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荣乌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强夯技法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

强夯技法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强夯技法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当前,全国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投入在逐步加大。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要求高、工期短、点多面广范围大,在施工中需要不断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必然。
近年来,强夯路基技术在逐渐推广使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夯实机具的选择因该段路基的湿陷性黄土较深一般3-6m,因此要求影响深度应为6m以上。
其影响深度按下式计算:H=a·w·h式中H-加固影响深度(m)W-锤重(KN)=吨·l0(KN/T)H-落距(m)A-系数取0.35依上式反推,设H=6m,W·h=2938×78KN·m.当影响深度为5m时,W·h为2000KN·m.由此可知,如2OT锤下落高度为15m方能满足影响深度为6m|考试|大|时的要求,但落距一般不得小于6m,通常为10-15m,显然10T锤不能满足6m影响深度要求。
加固深度为4.5m时,落距2Om,10T锤同样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该路基段要求夯锤自重为20T,落距在6-15m方能满足要求。
二、试验段开工报告1.试验段开工报告按分项工报告要求报监理工程师审批;2.试验段长度一般选50-100m为宜;3.编制夯点布置图,测量放样要求确保设计要求的夯击影响面积;4.试验段应认真清表,清除草根树根等杂物及建筑垃圾等,使地基表面平整,要求用平地机推平,压路机碾压1-2遍,陡坎部位应能为布置下强夯点为准,填前强夯必须满足设计面积;5.试验前,应调查施工段的周围有存在建筑物、构造物、地下设施高压电线、电缆、供水管线等;6.布设主夯点和副夯点,锤底倾斜度应小于30°,否则填土整平;7.布设水准基点,基点要求应设在强夯线路影响范围外30m以外,基准个数应确保夯点沉降的观测路线小于60m,最大80m。
最好用混凝土灌注,深度不小于50cm。
夯击点高程观测要求精确到1毫米;8.试验段度夯要求相关参数(1)夯击能的大小(KN·m);(2)夯击点间距,依设计;(3)夯击次数;(4)相邻两遍夯击间的'间隔时间(一般应大于2小时);(5)夯击宽度及影响范围;(6)夯击深度及影响范围;(7)总沉降量和最后二击,一击沉降量,通过试验段求得a最小夯击间距,b两遍间的间隔时间,c确认设计规定的夯击遍数能否满足沉降量及压实度要求。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技术的应用 王刚

3.1施工前期准备
公路建设之前,需要事先使场地保持平整,开展相应的试夯工作,记录好预测的沉降度以及已经布置好的夯实高度。仔细考察需要夯实的地基地质状况,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切实采用一定的对策给予解决。另一方面,实验工作者还需要在进行夯实之前,对路基的土体进行取样实验,并对土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好夯实工作的强度。施工原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都需准备就位。准备强夯施工前,为确保基底的干净整洁,需要对基底进行处理,并填筑一部分土壤,一般预铺厚度大约8cm,确保基底的平整度。然后把土方填满土坑,实施预压处理。此时需预留出一部分土壤,用于强夯法施工。最后进行测量,确定好定位坐标基准点,进行放线、设置桩号以及标线等,为强夯法施工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四、结束语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要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强夯法施工应用方案的设计,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流程进行施工,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加强路基施工重点和难点的技术控制,提高强夯法技术应用的实效性,促进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提升及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树国.强夯法在承张高速公路南关连接线黄土路基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17)
强夯法的施工原理包括密实原理、动力固结原理以及动力置换原理三个原理。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采用强夯法施工能够通过压缩土体使路基变得更为紧密,从而改变土层的结构,提升路基的承载能力,以满足车辆的通行要求。密实原理是利用重锤对地面施加巨大作用力,来改变土层结构,使之发生形变,结果大大增加了土粒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减小了土粒之间的孔隙,使路基结构达到更加紧密的效果。动力固结原理即是通过分解土层的有机物,压缩饱和土,减小整体体积,来使土体更为密实。动力置换分两种置换形式,一是整式置换,其加固地基结构的做法是利用强夯施加的作用力将碎石压入激泥之中;二是桩式置换,用强夯作用把碎石夯进软土土体中,形成碎石桩或者碎石墩。这两种置换都能达到加固路基的目的。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探析发布时间:2021-07-06T11:36:22.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作者:余强[导读] 摘要:在我国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施宫区域实际土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对路基进行处理。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在我国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施宫区域实际土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对路基进行处理。
本文针对强夯法,重点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试夯阶段、整平土地及实施强夯工艺等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最后进行检测,以压实度和沉降量作为评价强夯法施工效果的技术指标。
结合施工路段对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建设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强夯法;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应用高速公路,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交通运输。
因此要求高速公路路基具有较强的强度及承载能力。
但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各地域土地、土质条件并不相同。
因此在高速公路路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不同土质条件而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建设经验对强夯法施工原理及特点以及在高速公路道路施工建设中,使用强夯法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强夯效果及质量进行了检测。
1 强夯法施工原理及特点强夯法是一种对公路路基加工的物理方法,是使用大型的重锤机械对地面进行锤击,以图增加路基的密实程度,加大密度及承载能力。
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受诸多外界条件因素影响,尤其是降水等气候条件。
因此在使用施工工艺过程中,为了保证路基密度,通常使用强夯法加固地面,能满足大部分高速公路路基段的质量要求。
由于使用强夯法对高速公路路基面进行加工。
因此高速路公路路基段变得更密实,内部土体结构孔隙率降低。
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路基段的抗震能力。
由于强夯法采用物理施工的原理,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材料或建材。
因此相对比其他施工工艺而言,强夯法的性价比较高。
2 强夯法施工技术 2.1 施工工艺(1)施工前准备强夯法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对而言较为繁复。
高速公路建设中强夯法的应用例析

高速公路建设中强夯法的应用例析0 引言高速公路中影响行车舒适性的因素很多,但最直观、最被广司乘人员感受到的多是桥头跳车、路基路面裂缝等问题。
这些绝大多数不是结构性问题,却非常影响行车舒适性,其根本原因是地基的沉降问题,典型的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及桥头跳车问题。
预压、复合地基等是处理软基沉降常用的方法。
但各有制约因素,如预受工期制约,复合地基又受投资制约。
而强夯法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无环境制约的情况下,对适宜的土体采用强夯处理,不失为一种良策,本文将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就强夯法处理加固各类常见岩土体的机理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借鉴。
1 地质特征河北省地处华北,位于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
高速公路建设条件亦复杂多样,抛开一些不良地质区不谈,仅经过的特殊性岩土区就有黄土区、软土区、膨胀土区、盐渍土区、季节性冻土区等。
但河北地区的黄土和软土均为非典型性状,具体表现为河北地区的黄土厚度不大,湿陷性一般为轻微~中等,以黄土状土为主;而软土多以软弱土为主,且并非深厚层分布,多与粉性土互通,具有一定的排水通道。
2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这些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有垫层法、挤密法、强夯法、预浸水法等;对于软弱土有换填垫层法、复合地基法、预压法、强夯法、注浆法等;对于山区沟谷松散堆积物的处理,有就地挖出分层重填、强夯法、挤密法、注浆法等。
总结发现,强夯法除了处理砂土液化外,还有着广泛的地基加固应用空间,无论是在高填的正常路段,还是在黄土、软土以及山区松散堆积物的处理上,均有应用。
究其根本,强夯法的原理是降低孔隙率以提高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
3 强夯法简介3.1加固机理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的施工工艺。
3.1.1动力密实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的运用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的运用1强夯法的原理及特征1.1原理强夯法的施工方式主要是应用了密实原理、动力固结原理、动力置换原理等方面。
高速大路路基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强夯法会给路基土层结构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土层结构会直接变形,土体会呈现出更强的密实性,使得路基承载性能有所提升,切实保证了交通运行的平安性。
在应用该方法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重锤来进行路基的压实处理,这种大重量的铁锤直接降落在施工的位置上,使得该位置的土层消失了弹性与塑性变形,土粒之间会增大接触面积,使得该处更加的紧实,压实性也随之提高。
动力固结主要就是进行饱和土的压缩,将土体中存在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使得土体被更高的压缩,密实性也能够得到提升。
1.2强夯法的特征(1)加固性较强强夯法的施工可以更好的消退土体结构中所存在的空隙,解决承载性能不足、土体松散的状况。
为了可以使得该施工范围内土体的质量达标,应当通过提升土体干密度与压缩模量的方式来达到要求,使得土体具备较强的抗振性能。
此外,强夯法施工可以有效的消退土体的湿陷性,使得施工范围内土体结构更加的匀称。
(2)适用范围广强夯法在施工中可以有效的处理施工范围内的碎石土、粉土、杂填土等各种土质中。
在应用砾石、碎石等材料来进行强夯置换的过程中,要在施工现场内进行试验确定,以保证其施工后的性能达到要求。
(3)节约费用通过强夯法来实现土体的加固处理,除了强夯设备的成本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费用,整个施工过程的成本比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2工程概况某高速大路建设施工的总里程为183.34km。
经过前期地质勘察发觉,整个施工的路段中全部是湿陷性黄土土质,其对于工程的质量存在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头之前,要对该路段实行必要的处理措施,防止消失严峻沉降的问题。
经过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讨论之后确定应用强夯法来进行加固施工,从而可以满意工程的承载性能需要。
3强夯施工技术实施(1)平整场地。
强夯法施工开头前,要应用推土机来进行地表面的平整处理,通常来说预压施工要不低于2次,且在施工中应当确保机械设备可以自由进入到施工现场内,这就需要设置临时的车道,道路宽度、高度和强度都要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以保证工程施工不会由于设备无法进入到施工现场而中止。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思考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思考摘要:强夯法的广泛运用,使施工单位在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确保了路基工程质量,为高速公路其他项目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夯法操作简单,优势明显,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正确使用,处理好相关技术细节,做好对应工作,才能使强夯法发挥出较好效果,提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本文对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思考进行分析。
关键词:强夯法;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应用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体结构,增大土体密度,降低路基工后沉降,全面提高不良土体的处理效果。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强夯法在路基施工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实际检测时间较长。
因此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应当结合工程实际加以全面分析,严格按照沉降标准开展设计施工,规范施工工艺,掌握施工要点,全面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确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强夯法概述强夯法,顾名思义,就是指把重锤从一定的高度下落,利用它的重力去夯击土层,使地基可以迅速的固结,进而来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
具体做法是,首先使用起吊设备,把重量在10~25吨之间的重锤,提高到离地面10~25米的高空中,然后使它自由的下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来自于重锤的强大的夯击能力以及那股冲击波的作用,达到夯实土层的目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表明:夯实能量和夯实深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如果是在100~200吨米的夯实能量下,可以获得3~6米的夯实深度。
强夯法具体应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的黏性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的加固工程中。
用强夯法来加固路基,实际上是利用在强夯法的作用下形成不均匀沉降的原理,就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地基施加一个很强大的冲击力量,这种突然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以使土体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破坏土体的结构,或者是恢复触变等功能。
2强夯法的原理及特点2.1强夯法的原理强夯法是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其原理主要有三个,包括动力置换、动力固结、密实原理等。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最终的目标就是夯实基础,而该技术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针对高速公路的软土路基,采用该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其承载能力。
结合当前的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案例,分析了强夯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强夯施工技术实施和施工主要事项,希望能够提高我国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公路路基;强夯法;夯实点;路基施工前言:经济发展带动之下,我国的基础建设速度逐渐加快。
而公路作为主要的交通设施,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路基施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路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于公路的安全性影响也比较大。
强夯法是目前高速公路路基最为主要的加固技术,如果在路基施工中使用强夯法能够切实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和平整性,进而保证公路质量满足使用的要求。
1 强夯地基处理原理及应用强夯法是利用起吊设备,采用10~40t的重锤,起吊至10~20m的高度,夯锤作自由落体运动,重锤接触地面时的动能转化成冲击波和高应力,将土体颗粒之间的空气压缩出来,孔隙体积缩小,同时冲击波将土体颗粒表面的吸付水转化成自由水,随着环形竖向裂纹散发出来,此时土体强度降低。
而当土体间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颗粒重新固结。
使土体强度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压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改善抗震液化能力,同时提高土层的均匀性,减少工后差异沉降。
强夯法也称动力压密法、动力固结法,是一种主动加固地基的施工方法。
适用于强夯加固的地基填料有石块,砂性土、粘性土、杂填土、高液限砂土、工业废料及冶金渣,建筑垃圾,湿陷性黄土等土质。
对于淤泥及淤泥质土等饱和性粉土,也可采用上履碎石、砂等粗粒料单点多次夯击,随时填料,通过夯击将填料夯入淤泥,以置换出淤泥,由填料形成填粒墩,共同组成复合地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经实践证明也是一种软基处理的好方法。
强夯法的局限性是施工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噪音大,不宜在城市和距离建筑物过近的地方采用。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陈桂顺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陈桂顺摘要:围绕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首先概述了强夯法的原理和施工工艺,然后结合实际工程,对强夯法施工工艺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为其他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强夯法;高速公路路基;路基施工强夯法的原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采用强夯法主要是为了让整个地基结构更加密实,进而达到提升承载力,满足车辆通行需求的目的。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能够有效地提高加固效率,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因突发事故而延长工期。
与预制桩等其他路基加固方法相比,强夯法对材料的消耗更少,噪音也更小。
强夯法的加固过程是:将质量较大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对土地进行动力夯击,从而使土地强制压密,从而提高强度。
归纳起来,整个强夯实施过程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原理:动力固结原理、密实原理以及动力置换原理。
动力固结原理即对饱和土进行压缩,分解土层内的有机物,让整体体积变小,土层紧密,最终提高压实效果。
动力置换原理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整体式置换,即利用强夯的巨大力量,将碎石压入淤泥中,加固地基;外一种是桩式置换,利用强夯将碎石全部压入一整片土体之中,并且在不断夯击的过程中,碎石开始进入软土之中,形成碎石柱与碎石墩,从而保护地基。
2 强夯法施工工艺(1)前期准备工作在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平整场地,以方便施工。
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还需要在小范围区域内进行试验,对夯实高度以及沉降进行测量和记录,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施工现场处理和布置由于强夯法操作必须连贯,所以需要提前做好施工现场布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而导致施工暂停。
例如,如果施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土体为饱和黏土,这个时候进行强夯法施工容易导致夯锤黏土,需要中途清理,而且夯实效果也不佳。
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和布置,在夯实区域撒上厚度在 0.2m左右的砂石,以减少夯锤的负压力,提升夯实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法在荣白古与同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杨洪智1,另q兆东2。
王杰嗣一(1.潍坊路桥工程建设中心,山东潍坊261041;2.潍坊市寒亭区公路局,山东潍坊261061;3.泰安市公路管理局,山东泰安271000)摘要: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在荣乌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对平原地区运用强夯法进行软弱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强夯;工艺;施工;检测中图分类号:U416.104文献标识码:B 1强夯加固机理强夯是一种经济简捷的地基处理方法,通常采用重量为80—400kN的重锤,以6—40m的落距多次冲击地基,使地基土快速压密、振密,减小土体孔隙,迅速完成沉降变形,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和变形稳定性。
其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工业废渣以及水下地基等各类地基土(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它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单层强夯最大有效加固深度国外最深40m,国内最深12m。
由于它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简单、造价低、工期短、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在地基加固工程中广泛采用。
强夯地基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其加固机理通常认为有以下两点:(1)动力密实。
对于多孔隙、低饱和土,强夯巨大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变得密实。
非饱和土夯实过程就是土体中气相(空气)被挤出过程,土颗粒相对位移而密实。
(2)动力固结。
强夯巨大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大应力波,破坏了土体原有结构,使土体局部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逸出,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
由于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提高。
2强夯法施工主要设计参数2.1有效加固深度收稿日期:2008—04.27作者简介:杨洪智(1962一),男,山东诸城人。
高级工程师。
--——48--——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也可以用下式进行估算:H=K√等式中:H一有效加固深度,m;w—锤重,kN;嘲距,m;K—修正系数,取0.34q.8。
2.2夯击能单击夯击能是表示每击夯能量大小的参数,其值等于锤重和落距的乘积。
目前我国采用的最大单击夯击能为8000kN m,国际上曾经用过的最大单击夯击能为50000kN m单位夯击能指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总夯击能。
根据我国工程实践,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单位夯击能为1000—3000kN m/m2,细颗粒土为1500—4000kN m/m2。
本工程采用1000kN m的单击夯击能。
锤重为100kN,落距10m;平均加固深度为5m。
2.3夯击次数不同地基上夯击次数也应不同,一般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原则,可从现场试夯得到的锤击数和夯沉量的关系曲线确定。
本工程在参考上述原则的前提下,现场施工时通常是按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 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r a m),而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为原则控制施工。
此外还同时考虑到施工方便,避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的情况出现。
夯击完毕后的试验检测结果表明,上述原则下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2.4夯击遍数根据本工程地基土的性质进行确定。
对于主要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较强的地基,夯击遍数适当减小;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低的地基,夯击遍数适当进行增多。
结合设计要求,夯击遍数平均采用2q遍,最后再满夯一遍。
多遍夯击之间宜适当空出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第2期用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间隔时间的长短以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而定。
具体实践中通常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试验数据来确定间隔时间。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采取不少于3--4周的时间间隔;对于渗透性比较好的地基土,实际强夯时多采取了连续夯击。
2.5夯击点布置本工程中夯击点的布置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点。
夯击点的间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加固的深度而确定。
同时参考了国内其他相似工程的成熟经验,第一遍夯击时要求夯击点点间距为4.5一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的相同,或者适当减小。
对要求加固深度较深或者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适当增大,所以实际夯击间距并不完全一致。
图1强夯桩点布置示意图对于强夯处理的范围,按照大于结构物基础范围的原则,具体放大的范围根据不同结构物结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综合地进行了考虑。
3强夯的施工机具、设备(1)夯锤一般采用钢板焊接壳体,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
底面形状宜为圆形,夯锤质量根据夯击能及落距确定,本工程采用l O t。
(2)为便于移动,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施工时注意防止落锤时吊臂后倾,可在吊臂下部设弹性支撑。
吊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以提高起重能力和稳定性。
(3)根据施工区域相应规模,配备相应型号与数量的推土机。
(4)其它工具为经纬仪,水准仪及钢卷尺等。
4强夯施工工艺4.1荣乌路工程实例场地条件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拟施工路段大部分为硫酸盐渍土或氯盐渍土,盐渍土对工程上危害主要为溶陷性、膨胀性和腐蚀性。
滨海盐渍土因常年处于饱和状态,其溶陷性和膨胀性不明显,但一旦因自然条件改变而浸水,盐渍土地基就产生严重溶陷。
荣乌高速路线走向是环绕渤海湾,过湿地段较多,沿线地表水系较多,沟渠密布,给路基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该段表层土质—般为亚砂土,深层为粉细砂土;含水量17.1%,孔隙比e= o.667,压缩模量e.=9.23,湿容重1.88:r,/cl l l l3,干容重1.61r:/耐,液性指数0.091,塑性指数12.6,饱和度够%。
为提高桥头路段地基承载力,减少桥头不均匀沉降变形,对桥头填土高度大于等于0.3m小于5m的桥头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对桥头填土高度大于等于5m的桥头地基采用了粉喷桩处理。
4.2荣乌高速工程施工前的安全性检查(1)注意落锤时机架倾覆可能性的检测。
(2)复查场地施工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位置、标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3)检查强夯施工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的有害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振或隔振措施。
(4)注意吊车、夯锤附近人员的安全。
4.3试夯强夯正式施工前,首先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
根据不同土质条件选定几组试夯参数进行试夯,待试夯结束置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根据现场试夯后的试验数据,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最终确定本工程拟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4.4过湿地基处理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或易形成弹簧土时,宜采用人工及时排除夯坑或场地内的积水,或适当降低地表水再利用松散性材料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等措施。
对在饱和软粘土场地上施工,为保证吊车的稳定,需铺设一定厚度的粗粒料垫层,垫层料粒径不应大于l O e m。
4.5强夯施工顺序强夯施工宜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浅层土。
施工步骤如下:(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采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49—--——杨洪智,别兆东,王杰林:强夯法在荣乌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4.6强夯施工数据记录与整理(1)K23+788一K23+828桥头路段地基强夯处理实例按照浚计要求,该桥头路段楚理后地基承载力应该不小于f k=200kPa。
施工期为6d。
①主要设备:50t轮胎式耀起重机率,强夯机,10t 的圆台体钢锤,脱钩装置、全辩仪一裔,承准仪两台。
②人员:强夯机操作簪两人,脱钩挂钩正作人员一名。
③徽好琏基夯实前的准备工作:预先憾计夯击艏霹毙产生的地面沉降,并以此确定基槽开挖深度,并将基槽边外扩3m,以同时起到降低噪音作用。
④夯点布黉:全靖仪放出梅花燮夯点带置。
⑤强夯过程:在施工时,锤的最小落距为10m,其单击夯能为1000 kN m。
点夯夯击次数是按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0m m来确定。
点夯夯点布邋按点夯面积覆盖率为34.2%布点,即3.0m x3.0m加梅花点布置。
第一、二遮点夯,每点夯7---9击,潢夯每点2索,搭接1/3锤径。
第二遍点夯收锤标准应同时满怒以下条件:每赢至少夯击7击;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小于100m m。
每一、二遍点夯时间间隔为3qd。
大面积强夯完成后在往基下燕夯l q点,每点5q击,激最终夯沉量控制收锤。
(2)施工数据记录与整理①每个夯点的每击夯流量、夯坑深度、开掰大小、务坑体积、填料量的记录。
夯点的每击夯沉量见表1,图2。
②场地隆起、下沉数据记录,特捌是醢避有建筑物的隆起、下沉详细记录;③每遍夯后场地的夯沉量、填料量记录;④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记录;⑤孔隙求援力的增长、漓散监测,每速或每攒夯点的搬匿效果检测。
为避免时效影响,还应对千密度进行检测,其次是静力魅探,及对了绥强夯加隧效果。
⑥满夯前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平整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⑦记录最后两击得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诗或试夯要求值。
表1夯点的撼击夯沉纛注:为明最起见,增列出K29+330、102+725、105+700、108+227等桩号的夯沉量值。
图2夯点的镱击夯沉量5强夯工程的质量检测5.1检测方法(1)平祓载荷试验现场采用千斤顶多级加荷对压板进行慢速加载。
~50一压板理黧深度在设诗基磷底下一定筢离,在荷载板上对称安鬣百分表观察地基土沉降量及各级荷载相对稳定情况。
静载点主要布鬣子独立綦础部分场地,进行多个检测点载荷试验,以评价夯詹地基的承载力。
强夯静载试验检测见表2。
荷载与沉降量对应关系见图3。
烫3强夯静载试验滋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第2期(2)土工取样试验使用工程钻机,采用钻具开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进行取芯钻进。
在钻孔中采用重锤击入法,采取原状土样送试验室进行土工试验。
取样主要在填土中进行,测试指标主要有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抗剪强度及浅层土的渗透系数等指标。
取土样孔主要布置于独立基础部分。
(3)标准贯人试验使用工程钻机,采用标准贯入器、穿心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er a,标贯试验的试验间距为1.O m,整个场地内均有布置,以评价夯前、夯后地基土承载力等力学指标,并判断水下砂土的液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