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介绍汉族民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民族情感。

汉族民歌小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吸引着听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汉族民歌小调歌曲,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

爱情小调1.《窗外的姑娘》•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淡淡的忧伤表达了一段恋人分离后相思之情。

•特点:歌曲的旋律轻柔悠扬,伴奏简单而扣人心弦。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源自中国北方的民谣,一对恋人因战乱被迫分别,彼此相思却无法相见。

2.《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简介:这是一首描述少女心中想念远方恋人的歌曲。

•特点:歌曲的旋律明快欢快,朗朗上口。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南方农村,少女们常常在唱歌中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劳动小调1.《茉莉花》•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茉莉花为象征,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特点:歌曲的旋律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江南地区,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友爱和纯洁。

2.《春天的故事》•歌曲简介:这首歌曲通过描绘春耕农民的场景,表达了对黄土地的深厚情感。

•特点:歌曲的旋律欢快有活力,节奏明快。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源自中国黄土高原的农村,春耕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歌曲传达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付出。

爱国小调1.《我的祖国》•歌曲简介:这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的歌曲。

•特点:歌曲的旋律庄重肃穆,展现了庄严的气氛。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西南地区,歌颂了中国的壮丽山河和伟大历史。

2.《红旗颂》•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红旗为象征,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特点:歌曲的旋律慷慨激昂,充满了豪情。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东北地区,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歌曲以对党的忠诚和对新中国的热爱表达情感。

总结汉族民歌小调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情感深深打动人心。

爱情小调、劳动小调以及爱国小调,是汉族民歌小调中常见的几类。

它们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赋予了华族民歌不同的深意。

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民间歌谣:这类民歌源于农村,多用于表达人们的生活感受和情感。

例如《青花瓷》、《月亮代表我的心》、《大海啊故乡》等。

2. 军旅歌曲:这是一种典型的军旅风格的民歌,多用来表达士兵们对家乡思念之情。

例如《老兵之歌》、《战士舞曲》、《勇往直前传奇之声烽火戏诸侯铁骑士飞扬等。

3. 文化民俗歌曲:这是一种文化性强的民俗风格的民歌,多透过传说故事来传递文化信息。

例如“三月三”、“端午节”、“春节庆典” 等。

4. 唱评式民间小调: 这是一种带有浓厚风土特色的小唱评式民间小调, 多通过对当地人物形势变化作出吐露, 表明当地人物生存困难, 含有强大感情力量, 如"家何处不相逢", "十五姐", "泪眼问花" 等。

【音乐百科】中国民歌知多少

【音乐百科】中国民歌知多少

【音乐百科】中国民歌知多少中国民歌包括用以演唱的歌和用于吟诵的谣两种形式。

历史公元前5世纪左右编成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的部分,就是当时各地之民歌。

西汉时期,政府设立“乐府”,收集各地民歌,以察民情。

分类中国民歌当前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分法:有的学者将其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还有的学者将其分为号子、山歌、小调、长歌与多声部歌曲四大类;还有的学者将其细化,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儿歌、摇儿曲、宗教歌曲、长歌与多声部歌曲等。

而这些歌曲都有他的意义。

中国民歌大分为三类:1.号子:(也称之为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时候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

在中国,号子有不同的称呼:北方常称之为“吆号子”,南方常称之为“喊号子”。

节奏十分鲜明;有的只是调节劳动情绪,如采茶歌、草原牧歌等。

2.山歌:是指各种山野歌曲,它是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作、野外放牧、停脚小歇时,为抒发内心情感,或向远处的人传递情意、对答传语的即兴编唱。

有直畅性、单纯性、自由性的特点。

或是那里的神话传说3.小调(中国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会等场合中演唱的民间歌曲,也就是说,除了劳动号子、山歌以外的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之中。

小调常由职业或半职业的艺人演唱,流传性广。

中国民歌细分为六类:1.劳动歌:指劳动号子等各种在劳动中唱的歌。

有的直接配合劳动动作,节奏十分鲜明;有的只是调节劳动情绪,如采茶歌、草原牧歌等。

2.仪礼歌:专门用于各种民间仪式和民间礼俗的民歌。

如民间婚礼上使用的撒帐歌,民间建房时使用的建房歌。

3.时政歌:主要内容是时事政治评论的民间歌谣。

其政治意义高,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4.生活歌:表现群众一般的家庭生活与劳动生活内容的民歌。

如反映农民生活的《十二月长工歌》,集中揭示了长工与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5.情歌:即有关爱情的民歌。

它是民歌中数量最多,也最动人的一种。

如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它所表现的是一位姑娘久等情人不至后的怅惘。

中国新民歌曲目

中国新民歌曲目

中国新民歌曲目
中国新民歌曲目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融合了传统音乐和现代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

在这些新民歌曲目中,我们可以听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可以看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新民歌曲目的创作和演唱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内容,有的歌唱家乡、赞美祖国,有的歌唱爱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一些著名的新民歌曲目如《彩云追月》、《青藏高原》、《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新民歌曲目的演唱形式也非常多样化,既有传统的民歌唱法,也有摇滚、电子、朋克等现代风格。

这使得新民歌曲目在音乐形式上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除了演唱形式和题材上的多样化,中国新民歌曲目还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

它们通常采用传统音乐元素的表现手法,如旋律、和声、节奏等,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如电子音乐、爵士乐等。

这种融合不仅使得新民歌曲目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让它们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新民歌曲目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和创新,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和文化感受。

中国民歌的界定

中国民歌的界定

中国民歌的界定一、引言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被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中国民歌的界定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民歌的界定,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民歌的定义2.1 传统定义中国民歌最早的定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传统上,中国民歌是指民间传承的歌曲,主要流行于农村和农民群体中。

这些歌曲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并且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变异和演变。

2.2 现代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对中国民歌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定义认为,中国民歌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农村歌曲,还包括了城市和现代社会中产生的歌曲。

这些歌曲既可以是由个人创作的,也可以是由集体创作的。

与传统定义相比,现代定义更加宽泛,涵盖了更多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三、中国民歌的特点中国民歌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民歌的几个主要特点:3.1 含义深远中国民歌通常以深情、真挚和朴实的方式表达人民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它们传递了民间文化、历史记忆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信息,具有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3.2 曲调简单中国民歌的曲调通常较为简单,易于记忆和传承。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口头传承中广泛流传,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 歌词质朴中国民歌的歌词通常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质朴、生动地描述了民间生活和情感体验。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共鸣。

3.4 地方特色鲜明中国民歌在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风格。

每个地方的民歌都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了多样化的中国民歌文化。

四、中国民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民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中国民歌在中国文化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4.1 传承历史和文化中国民歌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记录。

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劳动生活、感情世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民歌的调式

中国民歌的调式

中国民歌的调式
中国民歌的调式丰富多样,其中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是最常见的调式之一。

宫调以宫音为基础,属于大调音阶,音域较为广泛。

宫调的音色明亮、舒展,给人以开放、宽广的感觉。

在欢快的场合,如庆祝活动和婚礼等,宫调的节奏明快,常用于表达欢乐和热烈的气氛。

商调以商音为基础,属于小调音阶,音域相对较窄,音色较为凄婉、悲哀。

商调的快节奏曲调多用于表达磨难、悲痛或战乱等困境下的坚强和抗争精神。

商调的慢节奏曲调则更多地表达了深沉、内敛的情感,如对亲情、友情或爱情的思念和祝福。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调式外,中国民歌中还有许多其他调式,如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等。

这些调式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

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基本的调式之一,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组成。

五声调式的音乐风格纯朴、简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清角或变宫两个音级,形成了宫、商、角、徵、羽、清角或宫、商、角、徵、羽、变宫的音级组合。

六声调式的音乐风格比五声调式
更加丰富多样。

七声调式是在六声调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偏音,形成了宫、商、角、徵、羽、清角、变宫或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的音级组合。

七声调式的音乐风格更加复杂多样,具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汉族民歌

中国汉族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这是一首陕西民歌,改编 于70年代,由三首 民歌组 合改编而成。
• “山丹丹”指杜鹃花,又 名“映山红”,春季开花, 野生在山坡上,生命力较强。
• 鲜红的色彩极为热烈耀眼, 使山坡田野充满生机。歌曲 以它象征革命蓬勃发展生动 贴切。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 民歌,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 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 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唱歌的人们在干什么?
《川江号子》
歌曲演唱的方式有何特点? 为何采用这种方式演唱,能否 换成其它的方式演唱?
“一领众和”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集体劳动 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 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 呼号声逐渐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 曲调的歌曲形式。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的主要 特点
“劳动号子”的种类
(1)搬运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 (2)工程号子: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3)农事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歌唱; (4)渔船号子:在水运、打渔、 山歌 自由悠长 高亢嘹亮 山野田间 抒发感情 号子 律动性 粗犷沉重 劳动中 统一步伐
山歌悠扬 号子嘹亮
想一想?
什么是民歌?
产生 表达 发展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 即兴创作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 思想感情的歌曲,通过口传心授 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 提练,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 的特点。
我国汉族民歌数量巨大,风格各异,有多种分类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是按照民歌体裁的分类. 按照体裁的不同民歌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民歌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性所致的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风格相互交融。

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分为:谣曲、时调、吟唱调。

谣曲调如:儿歌、摇篮曲时调如:孟姜女调、绣荷包、杨柳青调吟唱调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看秧歌》童谣:指以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为体裁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童谣和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

小调的音乐特征:①多数为分节歌形式②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③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④歌词格式多样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西北民歌特点:高亢、悠长,嘹亮,真假声相结合陕北民歌:《蓝花花》、《走西口》、《五歌放羊》、《赶牲灵》、《用户八路军》青海:《上去高山望平川》山西:《绣荷包》、《刨洋芋》陕西:《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黄河船夫曲》《秧歌舞》东北民歌【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行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中原民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解放区的天》曲调根据河北民歌《十字调》改编写成江苏民歌《茉莉花》南方民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广泛流行着“楚生”和“吴声”之类的民歌。

楚生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

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两千多年来,这种风格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通常,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云南:《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猜调》浙江:《对鸟》(采用吴地方言演唱,前两段徵调式,后两段羽调式)湖北:《龙船调》、《幸福歌》(蒋桂英根据湖北天门的一首小调改编而成,采用领、合的演唱形式)《太阳一出照四方》是湖南小调四川:《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风格特点:歌词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状态、文化交流。

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民歌体裁:分为长调(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短调两种。

长调:旋律悠长、节奏自由,舒缓起伏较大,音域宽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具有抒情性(牧歌、赞歌、思乡歌),如《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巨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如《森吉德码》、《嘎达梅林》。

藏族早在12、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

藏族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较为自由,爱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

藏族的民歌常与舞蹈密切结合,常见的歌舞有堆谢(《正月十五那一天》)、囊玛(《阿玛勒火》)。

民歌主要有山歌、牧歌、情歌等。

《宗巴朗松》(是一首囊玛音调)、《酒歌》西藏民歌代表作品:《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宗巴朗松》《天上飘着彩虹》《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藏族舞蹈形式:锅庄、弦子、踢踏舞(堆谐)。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以及“回纥乐”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衬词有长有短,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维吾尔族民歌代表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牡丹汗》《阿拉木汗》《新疆好》《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就是以手鼓为伴奏乐器的表演性舞蹈。

《一杯酒》是新疆民歌《送我一枝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

少数民族乐器介绍:新疆:弹布尔、手鼓(新疆各少数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艾介克、热瓦普藏族:扎木涅、根卡冬不拉哈萨克族古来的弹拨乐器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都它尔乌孜别克族弹拨乐器月琴彝族人民常用的弹拨乐器。

云南、四川、贵州等省的彝族地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朱色烈》象脚鼓傣族重要的打击乐器(葫芦丝、鋩锣)葫芦丝簧管吹奏乐器,又叫葫芦箫,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

傣族的葫芦丝又称为“筚朗叨”意思是“带葫芦的直吹的筚”巴乌簧管吹奏乐器,也叫把乌,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

伽倻琴朝鲜族的弹拨乐器少数民族歌舞果谐是流传在后藏广大农区,又名“弦子”有着“西藏农村歌舞”之称的美誉。

果卓汉语的谐音“锅庄”,是一种起源古代藏民围绕篝火或室内锅台,进行自娱性的圆圈形式的歌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长鼓舞是朝鲜舞坛上的一颗明珠。

孔雀舞源于傣族民间的一种舞蹈。

阿细跳月云南红河彝族舞蹈少数民族节日傣族泼水节阳历4月中旬彝族火把节农历6月24,连续三天壮族歌于节“三月三”“歌婆节”蒙古族那达慕农历6月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①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②民歌歌词和旋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和变化③民歌依靠于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借助记谱法或其它方式④民歌不体现作者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紫竹调——江苏脚夫调——陕西赶马调——云南龙船调——湖北斑鸠调——江西民乐合奏《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合而成。

彝族《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

《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短小精悍,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

《阿细跳月》民乐合奏彭修文编曲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跳月”是彝族人民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侗族《吹芦笙》是一首富有浓郁少数民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抒情歌曲。

表现了侗族儿童幸福欢乐的生活情景。

(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

)《五月蝉虫唱得好》朝鲜朝鲜——《道拉吉》《卖花姑娘》(电影同名插曲)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

《桔梗谣》、《诺多尔江边》乐器是伽倻琴,有12根弦,音色深沉柔和,表现力强。

苗族1.“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创作的口笛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小提琴独奏曲)陈钢编曲,其音乐主题取材于贵州台江苗族的飞歌,这种山歌中出现的自由延长的滑音十分富有特色。

2.《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

(芦笙调是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蒙古族好来宝是蒙古族的说唱艺术,意为“联词”一般一个人自拉四胡自唱,唱腔根据内容选用事宜的曲调反复唱完为止。

《那达慕之歌》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体育集会,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傣鋩锣是傣、佤、壮、景颇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流传于云南、广西等地区象脚鼓因鼓形似象脚而得名,流传于云南、傣、景颇等民族中哈萨克族《美丽的夏牧场》哈萨克族阿肯:哈萨克民间歌手的统称,自弹自唱。

哈萨克族民歌《美丽的姑娘》、《都达尔和玛利亚》、《嘎俄丽泰》、《我的花儿》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塔吉克族民歌鹰笛是塔吉克族的吹奏乐器手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

《其多列》哈尼族民歌《举杯祝福》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乌孜别克族乐器种类:都它尔、热瓦普、弹布尔等弹拨乐器和手鼓、撒帕依等打击乐器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主题音调(杨白劳的“十里风雪”)是以山西秧歌《捡麦根》为素材创作的。

《鸭子拌嘴》\《流水》是根据西安鼓乐的开场锣鼓和陕西民间打击乐改变而成的清锣鼓乐,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鸭群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塞》由郑路、马洪业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拨乱反正,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塞,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了丰收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