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桐君采药录_辑校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古医籍考证(一)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古医籍考证(一)论文关键词:伤寒论神农本经汤液经法辅行诀论文摘要: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中所提到四部古籍,即《伤寒论》、《神农本经》、《桐君采药录》及《汤液经法》,并认为伊尹依《神农本经》和《桐君采药录》撰《汤液经法》,而张仲景又以《汤液经法》撰《伤寒论》,下面对这些古籍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证。
一、《伤寒论》《辅行诀》曰:“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
关于张仲景的著作,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指事可施用。
”序中只说撰次仲景遗论,未写明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的书名是《伤寒论》。
叔和亦着有《脉经》一部,书中大量采用仲景遗论,然在其序中亦未提及仲景书名,仅曰:“今撰集歧伯以来,逮于华伦,经论要决,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该备。
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
”故叔和当时所撰次的仲景遗论是何书名,不得而知,是一本书,还是多本书,亦不清楚。
然从其后典籍零零星星的记录来看,直到唐初,典籍所载,均无《伤寒论》书名,有关张仲景著作的书名却有多种,如:陈延之《小品方》序载:“《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有九卷,而世上有不啻九卷,未测定几卷,今且以目录为正。
《张仲景杂方》有八卷。
”《隋书.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经籍三.子》载:“《张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后汉人。
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亡。
《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
”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时仍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叹。
而至唐·王焘撰《外台秘要》(752年),始有《张仲景伤寒论》之名。
《唐会要》卷八十二医术亦有如下记载:“干元元年(758年)二月五日制。
自今已后。
有以医术入仕者。
同明经例处分。
至三年正月十日。
右金吾长史王淑奏。
医术请同明法选人。
陆羽茶经七之事注释译文

陆羽茶经七之事注释译文陆羽茶经七之事注释译文茶经——七之事三皇:炎帝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1),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2),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3),傅司隶咸(4),江洗马统(5),孙参军楚(6),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亻叔],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8),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9),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10),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邪王肃(11)。
宋:宋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12),鲍昭妹令晖(13),八公山沙门谭济(14)。
齐:世祖武帝(15)。
梁:刘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
皇朝:徐英公[责力](18)。
《神农食经》(19):“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木贾],苦荼”。
《广雅》云(20):“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上艹下毛]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21):“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22):“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檗,蒌苓,X草,芍药,X桂,漏芦,蜚廉,萑菌,[上艹下舛]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谓荼曰[上艹下设]”。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
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上艹下舛]以代酒。
”《晋中兴书》(23):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原注:《晋书》以纳为吏部尚书。
]纳兄子[亻叔]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亻叔]遂陈盛馔,珍羞必具。
及安去,纳杖[亻叔]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奈何秽吾素业?’”《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木半]茶果而已。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化)

感谢观看
3.中医方面:明洪武17年(1384年),杭州桐君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的前身“惠民药局”创立,清代、民国 时期历称桐庐药材会馆、寿全药店等,1960年,改名为桐庐县中西药公司。2006年,在原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以 “桐君堂”为商号杭州桐君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秉承桐君“济世救厄”精神,桐庐的历代名老中医们在服务百 姓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在数十年医疗实践中整理了一大批单方、验方、编写了《桐庐名老 中医经验选集》一书。著名老中医有许仲凡、许子春、金学明、胡之璟等人。
历史渊源
1.传说方面:桐君为黄帝时人,相传其在桐君山炼丹修炉,采集百草,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被公 认为中药鼻祖。在桐庐,流传说许多关于桐君老人的故事。
2.种、采药方面:桐庐药业之举渊源流长,清康熙22年、光绪2年的《桐庐县志》分别载有地方药材50个、 67个品种,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桐庐选送的茯苓、木瓜、五倍子、玉竹获中药材一等奖。1988年6月,全 县蕴藏量较大的地产药材已达840余种,蕴藏总量达1100万公斤,其中山茱萸、半夏、覆盆子、白术、黄精、野 菊花、白茅根、葛根、益母草、贯众、元胡、玄参、山药等几十种地产药材因其蕴藏丰富,道地质优而名扬四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 化)
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01 简介
03 基本内容 05 濒危状况
目录
02 历史渊源 04 主要价值 06 保护措施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化),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传统医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桐君中药文化是以桐庐县为流布核心,扩展至全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它包含有中药鼻祖桐君的传说,桐庐民 间广泛悠久传统的中药采集、种植传统,秉承传统的中药古法炮制方法,药祖桐君名医馆“悬壶济世,求真济人” 医药文化及“华夏中药节”等民间桐君祭祀活动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本草纲目》原序作业

《本草纲目》原序一、填空题:1.本文首段连用七个典故,进而感叹“亦仅仅晨星耳”,意在说明。
2.“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比喻《本草纲目》。
3.“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比喻《本草纲目》,“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暗喻《本草纲目》。
4.“上自坟典,下及传奇”中的“坟典”泛指,“传奇”泛指。
5.“碔玉莫剖,朱紫相倾”的“朱紫相倾”喻为。
二、单项选择:1.“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中,“长物”义为()A. 贵重的东西B.多余的东西C.很长的东西D.显眼的东西2.“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中,“旧”义为()A.久远B.破旧C.众多D.死亡3.对“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注释错误的是()A.盍:何不B.锲:雕刻C.共:共同D.味:研究4.“兹岂仅以医书觏哉?”中,“觏”义为()A.遇见B.看见C.看待D.当作5.“碔玉莫剖,朱紫相倾”中,“碔”义为()A.像玉的石头B.玉石C.一种玉的名字D.地方的名称三、多项选择:1.《本草纲目》编写原则是()A.稿凡三易。
B.复者芟之。
C.阙者缉之。
D.讹者绳之。
E.书考八百余家2.下列表示谦虚的词语是()A.“时珍,荆楚鄙人也”中的“鄙人”。
B.“幼多羸疾,质成钝椎”中的“钝椎”。
C.“乃敢奋编摹之志”中的“敢”。
D.“僭名曰《本草纲目》”中的“僭”。
E.“愿乞一言,以求不朽”中的“乞”。
3.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作动词的是()A.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B.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
C.详其土产形状也。
D.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E.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正字:1.觇寳气辩明珠。
2.岁历三十稔,书攷八百余家。
3.岂敢奋编摩之志,僣纂述之权。
4.寔性理之精微。
5.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五、词语解释(一)词义辨析1.称①纪称:望龙光知古剑。
“药目”考释

中医文献杂志“药目”考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韩凯利王凤兰摘要:在查阅大量古医籍文献基础上,运用目录学、文献学研究方法,考证探析了“药目”在发展过程中亦有指代一种药物与一种药方的含义,最后固化为指代一种古籍或者一类古籍上。
笔者为了剖析“药目”内涵,分别与“方剂”、"药录”、“药典”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药目”是制药堂号常用方剂经调剂制剂后的成方制剂目录,所记载内容同早期“药录”相似,而在规范化以及标准的作用方面,性质与“药典”不同,仅是制药堂号的内部规范。
关键词:药目释义作用中图分类号:R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19)02-0021-02A Textual Study on"Medicinal Catalog"HAN Kaili,WANG Fenglan(Litera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On the base of looking for huge amount of ancient medicine literature,this paper explores the"medicinal catalog"which refers onekind of medicine or one kind of prescription during its developing process to consolidate into ancient books for one kind or one type.Writers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among"prescription","medicinal list","medicinal dictionary"for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medicinal catalog".It is considered that"medicinal catalog"is one list for set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 for common prescription in medicine factories after prodution.The contents of records are familiar to the early version of"medicinal list".However,on the aspects of norm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function,its feature is different from"medicinal dictionary",which was the inner benchmark in the medicine production factories.Keywords:medicinal catalog;explanation;function“药目”释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山曰:药“治病艸。
方证对应史研究

疽 等方 , 百二 十 首 。凡 共三 百 六 十 首也 。实 万 代 亦 医家之规 范 , 苍生 护 命 之大 宝 也 。 由此 可见 其 在 当 ” 时影 响之大 。陶 氏还在 书 中指 出张 仲景等 历代名 医 深 受《 液经 法 》 响启发 ,汉 晋 以还 , 名医 辈 , 汤 影 “ 诸 张 机 、 汜 、 元 化 、 普 、 甫 玄晏 、 法 师 、 卫 华 吴 皇 支 葛稚 川 、 范将 军等 , 当代 名 贤 , 师 式此 《 液经 法 》 愍救 皆 咸 汤 , 疾苦 , 造福 含灵 。其 问增减 , 虽各 擅其 异 , 或致 新效 , 似乱 旧经 , 而其 旨趣 , 仍方 圆之 于规矩 也” 在 论述 阳 , 旦、 阴旦 、 龙 、 青 白虎 、 雀 、 武 诸方 之后 说 , 此六 朱 玄 “ 方者 , 为六 合 之 正 精 , 降 阴 阳 , 互 金 木 , 升 交 既济 水 火 , 神 明之剂 也 。张 机撰 《 寒论 》 避 道 家之 称 , 乃 伤 , 故其 方 皆非正名 也 , 以某 药名之 , 但 以推主为 识耳” , 并 且还 提到“ 感 天 行 , 方之 治 , 二 旦 、 神 、 外 经 有 六 大 小 等汤 。昔南 阳 张机 , 此 诸 方 , 为 《 寒 论 》 依 撰 伤 一
中西 医 结 合 学 报 2 1 0 0年 6月 第 8卷第 6期
J un l f ieeItgaieMein , u e2 1 , 18 o ra o n s nert dc e J n 0 0 Vo. ,No6 Ch v i .
疾 耳 、 、 、 软 、 眩等 , 山海 经 》 疟 疥 病 病 《 中的瘕 、 、 、 瘿 痔 痹、 瘘等 , 其诊疗 经验 是从最 原始 的对病 对症 的经验
文学类文本鲍尔吉原野《登桐君山观富春江月下东流》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登桐君山观富春江月下东流①我以为访一处佳胜山水,无须提前做功课。
做过功课,到那里你不知先看哪样后看哪样。
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是桐庐,做功课,更容易发生选择性困难。
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
②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
我说这山不算高啊,水华说,若游玩,山不需要太高。
好山高矮适宜,有花有草,设亭列椅,人和山才融为一体。
世人都说“峨眉天下秀”,梁启超称桐君山为“峨眉一角”,康有为则认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
好山啊,不光山本身的形态要好,山上提供的视角也要好,登上去能看到更好的风光。
③往山上走,清风拂面。
枝叶牵衣。
台阶登几级,便有缓步之地,便于抬起头观望,这是当年修山路者为后人提供的人文关怀。
水华说,清代高鹏年在《桐君山记》里写“扁舟渡横港,登岸,徒步而上。
历三百余级,盘旋曲折,达于巅”。
徒步而上,三百余级台阶的高度刚刚好,太高了,李白、韦庄、白居易、苏轼、李清照上不去的。
高鹏年又说,上桐君山“一路松风成林,苔藓铺地,鸣禽上下,如奏笙簧,有石坊曰古小金山,即桐君山也”。
桐君山上草木葱茏,差不多一棵树边上,长着另一品种的树,高矮参差,各呈姿态。
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乌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如长啸一般。
此山不过于嶙峋,也不过于平缓。
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
未破坏野逸气象。
④登山顶,视野顿开。
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
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
作家柯灵写过一篇《桐庐行》,“船转到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绀赭,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天目溪就是分水江。
我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产生过好多诗的。
我看了看脚下,只有石头和寻常花草。
水华说,唐朝诗人章八元就站在这里作诗:“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
陆羽茶经全文及译文【陆羽茶经七之事注释译文】

陆羽茶经全文及译文【陆羽茶经七之事注释译文】茶经——七之事三皇:炎帝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1),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2),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3),傅司隶咸(4),江洗马统(5),孙参军楚(6),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亻叔],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8),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9),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10),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邪王肃(11)。
宋:宋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12),鲍昭妹令晖(13),八公山沙门谭济(14)。
齐:世祖武帝(15)。
梁:刘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
皇朝:徐英公[责力](18)。
《神农食经》(19):“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木贾],苦荼”。
《广雅》云(20):“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上艹下毛]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21):“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22):“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檗,蒌苓,X草,芍药,X桂,漏芦,蜚廉,萑菌,[上艹下舛]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谓荼曰[上艹下设]”。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
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上艹下舛]以代酒。
”《晋中兴书》(23):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原注:《晋书》以纳为吏部尚书。
]纳兄子[亻叔]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亻叔]遂陈盛馔,珍羞必具。
及安去,纳杖[亻叔]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奈何秽吾素业?’”《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木半]茶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