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弱者
只有强者才配谈仁义,弱者只能被抛弃,这是自古不变的法则

只有强者才配谈仁义,弱者只能被抛弃,这是自古不变的法则
强者往往都是支配着弱者,这是万年不变的法则,虽然有人不服气,但是却没有办法打破,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在这个圈里,谁都想打破,可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来改变这样的一个现实。
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是因为他们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只是他们恰巧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但是,弱者可能也不是弱者,或许是他们暂时是弱者,有些人注定就是不平凡的,但是有些人注定着一辈子就这样的碌碌无非。
很明显前者肯定最后会变成强者,这可能就是时间的问题。
而人只有变强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谈什么叫做仁义。
仁义的定义就是仁慈,有义气。
其实,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讲仁义,因为,当你没有绝对的实力的时候,所有的仁义都是吹牛,都是在让自己走向衰败。
当你没有绝对的实力,你想做到一定的位置,太难太难。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你能决定董事会的权利吗?如果你只是一个平民,你能决定哪些领导的政策吗?答案肯定都是否认的,所以,不要说什么仁义。
因为,你都是实力,所以,一切的仁义都是胡搅蛮缠。
弱者,并不是我们指的身体不好的人。
我们在这里指的弱者是实力很弱的人,比如,古代的时候出现了战争,最后皇帝都会把远光放的很远,知道孰轻孰重,可能最后就放弃这个城。
但是,如果,皇帝自己在这个城里呢?我想肯定,国家肯定会拼命的去救他。
所以,弱者只能被抛弃。
弱者和强者从来都是一个字的区别,但是意义却是天差地别。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从来都是被强者欺负。
所以,你甘心被别人欺负,你想做弱者吗?。
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VS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VS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反方代表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坚定认为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弱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我们反方会就此展开论述。
首先,保护弱者是社会的责任。
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中,弱者是需要得到关注和保护的,这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原则。
如果我们不保护弱者,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和无情。
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弱者,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救助、提升社会保障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弱者的权益和利益。
其次,保护弱者是社会的进步。
如果我们不保护弱者,那么社会的发展就会变得不平等和不公正。
弱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被强者所压迫和剥削,这样的社会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
只有通过保护弱者的权益和利益,让他们在社会中获得平等和公正的待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最后,保护弱者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保护弱者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通过保护弱者,让他们在社会中获得平等和公正的待遇,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弱者,让他们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总之,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反方坚信,只有通过保护弱者的权益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谢谢大家!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反方辩词二辩,我们反方坚信保护弱者不是社会的倒退。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弱者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保护弱者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中,弱者是需要得到关注和保护的。
如果我们不保护弱者,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和无情。
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弱者,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救助、提升社会保障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弱者的权益和利益。
我们如何对待身边的弱者?

我们如何对待身边的弱者?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些比我们更弱小的存在。
如何对待他们,成为了一个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以下是三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对待身边的弱者。
一、关爱弱者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弱者,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关爱。
我们可以抽出时间陪伴他们,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帮助他们走过难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为弱者发声,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处境。
小点内容:1. 陪伴他们,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2. 通过公益组织等方式,为弱者发声,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处境。
二、尊重弱者的意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对于身边的弱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强迫他们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提供建议和帮助,但最终的决定应该由弱者自己做出。
小点内容:1. 尊重弱者的选择,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 帮助弱者分析利弊,提供建议,但最终决定权在弱者手中。
三、提供资源支持身体或心理上的弱者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这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帮助,如医疗、食品、住所等,还包括知识和技能上的支持,如提供学习机会、职业培训等。
小点内容:1. 提供物质帮助,如义卖、捐款等。
2. 提供知识和技能上的支持,如提供学习机会、职业培训等。
总结:对待弱者,我们需要有爱心和耐心,尊重他们的意愿,提供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社会中,这些建议都很实用,希望大家可以借鉴之,为身边的弱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弱者保护理论

弱者保护理论法律保护弱者,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立法的宗旨之一。
弱者利益保护的理论渊源主要是法的正义思想和人权思想,保护弱者利益是实质正义的要求,是对法律关系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是公平原则的体现,是平衡双方利益的需要。
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形式正义而忽视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
正如约翰·迪金森所言:“我们所要的不只是一个具有确定的一般性规则的制度,我们还需要该制度中的规则是以正义为基础,是以对人性的某些要求和能力的考虑为基础。
否则这个制度就会不可行。
而且由于它违反了根深蒂固的判断倾向和标准,所以它会不断地被人们所违反,进而它也不可能提供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则正是该制度存在的理由。
”在实质正义观下,弱者的客观存在就要求为弱者提供倾斜的保护。
根据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对正义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正义分为两类,即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所谓的实质正义是指通过设置什么样的制度来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的配置;而形式正义则是指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这些分配制度。
将上述概念援引到法律范围内,可以将实质正义看作是法律创制中的正义,而形式正义则是法律适用中的正义。
因此,在罗尔斯看来,实质正义是最终目的,而形式正义只是实现该目的的一种方式。
美国学者昂格尔认为,欧美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传统自由主义社会向后自由主义社会演变,与这一社会变革同步的还有法律的价值取向,由追求形式正义逐步转向追求实质正义。
而正如罗尔斯所言,“法律作为一个社会的制度性安排的正义性是通过扶助弱者而得到体现的”。
也就是说,如果通过适用法律的保护性规定仍达不到保护弱者利益的效果,则意味着正义没有得到真正维护。
因此,保护弱者利益是实质正义价值取向的体现,也是现代法律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私法领域奉行人之生而平等的法律格言,英国法学家梅因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指出“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抽象人格平等保护,使民法在制度变迁上从身份向契约转化,适应了社会从封建主义时代进步到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急欲摆脱等级束缚,要求人格尊严,呼吁法律平等保护的时代要求。
弱者为何要战斗

弱者为何要战斗徐晓说:“谁爱得多,谁就注定了是弱者”。
周濂说:“我们不怕爱得更多,我们也不怕成为弱者,我们怕的是为了避免不成为弱者,而失去爱的能力”。
高尔泰老师在评论《半生为人》的时候如是说道:“《半生为人》也是,弱者的胜利。
”关于爱与被爱,爱的多爱得少,我认为讨论的意义着实不大。
不付出爱,就永远无法得到爱。
爱的多不一定获得的多,爱得少不一定得到的少。
关于弱者的胜利我认为是胜利的弱者,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发现自己付出感情的东西随着时光流过的痕迹变了摸样。
事实上,我最近一直想拜读徐晓老师的《半生为人》,在假期决定抽出时间品读这本著作,等到以后在和大家分享。
弱者为何要战斗?这真是一个问题。
我曾经无数次的思考过,一般意义上来说弱者是不战斗的,他们的角色心甘情愿的任人摆布。
但他们也是付出最多的一类,他们在社会和圈子的边缘,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相信他们起初很多时候都会想要争取,但是反复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继续的能力。
可是他们却又是最需要战斗的群体,我曾经阅读过一本书《美国自由的故事》,作者是埃里克.方纳所著。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深度文字的精髓,但我认为所谓的美国式民主与自由事实上是一个弱势群体团结起来不断斗争并改变现状的故事。
没有既定利益者愿意让出自己的权力、地位与荣耀,弱势群体的地位不会轻易的发生改变。
在上世纪的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弱势群体,通过无数次的斗争取得了现有的权利。
即使到今天,我们仍旧可以看见在这些最发达的国家仍旧有人会以各种方式表达自身的观点,争取改变。
确实,改变在这些国家发生。
很多人清楚他们的斗争的影响可能很微弱,但是从漫长的时间长河来看,正是那些看起来的微不足道汇聚了今日的璀璨夺目。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经历过革命或者改革。
弱者的使命就是团结,就是抗争,就是争取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弱者为何要战斗?弱者战斗的目的从来不是推翻,而是改变。
弱者想要的仅是如此,于是我们看见每一次弱者团结起来斗争的果实最终还是被少数人夺走,但是改变确实发生了。
保护弱者是社会的倒退(攻辩环节)

1.当你是个婴儿的时候,你是弱者,你说你不需要保护,那么是谁给你擦屁股,喂奶的?1.不保护弱者,也就是说在你父母老了,生病了,你就会把他们抛弃?3.对方辩友认为“保护弱者是社会倒退”,也就是说所有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都是可耻的,值得谴责的?4.既然你们不提倡保护弱者,也就说你们痛恨国家对于所有人的医保,福利等政策?5.汶川地震以后,全国对地震中受害的弱者进行了救援,难道那些参与救援的人都应该接受责骂?只是因为他们保护了弱者?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通过研究动物提出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是人类社会。
我承认我是弱者,根据“弱肉强食”法则,你现在一定想吃我,具体是清蒸还是红烧,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已经知道你是个野蛮人!7.科技的进步是依赖于原有的陈旧的科技之上的,也就是相对于先进科技而言的弱者。
如果没有保护旧有的科技何来先进的技术可言?1.现在这个时节很多人生病了,他们都是弱者,根据弱肉强食,你们现在是不是在考虑拿把菜刀把他们全宰了?2.现在公交车上的残疾人座位是不是应该撤消,因为弱者不值得保护?3.国家的小孩是不是应该全部被屠杀掉,因为小孩是弱者?4.对方辩友,我看你现在月收入也不多,跟富翁比起来你弱爆了。
你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现在你是不是应该自杀呢?5.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傻子,可是这个傻子却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你哪里看出他让社会倒退了?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是个残疾人,她提高了几代人的精神境界,你又是从哪里看出她让社会倒退呢?7.“木桶理论”中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盛水的多少,不保护弱者,你的社会如何进步?1.世界竞争格局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你们这样保护弱者明显违背了世界竞争的潮流,难道这不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1.很明显你们也注意到强国欺凌弱国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为什么会成立联合国,为什么出现维和部队的原因!因为欺负弱者的行为让文明倒退,让世界回到野蛮的社会。
社会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才是真理

社会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才是真理记住,出来混没人给你讲情面,也没人会跟你谈感情。
大家都只看一点,那就是谁强谁弱。
强者总是支配弱者,弱者只能苟活于世。
无论你承不承认,无论你相不相信,这就是现实。
你看社会上有谁会对穷人友好,有人会发自内心尊重穷人吗,有人会真的愿意帮助穷人吗。
不可能的,你出来打工注定就是低人一等。
没有人会真的对你好,比你强的人就是压榨你。
就像老板压榨员工一样。
给你制定一系列的规则,给你安排一大堆的破事,想方设法搞你。
你不遵守规则那就扣你工资。
你不好好干好那就把你辞退。
有的还要从中占你便宜欺负你。
反正只要你没背景没实力,你就会受欺负和压迫。
那这便是丛林法则,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谁牛逼谁说了算,谁有钱谁就有话语权。
你没钱没势的就是低头做人,让别人踩在脚下的。
就比如动物世界的竞争一样。
你打不过老虎,那你只能逃跑。
你干不赢狮子,你只能苟活。
而且就算你是老虎狮子也一样。
在你们部落里面也是弱肉强食。
你是弱狮子那照样也要死。
所以明白了吗,社会其实就是动物世界。
人跟动物本来就没有区别,只不过人会表达而已。
但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生存法则,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弱者恒亡,强者为尊。
在这个社会上你没本事,你就是被别人踩在脚下支配的。
他们可以随随便便拿捏你的工资,他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对你各种打压。
所以很多打工的其实都没有尊严,更别提人生成功了。
你要是没钱、赚不到钱,你就是穷打工的话,那你还真的没有尊严。
因为没人会尊重你啊。
谁会尊重一个弱者啊。
男人不会同情你,女人也不会看得起你,你就是一只蝼蚁苟活于世。
所以,我一直都在说男儿当自强。
身为男人这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自强,就是一定要有本事。
绝对不能一无是处,无论如何你都要有自己的能力。
不然,你这辈子的人生之路会很难走。
为什么人们都只会同情弱者?

为什么人们都只会同情弱者?
首先是人性本善,在看到一些比自己弱还有比自己的遭遇惨的人,就会有善良的心里来对他们产生同情,觉得他们本来就很弱了,很不容易了,还要遭遇这种困难的事情,就会从心底里心疼他们,想要为他们打抱不平,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
其次是我们在同情弱者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同情我们自己,以为我们害怕自己也会有类似的遭遇,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变弱,害怕那个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同情,所以担心别人、同情弱者的同时也表达了我们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
想着万一我们变弱了还会有人同情自己吗?并且思考弱者之所以能被同情的原因,还有思考所谓的“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不是真的如此。
最后就是与弱者相比,我们自己是比较强的,我们会在同情弱者的心情中感受到自己混得还行,自己还算个强者的心态,这样就会对自己有所安慰,并且会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时刻用弱者的遭遇来鞭策自己,并且自己内心也隐隐有所期待,期待自己不会有变成弱者的一天,某种程度上这是自尊的体现。
但是如果在同情弱者的同时不能够很好地看待这种自尊,就很容易变成自负或者自大,毕竟强者总是站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不自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来拯救弱者
---------由杭州母子溺亡所想到的
唐运华
今天,我忽然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副惨烈图片:杭州一对母子双双溺水身亡,母亲三十多岁,婴儿才一岁,当她们的尸体被打捞上来时,母亲还紧紧抱着孩子。
据目击者说,之前曾有人看见一个年轻母亲抱着孩子在河边徘徊,孩子哭得无力气再哭,这位母亲说:“我们没有家了。
”这起溺亡事件真相,警方正在调查。
当看到那对母子的图片,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哪位母亲不为儿子的点滴进步自豪高兴。
然而,我却看到这样一对母子双双沉入河底的悲剧,这样惨烈的场面,我的心理难以承受。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每天有着无数自然的生老病死,也有着很多非正常死亡。
比如六月发生的叙利亚胡村惨案,有人妇女儿童被杀害,举世震惊。
叙政府与反对派互相指责是对方制造这起惨案,我们这些局外人无法知晓到底谁是魔鬼野兽。
这说明我们这个星球还不太平,还有着无数野蛮暴行,世界文明的进程不断被邪恶力量阻挡。
这对母子的溺亡的真正原因还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年轻母亲属于社会上典型的弱势群体。
虽然我国
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社会贫富分化厉害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的贫富差别指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10年已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后来我从网上搜寻这对母子溺水死亡的原因,杭州贴沙河警方仅提供说是溺水而亡,具体原因或是感情受挫。
感情这东西无法与经济基础脱开联系,比如女性的就业、经济来源等。
仔细分析,这对母子溺亡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这对母子死亡,显示了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
虽说我国正在建立健全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但这方面前进的步伐与广大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总是相差很大。
弱者看见其他弱者的不幸,总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去拯救改变。
百无一用是书生,面对这样的场景,眼泪、叹息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