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五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五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人民民主专政B.多党合作制C.政治协商D.依法治国答案:D2.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理论B.基本纲领C.基本路线D.基本方针答案:B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文化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答案:D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答案:B5.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辩证唯物史观B.唯物辩证法C.辩证否定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6.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人民群众是指A.除领导人以外的普通百姓B.全体劳动者C.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D.被剥削与被压迫的阶级答案:C7.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8.价值规律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D.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渗透答案:A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解放思想答案:A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变化B.事物的质变和飞跃C.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答案:D11.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因为A.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客观精神D.真理是任何人都可利用的答案:B12.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答案:B1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D.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答案:C14.抽象的可能性是指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答案:D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B.新解放区土改的完成C.统一全国财经工作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答案:D16.在现代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要素是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工具D.劳动对象答案:A17.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建成社会主义社会B.解放生产力C.发展生产力D.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C18.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党的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B.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提出D.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答案:A19.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答案:D20.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改革B.原有体制的修补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答案:C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卷一、选择题:1~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把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4、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激辩论观点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从知觉到表象B、从判断到推理C、从认识到实践D、从实践到认识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10、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是A、自然科学B、劳动者C、教育D、经营管理1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A、经济利益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冲突C、思想观念的差别D、生活方式的不同1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1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改革与开放D、发展与创新16、从社会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社会属于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18、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实现共同富裕D、建成小康社会19、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A、四项基本原则B、人人平等原则C、和平共处原则D、公平正义原则20、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鲜明的特点是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自主创新D、依法治国21、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分配方式的是A、经营方式B、管理方式C、生产方式D、决策方式2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其A、资产组成B、经营权掌握在谁的手里C、管理模式D、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99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1999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卷(专升本)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A.思维问题和存在问题B.本原论问题和同一性问题C.认识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存在形式C.时、空标度D.运动方式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内容是A.主观的B.客观的C.思维的结晶D.认识的结果4.事物的质,是指事物自身的A.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B.结构C.存在方式D.性质5.事物的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它们是A.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B.数量的增减,结构的改变C.内部变化,外部变化D.形式变化,内容变化6.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完全抛弃B.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环节的中断D.事物发展过程的中断7.把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绝对化,是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8.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A.必然性的特殊形式B.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C.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D.可以发生的、并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趋势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是A.感性认识的深化,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经过实践检验的C.感性认识的基础D.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形式是A.客观的B.主观的C.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D.外在的11.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A.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B.生产力是形式,生产关系是内容C.生产力是本质,生产关系是现象D.生产力是现象,生产关系是本质1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13.两个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的价值形式是A.简单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D.货币形式和简单价值形式14.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A.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B.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5.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公有制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1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按产品的最终用途形成A.生产基金和消费基金B.生产基金和积累基金C.消费基金和储备基金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17.市场经济是A.实现人们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B.商品经济的运行模式,生产资源的配置方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商品的交易方式18.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孙中山1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是签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近代中国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2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中共“四大”D.国民党“一大”2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23.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土地革命24.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七大”D.“八七”会议25.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是要不要A.抗战B.发动人民群众抗战C.开展游击战争D.进行持久战26.中国抗日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的根据是A.敌强我弱B.敌小我大C.敌退步我进步D.敌寡助我多助27.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事件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三大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29.1998年5月11日和13日,为了公开谋求地区霸权,首先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竞赛,造成南亚局势骤然紧张,并威胁到世界安全和稳定的国家是A.菲律宾B.泰国C.印度D.巴基斯但30.1998年6月中旬一9月上旬,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是在A.珠江流域B.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31.建国以来,表明我国进^41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在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州一次重大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完整周期,它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33.商品经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个因素.3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所坚持的策略总方针是________进步势力,________中间势力,________顽固势力.35.1998年5月3日,欧盟在________举行首脑会议,经过谈判,确认比利时、法国、德国.西班牙.卢森堡.意大利等________个国家为首批欧元成员国,同时任命________为首任中央银行行长,欧元区宣告成立,并决定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36.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重申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原则”,即不支持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
【精选资料】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38. 2001 年 7 月 13 日在 市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 112 次会议上,中国北京获得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39. 2001 年 9 月,中共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指
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保证是坚持
。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②合理 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5.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36 .领导和执政 拒腐防变 37 .吴文俊 袁隆平 38 .莫斯科 2008 39 .十五届 六中 任人唯贤 40 多哈
世界贸易组织(或 WTO)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 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积累生产经验和改进工具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
的、 的文化。
35.“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
制度,在香港、
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6.要实现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不断提高党的 二是不断增强 能力。
水平,
37. 2001 年 2 月 19 日,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签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并向首次获奖的 和 颁奖。
A.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 B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C.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D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30.在西部大开发中, 2001 年 6 月 29 日动工兴建的铁路是 A.兰新铁路 B .青藏铁路 C .成昆铁路 D .南昆铁路
成人高中考试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政治题往往具有时效性,但是根本规律都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要求考生多做题形成题感.小编在此整理了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题目,希望能帮助到您.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全党和全国的工作中央是(A)A.经济建设B.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C.坚持改革开放D.实现共同富裕2 .重新强调并进一步丰富和开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D)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3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氐,经济开展落后8 .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A.田可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阶段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兴旺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C.开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D.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5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A)A.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8 .坚持改革开放C.实行依法治国D.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6 .党的十三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A.根本路线B.根本纲领C.根本方针D.根本政策7 ,社会主义开展的动力是(B)A.革命8 .改革C.阶级斗争D.无产阶级专政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与表达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9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A.解放和开展生产力10 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开展公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D.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根底,稳固社会主义制度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A.经济建设12 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C.坚持改革开放D.建设精神文明1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B.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C.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D.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A)A.以经济建设为中央,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13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C.自力更生D.艰苦创业1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由于改革(B)A.是社会开展的动力B.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C.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开展14.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根本路线B.根本纲领C.根本方针D.根本政策1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到实现兴旺的社会主义16 .坚持党的根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央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不动摇17.我们党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C)A.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B.以经济建设为中央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改革开放1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C)A.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B.原有体制的修补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19 ,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的核心是(B)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C)A.开展教育和科学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D.开展文学艺术二、辨析题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 答:正确.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将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1)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由于:①改革也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开展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主义中通常的一般性变革,要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开展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广泛性,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④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党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①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②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③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促进生产力开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三、简做题1 .改革、开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什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开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开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1)开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央, 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不可时候都不能动摇.(2)改革开放是推动开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开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底.(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开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开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开展,必须进一步稳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根底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根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抗抛弃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迷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熟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底.3 •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1)四项根本原那么,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那么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开展方面,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3)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开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根本原那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回乡务农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4)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的方根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央,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一个中央,两个根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的简明概括.(3)一个中央,两个根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根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央.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央,就等于动摇了根本路线.坚持根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央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根本原那么是立国之本. 四项根本原那么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5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央是由于:(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开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兴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开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央.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根底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根底,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稳固社会主义制度.辨析:改革、发慌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影响改革、开展.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和正确熟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答案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兴旺状态.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才能是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①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地兴旺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兴旺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开展社会生产力.第二, 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根本实现现代化,到达中等国家水平.这决定了我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正确熟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①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反对冒进,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②明确长期性,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勤俭建国、艰苦奋斗.③明确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用上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兴旺国家.(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从一般原那么,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展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2 .试述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中央任务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与中央任务的关系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①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②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③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开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我们在表述现阶段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的.(2)主要矛盾决定中央任务.①认清主要矛盾十分重要.只有认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中央,确定现阶段的中央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错了主要矛盾一切皆错.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改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以下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观点的是()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电闪雷鸣,风来雨至6.以下各项表达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开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对立和统一的观点D.本质和现象的观点7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8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C.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辩证否认的原理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量变和质变10 对立统一C.联系和开展D.辩证否认11 否认之否认规揭示的事物的开展是()A.稳定性与变动的统一B.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2 .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哲学关系的哲学一句是()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C.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3 .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动力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简做题辩证否认观包括哪些内容?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如何坚持辩证否认观?答案解析:01正确答案:C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等.C项中的相反相成表达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即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离异柜互排斥、相互消蚀等.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根本性质发生变化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突破现存事物的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转化, 并使一物变成他事物.C项中的物极必反表达了矛盾的相互转化,即矛盾的斗争性.A顼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了外因对事物开展的影响;B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达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项中的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表达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原理. 02正确答案:C.2 .此题考查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表达了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的度,必然引起质的变化.03正确答案:A.3 .此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局部内容.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的一局部或一个过程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而哲学是在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中揭示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的开展要用哲学来指导, 而哲学的开展又以各门具体科学的开展为根底.所以,它们之间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是正确选项.04正确答案:D.4 .此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局部内容.此题要求考生了解什么叫开展,开展的本质是什么.开展是事物的运动和过程.开展首先是指一种前进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从内容来讲开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陈代谢;从形式上讲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展也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开展和灭亡的过程.开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为什么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或者说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于:①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新,是由于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而旧事物之所以IH,是由于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便不可抗拒了②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新事物否认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开展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就社会领域来说,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新生事物终究是不可战胜的.所以,D是正确选项.05正确答案:A.5 .此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局部内容.乐与悲苦与甘,都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 只有对立面的不同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从量变过渡到质变,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旧统一体的破裂,新统一体的产生.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开展的决定力量,由于它规定了事物开展的性质和方向. 乐极只能生悲,苦尽才能甘来.所以,A是正确选项.06正确答案:A.6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世界的永恒开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开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向复杂.有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开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07正确答案:D.7 .此题考查了辩证否认的哲学道理.辩证否认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并通过自我否认,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开展.它包括两层含义:(1)辩证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2)辩证否认是扬弃.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即对历史文化遗产要既克服又保存,即变革又继承,表达的即是扬弃的观点.08正确答案:C.8 .此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1)联系的观点;(2)开展的观点.09正确答案:B.9 .此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语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局部内容.此题要求考生了解事物开展的过程及其原因.任^可事物内容都包含着肯定和否认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其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认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事物的辩证否认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由肯定到否认、又到否认之否认的有规律的开展过程,这就是否认之否XE规律.①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了事物开展的整个过程.任^事物的开展都是由三个阶段、两度否认所构成的完整过程或周期.由于彳丑可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认两种对立因素,事物在肯定阶段时,这两种因素处于相对静止的统一状态.随着否认因素的开展,经过斗争,战胜了肯定因素,事物就从肯定走向否认.事物经过第一次否认,虽然吸取了原有事物中有益的因素,使矛盾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开展的否认阶段同原来肯定阶段形成新的对立双方,又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产生着新的矛盾.因此,只有通过第二次否认,才能克服这种片面性,解决前两个阶段的矛盾,既保存了各自的积极因素,又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达到了在更高根底上的肯定方面和否认方面新的对立统一,事物才能在其自身矛盾运动中,使自己不断完善,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完成它的历史过程.②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开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次转化,才能形成开展周期性的特点,才产生第三阶段重复第一阶段某些特征、特性的回复现象.但是,这种回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它的内容已大大提升和开展了.形式上的回复和内容上的提升的统一,就使开展过程的三个阶段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所以,事物开展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是否认之否认规律最根本的特征,它揭示了事物开展的整个进程既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简单循环,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即开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向上的,但前进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所以,B是正确选项.10正确答案:D.10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开展的内在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开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内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理论依据.11正确答案:B.1L考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简做题辩证否认观包括哪些内容?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如何坚持辩证否认观?(1)辩证否认观的内容是:第一,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认是事物开展的环节.。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六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六一、选择题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人们的政治立场不同B.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C.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D.人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答案:B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本质与职能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答案:A3.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D.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答案:C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封建主义B.帝国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答案:B5.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 )A.新民主主义共和国B.工农专政共和国C.人民民主共和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A6.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公私兼顾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典型示范、公私兼顾D.国家帮助、公私兼顾、典型示范答案:B7.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英美派答案:C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B.耕者有其田C.土地国有D.减租减息答案:D9.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六届七中全会D.中共七大答案:B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答案:B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议会制B.三权分立C.集体领导D.民主集中制答案:D12.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不包括( )A.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B.中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C.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D.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答案:B13.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答案:C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与党情的变化D.中国人民的努力答案:B15.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保持党的先进性B.发展C.增强党的活力D.理论创新答案:B16.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D.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A1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 )A.社会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救助答案:C1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答案:A19.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答案:C20.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答案:B二、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的”的判断标准?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199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199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语法·填空·A power supply is a device that produces electricity for use by electronic equipment or that converts the electricity from the utility mains to a form suitable for use by electronic equipment. 1.that引导两个定语从句,均用来修饰device;2.to convert…to/into:把······转变成······,相当于to change…to/into。
·The ability of a power supply to maintain a nearly constant voltage is called the regulation.不定式to maintain a nearly constant voltage充当定语。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receiving equipment be capable of separating the desired signal from the unwanted signals that are also inducing voltages in the antenna.句型it is necessary that…:it是形式主语,that引导主语从句,从句中需使用虚拟语气,即从句的谓语动词使用(should)动词原形,如句中的de capable of。
·It has already been pointed that,···,the energy abstracted from radio waves of that frequency will be much greater than the energy from waves of other frequencies; this alone gives a certain amount of separation between signals.abstracted from radio waves of that frequency是过去分词短语,充当定语,修饰energy,其中that frequency指a particular frequenc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2分,共44分)
1.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2.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往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3.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它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B.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它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D.它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矛盾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
这件事说明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7.17世纪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监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1980年10月罗马教皇不得不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
A.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C.谬误是对客观实际的歪曲反映
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8.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是
A.个人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9.一段时间内,我国一些商品积压,销售不旺,商家纷纷降价销售。
这表明
A.价格是由商家自行决定的
B.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D.价格是受生产效率影响的
10.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是由于商品经济中存在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格和价值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阎的矛盾
D.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11.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它是
A.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C.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基础
D.生产剩余价值的唯一条件
1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他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确定股份制企业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
A.持股股民的身份
B.股东数量的多少
C.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D.捏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13.稳定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
A.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B.稳定完善农村所有制的结构
C.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儿国民经济各部
A.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B.已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
C.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D.各种消费品的重要来源
1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
B.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
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D.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同
16.在国际贸易中,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A.一国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发达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
B.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 D.世界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全体公民的自治机关
B.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C.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机关
D.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18.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
A.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决定的
B.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决定的
C.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D.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1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与法制的统一
D.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20.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家主席
21.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澳门就要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在统一祖国大业上又将迈出新的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日期是
A. 1999年7月1日
B. 1999年10月1日
C. 1999年12月20日
D. 1999年12月31日
22.我国取得1998年抗洪抢险胜利后,下决心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保证大江大河的安全。
为此,有135个重点森工企业和长江、黄河上游重点地区地方森工企业近百万职工转产,以保证启动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治理大气污染工程
C.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D.环境达标工程
二、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符合题意的。
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
(每小题3分,共45分)
23.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意识只能反映物质,不能影响物质形态的改变
25.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这名话包含的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哲学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世界是永。
恒运动的
D.宇宙中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2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
B.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C.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7.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坚持一系列“两手抓”;在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要看到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大好形势。
这样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28.爱因斯但说:“刻卜勒的惊人成就,是证实下面这条真理的一个特别美妙的例子,这条真理是: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A.感性经验并不十分重要
B.理性认识是知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有指导作用
29.货币流通规律告诉我们,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A.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
B.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A.都延长工人的工作日
B.都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C.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都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