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介质简介 华为 HCIA

合集下载

华为HCIA知识点汇总

华为HCIA知识点汇总

华为HCIA知识点汇总
1.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各层的功能和相关协议。

2.TCP/IP协议族
-IP、ICMP、ARP、RARP、TCP、UDP、HTTP等协议。

-各协议的作用和特点。

3.子网划分与路由
-子网划分的方法和过程。

-路由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

4.VLAN和交换机
-VLAN的概念和作用。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5.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方式。

-子网掩码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6.ARP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ARP缓存表的概念和维护。

7.ICMP协议
-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的作用和常用类型。

- ping和traceroute命令的使用方法。

8.DHCP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DHCP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

9.NAT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的作用和原理。

-SNAT和DNAT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10.ACL和NAT配置
-使用ACL实现访问控制。

-使用NAT实现地址转换。

11.网络故障处理
-网络故障分类和处理流程。

-常见网络故障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12.WLAN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WLAN的组网和安全配置。

华为认证hcia知识点

华为认证hcia知识点

华为认证hcia知识点
华为认证Hcia是华为提供的一项技术认证,它的全称是华为认证-华为网络技术与设备专业认证。

Hcia认证是华为网络技术认证体系中的入门级别认证,学员可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华为网络技术和设备,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华为技术打下基础。

Hcia认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等。

2. 以太网技术:包括MAC地址、帧格式、交换机基本原理、VLAN 等。

3. IP地址与子网划分:包括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协议等。

4. 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动态路由、OSPF协议、BGP协议等。

5.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VPN、ACL等。

6. WLAN技术:包括WLAN基础知识、WLAN安全技术等。

以上是Hcia认证中的主要知识点,学员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华为网络技术和设备。

- 1 -。

数据通信hcia实验手册

数据通信hcia实验手册

数据通信hcia实验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据通信HCIA实验手册一、实验介绍数据通信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通信能够实现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和交流。

本实验手册主要针对华为认证HCIA数据通信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搭建在进行数据通信实验前,首先需要搭建实验环境,包括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

确保实验中所需的设备能够正常通信和互相连接。

2. 搭建数据通信网络在搭建好实验环境后,开始进行数据通信网络的搭建。

通过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建立网络拓扑图并完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3.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在搭建好网络后,需要进行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置。

通过在路由器和设备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实现设备之间的正确通信。

4. 进行数据通信测试完成网络搭建和IP配置后,可以进行数据通信测试。

通过ping命令测试设备之间的连通性,检查网络配置是否正确。

5. 数据包分析在完成数据通信测试后,可以进行数据包分析。

通过抓包工具捕获数据包,分析数据包的格式和内容,了解数据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机制。

6. 实验总结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后,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总结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数据通信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三、实验要求1. 学员需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员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调试。

3. 学员需按照实验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实验目标通过数据通信HCIA实验,学员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 熟练搭建数据通信网络并配置网络设备。

2. 熟练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实现设备之间的正确通信。

3. 能够进行数据通信测试,检查网络配置是否正确。

4. 能够使用抓包工具进行数据包分析,了解数据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机制。

5. 能够对数据通信技术进行总结和深入探讨,提出改进建议。

华为HCIA认证学习笔记——PPP协议原理与配置概述

华为HCIA认证学习笔记——PPP协议原理与配置概述

华为HCIA认证学习笔记——PPP协议原理与配置概述本⽂讲述了华为HCIA认证学习笔记——PPP协议原理与配置。

分享给⼤家供⼤家参考,具体如下:PPP协议⼯作域:所处数据链路层,典型的串⼝封装协议。

串⾏链路:应⽤于远距离传输。

串⾏链路传输⽅式:1、同步:是以帧为单位来传输数据;2、异步:以字节为单位来传输数据,并且需要采⽤额外的起始位和停⽌位来标记每个字节的开始和结束;定义:ppp协议是⼀种⽤于全双⼯的同异步的链路上的点到点传输;优点:1、既⽀持同步传输⼜⽀持异步传输;2、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例如,当需要在以太⽹链路上承载PPP协议时,PPP可以扩展为PPPoE;3、提供了LCP(Link Control Protocol)协议,⽤于各种链路层参数的协商;4、提供了各种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协议(如IPCP、IPXCP),⽤于各⽹络层参数的协商,更好地⽀持了⽹络层协议;5、提供了认证协议,CHAP ( 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 PAP (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更好的保证了⽹络的安全性;6、⽆重传机制,⽹络开销⼩,速度快;组件:LCP:⽤来建⽴、拆除、监控PPP数据链路;NCP:⽤于对不同的⽹络层协议进⾏连接建⽴和参数协商;链路建⽴过程:1. Dead阶段也称为物理层不可⽤阶段,当物理层连接上,就会转⼊⾄Establish阶段,即链路建⽴阶段;2. 在Establish阶段,PPP链路进⾏LCP参数协商,包括最⼤接收单元MRU、认证⽅式、魔术字(Magic Number)等选项,协商完成后会进⼊Opened状态,表⽰底层链路已经建⽴;3. 多数情况下,链路两端的设备是需要经过认证阶段(Authenticate)后才能够进⼊到⽹络层协议阶段,默认不认证,在这个阶段如果收到参数协商请求(Configure-Request报⽂),将会返回Establish阶段;4. 认证成功或不需要认证将到Nerwork阶段,进⾏NCP协商。

传输介质及通信方式(HCNA网络技术教案)

传输介质及通信方式(HCNA网络技术教案)
串行通信是指在一条数据通道上,将数据一位一位(一比特一比特)地依 次传输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一次只能传输一个“0”或一个“1”。RS-232线 路上的通信方式就是一种串行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是指在一组数据通道上,将数据一组一组地依次传输的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一次能够传输多个“0”和“1”。并行通信中,每一条数据通道上的 传输原理都与串行通信类似。通常,并行通信是以字节为单位来进行传输的。 例如计算机与数字投影仪之间的通信方式就是一种并行通信方式。
举例理解:
我们还是用前面的例子来说,假如甲方和乙方一致同意选择了由Van様来 运输货物,此时Van様相当于传输介质。这时, Van様这里有两种运输方 案,一种是Van様来回跑运输货物,另一种是Van様同化出许多小Van様, 一组一组的运输货物。而这两种方式我们可以认为是两种不同的通信的 方式。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1.4传输介质及通信方式
制作:Jasen Yan(Yoshi Kyou)
什么是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 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而在本次课题中,我们主要讨论 有线传输介质。不同的传输介质,其特性也各不相同,它们不同的特 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和通信速度有较大影响。
UTP分类
双绞线通常用于计算机连接外部网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网线”,双绞线并 不能直接插在设备上,需要在双绞线的两端安装RJ45连接器后才能连接在设备 上,RJ45连接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晶头的一种。
RJ45水晶头配置使用方法
光纤:
我们平时所说的光网络(或光传输网络、光通信网络),是指以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通信系统。这里的光导纤维,实际上是一 种玻璃纤维。在光网络通信系统中,光纤传递的是一种波长在红外波段的、 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

以太网帧结构-华为-HCIA

以太网帧结构-华为-HCIA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协议栈:OSI :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TCP/IP:美国国防部制定IPX/SPXSNA局域网: IEEE802 以太网广域网: PPP HDLC分层模型-OSI应用层 ------- 直接面向用户,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APDU)表示层 ------- 对应用层产生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加密,解密之类的操作(PPDU)会话层 ------- 建立,维护,删除,管理会话连接(SPDU)传输层 ------- 建立一个面向连接(TCP)或非面向连接(UDP)的端到端的连接,该连接是逻辑存在的(数据段)网络层 -------- IP路由寻址,报文重组(数据包)数据链路层 ------- 控制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通讯。

打上帧头帧尾,将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

(数据通过链路层承载)物理层 ------- 比特流传输,将数据帧以比特流的形式在物理介质中进行传输分层模型-TCP/IP数据封装 (从上往下) 解封(从下往上)应用层 ----- 对应OSI七层模型上三层PDU(数据单元)传输层 ----- 对应OSI七层模型传输层Segmet(数据段)网络层 ----- 对应OSI七层模型网络层Packet(数据包)网络接口层 ----- 对应OSI七层模型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Frame(数据帧)bit(比特流)数据封装过程:数据是由应用层产生,经过表示层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加密等处理后形成PDU,交由会话层,会话层建立一个不同设备间应用程序的会话,再交给传输层,传输层打上传输层头部(源目端口号),建立一个端到端的连接,形成数据段,交给网络层处理,网络层打上IP头部,形成数据包,将数据包交给数据链路层打上帧头和帧尾,将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再将数据帧以比特流的形式在物理层中进行传输。

数据解封装过程:将比特流转化成字节形式的数据帧,先拆帧头查看数据帧的MAC地址,若不是自己就丢弃,若是则继续拆帧尾查看数据帧的完整性,不完整就丢弃,若完整则交由网络层,网络层拆IP头,查看目的IP是否为自己,若不是自己就进行路由寻址,将数据包进行重封装并转发,若是则交由传输层,传输层拆传输层头部,查看数据帧的目的端口号,将数据段交由对应的应用程序提供对应的服务。

802.11协议 华为无线HCIA

802.11协议 华为无线HCIA

802.11标准:规定了一个基站和无线客户端或两个无线客户端之间通过空气传输的接口802.11 :工作在2.4G(2.4000~2.4835GHz )频段,提供了每秒1兆或2兆传输速率802.11a :工作在5G频段,提供了每秒54M的传输速率,平均吞吐量是20-36M/秒,平均范围10-100米802.11b :工作在2.4G频段,提供了每秒11M的传输速率。

在1999年,IEEE接受了802.11b作为以太网标准,平均速率每秒4M,平均范围50多米802.11g :在2.4G频段上提供了大于20M的带宽,平均每秒20-30M,平均范围50多米802.11e:QoS802.11i :WLAN安全标准802.11r:WLAN漫游标准802.11s:802.11 mesh802.11n: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802.11ac:工作在5G频段,信道绑定频宽最高可达160 MHz,最高速率可达到3.47Gbps802.11a:54Mbps 吞吐能力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支持6, 9, 12, 18, 24, 36, 48 & 54Mbps 数据速率工作在无需许可的5GHz频段“Unlicensed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U-NII) 频段13个非重叠信道(149.153.157.161.165)802.11b:11Mbps 吞吐能力采用直序扩频(DSSS)支持1, 2, 5.5 & 11Mbps数据速率工作在2.4GHz非许可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 Medical” (ISM) 频段支持14个信道3个信道不重叠802.11g:54Mbps 最高传输速度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支持6, 9, 12, 18, 24, 36, 48 & 54Mbps 数据速率以及802.11b速率兼容802.11b终端工作在2.4GHz非许可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 Medical” (ISM) 频段支持13个信道3个不重叠信道802.11n:802.11n最高速率可达600Mbps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支持2.4GHz和5GHz802.11n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传输距离大大增加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性能优势:传输速率提升至600M无线链接可靠性更高兼容802.11a/b/g802.11n 更高速率改进技术速率提升 - 更多的子载波:802.11a/g在20MHz 模式下有48个可用子载波,速度可达到54Mbps 802.11n在20MHz 模式下有52个可用子载波,速度可达到58.5Mbps速率提升 - 编码率:无线收发数据附前向错误更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当实质传递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因衰减、干扰等因素而导致数据错误时,透过更错码可将数据更正、还原成正确数据802.11n更错码不会太耗占频宽,但却能维持相同的错误更正能力,而这个比例就称为编码比率码率(Code Rate)速率提升 - Short GI :在无线收发过程中收/发间或多次传发过程中,需要若干间隔时间,而这个间隔时间就称为Guard Interval,简称GIShort Guard Interval (Short GI):更短的帧间保护间隔Short Guard Interval (Short GI):802.11a/b/g标准要求在发送数据时,必须要保证在数据之间存在800 ns的时间间隔802.11n仍然缺省使用800ns。

SNMP 华为 HCIA

SNMP 华为 HCIA

作用: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和不同厂商的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大大提升了网络管理的效率监控网络设备运行状态部署方式:1.采用硬件的方式安装在网络中,其他网络设备作为SNMP客户端向服务器自己的状态信息,服务器以图形界面的形式展现2.下载免费的SNMP服务器软件,安装在window主机上,此主机相当于服务器所有SNMP客户端必须与服务器能够通信应用场景:SNMP用来在网络管理系统NMS和被管理设备之间传输管理信息SNMP是广泛应用于TCP/IP网络的一种网络管理协议SNMP具有三个版本:V1:实现方便,安全性弱V2:提供简单认证功能,有一定的安全性。

现在应用最为广泛V3:定义了一种管理框架,为用户提供了安全的访问机制(限制接收来自哪个网段的SNMP 的信息),可以绑定ACLSNMP架构:NMS:网络管理软件;向被管理设备发出请求,从而可以监控和配置网络设备Agent:被管理设备中的一个代理进程;跟服务器进行通信,被管理设备在接收到NMS发出的请求后,由Agent作出响应操作作用:收集设备状态信息、实现NMS对设备的远程操作、向NMS发送告警消息MIB:数据库,它包含了被管理设备所维护的变量(设备状态信息集)Agent通过查找MIB来收集设备状态信息版本:SNMPv1•SNMPv1定义了5种协议操作:•Get-Request:NMS从代理进程的MIB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值。

•Get-Next-Request:NMS从代理进程的MIB中按序提取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NMS可以配置MIB中的一些简单参数•Response:代理进程返回一个或多个参数值。

它是前三种操作的响应操作。

Trap:代理进程主动向NMS发送报文,告知设备上发生的紧急或重要事件SNMPv2c•SNMPv2c新增了2种协议操作:•GetBulk:相当于连续执行多次GetNext操作。

在NMS上可以设置被管理设备在一次GetBulk报文交互时,执行GetNext操作的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介质实现跨地域性的资源共享
传输介质:网络传输的线路
同轴电缆:10M
双绞线(RJ45线):10Mbps 100M 1000M(G口)
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
线序:
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直通法:568B-568B 异种设备
交叉法:568A-568B 同种设备
光纤:10M 100M 1G 10G
单模光纤:只传输一种光信号(大于2000米)
多模光纤:允许多种光信号一起传输,相比于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较短串口电缆:S口
站点互联:
1.VPN: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组网方案(小型公司最主要)
优点:开销小
缺点:不稳定(基于互联网)
2.专线:
优点:可靠,质量高
缺点:贵; 1.带宽 2.距离
1).E1:传输带宽最大2M 路由器默认无E1接口
E1接口卡:1.同轴
2.RJ48(需转换器)
2).MSTP:2M-1000M
3).SDH:155M (E1的升级版,多个E1)
冲突域:在共享式网络(同轴电缆连接的多台设备)中出现的所有冲突点的集合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用来避免冲突域 (64-1518)B 工作过程:
1`先听后发
2`边听边发
3`冲突停发
4`随机延迟重发
解决冲突域:部署交换机
HUB集线器:不分割冲突域,易导致数据碰撞,数据丢失
交换机:分割冲突域
工作模式:
单工模式:只接受数据,不转发如:收音机
双工模式:既能接收,也能转发
半双工:既能接收,也能转发,但是接收和转发不能同时进行如:对讲机
全双工:既能接收,也能转发,可以同时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