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x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编号:SM-ZD-1554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1 总则1.1.1 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1.2 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1.3 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1.2.1 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1.2.2 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a) 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b)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c) 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d)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e) 有关事故案例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1.1总则1.1.1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1.2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1.3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1.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1.2.1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1.2.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d)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e)有关事故案例等。

1.2.3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1.3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1.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3.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3.3有限空间分为三类:a)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b)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c)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1.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4.1检测a)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b)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新整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x

最新整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x

最新整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1.1 总则1.1.1 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1.2 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1.3 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1.2.1 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1.2.2 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a) 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b)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c) 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d)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e) 有关事故案例等。

1.2.3 每年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1.3 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1.3.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3.2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3.3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a) 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b) 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c) 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1.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4.1 检测a)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b)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一、培训目的本培训教育制度旨在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识别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做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和救援。

二、培训内容1.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认知•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常见风险和危险因素;•学习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原则;•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责任和职责;•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布置和标识;•了解作业现场的通风、照明和安全设备的要求。

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控制措施•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进入和退出程序;•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和气体监测要求;•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个人防护措施。

4.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学习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常见类型和原因;•了解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指挥的方法;•学习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快速救援和逃生方法。

三、培训方法本培训教育制度采用多种培训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相关知识理论,加深学员对有限空间作业的了解和认知。

2.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让学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辨识风险的能力。

3.讨论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或全体讨论,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将进行培训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培训前的调研问卷调查;•培训中的知识测试和技能演练;•培训后的综合评估和反馈调查。

评估结果将作为培训效果的重要参考和改进的依据,并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一、培训目的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制定本培训教育制度。

二、培训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培训内容:(1)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知识。

(2)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包括安全计划编制、作业人员培训、作业前的检查和评估等。

(3)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通风、气体检测、防火、防爆等。

(4)了解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和逃生方法,学习组织救援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技巧。

2.监护人员培训内容:(1)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危险性和安全防护知识,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安全要求。

(2)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监护职责和密闭空间进出的管理方法。

(3)了解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呼叫急救人员、提供必要的急救和救援知识。

(4)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方法,提高监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

3.作业人员培训内容:(1)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风险,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2)学习安全装备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带等。

(3)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作业程序和操作技巧,包括仪器仪表的使用、设备的维护等。

(4)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提高事故预防和自救能力。

4.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内容:(2)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救援方法和技巧,包括体位调整、心肺复苏、疏通呼吸道等。

(3)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伤病的处理方法。

(4)学习事故分析和事故预防方法,提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三、培训要求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2.培训周期为一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平安培训教育制度为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平安消费方针,加强和标准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平安培训教育工作,进步全体职工的平安消费意识和技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消费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管理与监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局部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缺乏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教育培训对象1、现场负责人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全面责任的人员,熟知现场作业环境及危险有害因素。

2、监护人员佩戴专业监测设备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进展检测,保证作业环境符合作业条件的要求。

3、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进入有限空间进展作业的人员。

4、应急救援人员事故发生后,佩戴相应的救护设备进入事故区域进展人员救护、设备抢修等作业的人员。

二、有限空间教育培训内容1、国家平安消费方针、政策和有关平安消费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平安防范措施。

3、有限空间作业的平安操作规程4、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5、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6、相关事故案例。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有限空间培训教育的组织施行1、新入场职工应集中进展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前方可上岗。

2、复工、换岗人员要重新进展培训,经考试合格前方可上岗。

3、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要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展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前方可进展有限空间作业。

4、外委人员必须承受平安教育培训,作业区对其进展相关平安交底前方可进入现场作业。

5、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聘请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专业讲师进展有限空间培训工作。

6、公司安保部对相关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培训情况进展检查,培训要求有教案、有考勤、有培训方案、有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一、目的为使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熟知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增强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三、职责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统计工作。

四、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的对象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2、未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与有限空间相关的作业.3、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存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档案.4、培训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1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使人发生中毒。

如: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发生中暑、触电、淹溺、掩埋、物体打击等危害。

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等同有效的防护装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救生绳一次,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将进入人员拖出,严禁无防护进入抢救。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①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②作业前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作业环境③检测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5PPm)。

未经检验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2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④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⑤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⑥通风。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标准版本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98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1 总则1.1.1 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1.2 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1.3 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1.2.1 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1.2.2 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a) 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b)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c) 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d)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e) 有关事故案例等。

1.2.3 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1.3 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1.3.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3.2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1 总则
1.1.1 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1.2 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1.3 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
1.2.1 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1.2.2 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a) 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 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d)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e) 有关事故案例等。

1.2.3 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1.3 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1.3.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3.2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3.3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a) 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b) 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c) 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1.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1.4.1 检测
a)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b)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