuǎi)胡同(tōng)汲取(jí)义愤填膺(jīn)D.畏葸(xǐ)行述(xíng)桌帏(wěi)形骸(hǎi)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组委会11月12日下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49岁的铁凝为中国作协主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B.“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我们现在选择的改革路径和取向,必须取决于哪一条路可以让经济比较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否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D.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12月2日做客上海“文汇讲堂”,针对最近一些网友关于“嫦娥首幅月球图像抄袭美国”的传言作出澄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

①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②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③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④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⑤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A.①⑤③②④B.②①⑤③④C.③④①⑤②D.④⑤③①②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气候变暖或许是全球性的,但它带给全球居民的苦难程度是不同的。

最显而易见、也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它将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科学家通过新近的几项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未来若干年气温上升将严重影响地球上纬度较低、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所居住地区的农业。

印度即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1世纪80年代,由于高温炙烤小麦种植区,该国的农业生产力可能会下降40℅,将致使数亿印度人处于长期饥饿的边缘。

非洲有五分之四的人直接靠土地求生存,其农业可能会减产30℅,迫使农民放弃传统作物改种水稻等更加耐热耐涝的作物。

更糟糕的是,包括塞内加尔和苏丹在内的一些非洲国家的农业将面临彻底崩溃,生产力下降50℅以上。

就连拉美这个新兴的农产区也将减产20℅以上,巴西等粮食出口大国可能会重新变成几十年前那种自给自足的国家。

这些估计数字还没有考虑新型病虫害的影响。

人们广泛认为,气候变化将带来农作物病虫害,可能会抵消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某些植物的“施肥”作用。

凡此种种景象——再加上就连美国等受影响较小的国家也会经历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激发了一场崭新的“绿色革命”。

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像第一次革命那样提高产量,还在于创造能经受高温、吸收盐分、干旱时不脱水、被水淹了也能茁壮成长的农作物。

全球发展中心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威廉·克莱闽表示,要避免发生世界性的粮食保障危机,时间是关键。

克莱因说:“到2085年,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增长两倍,而当前的三分之一农田恐怕将用于种植供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因此粮食供应与需求之间将形成激烈竞,争。

”为培育适应性强的植物而付出的努力开始见效。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古老的波斯草对盐水特别有耐性。

科学家把这种草与商用小麦嫁接,发现它们在澳大利亚日益盐碱化的土壤里生长良好。

另一项研究则利用了最近发现的一种可帮助植物长时间处于水下却仍能存活的基因。

最近在孟加拉国的农场进行的试验表明,一种含有抗涝基因的水稻可以在水下存活两周。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秘书长罗伯特·齐格勒说,这一研究结果意义重大,因为全世界70%的穷人生活在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而那里有5000万英亩的农田经常遭遇季节性水灾。

据认为,随着气候变化带来更多雨水,这个问题会加剧。

(选自《参考消息》)5.下列不属于激发一场崭新的“绿色革命”的原因的一项是A.未来若干年气温上升将严重影响地球上纬度较低,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所居地区的农业。

B.随着气候变暖,即便是连美国等受影响较小的国家也会经历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

C.气候变化将带来新型农作物病虫害,可能会抵消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某些植物的“施肥作用”。

D.研究人员创造出能经受高温、吸收盐分、干旱时不脱水,被水淹了也能茁壮成长的农作物。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到2085年,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增加两倍。

B.为适应气候变化,非洲农民会被迫放弃传统作物改种更加耐热耐涝的水稻作物。

C.到21世纪80年代,由于高温炙烤,印度的农业生产可能会下降40%。

D.科学家把一种古老的波斯草与商用小麦嫁接,发现它们在澳大利亚日益盐碱化的土壤里生长良好。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破坏性影响而激发的“绿色革命”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彻底解决粮食危机。

B.波斯草与商用小麦嫁接在澳大利亚的成功试验表明,研究人员为培育适应性强的植物而付出的努力开始见效。

C.粮食供应与需求之间将形成激烈竞争,原因之一是当前的三分之—农田将用于种植供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

D.最近在孟加拉国的农场进行的试验表明,一种含有抗涝基因的水稻可以在水下存活两周,这将对解决生活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全世界70℅的穷人的粮食问题产生重大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月夜泛舟记吴敏树①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②者之上也。

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

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

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④。

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

开上人④指危崖一树日:“此古樟,无虑十数围。

根抱一巨石,方丈馀。

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

”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

余初识之客黎君日:“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

”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

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

水益平不波,见湾琦⑤,思可小泊然。

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

云起船侧,水上渝渝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

”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

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

《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

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

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

复入庙,具茶来。

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

明日记。

注:①昊敏树。

清朝岳阳人②君山。

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

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③费甥、坡孙:昊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④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开”是僧人之名。

“超上人”同。

⑤湾待(qí):弯曲的岸边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美好的B.偕者二僧一客偕:一起、同行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举:全,一起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旋:回转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之二虫又何知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稍上,乃不见设九宾于礼,臣乃敢上璧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

B.由黎君说的“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这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前赤壁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

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

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览胜的独特神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意选做二题)(10分)(1)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译文:。

(2)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

译文:。

(3)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1)清人沈德潜认为第二联“一语双关”。

结合诗题来看,第二联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共同喻指什么?(4分)(2)本诗中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出两类即可)(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⑴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⑵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看来:“,,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采桑子·重阳》)”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韵: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建筑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二者之间区别明显。

然而,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完全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