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谈调理黄褐斑经验介绍?脸上长黄褐斑怎么办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张志荣(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3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将该病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3型进行论治。

现将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 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颜面部呈分布对称的黄褐色斑片,以面颊、目周为著,境界清楚,斑色发青,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女子月经前后不定期且连续3一4个月,经前斑色加深、双乳胀痛、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消斑。

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

若为月经后期,加川芎、益母草;痛经,加乌药、延胡索;月经先期、淋漓不净,加白头翁、秦皮;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牡丹皮、栀子;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

例1 患者,女,33岁,2008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颜面起斑2年,加重半年。

患者2年前因心情抑郁始发面部黄褐斑,曾自行外用祛斑化妆品,无效,近半年来明显加重,遂前来就诊。

现症:鼻背、双颧可见黄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形如蝴蝶,平素烦躁易怒,易生气,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月经后期,经色暗红、血块多,胸胁痞胀,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牡丹皮15 g,栀子10 g,当归12 g,白芍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柴胡10 g,郁金10 g,薄荷6 g,香附10 g,益母草15 g,白术10 g,茯苓15 g,白僵蚕15 g,炒酸枣仁15 g,甘草6 g。

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肾病科齐医生肾内科医师1、祛斑汤处方: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生地10g,红花6g,王不留行10g,白芷10g,皂角刺10g,白茯苓15g,甘草6g。

加减:肝郁气滞加郁金10g、川楝子10g,兼见腑热便秘者加生大黄10g、莱菔子12g;肝肾阴虚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伴失眠多梦加合欢皮12g、夜交藤12g,伴口干舌燥加天花粉12g、葛根15g;脾胃虚弱加党参12g、白术10g。

【按】黄褐斑属于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因各种因素耗损肝肾阴精,亏损脾气,最终导致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故治宜行气活血、养血消斑。

方中以四物汤理气行滞、滋补肝肾,为治疗面部色斑的基础;红花、王不留行、皂角刺活血通经,皂角刺兼能搜风排毒;茯苓、甘草健脾补中;白芷芳香疏风,滋润肌肤,并引药上达颜面。

且白茯苓、白术、白芍为曾记载于明代《医学入门》的“三白汤”,有补气益血、美白润肤之效。

本方内服外敷,诸药相合调理肝、脾、肾三脏,共奏消斑化斑之功效。

【来源】钟宏量.“祛斑汤”内服外敷治疗黄褐斑4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03):57-58.2、退斑方组成:熟地黄100g,山药100g,山萸肉100g,牡丹皮75g,泽泻75g,牛膝100g,女贞子75g,柴胡75g,香附100g,白僵蚕60g,当归100g,赤芍75g,丹参100g,桃仁60g,红花45g,川芎25g,桔梗25g,枳壳30g,甘草15g。

【按】方中熟地黄、山萸肉、山药、女贞子入肾经,善补益肝肾;泽泻、牡丹皮长于利水,能清泄相火;柴胡、枳壳以疏肝行气解郁见长;赤芍、当归、川芎养血柔肝,行气活血;桃仁、红花、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丹参苦微寒而润,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且能养血安神;香附能走善降,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良药,二者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之功;方中桔梗、牛膝配伍,既可宣上导下,又能调气和血,升清降浊,协调气机;白僵蚕有祛除黄褐斑、化老年斑之功,《神农本草经》载其“灭黑斑,令人面色好”;甘草补益兼调和诸药。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二、如何预防黄褐斑*三、黄褐斑的饮食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1、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1.1、中药祛斑汤生地、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或为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治疗黄褐斑效好。

1.2、中药化斑通络汤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白僵蚕、白芷、郁金各12克,赤芍、白蒺藜各15克,柴胡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一般用药20余剂,即可见效。

1.3、耳针疗法取肝、肾、肺、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面颊穴;体虚加脾、胃。

两耳交替治疗。

找出以上诸穴敏感点后,贴压王不留行籽,以胶布固定,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长黄褐斑的原因2.1、人体内阴阳失衡:一因肝气郁结,致使血瘀颜面;二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能润泽颜面,湿热上升至颜面形成斑点;三因肾阳不足,阳气弥散,血瘀颜面形成黄褐斑。

2.2、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增高,也会引起黄褐斑。

2.3、药物作用:经常服用治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容易引起黄褐斑,另外,感光性较强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等也会引起黄褐斑。

2.4、孕妇也经常出现黄褐斑。

怀孕后胎盘分泌雄孕激素增多引起黄褐斑,产后体内雄孕激素分泌正常后,大部分人的黄褐斑会慢慢减轻或消失。

3、黄褐斑的特点3.1、发于面部的颧骨、额及口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名“蝴蝶斑”。

3.2、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3.3、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3.4、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3.5、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3.6、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痿、早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3.7、经常日晒形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一种。

如何预防黄褐斑1、严禁使用含有激素、铅、汞等有害物质的祛斑产品,因为含铅汞含量超标的化妆品对黄褐斑的副作用太多,轻则造成黄褐斑的反弹,重则造成毁容。

中药治疗面部黄褐斑心得体会

中药治疗面部黄褐斑心得体会

中药治疗面部黄褐斑心得体会黄褐斑,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其中又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

呈点片状散布,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似面罩般遍布于面部联合成片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可呈蝶翅状。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少数男性也患此病但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有少数略感不适[1]。

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2],现将关于本病的治疗及跟师体会介绍如下。

一肝肾同治中医认为肾藏精,肝藏血,五行中水木相生,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之称,故肝肾两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子,肝旺则肾精充盈;若肾水亏于下,则肝阴失养,疏泄失职;如水枯则流缓,血液枯涩则运行不畅,不能上荣头面而发病。

临床多见病灶呈弥漫性分布,伴口苦,咽干,头晕,头痛,性情急躁,易怒,易惊,胁胀,或是病变日久不退,腰痛,腰酸,乏力,喜寐,多梦,易惊等肝肾疾病表现[3]。

关于黄褐斑病因中医文献早有记载,《外科正宗》谓其“水亏不能制火,血虚不能华肉也,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渐退。

”可见本病与肾阴不足,水衰火旺,灼伤阴血有关。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一名黧黑斑…与皮肤相平,再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它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肝失调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

故在治疗上多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几型。

分析相关文献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为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金匮肾气丸、桃红四物汤、补中益气汤[4],多为兼顾肝肾的方剂,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从而出现了祛斑美肤汤[5],无暇汤[6]等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二气血同治《女科百问》日:“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

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颇”,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血气失和,不能荣养于皮肤。

中药方子教你如何去除黄褐斑

中药方子教你如何去除黄褐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药方子教你如何去除黄褐斑
导语:中医向来博大精深,中药方也不例外。

中药偏温和,对人体刺激没那么大,比较能让大家接受。

下面一起来看下吧。

中药方子教你如何去除黄褐斑
1、中药祛斑法 黄褐斑通常都是因为身体中的毒素所引起的,所以我们需要配合中医理论知识来调节这些身体中的毒素,这样才能彻底消除黄褐斑形成的根源。

2、中药祛斑汤
生地、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或为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治疗黄褐斑效好。

3、中药化斑通络汤 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白僵蚕、白芷、郁金各12
克,赤芍、。

黄煌治疗黄褐斑医案

黄煌治疗黄褐斑医案

黄煌治疗黄褐斑医案前言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黄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他在治疗黄褐斑方面有着独特的医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煌治疗黄褐斑的医案,希望能为患者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黄褐斑的病因和症状黄褐斑是由于皮肤内黑色素的沉着而形成的。

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

黄褐斑通常呈现为褐色或黄褐色斑块,大小和形状不一。

它们常出现在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给患者的外貌造成一定的影响。

黄煌的治疗方案黄煌在治疗黄褐斑时采用了综合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以下是黄煌治疗黄褐斑的具体方案。

内服药物1.首先,黄煌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剂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通常包括黄连、白芍、川芎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黄褐斑的症状。

2.其次,黄煌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添加一些调理肝肾的中药。

因为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所以通过调理肝肾,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黄褐斑的症状。

外用药物1.黄煌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有效的外用药膏。

这种药膏通常包括黄连、黄柏、白芷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消炎、祛斑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黄褐斑的症状。

2.黄煌还会建议患者在外用药物的同时,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等措施,以加快病情的好转。

黄煌治疗黄褐斑的效果黄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内服中药和外用药物的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黄褐斑的症状。

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黄褐斑的颜色会明显变浅,大小会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注意事项在接受黄煌治疗黄褐斑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避免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进行防护。

4.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黄褐斑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增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和促进黑色素的沉着堆积是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其主要病机。

张丽君教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不仅擅长治疗妇科诸疾,在妇女常见病黄褐斑的治疗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笔者跟随张教授临床侍诊,幸得其谆谆教诲,受益匪浅。

现就张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病案:王某,女,25岁。

初诊时间 2009年11月,主诉面部黄褐斑三年余。

伴月经经期延长,行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前三天滴沥,小便微黄,大便干,食可,眠可。

舌红苔白,脉弦涩。

处方:虎杖10g,白芍10g,山茱萸10g,炙甘草15g,泽兰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野菊花10g,凌霄花10g,玫瑰花10g,月季花10g,马齿苋10g,金樱子10g,山药30g,菟丝子30g。

评按:女子以血为本,张老师认为该患者黄褐斑主要责之于肝,正如《张氏医通》所言“面尘脱色,为肝木失养”,亦与脾肾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观其脉症,经期延长,滴沥不尽结合脉弦可知为瘀血阻滞冲任,经前乳胀为肝络失养,因肝经循胸胁过乳头,足厥阴肝经支络过乳头,小便黄大便干为肝阴肝血不足,津血不得濡润。

“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尘脱色”“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如漆柴”。

(《灵枢》)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薰灼阴血,阴血不足则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若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上乘面部泛溢肌肤而发病。

老中医:女性长黄褐斑,要补水、排气

老中医:女性长黄褐斑,要补水、排气

很多女性25岁以后,皮肤突然出现了黄褐斑,这多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天气转热,新陈代谢加快了,体内水分和营养就会大量流失,再加上睡眠质量差,女性就很容易发生内分泌失调。

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补水、排气。

补水可以通过持续的、长时间的水代谢,逐渐地运走沉积的黑色素。

这里说的补水不仅是皮肤外部,身体的补水排毒也很重要。

因为人体皮肤构造复杂,一旦斑点形成,就要通过长期代谢清除,才能让肌肤细胞获得新生。

要排气的原因是,黄褐斑冒出的原因有血虚、血瘀、气不顺等。

人身体会产生很多废气,如果这些废气沉积在体内,没有通道让它顺利地排出去,自然会在身体中或脸上表现出来。

要想气顺,有两个器官最重要,一是肝,二是肺。

肝主气升,肺主气降。

肺又与大肠互为表里,肠道里的废气就要通过屁放出去。

很多女人都有过便秘,便秘的人屁很少,气息出不来,肝气不顺,斑点自然就消除不了。

吃萝卜、红薯能淡斑,道理很简单:放屁多,废气及时排出体外,体内的杂质越来越少,脸上自然就干净了。

当然,祛斑一定要注重内在调理,有个很好的方子可以试一下: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滚后,改以小火煮到豆熟,依个人喜好,加盐或糖调味皆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谈谈调理黄褐斑经验介绍?脸上长黄
褐斑怎么办?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颊、额部、鼻和口唇周围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状皮肤疾患,女性多发。

黄褐斑的产生诸说纷纭,《诸病源候论》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或痰饮渍赃,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又说:“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结合临床,王平教授指出黄褐斑的产生与郁、痰瘀有关。

具体而言,黄褐斑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情志失调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滞血瘀、精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有很大关系,属于多因素致病。

多数中青年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知识女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情志失调,长期抑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肝肾精血,肾阴不足,肾水无从上承,精血不足,脉络空虚,进而瘀阻而发为黄褐斑;肝肾精血亏虚,精血不足,则肌肤失养亦可引起黄褐斑;若脾不健运,痰瘀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气上犯,蕴结肌肤,也易形成黄褐斑;女性经带胎产伤及于血,阴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行,头面失荣,亦是产生黄褐斑的原因。

同时中医有“无瘀不成斑”之说,在黄褐斑发病过程中,瘀血也成为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某些慢性病患者,如结核、肿瘤、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或妇科病患者,由于久病成瘀,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或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导致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面部肌肤失
养而发为黄褐斑。

针对以上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对黄褐斑的调理是以疏肝、健脾、补肾为法。

运用阿胶黄精丸使精血充沛、气血调和、面色润泽、祛除黄褐斑。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阿胶黄精丸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黑色素细胞激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有维生素E样功效,有抗氧化作用,并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形成,此外还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色素吸收;能抑制多巴和酪氨酸酶的反应,降低黑素细胞的活性,对黄褐斑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黄褐斑虽出现在表皮,其病在内,绝大多数患者均伴有相关的内在疾病或生理失衡,面部的斑只是一个信号,所以治疗应采用“治病求本”。

导师认为,黄褐斑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肝、脾、肾等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其病机是以肝郁、肾亏、脾虚为本,血瘀为标,虚实夹杂,瘀阻络脉,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产成黄褐斑。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健脾益肾、活血化瘀为法进行辨证论治。

此外,还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服用阿胶黄精丸相加减调节脏腑之功能;可积极预防和调理慢性病,综合调理更有效防止黄褐斑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