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来流行歌曲的代表1

合集下载

60年代歌曲

60年代歌曲

60年代1.1956年《我的祖国》2.1956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3.1934年《卖报歌》4.1955年《真是乐死人》5.1948年《友谊地久天长》6.1957年《婚誓》7.1950年《我是一个兵》8.1960年《娘子军连歌》9.1959年《逛新城》10.1961年《谁不说俺家乡好》11.1962年《社员都是向阳花》12.1952年《敖包相会》13.1960年《编花篮》14.1951年《歌唱祖国》15.1963年《唱支山歌给党听》16.1963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7.1955年《让我们荡起双桨》18.1962年《马儿啊你慢些走》19.1938年《保卫黄河》20.1957年《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21.1952年《劳动最光荣》22.1938年《喀秋莎》23.1969年《阿里山的姑娘》24.1964年《马铃儿响来玉鸟唱》25.1965年《地道战》26.1942年《歌唱二小放牛郎》27.1965年《草原赞歌》28.1964年《英雄赞歌》29.1964年《红梅赞》30.1964年《我为祖国献石油》31.1957年《九九艳阳天》32.1953年《给我一个吻》33.1943年《南泥湾》34.1961年《洪湖水浪打浪》35.1963年《我们走在大路上》36.1959年《草原晨曲》37.1966年《智取威虎山》38.1959年《女驸马》39.1966年《啊!朋友再见》40.1959年《蝴蝶泉边》41.1957年《三大纪律八项纪律》42.1959年《八月桂花遍地开》43.1937年《游击队之歌》44.1964年《北京的金山上》45.1945年《大红枣儿甜又香》46.1959年《人说山西好风光》47.1961年《小曲好唱口难开》48.1964年《农友歌》49.1960年《心想唱歌就唱歌》50.1957年《请茶歌》51.1965年《北风吹》52.1957年《小燕子》53.1935年《四渡赤水出奇兵》54.1966年《情深意长》55.1956年《谁说女子不如男》56.1937年《四季歌》57.1962年《珊瑚颂》58.1966年《工友歌》59.1964年《工农兵联合起来》60.1957年《青春闪光》61.1959年《幸福不会从天降》62.1961年《万泉河水清又清》63.1955年《夫妻双双把家还》64.1963年《送郎当红军》65.1966年《团结就是力量》66.1960年《十送红军》67.1963年《快乐的节日》68.。

60后经典歌曲典藏

60后经典歌曲典藏

60后经典歌曲典藏引言60后是指出生在1960年代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发展。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许多经典的歌曲诞生并广为传唱。

这些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唤起了许多人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与思念。

本文将带您回顾60后经典歌曲,典藏这些珍贵的音乐瑰宝。

1.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杨洪基演唱并广为传唱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描绘了一个渴望远方的灵魂。

它给了许多在都市打拼的人们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这首歌曲成功地表达了60后的情感和价值观。

2. 《岁月神偷》《岁月神偷》是金玟岐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流行于2003年左右,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它以简单而朴实的方式,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以及人们对逝去时光的珍惜和追忆。

通过这首歌曲,60后们不禁回忆起年少时的梦想和希望,感叹时光的匆匆。

3. 《一路上有你》《一路上有你》是张学友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是电影《一路上有你》的主题曲,也是60后们常常在重要场合演唱的歌曲之一。

它以温暖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鼓舞人心地表达了友情和亲情的可贵。

无论是在人生的起点还是终点,这首歌曲带给60后们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4. 《同桌的你》《同桌的你》是许巍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珍惜的故事。

它将人们带回了校园的岁月,回忆起与同桌的点点滴滴。

这首歌曲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歌词,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灵,成为了60后们共同的回忆。

5. 《夜的钢琴曲》《夜的钢琴曲》是梅艳芳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梅艳芳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风格,成为了60后心目中的音乐偶像。

这首歌曲充满了情感和温暖,带给人们无尽的慰藉和安慰。

无论是在夜晚的寂静中还是在繁忙的都市中,这首歌曲都能够让60后们感受到一丝宁静与安宁。

6. 《大约在冬季》《大约在冬季》是齐秦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以其简单而深情的旋律,唤起了许多人对冬季的回忆和思念。

中国歌曲排行榜

中国歌曲排行榜

中国歌曲排行榜作为一个世界文化大国,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流派繁多,其歌曲也经历了从民间到流行的演变过程,其中有些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的经典。

本文将对中国歌曲排行榜进行介绍,让大家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一、五十年代:《东方红》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充满了斗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这个时期,许多歌曲都是以赞美国家、颂扬英雄为主题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就是《东方红》。

《东方红》是在1950年代初期诞生的,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和和田莫里创作,歌词则由杨洪基填词。

这首歌以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讴歌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成为了当时国内外广为传唱的歌曲。

二、六十年代:《夜来香》六十年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音乐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

这个时期的歌曲则更多地表现出爱情、家庭、友情等人情关怀,其中最热门的歌曲就是《夜来香》。

《夜来香》是一首源于古代民歌,但在六十年代时由作曲家冼星海改编而成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朴实自然,却传达了深情厚谊的感情,清新优美的曲调也让人耳目一新。

这首歌旋即成为了当时的经典之作,且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唱。

三、七十年代:《茉莉花》七十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个时期,社会变化大,音乐文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一首名副其实的民歌《茉莉花》脍炙人口,被评为"中国民歌之王"。

《茉莉花》这首歌是由上海作家妙芙以儿时的记忆为灵感创作而成的。

这首歌的曲调鲜明优美,歌词真情实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深的眷恋和感慨。

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因为故乡离别的情感,无论是在茶馆、饭店,还是在自家厨房,都会随口哼起这首歌曲。

四、八十年代:《祝福》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反映出来的歌曲也越来越生活化。

而当时最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祝福》。

《祝福》原本是由台湾的歌手罗大佑所创作的,后来被孙燕姿重新演绎后成为了很多人青春的回忆。

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励志老歌TOP10

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励志老歌TOP10

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励志老歌TOP10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这首经典老歌是中国台湾歌手苏芮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赢得很多人的喜爱是一首励情励志的国语歌曲。

这首歌曲的旋律好听是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后来也有很多翻唱的版本。

二、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是一首比拟经典的歌曲,这首歌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

表达了海外儿女对对祖国的热爱。

这首歌曲很好听。

三、马儿啊你慢些走:马儿啊你慢些走这首歌曲是马玉涛1962年演唱的一首军旅歌曲,曾经还获得了播送金曲奖,赢得了国内很多人的喜爱和赞誉。

是100首必听经典老歌之一。

四、情深意长:情深意长这首歌曲是知名歌手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比拟好听的经典歌曲,相信很多人也听过这首歌,这首歌曲的声音动听,百听不厌。

五、何日君再来: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是一首比拟受欢送的经典歌曲,是华语女歌手邓丽君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这首歌曲红遍全中国赢得很多人的喜爱,小时候经常听邓丽君的歌曲,歌声真的好听。

六、打起手鼓唱起歌: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节拍欢快、曲调优美的经典老歌,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心中的那种开心和憧憬,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

是一首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

七、当:当这首歌曲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是动力火车演唱的一首歌曲。

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

小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曲,1998年的时候在中国大陆发行的,至今听起来还是那么好听,百听不厌。

八、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这首歌曲表达的是新时期解放军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的一种情感,这首歌曲非常好听,这首歌曲曾经获得90年代战士最喜爱的军旅歌曲特别奖。

九、祝酒歌:祝酒歌这首歌曲是李光羲演唱的主旋律歌曲。

这首歌曲曾经获得了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是100首必听经典老歌之一。

这首歌曲很浓郁的民族特色听过之后让人难以忘怀,动听的旋律生动的歌词。

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曲是很多人喜欢的经典老歌,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

建国60年来流行歌曲的代表1

建国60年来流行歌曲的代表1

建国60年来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岁月虽逝,世界已改,但只要歌声响起,我们便禁不住热血涌动,心中泛起无可争辩的波澜,因为这些旋律裹挟着我们一段宝贵的生命,承载着我们青春年华的无尽悲欢。

朋友,你是否也曾从歌中的那段岁月走过来......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1950年《二泉映月》,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以研究保存民间音乐为目的,委派著名中国音乐史家、民族音乐家杨荫浏为首的采风小组,慕名找到了当时贫病交加且荒废音乐已达三年之久的阿炳,为其录制作下三首二胡作品和两首琵琶作品,《二泉映月》得以流芳后世。

1951年《歌唱祖国》,1950年《大众歌选》第三集在首篇的位置发表了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这是这首歌第一次面世,逐渐在华北地区的工人和学生中间流行开来。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歌唱的基本歌曲。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1950年11月25日由新华社所发的电讯稿中,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所写的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

而当时的作曲家周巍峙受到其中的英雄气概所感染,也迅速根据这首短促、铿锵的诗,谱写下了同样激昂、豪迈的曲,并最终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这首歌成了忠实再现那段历史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1953年《敖包相会》,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

60年代流行的励志歌曲推荐

60年代流行的励志歌曲推荐

60年代流⾏的励志歌曲推荐60年代流⾏的励志歌曲 1、《赞歌》胡松华 ⼤型⾳乐舞蹈史诗《东⽅红》的作品之⼀,创作于六⼗年代。

胡松华演唱四⼗年来流传不衰。

歌曲以饱满的感情歌唱伟⼤的祖国。

既具有颂歌热烈⾼昂的⽓质,同时具有蒙古长调的典型特点。

2、《东⽅红》李有源 《东⽅红》正是在抗⽇战争期间⼈民⽤以表达对领袖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创作的颂歌。

多少年来,这⼀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民对⽑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愈加普及。

这⾸民歌原为陕北民歌《骑⽩马》。

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李有源(1903-1955)依照《骑⽩马》的曲调编写成⼀⾸长达⼗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

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农民歌⼿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们欢迎。

随后,延安⽂艺⼯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红》,1944年在《解放⽇报》上发表。

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的合唱曲《东⽅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在⽂⾰中,《东⽅红》⼏乎⼈⼈会唱,成为“伟⼤领袖⽑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

原代国歌《义勇军进⾏曲》只在迎接外宾时奏曲,不唱歌词。

在重⼤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红》。

3、《红梅赞》阎肃 它是⼀⾸表达江姐思想感情的歌,《江姐》歌剧中的⼀曲主旋律《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

4、《珊瑚颂》 九场歌剧《红珊瑚》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

王锡仁、胡⼠平曲,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编剧。

同年由中国⼈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初演于北京,获得。

其中《珊瑚颂》⼀曲甜美动听,脍炙⼈⼝,⾄今为⼈们传唱。

5、《绣红旗》阎肃 出⾃⼆⼗世纪六⼗年代由空政歌剧团创作的歌剧作品《江姐》60后听的经典⽼歌 1、《花⽕》 2、《雪⼈》 3、《俩俩相忘》 4、《爱的》 5、《只要有你》 6、《夜夜夜夜》 7、《漂洋过海来看你》 8、《初恋的地⽅》 9、《纸船》 10、《天涯》 11、《离歌》 12、《⾛过》经典励志⽼歌 张国荣—《Salute》 张国荣在1989年推出的这张《Salute》,可以说是⼀个翻唱最为成功的典范,⽆论⾥⾯他那极具与感染⼒的歌声、再还是唱⽚⾥⾯收录的⼗⾸作品所笼罩着的那⼀份属于张国荣的特⾊,都让这张打“翻唱”旗号的唱⽚蜕变出⼀份别样的⾊彩。

50,60,70,80,90年代爱国歌曲

50,60,70,80,90年代爱国歌曲
18.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 冼星海曲
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
20.四渡赤水出奇兵…………………………萧华词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
21.扑虫舞曲……………………………………………………………黎锦晖词曲
22.踏雪寻梅……………………………………刘雪庵词 黄自曲 黄友棣编合唱
37.大红枣儿甜又香……………………………………杨永直、孟波词 严金萱曲
38.红梅赞…………………………………………阎肃词 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39.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诗词 赵开生曲 司徒汉编合唱
40.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诗词 劫夫曲
41.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现代京剧 《沙家浜》 选段
72.小纸船的梦……………………………………………………金波词 徐思盟曲
73.哦,十分钟…………………………………………………陈镒康词 范真真曲
74.深情的爱……………………………………………………倪维德词 严金萱曲
75.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76.我的祖国………………………………………………………乔羽词 刘炽曲
52.两只小象…………………………………………………………常瑞词 汪玲曲
53.小乌鸦爱妈妈……………………………………………………孙牧词 何英曲
54.路边的童谣三首…………………………………………………………朱良镇曲
55.小号手之歌…………………………………………………黎汝清词 金复载曲
56.红领巾之歌………………………………………………………叶影词 陈良曲

50一60年代红歌老歌

50一60年代红歌老歌

50一60年代红歌老歌50至6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红歌和老歌为主,这些歌曲无论是在歌词还是旋律上都充满了激情和感人力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50一60年代的红歌和老歌。

红歌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型之一。

这些歌曲以表达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崇拜和赞美为主题,歌词中充满了革命热情和斗争精神。

其中,最经典的红歌之一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以其强烈的节奏和慷慨激昂的歌词,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感和对革命的热情。

另外一首非常有名的红歌是《东方红》,这首歌以其昂扬的旋律和充满力量的歌词,鼓舞了整个国家的士气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这些红歌不仅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而且至今仍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红歌,50一60年代还流行着许多非常优秀的老歌。

这些歌曲大多数是表达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慨,歌词描绘了时代背景和人们的情感,旋律优美动人。

其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老歌是《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叙事性的歌词,描述了北京的美景和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另外一首经典的老歌是《茉莉花》,这首歌以其柔和的音乐和婉转的歌词,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这些老歌不仅在当时非常流行,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和喜爱。

红歌和老歌虽然在歌曲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和表达。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剧变和动荡,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红歌通过歌词和旋律充分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热爱和追求,而老歌则更多地关注生活琐事和个人感情,让人们在困苦和压抑中找到一丝温暖和慰藉。

这些50一60年代的红歌和老歌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

它们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社会情况和人们对时代变革的反应,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

这些歌曲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经典之作,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60年来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岁月虽逝,世界已改,但只要歌声响起,我们便禁不住热血涌动,心中泛起无可争辩的波澜,因为这些旋律裹挟着我们一段宝贵的生命,承载着我们青春年华的无尽悲欢。

朋友,你是否也曾从歌中的那段岁月走过来......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1950年《二泉映月》,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以研究保存民间音乐为目的,委派著名中国音乐史家、民族音乐家杨荫浏为首的采风小组,慕名找到了当时贫病交加且荒废音乐已达三年之久的阿炳,为其录制作下三首二胡作品和两首琵琶作品,《二泉映月》得以流芳后世。

1951年《歌唱祖国》,1950年《大众歌选》第三集在首篇的位置发表了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这是这首歌第一次面世,逐渐在华北地区的工人和学生中间流行开来。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歌唱的基本歌曲。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1950年11月25日由新华社所发的电讯稿中,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所写的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

而当时的作曲家周巍峙受到其中的英雄气概所感染,也迅速根据这首短促、铿锵的诗,谱写下了同样激昂、豪迈的曲,并最终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这首歌成了忠实再现那段历史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1953年《敖包相会》,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

1954年《我是一个兵》,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歌曲创作十分踊跃。

这些作品大多继承了革命音乐的传统,以反映新中国建设面貌、鼓舞人民劳动热情为目的。

《我是一个兵》荣获新中国举第一次优秀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一等奖,反映了建国初年的军旅热潮。

它以音乐的形式,为新时代的中国军人树立一个相当鲜明和典型的形象。

1955年《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么一首当年为电影《祖国的花朵》量身定造的电影插曲,竟然能传唱半个世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并在他们成年后,又将接力的火种,传播给更新的下一代。

1956年《我的祖国》,(故事片《上甘岭》插曲)乔羽词,刘炽曲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最真挚深沉的情感,加之优美动听的旋律,这首歌是中华儿女歌颂自己“美丽、英雄、强大”祖国的真实心声。

又请郭兰英演唱,并在当时录音条件最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间塌台当时就把它作为一般歌曲(非电影插曲)播了出去,没想到立刻就流行起来。

后来到电影《上甘岭》播映时,很多人都会哼唱了。

1957年《婚誓》,《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

作曲者雷振邦,来自我国满族。

从小接触京戏的他,在成年后因为有感于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因此开始大量采集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

可以说,在中国民族音乐世界化、现代过的过程中,雷振邦是继王洛宾之后,又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1958年《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发表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因为其流畅动听的旋律与优美柔和的意境,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如今,这首歌曲已成为许多少年合唱团校内校际演出活动必选曲之一,但实际上它当年问世的背景却仍然和政治大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文艺政策下的命题作品。

1959年《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才旦卓玛深情的歌声响起,我都不由驻足倾听。

60年代初,歌唱家才旦卓玛曾因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而红极一时。

1960年《红色娘子军连歌》,1960年,梁信编剧,谢晋导演,祝希娟、王心刚、陈强主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后,举国轰动,海南的蕉风椰雨,洪常青、吴琼花的飒爽英姿深入人心;《红色娘子军连歌》也不胫而走,“向前进,向前进”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

1961年《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改编自歌剧的电影《洪湖赤卫队》公映,而片中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因为在当时革命歌曲的时代主题之外,还拥有非常优美的抒情旋律,也很快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并在1962年获得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

1962年《白毛女》,1962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由舒强导演又组织排了一次《白毛女》,周恩来总理亲自观看指导。

而由郭兰英演唱的一曲《北风吹》,不仅为整部歌剧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头,更因为其借鉴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而为中国民族歌剧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1963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邀请作曲家雷振邦之女雷蕾来担任音乐创作,雷蕾希望保留电影版中的经典歌曲以唤起大家的回忆,主题歌仍然使用了《怀念战友》,片尾曲则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版中的7首歌曲都将保留在电视剧中,而雷蕾在老歌的编曲中加入时尚的音乐元素。

男声由塔吉克歌唱家阿洪尼克演绎,女声则是青年歌手张芯。

1964年《英雄赞歌》,《英雄儿女》是广大群众熟悉并喜爱的故事影片《英雄儿女》中的主题曲,也是中国电影音乐史上的经典歌曲之一。

这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作品,剧本由毛烽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

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965年《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河、迂秋等人选用了其中的10首谱上旋律,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1966年《我们走在大路上》,它是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

1966年,他还亲自在天安门城楼上,边打拍子边指挥百万红卫兵演唱这首斗志昂扬,并让人意气风发的红色经典。

1967年《大海航行靠舵手》,1967年11月29日,林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同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74岁生日,这句题词经万维生设计,被北京邮票厂印成了面额8分的邮票。

而“大海航行靠舵手”正是文革中最经典的歌曲之一,甚至成为文革的一种音乐记忆点。

1968年《红灯记》,1968年,中国京剧团和中央乐团根据它改编创作了钢琴伴唱《红灯记》,由殷承宗演奏钢琴,庚金群打鼓,由于中西结合的大胆尝试,在当时经济上正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也引起了相当大的艺术轰动。

1969年《黄河协奏曲》,《黄河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

《黄河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1970年《东方红》,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继美国、法国、日本和前苏联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发成功人造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而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核心部分的电子乐音发生器,通过20MHz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放的音乐,就是《东方红》的前八个小节。

1971年《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1971年,刚刚调入总政歌舞团的李双江,就以一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而广为人知。

在那个艺术都被政治化的时代,他和这首歌曲的走红,除了预示着当时政治大环境的松动外,也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政治歌曲当道的审美疲倦,以及对旋律优美、歌声深情之音乐作品的一种渴望。

1972年《北京的金山上》,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西藏录音,为了表达西藏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歌颂之情,在为1964年版《北京的金山上》新增加一段歌词后,由当时年轻的女歌手才旦卓玛重新进行了这首歌曲的录制。

1973年《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同志们,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这是周恩来总理在文革期间一台排红晚会后发出的一句感叹,也是对当时文艺发展状况不满的肺腑之言。

正是有了这样的批评和指示,时任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的胡宝善,很快就在一次出海拉练的过程中,以西方圆舞曲的作曲技巧,写下了一首极具抒情色彩的军歌《我守卫在海防线上》,后在改名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后,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深情,很快在全国范围传唱开来,成为文革期间红色歌曲盛行的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蓝色音乐风景线。

1974年《红星照我去战斗》,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在全国公映。

而电影中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则因为李双江悠扬和深情的演唱,也和那个时代许多的电影歌曲一样,迅速地在群众中间传播开来。

1975年《南京之歌》,此歌是文革期间流传最广的一首知青歌曲。

它反映的是江苏南京知青下乡之初万分复杂的心情,是对当时社会思潮最直接的一种呈现,具有广阔的社会心理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南京之歌》的出现,也是当时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抗。

而歌曲也因为触动了当时无数知青内心暗涌的潜流,一时间以口口相诵的形式传遍大江南北. 1976年《绣金匾》,《绣金匾》是一首在甘肃庆阳民歌基础上改编的歌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流行于陕北,随着全国的解放,又很快地流传到全国各地。

在1976年庆祝粉碎四人帮文艺晚会,和1977年纪念周总理逝世周年文艺纪念会上,经由郭兰英的重新演绎,一时间也再度传唱于神州大地,至今仍不绝于耳。

1977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提起草原歌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由阿拉腾奥勒作曲、火华作词、德德玛演唱的草原赞歌创作于1977年,1979年开始风行全国并且多次获奖,198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优秀歌曲选入教材并收入《亚太歌曲集》,这至今依然是内蒙古自治区歌曲创作中惟一的一首。

1978年《龙的传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台湾和美国“断交”等等政治事件的发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岛内,一时间也陷入了当局沮丧、民众恐慌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