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总结

合集下载

山东菏泽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菏泽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菏泽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都知道,获得银牌的选手的成绩肯定比获铜牌选手的更好一一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

那么,第二名的选手应该比第三名的选手更加开心吧?研究结果却给出相反的答案:银牌得主往往并不满意。

戴维.松本和鲍勃·威林厄姆分析了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柔道选手的面表情,最终结果发现,几乎所有(93%)金牌得主都露出了笑容,大部分(70%)铜牌得主也露出了笑容,但是没有一名银牌得主露出笑容。

研究人员将研究结果命名为“银牌脸现象”。

为什么铜牌得主比银牌得主更高兴呢?和普通人一样,运动员会把自己与最相近的人做对比。

对于银牌得主,最的比较对象就是金牌得主。

人人梦寐以求的是金牌,而不是银牌。

但是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所以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地自卑。

领奖台上与金牌得主,银牌得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自己若能再往上走一步的情形。

而对铜牌得主来说,情況又不一样了。

铜牌得主更于下行的对比,也就是和第四名进行比较。

第四名没有任何奖励,在领奖台上也没有位置。

所以铜牌得主觉得自己是的,挤进了前三也就意味着他不仅是“参赛者”,更是一名“奖牌得主”。

能够获得银牌当然更好,但是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能够获得奖牌,也很不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显而易见近在咫尺倾向幸运B.显而易见近在咫尺偏向庆幸C.有目共睹触手可及偏向幸运D.有目共睹触手可及倾向庆幸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一一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画的真好。

2024年衡阳市一中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衡阳市一中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衡阳市一中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3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工智能对文学艺术领域的介入已构成一个醒目的事实。

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令人震惊——一些诗歌发表于互联网,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相对地说,新闻稿或者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远比诗歌清晰稳定,人工智能可以娴熟地驾驭它们的“叙事语法”。

人工智能绘画与作曲的消息已经屡屡见诸媒体,一个小视频曾经在互联网广泛流传:人工智能操纵的机械臂写出具有相当水准的书法作品。

如同自动驾驶、疾病诊断或者不同语种的翻译,文学艺术领域的“陷落”指日可待。

阿尔法狗击败围棋冠军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几乎没有人事先预料到,这一天的降临竟然如此之快。

人工智能的介入在文学艺术圈制造了持久的喧哗,各种观点错杂交叠。

欣然接受人工智能的作家不多,反对人工智能的观点指向不一:一些作家认为,人工智能的作品低劣粗陋,人工智能的“算法”无法企及幽深的精神世界,那些电子元件或者集成电路怎么可能体会微妙的韵味或者奇特的艺术风格?另一些作家感到,人工智能冒犯了人类的尊严,这些机械拼凑出来的作品不仅无可称道,而且包含了亵渎文学艺术的意味。

然而,没有理由蔑视人工智能的作品质量。

从韵味、风格到波动的意识轨迹,人工智能可能在模仿的意义上给予精确的再现。

考察过阿尔法狗对弈的棋谱即可发现,人工智能可以自如地处理微妙的权衡、关联,以及种种起伏、迂回、呼应。

如果阿尔法狗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投入文学艺术范畴,复制大师的水准并不困难。

即使现今的作品尚未达标,未来的潜力无可怀疑。

因此,问题的真正焦点毋宁是,我们是否接受这一切?通常的观念之中,科技以工具的面目出现。

时至如今,我们不再拒绝科技工具提供的种种产品——我们并不反感烤箱烘焙的面包、电磁波转换的电话语音或者电子望远镜显现的遥远星空。

如同耕田、捕鱼或者修建房屋,文学艺术同样依赖一套基本的工具实现自己的意图,例如画笔、刻刀、颜料、音响器材、电影屏幕等等。

山东省烟台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五四”以后,富于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

民国女性诗人长期被遮蔽,较之于同时期出生的冰心、庐隐、凌叔华等在文学史中成为经典的“五四”女作家而言,她们无疑是失语的一群,只有清末民初的吕碧城、秋瑾等女杰诗人得到不少关注。

民初闺秀幼承庭训,按传统闺阁才女模式成长起来,但她们受新时代风气影响,形成了故常与新变同在、封闭和开放兼有的新闺秀派。

政权更替与战争使得她们脱离闺阁化的生存场景,将笔触伸向民族国家的命运,开拓与发掘爱国题材,在诗词中显示出截然不同于前代闺秀的心态与心境。

作为新闺秀诗人代表的丁宁是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典型,郭沫若评价她“清冷彻骨,悱恻动人”,施蛰存认为其文采“足以当帜摩垒”“过于诸大家”,但相比于同时代的女性新文学家,她和其他新闺秀派诗人一样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信服与眷恋,所以她们在抗争的道路上频频回首,步履蹒跚。

她们身上处处体现着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成就了别具情感张力的诗词风貌。

名媛有才情和学识,出入于众多社交场合,穿梭于各种公共空间,比普通闺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她们出身非富即贵,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世家之风熏陶,甚至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

2024届广西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广西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高考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2024.4(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

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

“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

”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

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

《种痘新书》记载:人。

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

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

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

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早在公元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猢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

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

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

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

高中模拟卷语文试卷分析(含答案)

高中模拟卷语文试卷分析(含答案)

高中模拟卷语文试卷分析(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2. 下列哪个选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白3. 下列哪个选项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关羽B. 张飞C. 武松D. 赵云4. 下列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岳不群B. 令狐冲C. 孙悟空D. 猪八戒5. 下列哪个选项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A. 岳飞B. 秦琼C. 曹操D. 赵云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释名》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

”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

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

《尚书·吕刑》谈及远古时期尧初建社会秩序,派诸官分掌各项事务,大禹命名山川即其中重要举措之一。

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

《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

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榖”。

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

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

《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

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

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峷,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

”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

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

即认为“名”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

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

《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

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

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

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

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

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

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

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

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

“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会想到过去经验。

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

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

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

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

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

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

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会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

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

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

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钱谦益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

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

浸溃演迤,蔚为大儒。

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

其后八上春官,不第。

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

除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法治其民。

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

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

隆庆庚午,入贺。

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

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

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

当是时,王弇州①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

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

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

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

”熙甫曰:“惟妄,故庸。

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余岂异趋?久而始伤。

”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

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

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

入夜,良久乃至。

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卷(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分别有三组词语,每组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整.治—诊.治人事.—人世.飞.舞—挥.舞B.终生.—终身.汇聚.—汇集.情景.—情境.C.留恋.—留念.任.命—认.命容.许—允.许D.择.要—摘.要老.人—恼.人回首.—回手.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屹立讫今为止收迄迄无音信B.俱全与时具进家具百废俱兴C.株连罪不容诛锱珠铢两悉称D.负疚咎有应得归咎内疚于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哺育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人却以种种借口自己的责任。

②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英国中央银行利率,并向金融部门注资,以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

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A.推脱降低确立B.推托减少建立C.推托降低建立 D.推脱减少确立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当今社会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去年12月的香港,酒店预定显明显上升,今年1月10日各大宾馆客房已预定一空,大批内地游客准备在香港度过圣诞和新年。

B.从投资策略来看,国外机构投资者注重企业成长前景、行业实力及财务状况等公开披露的信息,他们往往选择绩优股,拒绝介入问题公司。

C.中国汽车营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大卖场到专卖店再到汽车园区,营销方式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卖汽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分配或商品购销,已演变为形式多、功能更多。

D.从地窝子里钻出来,伸一伸肢体,吸一口滋润湖水的空气,让阳光的朗照洒遍全身,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1)(2)(3)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A.①⑤/②④/③⑥B.②⑥/③④/①⑤C.③④/①⑤/②⑥D.①④/②⑤/③⑥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科学与艺术王禹民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

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

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既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

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和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

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法国的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

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

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颠簸的运动状态。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

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

后来人们把这骚动称为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

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

在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

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宏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

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

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

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选自《中学生阅读》)7.为什么中外画家可以用水彩画表达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请指出下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A.这些画家都同发现相关自然规律的科学家有着密切的个人交往。

B.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C.他们也都探究过天地之貌。

D.他们与科学家一样要并用肉眼和心眼来欣赏大自然。

8.解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这句话的含义最准确的一项是()A.科学与艺术各属的领域不同,但它们探究大自然的手段是一样的。

B.科学与艺术研究天地自然的方式不同,但最后还是要相互合作相互借C.科学与艺术使用的语言不同,可表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D.科学与艺术有许多不同,但它们的本质和使命却都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9.不属“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区别的一项是()A.“布朗运动”是微观运动,“透纳运动”是宏观运动。

B.“布朗运动”是用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表达的,“透纳运动”是用色彩和线条描绘的。

C.“布朗运动”可以显示分子运动的奥秘,“透纳运动”再现的则是大自然静止的奥秘。

D.“布朗运动”表现的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壮丽,“透纳运动”表现的则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伟。

10.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说布朗是“画家”,是因为他描绘了“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

B.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绝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所以人们运用起来只能让它各司其职。

C.因为科学与艺术相通,所以科学家要热爱艺术,艺术家也要热爱科学。

D.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人才是完整、和谐与全面的人。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 )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 )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 )。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因谓( )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 )。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 ),问余所以至此(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③,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注:①光、黄;宋时光州和黄州。

②朱家、郭解:皆为西汉时游侠。

③勋阀:功臣门第。

11、根据语境,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 )A.以、于、者、之、焉、然、也、乎 B.于、乎、之、焉、以、也、然、者C.以、于、也、乎、之、焉、然、者 D.于、之、也、乎、以、者、焉、然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

B.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使酒:因酒使性。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佯狂:假装疯癫。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歧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方山子出身世代功臣门第,他的家原来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在黄河北岸有大片土地,足以让他过豪华舒适的生活。

但他不慕荣利,放弃了这些而甘愿隐居在荒山里,说明他是一个追求精神上独得其乐的人。

14、下列对本文的评说,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给方山子作传,极概括地写了他少年慕游侠,壮年折节读书而不遇,晚年归隐的一生。

B.作者写方山子,突出其不慕荣利,舍弃功名而甘愿隐遁贫贱的性格。

C.作者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描写。

如写方山子少年胸怀大志,豪放自信,晚年虽“精悍之色,犹见于眉宇间”,但“独来穷山中”,已不复有当年的雄心壮志。

D.本文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心情难免郁闷。

方山子归隐是由于“不遇”,这一点正与作者仕途不顺相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四(18分)15、把下面的文言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塘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

一时待诏②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疾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之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注:①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贱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

②待诏: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倏皇帝命令使唤。

①进入京,众工疾之。

②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③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16、阅读下面两首都题为《咏柳》的唐诗,完成后面(1)(2)两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