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5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一、单选题1.下列光学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 用日晷计时B. 用放大镜看书C. 筷子在水中弯折D. 猫在镜中成像2.小科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路可逆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B. 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C. 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大D.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 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B. 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 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象信息D.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5.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A. 光的漫反射B. 光的镜面反射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 光沿直线传播6.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A. 20°B. 50°C. 70°D. 90°7.如图所示,正在向左匀速行驶的小车上有一杯水,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在小车刹车的过程中,杯中水面略有倾斜,则此时反射角将(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A.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9.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A. 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B. 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10.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小金利用下述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一个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A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甲、乙两个人通过同一平面镜看对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甲看到了乙的同时,乙也一定看到了甲B .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甲看到了乙的全身像时,乙也一定看到了甲的全身像C .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甲看到了乙的半身像时,乙也看到了甲的半身像D . 甲看到了乙的全身像,乙可能看到了甲的全身像2. (2分)如图所示为甬城上空出现的“日晕”现象。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两次折射便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下列现象也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引起的是()A . 桥在水中的倒影B . 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C . 池水的深度看起来比较浅D . 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范围3. (2分)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B . 光照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C . 形成漫反射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 .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发生了漫反射4. (2分)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游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
这是因为游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其原因是()A . 发生了光的折射B . 发生了光的反射C . 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D . 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5. (2分)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 . 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C .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 . 乙一定能看到甲的全身6. (2分)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 . 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 . 变低了的树的虚像C . 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 . 变低了的树的实像7. (2分)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A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8. (2分)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A .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 .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 .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 .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9. (2分)两位同学做捉迷藏游戏,甲同学躲在书橱的背后,通过穿衣镜能看到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A . 不能看到甲同学B . 一定能看到甲同学全身C . 至少可以看到甲同学的眼睛D . 以上说法都不对10. (2分)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S表示鱼,S′表示鱼的像,如图所示,光路正确规范的是()A .B .C .D .11. (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的立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蜡烛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大B . 经过2s,蜡烛与它的像相距20cmC . 蜡烛的像相对于平面镜是静止的D . 若平面镜顺时针旋转至图中虚线位置,蜡烛的像与蜡烛垂直12. (2分)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B .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 .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 在医院的手术实、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13. (2分)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是()A . 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B . 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C . 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D . 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14. (2分)关于下列光学仪器,说法正确的是()A . 用凸透镜可以将太阳光聚集在一点上,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距B . 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的C .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成像的D . 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15. (2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 . 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 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 . 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 (共6题;共24分)16. (13分)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________ 台,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输________ (填“模拟”或“数字”)信号实现通讯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是以________ m/s的速度传递给对方的.(2)小红手机中有一张她站在湖边的照片,小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当时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 形成的,小红的“倒影”和小红本身的大小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等”),照片中小红的倒影部分________ (填“是”或“不是”)实际光线进入手机镜头形成的.(3)“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石墨烯__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________(填“导热”或“导电”)性能.石墨烯的比热容为 1.4×103J/(kg•℃),则0.1kg的石墨烯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 J.(4)“华为P8”手机的电池标有“标称电压3.7V”、“电池容量2680mA•h”的字样,“标称电压”是指手机工作时的电压,该电压对人体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安全电压,“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1mA•h=1mA×1h,则1mA•h=________A•s(安•秒),若手机通话时电流为268mA,则充满电后的手机最多可通话________ h,手机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电能为________ kW•h(保留两位小数).17. (2分)综合问答﹣﹣学农中的物理:小雨到学农基地实践时的几个场景如下,请你从中挑选一个,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A.插入水中的吸管,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B.用锋利的水果刀很容易切开西瓜;C.用电热水壶烧水,溢出的水流进底座,导致房间的总开关跳闸了.解释场景________:________ ,所以会有这个现象.18. (2分)(1)在光学中,折射率是这样定义的,让光线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介质发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n=sini/sinr,下面图为某光线通过等腰三角形三棱镜(顶角为2a)的光路图,则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2)A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测试(2)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30分)1. (2分)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
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A . 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 . 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 . 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 . 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考点】2. (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 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 . 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 . 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 . 墙上的手影【考点】3. (2分)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
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A . 向外旋转B . 向内旋转C . 向下旋转D . 向上旋转【考点】4. (2分)(2017·萧山模拟) 下列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的是()A . 平面镜中所成的像B . 岸上的人看见了水中的鱼C . 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D . 小孔成像【考点】5. (2分)(2020·永嘉模拟) 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下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斑(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会变为下图中的()A .B .C .D .【考点】6. (2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A .B .C .D .【考点】7. (2分)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 .B .C .D .【考点】8. (2分)(2019·鄞州模拟)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1)(I)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测试(1)(I)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45分)1. (2分)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 注水后的水池底部看起来变浅B . 平静的水中映出人的倒影C .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D . 站在阳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考点】2. (2分) (2019八下·宁波期末) 白天我们能看到桌子、黑板等物体,这是物体表面发生了光反射,使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
下列现象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A . 小桥在水中的倒影B . 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C . 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D . 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考点】3. (2分)(2019·浙江模拟)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闭合开关后,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
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光路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4. (2分)如图所示,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A . 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B . 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 . 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 . 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考点】5. (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 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 . 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 . 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D . 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考点】6. (2分) (2017七下·杭州月考) 一块平面镜玻璃厚薄不等.反射面a与镜子表面b不平行,如图所示.镜前一个发光点s,正确的结论是:自平面镜反射面a反射的光线()A . 都不能返回到光源sB . 只有一条光线可以返回到光源sC . 有一条以上的光线可返回到光源sD . 结论与a、b两平面间夹角有关【考点】7. (2分)(2020·温州模拟) 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2.5光的反射与折射(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
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
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2.(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临沂市文化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C.在水面下0.9m深处D.与蜻蜓相距1.2m3.(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4.(湖南永州·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我们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这是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C.丙图: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丁图: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对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光的反射的缘故5.(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1O的连线为法线。
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A.①B.②C.③D.④6.(贵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远看浅浅的湖水,一旦进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1)(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测试(1)(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48分)1. (2分)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光不能在水中传播B . 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C .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D . 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考点】2. (2分)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A . 光的直线传播B . 光的反射C . 光的折射D . 光的色散【考点】3. (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 立竿见影B . 黑板反光C . 雨后彩虹D . 海市蜃楼【考点】4. (2分)(2019·德清模拟) 春天来啦,漫步校园,花红叶绿,看到池中鱼儿在垂柳的“倒影”中嘻戏,豁然开朗;冲刺中考,放手一搏无怨无悔!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 我们看到红花是因为红花吸收红色光B .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 我们看到垂柳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D . 我们看到树阴下的“圆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虚像【考点】5. (2分) (2019八下·余姚月考) 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 . 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 . 放大镜把数字放大D .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考点】6. (2分) (2020七下·桐庐月考)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 . 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实像C .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 . 天上月亮到水面距离比水中月亮到水面距离大【考点】7. (2分) (2019七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是()A . 镜中的像变大B . 人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C . 镜中的像始终竖直D . 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考点】8. (2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所示)。
七年级科学下册 2.5《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 浙教

2.5《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A、200、200、B、200、700C、700、200D、700、700【答案】C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A、逐渐变小,且逐渐离开镜面B、逐渐变大,且逐渐靠近镜面C、大小不变,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D、大小不变,逐渐向镜面靠近【答案】D3.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0,当入射角增大50,则()A、反射角为650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0C、反射角为35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0【答案】C4.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答案】D5.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答案】C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答案】A7.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
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
该光斑()Array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答案】C8.清晨的西湖边,朝阳初现,植物叶上露珠晶莹剔透,花香飘散,湖面上雾气缭绕,别有一番风味。
七年级科学下册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同步练习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对应学生用书P64—P661.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A.立竿见影B.管中窥豹C.镜花水月 D.坐井观天2.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D)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C.发生镜面反射D.发生漫反射3.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D)A.90°、60° B.90°、30°C.0°、60° D.0°、30°(第3题) (第4题)4.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D)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C)(第5题)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现有一蜻蜓立于水面0。
6米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米,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C)A.2米B.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对应学生用书P64—P66
1.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立竿见影 B.管中窥豹
C.镜花水月 D.坐井观天
2.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D)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发生镜面反射 D.发生漫反射
3.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D) A.90°、60° B.90°、30°
C.0°、60° D.0°、30°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D)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C)
(第5题)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现有一蜻蜓立于水面0.6米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米,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C)
A.2米 B.1.4米
C.0.6米 D.2.6米
7.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B)
A.6:00 B.5:45
C.6:15 D.6:30
(第7题) (第8题) 8.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度,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9.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
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虚(填“虚”或“实”)像。
(第9题)
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厘米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厘米,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 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2厘米,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
实验最好在较暗(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若将蜡烛A相对于平面镜以0.1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其像相对蜡烛A以0.2米/秒的速度靠近(填“靠近”或“远离”),1秒钟后,蜡烛A与像相距4厘米。
(第10题)
1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
(第11题)
12.如图所示,相临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D)
(第12题)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解析】甲、乙各自反射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均可到达对方,但甲所处环境光线较亮,乙较暗,故甲看不到乙,而乙可看到甲。
13.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B)
(第13题)
,,,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故选B。
14.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第14题))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B(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不在(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中相符的是C(填字母)。
(第14题)
【解析】(1)该实验反复测量并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像应为C。
15.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第15题)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厘米,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厘米,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来确定像的位置。
(2)为了测出距离关系,必须用到刻度尺。
(3)外形相同的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5)物、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靠近2厘米,像也靠近2厘米,因而物与像的距离变化了4厘米,而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6)如果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调节后面的B蜡烛,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
l25777 64B1 撱39619 9AC3 髃28987 713B 焻.a< DL39703 9B17 鬗 420504 5018 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