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黄鹂
【8A版】高中语文-《黄鹂》教案

黄鹂【教学目标】一、分析诗歌中“黄鹂”这个意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学生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比较阅读,了解徐志摩诗的特点。
【教学设想】徐志摩这个名字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可以通过留预习作业——“走近志摩”,让学生走近诗人,搜集徐志摩的资料,了解他的主要经历。
(上网、到图书馆查阅)从《黄鹂》入手,拓展阅读,比较《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阔的海》三首诗在意象、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阅读《黄鹂》。
(一)简述诗歌内容诗歌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梢,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一个怎样的群体,可以想象),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
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二)分析意象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不十分清楚了,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我们在诗中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
引导题:1黄鹂有何特点?(1)“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中,“掠”“颜色”表现了黄鹂的什么特点?(2)“不作声”能看出黄鹂什么特点?(3)如何看待诗人“艳异”的感受?(4)两次出现“春光”“火焰”“热情”含义有何不同?本体、喻体有何不同?2你觉得“黄鹂”象征什么?(三)体会诗人的情感引导题:(1)“我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我们”在期待什么?(2)“怕惊了它”表现“我们”怎样的心理?(3)结尾中“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诗人感受如何?(4)这首诗言终意犹未尽,试谈谈诗人还有哪些未尽之意。
(四)讨论师生以上述问题为引导,主要理解下面三个问题。
1黄鹂有何特点?抓住“掠”“颜色”“艳异”等词语可以看出,黄鹂迅捷、惹眼,这是黄鹂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感受,充满灵性、给人带来意外惊喜;“不作声”又多了几分神秘,引人向往;前一个“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比喻黄鹂,使人感受到它充满生机、活力,热烈、冲动、张扬,引人向往。
高中语文 黄鹂课件 语文必修1

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 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它 的极致。
黄鹂 太湖美景
美 的
各种事物
美的
(包括文艺作品) 环境
极 致
学生作业:
1、从“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 漠”“雁排长空”四种景象中任选一种(也可写 其它的事物)加以想象,写一段百字左右的描写 性文要字求。:描写一定要体现出极致的特点来。
作者几次见到黄鹂?每次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黄 鹂的生存状态和“我”的心情态度分别有什么变 化?
次 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心情态度
初次见面
啼叫,富有召唤性和启
炮火洗礼中 发性;飞起来迅若流星, 金色的羽毛,美丽极了。
一闪而过
二次见面
深密幽静的林木 猎抢瞄准
好象安家落户 一去不返。
鸟市上 三次见面
被系,被玩弄, 羽毛焦黄,神气 凄惨。
2、以《我心目中的高中生活极致之美》写一篇 短文。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高中语文】黄鹂ppt精品课件33

“中国第一才女”林徽音
◆1904年生 ◆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 结婚 ◆回国后(1931),任教于东 北大学建筑系 ◆1955年,病逝北京
陪泰戈尔访华
陆 小 曼
“交际花”陆小 曼
◆名眉 ◆1903年生 ◆1920年从母命与王 庚结婚 ◆1926年七夕,与徐 成婚 ◆1965年5月病死上海
黄鹂(据《现代汉语辞典》)
黄鹂(huá nglí )鸟,又名黄莺。 世称“金衣公主”身体黄色,自 眼部至头后黑色,嘴淡红色。叫 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 对林业有益。
找同学简述《黄鹂》的内容:
诗歌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 掠上树梢,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 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 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一个怎 样的群体,可以想象),小心翼翼地聚 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儿引吭 高歌。可是最终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写作背景:
徐志摩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如拜伦、雪莱的 影响。胡适曾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 ‘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 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就 是这样一个对“爱、自由、美”的渴望的 “痴鸟”,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这样的诗人必然会在现实中承受痛苦、失 望和幻灭。《黄鹂》发表与1930年,这首 诗就和他其他许多诗作一样,指向这种理 想与现实的冲突。
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 都寓指了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 东西已经“不见了”。由此我们可 以想到后一个“像是春光,火焰, 像是热情”比喻一种理想的破灭, 韶光易逝,青春不回,爱情并非不 朽,等等。
《黄鹂》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 的“红靛儿”、“虎不拉儿”、“黧 鸡儿”,有何用意?
黄鹂对生存环境有自己的要求,为下文分析黄 鹂和生存环境的关系作铺垫。
3、作者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 鸥?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说明一些人残忍 的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说明环境对鸟儿的重 要。表现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 因为海鸥和黄鹂一样,都是鸟,也都是美的事 物的象征。 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来写的。
溢着气息,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浪漫主义。
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 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大儒,一个大儒。这样的一个 人物,出现在时下的中国,尤其是天津大码头上,真是 不可思议。数十年的文坛,题材在决定着作品的高低,
关 过去是,现在变个法儿仍是,以此走红过许多人。孙犁 注 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
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
走
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还有一些散文集、论文集。
近 优秀短篇小说有《荷花淀》《芦花荡》。
孙 形成于50年代后期,以河北地区作家为主
犁
的现代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就是 因孙犁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作品
以农村题材为主,在现实主义基调上,洋
全文总结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了作者 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鸟儿的丑恶行径的 义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物(包 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 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 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各种事物都有它的 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 种极致”的道理。
黄鹂PPT课件

• 闲情逸致、淋漓尽致、惊 弓之鸟、迅若流星、天高 气爽、湖光山色、飞禽走 兽、谛听、眼福。不暇、 洗礼、网罗、拍击、褒词、 业绩
试思考下面五个问题
• (l)文中共几次写到黄鹂?
• (2)每次黄鹂的境遇如何?有什么特 点?作者的感受怎样?
• (3)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可不可删 去?
• (4)作者写他曾目睹一只海鸥的惨遇, 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 (5)你能说出“极致”在文中究竟是 什么意思吗?
(l)文中共几次写到黄鹂?
次数 境况
特点
第一 抗战时期,色彩艳丽、声音诱 次 炮火洗礼 人、姿态矫健
第二 青岛海滨, 追逐逗闹、安家落 次 杨树林里 户
第三 杨树林里, 险遭枪击,一去不 次 老史试枪 返
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九课
黄鹂
作者:孙犁
历代诗文中的黄鹂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 娇莺恰恰啼(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杜甫)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 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历代诗文中的黄鹂(二)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 鹂深树鸣(韦应物)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杜牧)
贾平凹论孙犁
• 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 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 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这 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时下的中 国,尤其是天津大码头上,真是 不可思议。
贾平凹论孙犁(二)
• 数十年的文坛,题材在决定着作 品的高低,过去是,现在变个法 儿仍是,以此走红过许多人。孙 犁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 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 置,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 的又都是文学。
第四 囚系鸟市, 羽毛焦黄,神气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课件 (共21张PPT)

1、全国20多个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战" 政策优惠 “百万人才进海南”计划。落户、住房、 补贴等。 西安,凭借身份证、学位证半小时在手机 申请落户。
2、武汉,毕业证就落户,租房8折。
六、作业
按照应用提升案的要求。记下 学习本文的感受或者学习本课 的收获。
《黄 鹂——病期琐事》
孙犁
一、认识黄鹂: 自主预习案第二题:结合学案上的“知识链接”,了 解黄鹂这种鸟;回忆有关诗句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金昌绪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
黄鹂形态清丽,叫声 婉转,又多与大好春 光联系在一起,成为 美好事物的象征。
二、整体感知
自主预习案 第二题: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主 旨。(教材69页导读)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旨:各种事物都 有它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 发挥这种极致。
三、深入理解
1、作者对黄鹂四次追求经历与主 旨的关系,体会“在一定环境里才 能发挥它的极致”的主旨哲理。 (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出组内共性 问题)
通过事例进一步理解:
1、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2、南塘后主李煜,本身是诗人的性 格,不擅长治国理政,给他一个国家,
难以治理。国破家亡的环境,使他诗 人的才情发挥到极致。
主旨哲理:
1、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能使 之“发挥极致”的生活环境。 2、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 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3、呼唤要为一切人才的成长、发 展创造和谐、自由的环境。
自由啼叫自由 赞美领悟
飞翔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高中二册9课《黄鹂》

高中二册9课《黄鹂》高中二册9课《黄鹂》《黄鹂》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2.品味、学习本文精彩的语言。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文中插入海鸥这一材料的用意教学设想1.事先了解常州北郊中学的校园环境,由环境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本文的内容并不艰深,因此,当较多地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一、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研讨的课文是——黄鹂,她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黄莺,本文的作者是孙犁。
二、引用诗句引导:你们学过哪些写黄鹂的诗句?回忆后,导入——在我的心里,下列诗句是写黄鹂的佳句。
出示下列投影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思考:这些诗中的黄鹂的生活状态怎样?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明确——生活得自由欢畅,可以从“鸣”、“争”、“啼”、“一两声”等词中感受到。
探究:作者把生活得自由欢畅的黄鹂放到了一个怎样的背景中去写的?明确——美丽的春景之中,可以从“翠柳”、“暖树”、“绿映红”、“日长飞絮轻”等语句中感受到。
.总结: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读者感受到的是美,一种景物一体的和谐之美。
下面我们来研究今天要学的课文,看看文中的黄鹂和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
三、研读课文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注出表现黄鹂的'生存环境和形色神态的语句。
1.学生自由交流。
2.讨论、小结有关黄鹂的材料,按照“地点”——“生存环境”——“形色神态”的顺序完成表格。
地点生存环境形色神态阜平丛林、阳光尖利啼叫、迅若流星、金色羽毛青岛林林深密幽静追逐逗闹枪口之下一去不返鸟市玩弄之中焦黄羽毛、凄惨江南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全部美丽3.引导:请大家他细研讨一下这五幅画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后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总结: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假如文章只有这样五幅画面,那么,从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黄鹂生存环境不同,呈现出的形色神态也截然不同。
《黄鹂》阅读答案2篇

《黄鹂》阅读答案2篇《黄鹂》阅读答案2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鹂》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鹂》阅读答案1黄鹂——病期琐事(一)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
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二)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作者“想多看一眼(黄鹂)都很困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两句的好处在于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在第(一)节中,作者说“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这里,“黄鹂的啼叫”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3.“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 争 年 代 青 岛 疗 养 鸟 市 漫 步 江 南 春 季
一 闪 而 过 大 饱 眼 福 焦 黄 凄 惨 全 部 美 丽
美 丽 极 了 意 犹 未 尽 刺 痛 我 心 全 新 感 悟
遗 憾
惋 惜
怜 爱 欢 喜
演 稿
示 1
文
2 3 后 等
蜜颜网
不庀夻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 极致,但只有在一定的 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 极致。
黄 鹂病期琐事
孙犁
江西省南康中学
廖圣平
学习重点:
1.对课文的哲理 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 法,学习精彩的语言。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两 只 黄 句绝 鹂 鸣 甫 杜 翠 柳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黄鹂》蕴含的哲
理
黄 鹂 各 种 事 物
美 的 环 境
美 的 极 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三 法、 。可 以 评 价 说 理 的
身二 的、 正可 确以 性评 ;价 哲 理 本
出一 的、 过可 程以 ;评 价 哲 理 得
基 本 方 法 ︓
评 价 文 章 哲 理 的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千 里 莺 绝 啼 句 绿 杜 映 牧 红 ,
初见黄鹂
战争年代 一闪而过
美丽极了
大 饱 意 眼 养 犹 福 未 尽
再 青 见 岛 黄 疗 鹂
三见黄鹂
鸟市漫步 焦黄凄惨 刺痛我心
全 新 感 悟
全 部 美 丽
江 南 春 季
四 见 黄 鹂
初 见 黄 鹂 再 见 黄 鹂 三 见 黄 鹂 四 见 黄 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