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歌改编的流行歌曲

合集下载

不得不听的流行音乐之新民歌

不得不听的流行音乐之新民歌

不得不听的流行音乐之新民歌新民歌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民间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音乐类型,由陆续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各地歌手和音乐人所创作和演唱。

新民歌歌曲在歌词方面多取材于中国农民、工人、城市贫民等底层人群的生活经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真实。

下面是不得不听的新民歌推荐:1.《稻香》《稻香》是一首由周杰伦创作的新民歌,在瞬间攻占了音乐市场,成为近年来最流行的新民歌之一。

歌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朴素的词语描述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田园风光,一首能让人回忆起最初的生活状态的歌曲。

2.《漂洋过海来看你》《漂洋过海来看你》是由李健创作的一首民谣式新民歌。

歌曲采用古典吉他配合流畅悠扬的旋律,以及优美动人的词语风格,表达的是中国著名的海外华人对旧家乡人的思念和相聚的热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歌曲。

3.《爱情买卖》《爱情买卖》是由黄品源演唱的一首新民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非常优美动人。

歌曲主要探讨了当今社会中的爱情观念现象,以及现代人为了爱情所承受的一切,是一首让人感触颇深的歌曲。

4.《走过1999》《走过1999》是一首由许巍创作的新民歌,歌曲以流畅自然的吉他和嗓音,轻轻唱出了一个年轻人所面临的一系列考验与挑战,以及他对未来人生的奋斗追求,韵味十足。

5.《流浪歌手之歌》《流浪歌手之歌》由谭维维演唱,歌曲的旋律优美、感人,歌词表达了一群流浪歌手亦悲亦喜的生活故事,颇具人情味,在深情的旋律中抒发了那份对梦想的追求和执着。

6.《梁祝》《梁祝》是由曹格演唱的一首新民歌,乐曲富有中国古典风情。

整首歌曲表现了中国悠久的民间神话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故事,极富情感色彩,其中的悲情,动人至极。

传统民歌改编的成功范例——《玛依拉变奏曲》

传统民歌改编的成功范例——《玛依拉变奏曲》

点 。 由于 这 一 段 的 曲调 、 节 拍 和 主 题 A 一模 一 样 , 跟 音 乐 的 开 头
形 成 了前 后 呼应 关 系 . 其 实从 音 乐 的 感 受 上 此 部 分 的 间 奏 是 A’
族 人 民最 喜 爱 的 艺术 形式 , 虽音量不大 , 但 音 色却 很 优 美 。 演 奏
“ 谁 的歌 声 来 和 我 比一 下 ” 之后 “ 哈” 的一部 分. 这 样 一 来 就 对 演
唱 者 对 音 准 的要 求 较 高 。
经 过 九 小节 的 间 奏 . 旋 律 的走 向 没 有 发 生 变 化 . 此 间奏 由 两
个 乐句 组 成 。 第 一 乐句 是 作 品 的 主 题 句 . 速 度 依 然 轻 盈 活泼 。 第
以 玛 依 拉 这 个 美 丽 的姑 娘 折 射 出 哈 萨 克 民族 的 能歌 善 舞 . 自信 以及对生活的乐观 、 热情、 积 极 向 上 的 态 度 。 变换 只 是 在 此 基 础 上 丰满 了 玛 依 拉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用 变 奏 曲 式进 行 了 3次 变奏 。 极
经 过 5小节 的主 题 音 调 的间 奏 .调 性 从 A 宫 回 到 了原 调 七 声 清 乐 E宫 . 速 度 由慢 板 转 为 小 快板 。 歌 曲 的 感 情 基 调 由沉 稳 、
传 统 民歌 改编 的成 功 范例
— —
《 玛 依 拉 变 奏 曲》
■周劲飚 邵 阳 学 院
■ 危 阳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歌 曲《 玛 依 拉 变 奏 曲》 是 中 国 音 乐学 院 青年 教 师 胡 廷 江 以 哈 萨 克 民 歌 改 编 创 作 的叙 事抒 情 歌 曲 , 以 原 版 民歌 为 基 础 , 加 上 变

最好听的十首情歌

最好听的十首情歌

最好听的十首情歌1.《康定情歌》江定仙对于《康定情歌》,大家再熟悉不过,它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康定的民歌,改编自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

整首歌曲的曲调欢快跳跃、婉转悠扬,歌词朗朗上口、情意绵绵,将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情歌佳作。

2.《娜鲁湾情歌》万沙浪《娜鲁湾情歌》虽说原唱是万沙浪,但我还是觉得高胜美版本的更缠绵一些。

相比于其他情歌的舒缓抒情、低调婉转,这首歌曲从始至终都十分高亢激昂,但情意浓浓的感觉却丝毫不减,将相爱之人情比金坚的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3.《仓央嘉措情歌》泽仁伍波、张梅《仓央嘉措情歌》是一首典型的藏族民歌,带有浓浓的高原风情,给人一种意境高远、神圣洁白的感觉。

歌曲的曲调舒缓悠扬、深情婉转,歌词十分唯美,借助美丽的景色充分展现出男女之间纯洁的情愫,听起来仿佛从远古深处传来的天籁之音。

4.《山地情歌》高胜美《山地情歌》是一首节奏舒缓深情的情歌,高胜美通过甜美细腻的嗓音,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听了很容易感同身受地深陷其中,充分领略到了思念之苦。

5.《牧野情歌》李玲玉《牧野情歌》带有一丝浓浓的草原风情,是“甜歌皇后”李玲玉众多情歌中最被忽视的一首。

整首歌曲的曲调清新欢快,歌词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尤其是能从少女的天真浪漫角度出发:让夕阳别落下,陪伴心上人万里走天涯;让风沙别说话,听她把情歌唱给心上人,使这首情歌听起来别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6.《茶山情歌》杨钰莹《茶山情歌》绝对算得上杨钰莹的代表作之一,欢快清新的旋律加上情意绵绵的歌词,使这首歌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带有甜蜜浪漫的气息,杨钰莹与生俱来的甜美嗓音,让这首歌听起来从头甜到尾,成为情歌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7.《凉山情歌》高胜美《凉山情歌》的曲调十分舒缓悠扬,歌词饱含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高胜美通过极具穿透力的甜美嗓音,让这首歌曲听起来情意绵绵、回味悠长。

映山红歌曲简介

映山红歌曲简介

映山红歌曲简介映山红是中国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曲的曲谱由陕北民歌《黄河谣》改编而成,歌词则由高桥和佐佐木均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加以创作。

这首歌曲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信念,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具有浓厚的政治和革命色彩。

映山红是根据高桥和佐佐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高桥是一位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日本青年军官,他在战争中加入了中国的红军部队,并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起奋斗。

佐佐木是一位作家和军事评论家,他亲眼目睹了高桥的奉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深受感动并决定为其写一首歌曲。

歌曲的歌词描述了一位红军战士在战争中保卫家园的壮丽场景,以及他对敌人的无畏挑战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歌词中反映了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无论是在冰天雪地中还是在腥风血雨中,红军战士都毫不畏惧地冲向战场,以保卫家园和民族尊严。

歌词还表达了红军敢于牺牲一切的精神,他们在战斗中无私奉献,甘愿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

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明快,富有激情和动感。

以主音吉他为主导,加上一些民乐器的伴奏,使整首歌曲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歌特色。

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使人忍不住跟随节拍鼓掌,传达出坚定的革命斗志和对胜利的渴望。

映山红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更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捍卫国家尊严时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它启发了无数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理想,在战争年代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映山红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在其他国家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灵,激励他们坚定信仰、奋发向前。

在国际大型音乐节上,映山红常被选为中国代表队的代表作,在国际交流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总之,映山红是一首富有革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民歌,它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描绘了红军战士在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场面,并表达了他们不屈不挠、不畏困难的革命信念。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种演唱版本分析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种演唱版本分析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种演唱版本分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中国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歌曲是根据一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歌词朴实而真挚,旋律动人而悦耳。

由于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被许多歌手改编并演唱。

在不同的演唱版本中,歌手们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传达出了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种演唱版本的特点。

1.版本一:原创版本最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纯朴自然的民歌,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这个版本的演唱者将歌曲演绎得非常传统纯粹,旋律简单,歌声清澈,没有任何商业化的痕迹。

整首歌曲没有任何修饰和华丽的装饰,歌手们只是单纯地将歌词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种表演方式非常接近原创民歌的传统模式,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朴素的生活情感。

2.版本二:流行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产业的发展,《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也被不少歌手改编成了流行版的歌曲。

这种版本将原始的民歌改编成了更加时尚流行的音乐风格,加入了流行乐器和编曲,旋律更加丰富多彩,节奏更加明快动感。

演唱者的表演风格也更加个性化和亲和力十足,更加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种版本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3.版本三:民族版除了流行版之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还有一种民族版的演唱版本。

这种版本将原始的民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风格和传统的音乐元素,演唱者将歌曲演绎得更加传统和纯粹,加入了更多的民族乐器和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演唱者的表演风格也更加传统和朴实,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版本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更加适合喜欢传统音乐和重视文化传承的人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经典民歌不仅在原始的传统民歌版本中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流行版和民族版中也赢得了许多歌迷的青睐。

每一种版本都展现了歌手不同的表演风格和音乐理念,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音乐市场的多样化。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权威资料]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权威资料]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兰花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叙事性民歌。

更是一首传统“信天游”风格的民歌。

原民歌以通俗易懂的曲调唱出了旧社会的一个弱女子不幸的人生,更是旧社会妇女命运的一个缩影。

新编民歌《兰花花》在把握原信天游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编,音乐旋律凄婉动听,既细腻又生动的表达出主人公兰花花的苦命遭遇,和兰花花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

一、兰花花的创作特点(一)曲调《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两句乐段结构,它的曲调由上下句多次反复构成,结构清晰而对称。

在第一、二段中,上句曲调几次向最高音冲击的旋法和延长音的处理,鲜明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而后来的三、四、五、六、七段,出现的“si”音,用大二度音程代替了开始部分的四度跳进,使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转为悲伤,近似哭腔的表达,使兰花花无奈、忧伤的心情表现得贴切而形象。

(二)节奏、节拍《兰花花》这首民歌的节拍是2/4,节奏非常工整有序,这种节拍是陕北民歌最为典型的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奏在不同段落之间有比较鲜明的对比。

第一、二段中,是表达了对兰花花的赞美,第三、四段中,采用慢一倍的速度,表现了兰花花被迫嫁到周家的悲痛,以及撇下情哥哥的无奈。

第五、六段马上转入了突快,果断而坚决地唱腔,加上紧凑的节奏,生动的表现出兰花花的愤恨和极力反抗的情绪。

第七段则是采用紧拉慢唱的摇板,节奏自由,舒缓但不失弹性。

第八段是表达了“兰花花”对情哥哥的真挚爱情,因而旋律都比较抒情、优美、节奏稍慢。

二、演唱处理分析(一)唱词分析我国传统民歌的特征《兰花花》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一带,因而与这一带的方言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了其鲜明的区域特征。

再者就是虚词的运用,笔者以下主要从唱词中的咬字及虚词的运用入手作以分析。

(1)咬字。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

中国歌曲排行榜

中国歌曲排行榜

中国歌曲排行榜作为一个世界文化大国,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流派繁多,其歌曲也经历了从民间到流行的演变过程,其中有些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的经典。

本文将对中国歌曲排行榜进行介绍,让大家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一、五十年代:《东方红》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充满了斗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这个时期,许多歌曲都是以赞美国家、颂扬英雄为主题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就是《东方红》。

《东方红》是在1950年代初期诞生的,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和和田莫里创作,歌词则由杨洪基填词。

这首歌以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讴歌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成为了当时国内外广为传唱的歌曲。

二、六十年代:《夜来香》六十年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音乐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

这个时期的歌曲则更多地表现出爱情、家庭、友情等人情关怀,其中最热门的歌曲就是《夜来香》。

《夜来香》是一首源于古代民歌,但在六十年代时由作曲家冼星海改编而成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朴实自然,却传达了深情厚谊的感情,清新优美的曲调也让人耳目一新。

这首歌旋即成为了当时的经典之作,且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唱。

三、七十年代:《茉莉花》七十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个时期,社会变化大,音乐文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一首名副其实的民歌《茉莉花》脍炙人口,被评为"中国民歌之王"。

《茉莉花》这首歌是由上海作家妙芙以儿时的记忆为灵感创作而成的。

这首歌的曲调鲜明优美,歌词真情实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深的眷恋和感慨。

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因为故乡离别的情感,无论是在茶馆、饭店,还是在自家厨房,都会随口哼起这首歌曲。

四、八十年代:《祝福》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反映出来的歌曲也越来越生活化。

而当时最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祝福》。

《祝福》原本是由台湾的歌手罗大佑所创作的,后来被孙燕姿重新演绎后成为了很多人青春的回忆。

经典民歌重述的两难——以冯健雪演唱的《走西口》两种版本为例

经典民歌重述的两难——以冯健雪演唱的《走西口》两种版本为例

经典民歌重述的两难——以冯健雪演唱的《走西口》两种版本为例王瑶【摘要】民歌改编是大众流行音乐中突出的文化现象,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音乐影像传媒业的发达,许多通俗歌手将改编后的传统民歌作为自己翻唱得对象,使传统民歌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民歌经典借助于流行音乐从而使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而不至于在工业文化的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精神之流。

但是,改编后的传统民歌由于背离了当初孕育其产生的语境,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

以改编民歌《走西口》为例,由于其节奏、曲式的改变,导致歌曲的情感内涵的漂移,使传统民歌中那种苦难离别的情感叙事,变身为语境暧昧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叙事。

音乐的风格也从自然质朴带着某种人生沧桑感的凄美,转变为细腻、缠绵甚至带有几分某种娇柔做作的妩媚。

这种民歌经典重述的两难,也是文化工业时代,传统民间音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The adaptation of folk songs is a prominent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popular music. Since the late 198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video media industry, many pop singers, who combine traditional folk songs with pop culture, begin to sing adapted folk songs, which gradually become a vital component of pop music. Traditional classic folk songs recur to pop music, thus making folk culture to b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In this way, folk songs are unlikely to become a stream of spirit forgotten in th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Adapted folk songs, however, are not real folk ones, for they have already departed from the context where they were born. Take the adapted Zou Xi Kou as an example. The changeof its rhythms and tunes causes the loss of its emotional implications : its narration is not about a sorrow farewell, but about a love, and its music style is not of natural simplicity with the pathos of life, but of a fine and lingering even artificial charm. Nevertheless, the dilemma of the adaptation of the folk songs; cultural industry; loss of meaning【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走西口;民歌改编;文化工业;意义流失【作者】王瑶【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2.2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往往最好的现代音乐作品,其中都汲取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和因子,因此,传统民歌也成为现代音乐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的目的与意义


民歌作为中华文化宝库当中的瑰宝,是我 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探究它在当今流 行歌曲中的身影,可以确定它对于中国现 代文化的积极影响与积极作用。 探究民歌对于通俗歌曲的影响也有利于当 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追根溯 源更有利于人们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
探究方法
此次探究我小组主要应用的方法有: 文献法 调查法等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演唱

下面由本组成员演唱《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由民歌改编的流行歌曲
民歌及其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 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 生活。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 音乐语言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它不受专业作曲技 法的限制,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且不借助于记谱法 或其他手段进行传承;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 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其音乐特点常在 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 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 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 旋律作反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面来介绍一下近几年的流行乐坛上的少数民族 歌曲 近几年的流行乐坛上的少数民族歌曲依然是西藏 和内蒙的歌居多. “像乌兰托娅的<<套马杆>> << 高原蓝>> <<我要去西藏>>,和央金兰泽的<<遇上 你是我的缘>> <<爱的思念>>等,风格基上是流行 歌曲类的,可是这些歌很好的把内蒙.西藏的少数民 族的特色的音乐加了进去,就形成了很动听的效果, 就象韩红的<<家乡>>,<<天路>>等,还有布仁巴雅 尔的<<吉祥三宝>> <<蓝色蒙古高原>>,德德玛的 <<下马酒之歌>>.龙梅的<<陪你一起看草原>>,亚 东的<<向往神鹰>>,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 <,<<高原红>>,斯琴格日乐的<<故乡>>,腾格尔的 <<天堂>> <<蒙古人>>等,还有在国际上得大奖,而 本国人倒鲜为人知的萨顶顶等.他们形成了一个很 大特色群体,让人不可忽视,听了他们的作品后,难 以忘怀.”
由黄英可以看出,当今流行音乐还是不乏 民歌的身影,无论是唱法还是唱词都有民 歌的韵律。先来说说我们新疆民歌对流行 音乐的影响。 “咱们新疆是不是好地方,有歌为证,咱们 新疆的歌好不好听,有刀郎为证,2003年前后, 中国的流行乐坛是刀郎年,着实让咱们新疆 的音乐人长面子,尽管刀郎不是地道的新疆 人,他是四川人, 但是他要是一直呆在四川, 不来新疆,他能写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这样有浓郁新疆民族风味的歌吗? ” 这就足以说明新疆民歌对于流行音乐的影 响了。
探究进展




准备阶段:确定探究命题、进行可行性分 析、确定探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等。 上网调查。 实地调查:向附近小区内的少数民族了解 他们的民歌风格特点,并整理归类。 文献查找: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资料。 进行资料分析,进行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流行歌曲中的民歌元素

引题:快乐女声——黄英 湖南卫视2009年的快乐女声全国十 强之中 有一个特殊的声音引起了媒 体广泛的关注,她就是黄英。 黄英是用“山歌”唱法融入民族与 通俗的元素,以沙哑、高亢、原生 态的声音,触动评委,打动观众。 这种独特的声音演绎,在斯琴格日 乐和凤凰传奇的民歌高亢的特点上 有些沙哑,较之阿杜和杨坤等沙哑 型歌手则更显原生态。她的声音没 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过多的人 为修饰,一切听上去都是那么自然, 就像来自大山的最原始的呼喊,让 人感觉看得见那音波在扩散似的, 很舒服。以至于听惯了为卖弄演唱 技巧而无病呻吟之歌的歌迷们,认 为黄英的声音为中国歌坛带来了一 股清新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