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随笔《做官与修德》感想
官德修养之我见

官德修养之我见
听了中央党校王杰教授的《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报告后,感受颇深,感觉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仍然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王杰教授指出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良知的血液。
修身正己立德正是我们我们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为做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很多官员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变得以金钱为中心,以权力为中心。
金钱至上的思想让一部分人迷失了方向,脱离了群众。
走上了腐败贪污犯罪的道路上去。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党的廉政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廉的基本含义就是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
对于为官者是否清廉,不能只‘听其言信其行’,而应该做到‘听其言观其行’。
寡情少欲是为官清廉的前提,所以还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作用。
强化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入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读《官德》一书心得

读《官德》一书心得“官德”修练贵在持之以恒读《官德》一书心得参加今年仪电控股纪委的读书思廉活动,重点阅读学习了推荐读物《官德---领导干部道德修养读本》。
在仪电控股全面推进新战略实施,加快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商务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效劳业为支撑,使信息效劳业和电子制造业高度融合,将仪电控股打造成产业特色清晰、竞争优势明显、富有创新活力的产业集团的新形势下,通过读书思廉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强化以德立身、以德为政、廉洁从政的工作理念,持续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气氛,及时有益。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决定事业的成败。
《官德——领导干部道德修养读本》贴近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特别是围绕一些领导干部道德“滑坡”,说明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素养,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示。
全书论述了培育官德、践行宗旨、志存高远、选贤任能、忠于职守、勤于调研、弘扬正气、遵纪守法、接受监督、清正廉洁、崇俭抑奢、择善交友、贤明治家、坚守诚信、艰苦奋斗、兼听勿塞、光明磊落等31个专题,在内容和品味上切合领导干部“口味”,适合领导干部的现实思想需要。
读后颇有感触。
作为基层企业的党政干部,其实也不算什么“官”。
但廉洁自律,勤政敬业的从业的“官德”修养必须常修不止的。
领导干部的“官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形成的。
持之以恒的“官德”修养,我认为应该在四个方面注重修练:一要注政治品德的修练政治品德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集中表达。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政党组织中的一员,对党是不是忠诚,与党中央是不是保持一致,是加强“官德”修养的首要任务。
在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经常社会开展问题更加多样,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社会思想更加开放,强调政治品德,坚持政治理想,坚决政治立场,永葆政治本色,对领导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官德 心得体会

官德心得体会官德是指一个官员廉洁、勤政、忠诚、公正、正直、有担当的职业道德品质。
在担任官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官德的重要性和真正具备官德需要付出的努力。
首先,官德是官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
官员是国家的公仆,代表政府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官员如果没有廉洁、勤政、忠诚、公正、正直等品质,就很难做到为人民尽责、行使权力公正,甚至可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害。
其次,官德是官员在实践中需要不断追求和坚守的品质。
作为一名官员,廉洁是最基本的底线。
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高度纪律性,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诱惑和腐败,不为私利而违背职责。
勤政就要求官员要敬业、尽责,发扬努力工作的精神,不图虚名、不懒政怠政,勤勉为人民服务。
忠诚是要求官员对党和国家的高度忠诚,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毫不动摇地执行党的决策部署。
公正是官员要具备的一种正义感,要明辨是非,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做到公正廉明,真正做到公正执法、公正裁决。
正直是官员必须具备的高尚品质,要做到言行一致,讲真话、干正事,不折不扣地贯彻诚信守法的原则,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官德是需要官员不断努力追求和完善的精神境界。
官员要注重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官德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官德高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不断努力追求,才能保持官德的纯洁和完美。
总之,作为一名官员,担负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官德品质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官德的官员,才能够真正践行“以民为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和福祉。
官德是官员的底线、责任和追求,我将时刻保持高度警醒,不断自省自律,做一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忠诚公正、正直守信的官员。
以德施政 常修为政之德 ——《官德》读后感

以德施政常修为政之德——《官德》读后感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保证单位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层工会根植于广大职工之中 是整个工会工作的基础 而开展好基层工会工作的关键在于工会主席。
身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经常会思考“怎样当好基层工会主席”,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工会主席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党员干部要通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人格魅力,树好官德形象。
党员干部的人品、官德和党性看似个人修为实则影响大矣关系到群众的满意度、社会的公信度和党的事业兴衰。
近期阅读了梁衡先生的《官德》一书,对如何当好领导干部,颇有一些感想。
《官德》一书对官德的要义做了深刻阐述 对官德的实践途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当标杆、做模范。
强调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一手抓教育、一手抓规范,尤其要加强监督。
对权力的监督,对权力的放纵,可能使其变成一个为所欲为的魔鬼。
强调要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不良作风、不良品德滋生蔓延的条件。
此外,还要大力树立典型、宣扬先进,引导领导干部“见贤思齐”使良好品德蔚然成风。
该书还列举多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例,证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在于有千千万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们党要继续带领人民前进,必须依靠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给社会一个榜样,使人们“以吏为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吏为师”的习惯,师什么呢,师其德。
官德的高下直接影响到民德的高下、世风的高下。
德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无形力量。
治国先治吏,国败吏先衰。
因为官员手中握有权力,任何道德的偏差失衡,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换句话说,官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这样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建设的问题,对于身为记者、官员、作家、学者的梁衡来说,对于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来说,自然是无法回避、亟需探索和研究的。
从政与官德

从政与官德——读刘森书记《坚守做人底线常修从政之德》有感县城管局马振川读了刘书记在《新乡日报》上所撰写《坚守做人底线常修从政之德》一文后,深有感悟。
这篇近万字的文章,是刘书记从政以来的所思所感,也是联系了长垣当前的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深入浅出地进了分析和论述,语言精炼,回味犹长,受益菲浅。
做人德为先,德比生命更可贵。
为官更要有德,官德要求更高,意义也更大更深远。
正如刘书记所言,官德是为官这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对官德的定义会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的形势与任务,应该如何理解为政之德的内容与要求?我认为,应该从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党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它赋予党员的使命等方面来把握。
那么它至少应该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务实、清廉、勤政、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为规范和与此相符合形成的一系列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
为政必修德,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为官者都普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必修之课、必用之功、必行之道。
尽管由于时代与社会的不同其强调的内容与要求存在很大差异,但为政必修德却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条基本规律。
首先是由为官者的身份与责任决定的,为官者负有管理社会、分配公共资源、协调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责任与相应的权力,因此要求为官者必须具有比为民者更高的道德水准;其次是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为官者的道德水准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和决定他在“为政”活动中的动机、行为、效果,官德不正,必定为官不正、为官不纯甚至鱼肉百姓;第三是由人所具有的自然与社会性所决定的,不管是什么人都受到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人非草木亦非圣贤,如果不重视道德修养,则难以为人,更难以为官,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目前我国处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市场化的大景下,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处在新旧体制的过渡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中、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之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之中,总的说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与成功的时代,一个充满诱惑与陷井的时代。
官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官德修养的心得体会官德修养是指作为一名官员,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官德修养对于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品质和责任。
在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官德修养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和观察,详细阐述官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首先,官德修养是作为官员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一个拥有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的官员,不仅能够为他人树立良好榜样,更能够让自己在工作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官德修养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勤政为民等。
只有始终恪守这些原则,才能够真正做到官德修养。
其次,官德修养是一种终身修炼的过程。
作为一名官员,修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需要内心的修炼。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官德修养。
这一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真正做到修养与进步相得益彰。
再次,官德修养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官员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官德修养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标准和要求,更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最后,官德修养需要注重自身的提升和学习。
作为一名官员,只有继续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
学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比如读书、参加培训、参观交流等。
通过学习,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结起来,官德修养是一项重要的品质和责任。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官德修养需要通过终身修炼、与时俱进和注重学习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官德修养的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清相国》读后感,做人做官与修德的感悟

《大清相国》读后感,做人做官与修德的感悟
《大清相国》读后感,做人做官与修德的感悟
《大清相国》是一部长篇历史官场小说,作者王跃文,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陈廷敬原名陈敬,二十一岁中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
他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
君王如虎,同僚似狼。
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成为一代名相。
读《大清相国》,源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推荐。
最近很多中学的老师在学生长假期间,也要求很多学生读这本书。
本人拜读了《大清相国》一书,对一代帝师陈廷敬辅国安邦、为民解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分享《大清相国》的读后感:做人做官与修德的感悟。
陈廷敬生于明末、长于清初,从政53年,历经28次升迁,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一直做到文源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成为康熙朝代的政坛常青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大清相国》一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尤其是以下三点,更对我们当前革弊正风、廉洁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
论为官之德心得体会

论为官之德心得体会论为官之德心得体会(精选6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为官之德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论为官之德心得体会篇1论官德修养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只有形成了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既然居官,就不能远离官德。
也不能逃避官德,更不能缺乏官德。
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
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
人生贵善始。
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
把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此言不谬。
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
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第一次,不能断然挡住第一次的人屡见不鲜。
胡长清、李乘龙等一些分子之所以成为千古罪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
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积成每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
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
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
原谅;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读随笔《做官与修德》感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虚报冒领差旅费,涉嫌贪污,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部门核实后已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段现已被刑事拘留。
(7月21日人民网)
如此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科学家却有如此低的道德修养,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反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党员干部应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第一,加强学习,坚定理念。
胡锦涛主席曾说:“加强学习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广大干部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多读书,读好书,见贤思齐,用知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避免因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追求高尚道德。
第二,付诸行动,德行合一。
一个人道德高尚与否,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表现出来。
一名干部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群众心里自然有底儿。
优秀干部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的爱戴、社会的赞誉,就是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爱民、亲民、敬民,在他们眼里群众利益始终高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