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

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

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

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复效率。

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研究目标。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字字落实。

第二: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2)提问: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是什么?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惯。

⑥选:根据文意选,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

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

第四版块:文言文阅读(共12课时)第1——2课时专题一: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一、考向分析考点统计年份选文体裁选文出处涉及考点分值题型2011 人物传记《新唐书》实词、虚词、分析综合、断句、翻译19 主客观兼顾2010 人物传记《二十四史·魏史》实词、虚词、分析综合、断句、翻译18 主客观兼顾2009 散文《东坡全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分析综合、翻译18 主客观兼顾二、命题分析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近年来本板块在浙江高考中呈现如下特点:1.选文体裁多样。

三年两种题材,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散文为主,记人及托物言志的古代散文。

2.文言文阅读题涉及的考点,以及分值、题型都非常稳定。

3.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断句、翻译和筛选信息。

三、专题解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考查文言文中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以、因、而”等18个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考生只有掌握了该考点才能顺利解答其他考点的题目,更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也是得分的前提。

三、真题讲解例题1、2011年浙江省高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1、(题目内容略)解答此类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代入法”。

即把所给义项代入到句子中,判断词语的解释,解释准确的就是正确答案,否则就是错误的。

除“代入法”外还有“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推断法”“成语对应法”等等。

2、(题目内容略)做题时最常用的方法,与文言实词有相似之处,也是“代入法”,方法是先将后一句课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放入前一句,看两句中的相同虚词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如能,那么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相同;如不能,那就意味着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第二单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中) (四)、成语―熟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第一部分古诗阅读专题一诗歌赏析第1时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思想感情第2时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第3时对照式鉴赏第4时作突破一审题专题二言阅读第时言断句第6时言翻译第7时散类阅读第8时史传类阅读第9时作突破二点题专题一诗歌赏析考情分析湖南近三年高考诗词考点分析一览表年份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2009绝句和词宋、金秦观元好问《三月晦日偶题》《点绛唇》1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2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2010词宋陆游《好事近》1理解诗歌语言、表达技巧。

2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2011绝句元末明初高启《春暮西园》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或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等,任选一个角度。

命题特点1从时代看,以唐宋为主,可能涉及明清等。

2.从作者看,多为名家,也重视非名家的名作。

值得说明的是对名家的考查多为其非名作。

3.律诗绝句为首选,且律诗、绝句是考查的主体,也兼及词、古体诗。

从题材看,写景、抒怀、羁旅、送别、慨世、咏物、哲理为选材重点。

4.2009年前比较注重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从2010年才转为单首诗词的考查。

从题型看,全为鉴赏、评价、分析的主观题。

2012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可能仍将是分点设置,一首诗拟2道小题,一个题侧重于考查局部(手法、关键词、情感等),另一个题着眼于几个方面的综合。

.复习范围上应以诗为主,词、曲次之;2012年的高考,必须注重诗歌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表达技巧的复习,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选择那些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爱国情怀、离别思念的诗篇提升应考能力。

第1时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思想感情典例导练(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第二单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中)(四)、成语―熟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在准备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的时候,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析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法。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1.物象助词与抽象助词物象助词是指指物化形特定的语助词,如“之”、“乎”、“之乎者也”等。

抽象助词则是指语气助词,如“兮”、“耳”、“者”、“也”等。

学习者要了解这些语助词的用法和差别。

2.杂阕体和楚辞体在文言文中,有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杂阕体和楚辞体。

杂阕体是一种较为繁琐的写作风格,用于说明或敘述,而楚辞体则更感情化,用于抒发文化思维和个人的情感。

3.精神和文化意义在文言文中,精神和文化意义非常重要。

有些单词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下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不仅仅指人们在喝酒,还指不同的文化思维、社会行为等。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在了解文言文基本特征后,必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以确定其用法。

1.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非常重要,是表达含义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名词按照语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通常是实存或性质等归类,虚词通常是具有一定功能的词。

2.动词动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格局之一,是表现事件、行动、状态、思想等的方式。

文言文的动词同样可以根据语义和派生词来进行分类。

3.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是常见的修饰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具体的情境。

例如,“乃”表示时间,后置在动词前,说明此时是之后发生的事件。

4.数词和中文一样,在文言文中,数词主要用于表达大致的实数,例如“百”、“千”、“万”等。

在文章中,数词通常与名词联系在一起,用于修饰或强调其数量。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规范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和语法后,学习者还必须牢记一些基本规范,才能使自己的文言文作品更为规范和精准。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高考文言文练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高考文言文练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练习杜正伦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

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

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

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

”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

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

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

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

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

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

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

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承乾抗表闻秦。

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

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1.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1.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5)(二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豫让者,晋人也。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第二轮言专项复习教案
言翻译练习(1)
1.将下面言短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
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
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乌在其为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言,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
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
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
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把下面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孙卿曰:“不然。

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
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征,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

故善兵者,务在于善附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将下面的言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
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
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阅读下面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
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
刘向《新序•杂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
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言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
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释:[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

[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忘其口而念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翻译答案
四、(1分)16.(分)①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2分)②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

(1分)③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
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

(2分)
四、(1分)16.(分)①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
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②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
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第①句翻译中注意,“是”和“非”的意义和该句的判断语气,二者缺一,扣1分;第②句翻译中注意“于”“忌”“轻”的含义,未译出各扣1分。

)16.人民不亲近依附君主,商汤王和周武王不能取得胜利。

所以善于
用兵的人,必须善于团结人民。

17.(1)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了酒回家的老人。

(2分)
(2)我是你的父亲,对你难道不慈爱吗?我醉了,你却在路上捉弄(折磨)我,这是什么道理?(3分)
17.(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
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两句话,每句1分)译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
楚庄王谋划一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
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
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
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
愁的神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