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导学案长春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代诗歌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内容理解。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迢迢牵牛星》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传说。
(2)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探讨诗歌(1)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欣赏诗歌(1)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体会。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6.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教师还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
3.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2)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相思、离别等。
(3)探讨诗歌的哲理,如人生、命运等。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如对仗、比喻等。
(2)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如平仄、押韵等。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7.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迢迢牵牛星》。
8.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导学案

检 测 4、不倦歌唱的火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拉柴却充满了艰辛。请谈谈艰辛的具体 板
表现。(至少答出四方面)答: 块
。 5、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延 6、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伸 板 7、作者追忆少年往事,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哪一点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请 块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答:
。 学 后 反 思
4
5
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
习
第 6 单元:诵读欣赏等(第 1 课时)
第二年八月,我考上了一所不是名牌,但锻炼人的大学。父亲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 送我去车站。……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父亲说。 他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说这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 却转身往回走去。“爸!”父亲没有回头。“爸!”我大喊了出来。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 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 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1.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 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 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 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 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 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它,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 心中永远不会消逝!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帷.幕( )(2)装载.( )(3)愧疚.( )(4)接触.( ) 2、黑体字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中可见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点拨字音: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札zhá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迢迢牵牛星》导学案

《迢迢牵牛星》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释义与活用。
2.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迢迢牵牛星》。
【学习重点与难点】1.用平凡的意象和动作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2.诗词中叠词的运用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预习案☆[预习思考]写作背景与文体知识1.牛郞与织女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女儿(或天帝的女儿,或孙女)。
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人间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
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
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成亲的事让王母知道了,她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
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
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得隔河痛哭相望。
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
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他们搭桥。
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
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眼泪。
2.文体知识《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1.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背景信息。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探讨题目中的“迢迢”和“牵牛星”的含义。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4.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介绍其鉴赏方法。
4.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5. 情感体验5.1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迢迢牵牛星》。
2. 结合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牛郎织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正音练习: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小组合作: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并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诗中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完成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1. 迢迢牵牛星2. 重点字词解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3. 诗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及全诗的意境。
4. 情感体会:表达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情。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全班交流,学生们对于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诗中情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我仅仅展示了牛郎织女的图片,而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情境创设,导致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此外,在品读感悟环节中,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二首从军征迢迢牵牛星课件2长春版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离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水波晶莹的样子 间隔。 含情相视而不语。
【译文】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
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 一扎一扎地穿梭织布。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
相思的眼泪如下雨般零落。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 相隔的距离又有多远? 隔一条清清的银河, 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有关月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 牛郎织女 织女相思 神话 ↓ 分离之痛
现实 人间男女
相爱受制 不能欢聚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增加音乐美、节奏美。
“迢迢”写距离之远,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 “皎皎”写星光之亮, 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 “纤纤”状素手之美, 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 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 “札札”状织布之繁忙, “盈盈”写水清浅的样子, “脉脉”写人含情的样子。
【写作背景】
•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二十七年,贬放岭南,天宝
七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 • 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
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
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国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导学案
一、相关知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文选》;原本无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
题材内容分为两类: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写相思离别之情。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抒情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二、朗读指导:
五言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三、把握全诗:
迢迢(注音:tiáo;解释:遥远)牵牛星,皎皎(注音:jiǎo;解释:明亮)河汉(银河)女。
纤纤(注音:xiān)擢(注音:zhuó;解释:举起、伸出)素手,
札札(注音:zhá解释:织机声)弄机杼(注音:zhù;解释:梭子)。
终日不成章(经纬交织的布幅),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离)复几许(多少)?
盈盈一水间(注音:jiàn),脉脉(注音:mò;解释:含情相视而不语)不得语。
本诗写了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苦,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恋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四、艺术特色:叠词的使用
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有什么效果?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修美,“札札”是写机杼声之繁忙;“盈盈”是写银河水之清浅,“脉脉”是写相视含情之态。
(叠词的作用)
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叠词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一首宋词(《鹊桥仙》),从思想内容、诗词立意、艺术特色比较与《迢迢牵牛星》的不同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参考观点:
1、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
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
而是对牛郎织女进行深情的慰勉,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2、从诗歌立意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
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3、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叠词的作用)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叠词的表达效果)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解释诗句)这句用了比拟的手法(表达技巧),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