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展现了贾府的宏伟外观、复杂布局、众多人物以及奢华的生活,为读者呈现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典型环境,同时也初步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篇文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古典长篇巨著,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可能对封建社会的背景、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小说的写作手法等方面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
(1)领会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人物关系以及文学常识,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情节,它不仅展现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贾府的家族关系和社会地位。
在这一情节中,林黛玉的母亲去世后,她被送到了贾府,开始了她与贾府的不解之缘。
林黛玉进贾府的那一天,她的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她对母亲去世感到悲痛,另一方面,她对即将进入的贾府充满了好奇和不安。
她知道贾府是一个显赫的家族,但她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贾府中并不高。
当她踏入贾府的大门时,她被贾府的豪华和气派所震撼。
贾府的建筑宏伟,装饰精美,显示出家族的富有和尊贵。
林黛玉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她之前的生活截然不同。
在贾府,林黛玉遇到了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族成员。
贾母对林黛玉非常疼爱,她看中了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和温柔善良,决定让她留在贾府,与贾府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贾政和王夫人也对林黛玉表示了欢迎,他们看中的是林黛玉的出身和教养。
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开始了。
她与贾府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与贾宝玉的关系最为密切。
他们一起读书、玩耍,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林黛玉的才情和美貌也赢得了贾府上下的赞赏。
然而,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她的性格敏感而多愁善感,她对贾府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家族规矩感到不适应。
她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但她的坚强和智慧使她能够逐渐适应贾府的生活。
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展示了她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也反映了贾府家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
这一情节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理解林黛玉这一人物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语文:3.7《林黛玉进贾府》第1课时 课件(2)(鲁人版必修4)

听者或读者的想像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言
词来形容事物。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之分;
③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写法。
5.词语辨析 ①不经之谈 荒诞不经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荒诞不经:荒唐离奇,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
情理。
②敛声屏气 忍气吞声
敛声屏气:不出声,不出气,形容小心肃静的样子。 忍气吞声: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受。吞声,有话不敢 说出来。形容受了气只能勉强忍着,不敢发作。
答案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 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 有清晰的美感。 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 定的。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 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王熙凤主要是用对贾母的奉承心 理而去发现感受她的自然之美。 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家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 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他怎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 “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 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的灵魂 清爽、净化。这才是对黛玉最全面真切的感受。正如脂砚斋所 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 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 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高鹗 续。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课文共十六个自然段,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大体 可分为三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写林黛玉初进
荣国府。林黛玉告诫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 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奠定了 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基调。她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 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都有“敕造” 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一环境描写,不仅 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 显赫。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通河职教中心朴志杰前人常说,“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我今天要谈的《林黛玉进贾府》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学课文。
本单元在全套课本中,属于“阅读”主体板块中“文学作品欣赏”板块,本课是这一板块的第一篇课文,在课文之前有一篇短文介绍《红楼梦》,学生已对《红楼梦》有了了解。
本课文了、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写的是林黛玉初到贾府的情况,并以她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中,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和环境。
就整部小说而言,这是对贾府第一次展开正面描写,也是贾府主要人物第一次公开亮相,而男女主人公爱情这条主线也从这里初见端倪。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阅读《红楼梦》的纲目。
从课文本身看,主要写贾府人物出场,展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出场的顺序安排极具匠心,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写得特别精彩。
这篇课文我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梳理情节结构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与刻画人物方法;第三课时分析王熙凤和贾母形像。
今天要讲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贾宝玉性格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现实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是理解本文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学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法。
直观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刺激学生的感观,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到本文中,体现在自寻资料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通过预习、浏览电视片段、自主探究。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第7课 《林黛玉进贾府》

认识王熙凤爱上《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非常精彩的一个人物。
作者从肖像、语言、动作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学生对这样的经典文章缺少兴趣,所以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比较认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也引导学生欣赏文学形象及文学语言的魅力。
通过配音及学生的评价了解王熙凤缜密的心思和一箭三雕的精彩语言,从而分析她的人物性格,再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深入认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肖像比较配音性格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准,拓展课外学习资源,这节课的设计以课本为基础,引入《红楼梦》的影视片段,同时也注重对《红楼梦》相关章节的阅读,使课堂资源更丰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节课的设计重在学生参与,通过新旧版的影视形象比较以及与作者文字描写的比较,为影视片段的配音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畅所欲言,真正深入认识王熙凤,了解曹雪芹入木三分的刻画。
也认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从而爱上《红楼梦》。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王熙凤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同步配音诵读赏析交流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领学生初步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丽教学重点: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辛苦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这首《聪明累》唱的就是王熙凤,有人称王熙凤是“女曹操”,有人称她为“胭脂虎”,也就是母老虎,那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黛玉一起走进贾府认识王熙凤。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本,你认为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通过哪几个环节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学生诵读文本,个别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3.7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第四课时(鲁人版必修4)

3.7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第四课时(鲁人版必修4)3.7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第四课时(鲁人版必修4)[目标预设]1、阅读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赏析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重难点预设】1.清楚掌握林黛玉的下落;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丰富多彩的语言描述艺术。
第四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与探索I.问题探索1、课文中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哭?每次“哭”所表达的人物感情是否一样呢?请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写了六次哭泣,几乎所有出现的主角都哭了。
第一次是黛玉拜见贾母。
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接着“地下侍立三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再后来说到伤心处,贾母“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一次会面,四次提到哭。
王熙凤见了黛玉,先“陪笑见礼”,但也没忘了“用帕拭泪”――哭了一回。
最后一次是宝玉因黛玉无玉而狠命摔玉,且生气哭成“满面泪痕”――课文一共六次写到哭。
不同。
黛玉与贾樟柯母亲见面的四个“眼泪”来自三个人物,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贾妈妈的“哭泣”表达了祖母对孙女的爱和怜悯;贾樟柯的母亲说她的女儿“先离开我,甚至看不到她的脸”时,她的“啜泣”有时是悲伤的。
这是她母亲对女儿的爱恋和怀旧,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黛玉也哭个不住”,是她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悲苦身世而哭,表现她的多愁善感。
“站在地下流泪的人”是指当他们被感染时哭泣。
王熙凤的“哭”是假惺惺的,像在演戏。
她先“笑”着称赞黛玉标致,其实是奉承贾母,接着又可怜妹妹命苦,说着“用帕拭泪”装腔作势,当贾母说不要再提前话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连责自己“该打”。
可见王熙凤表情的急剧变化,完全是以贾母的情绪为转移,是“哭”给贾母看的,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随机应变的性格。
宝黛第一次见面,一见钟情。
然而,贾宝玉也因为“灵玉”而“哭”。
他扔掉并斥责这块玉石,这表明了他对渴望平等和摆脱封建束缚的反抗。
高中语文 3.7林黛玉进贾府1教案 07鲁人版必修4

3.7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07版鲁人必修四)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习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打好基础。
介绍这一回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四)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二、教学策略(一)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二)学法:自主学习、预习、自由讨论、还原学习法、归纳法(三)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现在高二理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但借助影视媒介对《红楼梦》有一定了解,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人物。
(四)教学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教学流程(略)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本课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重点:(1)简介《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7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课件(鲁人版必修4)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赦 (邢夫人)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珍 —— 贾蓉 尤氏 (秦可卿) 贾惜春 贾 琏 (王熙凤) 巧姐
贾迎春
贾 珠 贾兰 贾 政 (李纨) 贾元春 (王夫人) 贾宝玉、 薛宝钗 贾探春、贾环(赵姨娘生)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
对《红楼梦》的评价
1、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百科全书。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 说的最高峰。
3、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得硕亭《草珠 一串》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名 霑,字梦阮,号 雪芹、芹圃、芹 溪,大约于1715 年生,卒于1763 年。
作业 • 熟读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出场的段落
高鹗(约1738- 约1815年)字兰 墅,别署“红楼 外史”。乾隆六 十年进士,官至 翰林院侍读。
曹雪芹,名霑,字 梦阮,号雪芹。曹雪芹 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 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 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 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 度日,过着“蓬牖茅椽、 绳床瓦灶”的生活。这 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 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 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 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 这就为创作《红楼梦》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判词注释】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 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 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 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 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 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 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鲁人版必修四)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改一篇重要讲读课。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
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
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二〕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
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四)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二、说教法及依据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
2、直观展示法: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
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第二步:合作探究。
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
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
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
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前五回内容介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 了解<<红楼梦>>小说简介和作者 2. 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等教学设计: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这本书能把你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令你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二.解题1.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 ,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先祖原为汉人,后投入满族正白旗.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相继出任康熙时代的江宁织造,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曹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2.<<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第一回,通过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定下了爱情悲剧的基调.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单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中人物,贾府环境进行直接描写.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以及歌曲的形式,隐喻而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交代出来3.贾府关系谱4.史王薛府与贾府的关系王狗儿是王夫人孙子辈。
王狗儿的祖父是王夫人的父亲认的连宗宗侄,与王夫人平辈。
王狗儿的妻子刘氏是刘姥姥的女儿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
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
邢岫烟是薛蝌的妻。
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5.金陵十二钗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6.简单叙述<<红楼梦>>情节大意及其结局和其主旨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残酷地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默写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三.作业诵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纠正音字2. 文章的整体结构一.(1):林黛玉到贾府二.(2--4):写她所见到的人三.(15--16):黛玉的住处二.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明确:环境描写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所见带出的.1.“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说明:荣国府既贾家地位尊贵.2.“进入垂花门……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说明:贾家是一个贵族大家.3.“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国府正门,…….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说明:这是一个士大夫家族.4.“进入堂屋中,抬头先看见……镶着錾银的字迹……” 说明:这又是贵族之家.5.“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几上茗碗瓶花具备” 说明:表现了其家的豪华.6.“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亦是半旧的青缎靠着背坐裤” 说明:雍容大度.这几处环境描写表现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并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敕造)同时贾府的豪华建筑,贾府的奢侈生活,也使人们对日趋没落的封建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者,人物性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最后,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所.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一.王熙凤1.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她的出场有何不同? 明确: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这种出场方式表现了什么? 明确:与当时“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气氛极不协调,显得有点张狂,无礼,不守规范.3. 接着对其肖像进行了描写,包括哪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表现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包含服饰何容貌两个方面服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暗示了她对物质享受的无厌的追求,也暗示了她在漂亮的外表之下,掩盖着庸俗,刁钻何狡鲒. 4. 贾府对王熙凤的介绍有何特点?能表现什么? 明确:贾母的介绍完全是一种戏谑的口吻,一种随随便便开玩笑的口吻,完全没有一种长辈的架子何威严.表现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表明了她在贾府的地位.5. 接下来,写王熙凤和林黛玉见面时动作,语言,神态有何变化,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笑----拭泪----转悲为喜表现她见风使舵,善于逢迎,工于心计,八面玲珑,一切对贾母察言观色行事.询问----关照----吩咐动机是巴结讨好贾母,也显示自己有地位.捧茶果----放月钱----拿衣料表现王熙凤精明能干,处事利索.总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猾,眀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因而深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实际掌权者.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歌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聪明累>>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二.林黛玉1.课文开头写林黛玉“弃舟登岸”时,她想到了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表现怎样的性格特点?现实原因?明确:心态:“步步留心……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性格:处处小心谨慎原因:从此她要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2.林黛玉的性格主要通过一次推饭,两次谈书,三次让座表现的,各自说明了什么?明确:一次推饭说明:知书达理,待人接物处处小心两次谈读书说明:两次对比她不矜持,不张扬,不想抬高自己三次让座说明:她绝不轻易行事,表明她处处持重时时谨慎,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反映.3.对黛玉的语言,行动的描写之外,还有一处肖像描写,表明什么?明确:美貌,多病,体弱多病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