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分析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一年级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科学素养,寻求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主要以“特征与性质”这一统一概念统整学科间知识体系,整体上从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近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为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则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使他们通过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调动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科学理论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一)我们爱科学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作用。

3.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植物1.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三)动物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四)物体1.能说出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3.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指南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指南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指南一、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会观察和提问,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合作研究的意识,培养合作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科学之旅本模块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引导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 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科学有哪些特点?2.自然之美本模块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春天的变化- 夏天的变化- 秋天的变化- 冬天的变化3.动物的世界本模块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活性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世界。

- 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动物的生活性-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4.健康小能手本模块通过研究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 健康的饮食- 身体的保健- 外伤的急救知识5.地球人和太阳系本模块通过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宇宙的奥秘。

- 地球与太阳- 月亮的变化- 星星与星座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和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4.合作研究法: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观察记录2.学生实验报告3.学生小组合作表现4.学生个人口头表达能力五、教学资源1.教材。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视频资源:相关科学实验视频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科学之旅2.第2周:科学之旅3.第3周:自然之美4.第4周:自然之美5.第5周:动物的世界6.第6周:动物的世界7.第7周:健康小能手8.第8周:健康小能手9.第9周:地球人和太阳系10.第10周:地球人和太阳系以上是《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指南》的概要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大纲。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年级所需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大纲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

2. 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3. 生活中的物体和它们的用途。

4.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变化。

5.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6. 动物的特征和饲养。

7. 季节的变化和对应的活动。

四、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和科学知识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观察和实验: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维。

2. 问题导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合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六、评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1. 师生互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研究笔记:鼓励学生记笔记,评估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详细规划了教学进度安排,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时间。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走近科学【教学目标】1.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2.提出关于科学兴趣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培养提问题的意识2.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2.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3.雨是怎样形成的?4.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5.火车怎样跑的更快?二、达标检测1.向两片纸中间吹起会发生什么现象?2.纸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3.科学课是什么?4.你喜欢科学吗?5.通过牛顿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眼、耳、鼻、舌的作用。

2.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准确描述观察的结果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2.耳朵能够帮助我们什么?3.鼻子能够帮助我们什么?4.舌头有什么作用?5.皮肤有什么作用?二、达标检测1.感官器官有哪些?2.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3.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4.未知的物体为什么不要随便闻或尝?5.利用感官器官观察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放大镜【教学目标】1.说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用途。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2.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物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什么物体?2.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小花吗?3.生活中,当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我们应该怎么办?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5.你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细微的东西?二、达标检测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报纸的字有什么变化?2.总结放大镜的特点。

3.简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使用放大镜有哪些注意事项?5.你最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为什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走近科学【教学目标】1.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2.提出关于科学兴趣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培养提问题的意识2.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2.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3.雨是怎样形成的?4.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5.火车怎样跑的更快?二、达标检测1.向两片纸中间吹起会发生什么现象?2.纸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3.科学课是什么?4.你喜欢科学吗?5.通过牛顿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眼、耳、鼻、舌的作用。

2.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准确描述观察的结果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2.耳朵能够帮助我们什么?3.鼻子能够帮助我们什么?4.舌头有什么作用?5.皮肤有什么作用?二、达标检测1.感官器官有哪些?2.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3.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4.未知的物体为什么不要随便闻或尝?5.利用感官器官观察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放大镜【教学目标】1.说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用途。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2.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物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什么物体?2.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小花吗?3.生活中,当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我们应该怎么办?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5.你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细微的东西?二、达标检测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报纸的字有什么变化?2.总结放大镜的特点。

3.简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使用放大镜有哪些注意事项?5.你最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为什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我们爱科学
“我们爱科学”是本学科的起始单元,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课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手段,以形成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为目的的非常有趣的学科。

1、走进科学
2、我的感官
二、植物
“植物”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二单元,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起始单元。

“植物”单元设置在上半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季节的因素,能够保证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校园和其他活动场所有充足的植物资源供学生学习。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4身边的植物
5认识植物
6观察蒲公英
三、动物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

由于身边的动物离学生很近,也很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本单元安排了探究动物的内容。

“动物”单元设置在上半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季节的因素,为了保证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校园和其他活动场所有充足的动物学习资源。

7、身边的动物
8认识动物
9观察金鱼
10动物的感官
四、物体
继“植物”“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本单元开始对物质科学的探究。

“物体”单元是物质科学领域的起始单元。

本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物体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物体,认识这些物体的基本特征。

11认识物体
12给物体分类
13常见材料
14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热爱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下基础。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研究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热爱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气球、孔明灯、课件、橘子或苹果、纸箱等。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课程?你们对科学有什么想法?2.探究科学:当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探究科学了。

大家想探究科学吗?3.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出示图片,例如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等,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提出更多问题。

4.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例如纸张会向两边分开还是向中间靠拢。

然后让两位同学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发现折纸飞机,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折纸飞机经验。

5.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研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正确使用感官的重要性。

6.课后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通过活动一,我们了解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通过活动二,我们发现身边有很多放大镜,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预设: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了解了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关于科学,你还想研究什么?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科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来研究周围的事物。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1、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难点:学生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大家想探究科学吗?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思考并提出问题: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出示图片:吹A4纸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预设:o纸张会向两边分开0纸张会向中间靠拢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

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三、本课总结: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预设:知道了2、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感官2.学会正确使用感官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会正确使用感官难点: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准备课件:橘子或者苹果纸箱(玩具)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们都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知识的?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出示课件大家来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使用他们的?眼、耳、鼻、舌、手、《活动二》、观察橘子(苹果)拿出橘子,问大家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么?怎么知道的?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尝一尝《活动三》、盒子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老师带大家来认识一下。
那么这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走路,我们爱吃的蜂蜜是有蜜蜂采集的,春蚕图的丝可以用来制衣服。作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很多动物,知道了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多联系。
预设:知道了
五、关于科学,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猜一猜:准备一些物品,让别一个同学把眼睛蒙,摸一摸或闻一闻,说出是
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放大镜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2.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并描述观察结果。
3.能对放大镜产生浓烈的兴趣,了解工具是我们学校科学的好帮手。
教学重点: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科学活动手册》、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小伞兵,随风飞,落土地,扎根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么?
预设:蒲公英
那你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的么?(那你知蒲公英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活动:
2、大家已经认识了哪些植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5.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特征。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
态,能简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植物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能简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身边的蔬菜水果植物等。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
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教学难点: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教学准备校园取景照片(含各种植物)。
预设:玉米、白菜、苹果、桃、葡萄等
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小草、大树、庄稼等都是植物。
这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都有什么关系啊?
预设:可以吃(做食物)、可以看(观赏用)、可以用(作为资源)、可以治病(入药)、制造氧气(净化空气)防风护沙涵养水源等。
那么植物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预设:爱护植物
你观察这些植物都用到了哪些感官或者工具?
四、关于动物,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五、布置课下活动
1、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动物,把练习册第10页填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2、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3、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4、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我们都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知识的?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大家来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使用他们的?眼、耳、鼻、舌、手、
《活动二》、观察橘子(苹果)
拿出橘子,问大家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么?怎么知道的?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尝一尝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放大镜可以帮助观察小的物体,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五、关于放大镜,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这是哪里的照片啊?照片的植物真多啊,你都认识那些?
预设:柏树、爬山虎、柳树、杨树等。
那么你在操场还发现了哪些植物?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预设:玉米、白菜、苹果、桃、葡萄、柳树、杨树、爬山虎、柏树等。
那么这些植物都有什么特点啊?
出示实物:柳树、杨树、葱、等
《活动二》、闻气味辩植物:葱、橘子、大蒜、洋葱等
二、教学活动:
预设:鸡、狗、猫、鸽子等
我们把鸡、狗、鸽子这些都叫做什么?——动物
同学们,刚才从家里找到这么多的小动物,那么在我们的校里,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树上都有什么动物?
大树周围都有什么动物?
草地里都有什么动物?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来看看虫子。
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知道什么动物啊?
预设:猪、狗、鱼、大象、骆驼……
预设:它的叶子是锯齿形的。
同学们,试着把你们观察到的蒲公英画下来吧,看看谁画的最像。同学们,下面小组讨论下书上14页下面的这四种植物各有什么不同?
风仙花(指甲花),菊花,狗尾草
预设:叶子都是绿色的,
叶子的的形状不同,花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我问你答,然后评价。
白色的不是花,而是它的种子。集体备课
三、本课总结:
看书本第12页,花生,国槐,葡萄有什么不同?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新的植物,知道了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点。
板书设计:
6.观察蒲公英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并于同学讨论交流。
3.能认真观察蒲公英,并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放大镜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什么?”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放大镜可以帮我们看清小花,看清布上的花纹……
同学们注意看图片,应该怎样用手拿放大镜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呢?
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很多东西,出示图片:比如看不清的小花,蝴蝶翅膀上的纹络(其他小昆虫),帮助老人看报纸,考古学家考古等等
教学重点:
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
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
放大镜、带盖的瓶子、装水的烧杯、圆形鱼缸及金鱼、小花、布条、报纸、小字的书、指纹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的感官来研究科学。出示课件图片花太小,看不清。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当我们看不清楚的时候,怎样才能看清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么?”这样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放大镜。
梨树的叶子像鸡蛋一样,我们叫他卵形叶,梨成熟后是黄色的,有的圆圆的像个球,有的顶部还有个尖,像个鸭嘴,故称鸭梨。问一问还有梨的香味呢。
牵牛花的叶子是心形的,称他为心形叶。它的花有多种颜色,有红色的,紫X四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形状像一个喇叭所以也叫刚叭花。向日葵的叶子有的是心形有的是卵形,它的花是黄色的像太阳圆圆的。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我的感官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感官
2.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准备
课件:橘子或者苹果纸箱(玩具)
《活动二》、自制放大镜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放大镜,露珠大家都见过么?大家早上的时候可以注意观察下,或者课下可以在植物上酒点水观察一下。
灌满水的玻璃瓶大家见过么?圆形鱼缸力的金鱼大家仔细观察过么?大家在课下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观察一下。
注意:不要将放大镜对着太阳,小心烧伤,或者引起火灾。课件展示
出示实物。
《活动三》、盒子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
苹果、火腿肠、文具盒、卷笔刀、积木…
谈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使用我们的感官呢?看电视,看电脑一定要离远一点,声音要小一点
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活动四》、你周围的事物,有哪些分别可以通过眼、耳、鼻、舌、手、皮
肤感受出来?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准备的实物,同学们这些植物大家都认识么?他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二、教学活动:
《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出示课件: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你知道他们都有什么特点么?我们先来观察银杏树,他的叶子是绿色的,形状像扇子,我们称他为扇形叶。银杏果是浅黄色的像球一样是球形的。
(二)、提出探究问题
师:通过刚刚结束的猜谜游戏,我们知道了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特征,那么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点呢?
《活动一》、出示课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观察的么?
那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仔细观察一下蒲公英都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页,看看书中的图片,仔细观察,花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花是什么味道?蒲公英长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