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混凝土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的本质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安全、美观、经济、环保等方面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然而,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强度不足、裂缝、开裂、变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一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强度不足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强度不足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气孔、微裂缝等,这些缺陷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强度不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质量好的原材料。

优质的水泥和骨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此在选择原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质量好的产品。

同时,在施工中,应注意控制水泥掺量,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设置钢筋等,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设计中,为了尽量避免强度不足问题的出现,通常会在设计中留一定的余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二、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也是一个相对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温度变化、荷载变化等。

然而,无论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它都会对结构的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决混凝土裂缝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加固措施。

比如,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另外,在混凝土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伸缩缝等措施来缓解混凝土中的内部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和浇注量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三、混凝土变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变形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时间:2020-05-14T16:40:49.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作者:孙莅栋[导读] 摘要:目前,框架结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型式。

新疆凯盛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目前,框架结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型式。

本文从工作实际及相关设计经验提出几个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涉及结构安全及经济的问题。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结构体系的选择上,多层建筑由于建筑物高度不高,受水平力影响较小,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影响,宜选择框架结构体系。

在结构设计中常常发现混凝土框架设计时存在部分问题常常被忽略,随着人们专业素质的提高,业主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

设计不仅要美观、适用、安全,而且要经济。

因此,优质的结构设计不仅为业主带来利益,也为设计者本身提高了信誉。

加强结构设计质量,重视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本人总结了近年来在结构设计中发现的容易被忽略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供设计人员参考。

1.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合理选取:《抗震规范》第3.6.6.4条指出,所有的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主要是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弹性层间位移(包括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和弹塑性变形验算时楼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墙和柱的轴压比及墙、柱、梁和板的配筋、超筋超限信息等等。

为了分析判断计算机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结构设计计算时,除了有合理的结构方案还需依据概念设计判断结构计算简图的正确性。

2.梁、柱截面尺寸的调整:结构设计时一般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

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1。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中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中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中注意事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其稳定性、承载力、耐久性等方面表现优良。

然而,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时,需注意许多事项,以确保建筑物具有可靠和安全的结构。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中的注意事项。

一、设计阶段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必须仔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施工条件、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等因素。

必须有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案,以确保减少结构的受力,避免结构漏洞。

二、施工阶段一旦设计完成,接下来是施工阶段。

这个阶段同样也至关重要,任何行为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的不可靠。

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所有施工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以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特别是要注意构件的实际质量、数量、尺寸等方面,以确保与设计图纸一致。

2.确保模板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模板进行浇筑。

在选择模板时,必须考虑模板的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能够按照预设的形状流向模板内。

3.注意混凝土表面质量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对构造质量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当混凝土表面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时,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质量。

4.钢筋的布置需要合理在框架构造过程中,钢筋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施工时,必须确保钢筋的材质、数量、布置等方面符合设计要求。

因为合理的钢筋布置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验收阶段在施工完成之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必须进行必要的验收。

验收过程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现场验收验收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现场检查,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初步的检查。

2.结构安全性检测经过现场验收之后,需要进行结构的安全性检测,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3.完整性检测在最后进行完整性检测,确定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过程中,设计、施工和验收都十分关键。

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周密的验收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物有一个可靠和安全的结构,并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混凝土、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混凝土和钢筋为主要材料,通过一定的构造形式 将钢筋与混凝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 力和抗震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 计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剪力墙的厚度和配筋应合理设计,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3)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数量和长度应适当增加,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楼板设计
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水平承重构件,对于楼板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楼板的厚度和配筋应合理设计,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2)楼板跨度较大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提高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3)对于结构边缘和转角部位,应适当增加配筋和板厚,以提高结构的抗裂 性和延性。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注 意事项
1、合理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和 整体性具有关键作用。在剪力墙布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剪力墙的位置应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布置在某一轴线上,以减小结构的 扭转效应。
1、刚度适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刚度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刚 度过大可能导致结构变形能力下降,而过小则可能导致结构失稳。因此,设计 时需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荷载合理:荷载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合理确定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类型和大 小,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提高结 构的抗震烈度指标。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要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耐久性设计至关重要。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环境因素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差异显著。

例如,在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会长期受到氯离子的侵蚀,这可能导致钢筋锈蚀,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在寒冷地区,冻融循环是常见的问题,反复的冻结和融化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和剥落。

此外,酸雨、化学腐蚀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建筑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

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泥的品种和性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抗渗性。

优质的水泥能够提供更好的耐久性。

骨料的质量也不容忽视,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如碱骨料反应成分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膨胀开裂。

此外,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要注意其相容性和合理用量。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要确保水灰比适当,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钢筋的防护也是耐久性设计的重要环节。

钢筋的锈蚀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一方面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厚度来覆盖钢筋,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防锈钢筋或者对钢筋进行表面处理,如镀锌、涂环氧树脂等。

同时,在设计中要合理布置钢筋,避免钢筋过于密集,以减少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可能性。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对于耐久性至关重要。

裂缝的出现会为侵蚀性介质提供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

在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计算,控制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裂缝宽度。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养护措施也对减少裂缝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施工质量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施工过程中的振捣是否密实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

模板的安装质量、脱模时间的控制等都会对混凝土表面质量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O, . 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 5 板假定” 在结构计算 中 : 应选取符合实际情况的 12 _ 梁弯矩放大系数 的取值 : 1 当不计算活荷 楼板刚度计算假定 ,当计算模型存在开大洞 、 不 载或不计算活荷载不利布置时 , 可通过此参数调 连续 、 若连接 的情况 , 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 , 应 整梁在 恒活荷 载作 用下跨 中正 弯矩 ,一般 取 选用“ 弹性楼板假定计算” 计算 , 同时地震作用应 1 一 ., . 1 在选用时应注意 : 1 2 如果 活荷 载考虑 不利 采用总纲分析方法计算 , 而计算结构位移 比时应 布置时则此系数取 1 。 . 0
选取“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 刚性楼板假定” 进行 2结构构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补充计算。 21 .当结构楼 板有很大 凹人或 开大洞 时, 使 1“ . 剪切 刚度” 剪弯刚度 ” 5 与“ 的选取 : 在计 结构平面出现细腰或弱连接部位 , 结构平面不满 算框架结构、 框架 一剪力墙结构 、 带转换层的结 足《 高规》 4 . 条规定 , 第 .6 3 这种情况宜采用弹性 构 时, 计算层 刚度 比时宜选用“ 剪弯刚度 ” , 而计 楼板计算 , 构造上应对若连接部位的梁板采取相 算剪力墙结构时 , 计算层刚度 比时宜选用 “ 剪切 刚 度 ” 。 1 结构基本周期的输人 : . 6 在输入风荷载信 ( 上接 2 2页 )横、 7 纵坐标 , 绘制有一系列点组成 们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措 息中的结构基本周期时, 其取值如与结构计算第 的图。相关图法, 就是通过分析相关图来判断两个 施, 使工程项 目 质量处于靛 控带 。 周期相差过大 , 应取结构计算第一周期填人进 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 达到通过控制易测定因素来 26 ’ 行重新计算, 以使结构风荷载 的计算更为准确。 控制不易测定的因素的 目 的。 分层法是把收集到的杂乱无序的质量数据进 1 阵型数是否大于 3 . 7 倍楼层数 : 层数较少 2 管理图法 _ 5 行分类、 分组和分层, 然后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 弄 的多层混凝土结构如取阵型数大于 3 倍楼层数 , 管理图 法又称控制图法。管理图是由三条直 清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 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的一 采用刚性楼板计算假定 , 由于阵型数量过多就会 线: 控制上限、 控制下限和中心线 。 以质量特性和时 种方法 , 它是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 以常与 所 造成计算结构周期不准确, 地震作用下结构 内 力 间为轴 , 在直角坐标系所描的点 , 按照时间顺序连 别的方_ } 去配合使 用。 异常。 地震作用的阵型数量取用的多少与结构层 成的折线 , 加上判定线而组成的。 中心线到控制上、 2 调查表 法 . 7 数及形式有关 , 计算阵型数要保证阵型参与质量 下限的距离各为 3 ,而且质量特性仍然符合正态 O 和 统计 的一 种方

浅谈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结构计算方面 的问题 结构计算 中 , 简图选取 的正确与否 , 计算 直接影 响到计算结 果的准确 性 , 中比较 典型的是基础梁的处理 。一般 隋况下 , 其 基础梁设置 在基础高 度 范围内 , 为基础 的一 部分 , 时结构的底层计 算高度应取基 础顶面至 作 此 层楼板顶面的高度 。 基础梁仅考虑 承担上 部墙体荷载 , 构造满足普通 梁 的要求 即可。当按规范要求需设置基础拉时 ,其 断面和配筋 可按 构造设 计 , 面高度 取柱 中心距 的十二分之一至 十八 分之一 , 向受力 钢筋取所 截 纵 连接 的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 的百分之 十作 为拉力来计算 。但 是当基础 埋 深过大时 , 为了减少底层的计算高度和底层 的位移 , 设计者往 往在正 负 零 下下的某个适 当位置 没置基础拉梁 。 时基础拉梁应作为一层输入 , 此 底 层 计算 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基础拉梁顶 面至一层 楼板顶 面的高度 。拉 梁 无楼板 , 开洞处 理 , 采用 总刚分析方法进 行计算。基础拉梁 截面及 配 应 并 筋按实 结果采用 。 因此造成底层框 架柱形成短柱 , 若 应采取构造措 施 予以加强 ,另一个需要注意 的是 当框架结 构的电梯井道采用 钢筋混凝 土井壁时 , 简图一定要按实际 l况输 入 , 可以会造成 顶部框架设 计算 青 否则 计不安全 。框架结构 由于填充墙 的存 在 , 使结构 的实际刚度 大于计算 刚 度 , 算周期 在于实际周 期 , 计 因此算 出的地震作 用效应 偏小 , 结构偏 于 使 不安全 , 因而对结构的计算 周期进行折减 是必要 的。 4抗震等级 的选 取问题 对于 乙类 建筑 , 筑抗震 设计 规范 3 . 2 建 .3 规定 : 1_ 地震 作用应 符合 本 地区抗 震设形烈度 的要求 , 但是抗震措施在 一般 情况下 , 震设 防烈度 当抗 为 68 时 , _度 应符合本地 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 的要求 。 际设计 中经 实 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 的情况 。 随着我国钢材生产量的不断提高 ,钢筋 混凝土组合结 构在建筑 行业 得到了迅速发展 , 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 能要 求 日 多样 化 , 趋 无论是 工业 建筑还是 民用建筑 , 在结构设计 中遇 到的各种难题也 日益增 多 , 因而作为 种规 范下大胆灵活 的解决一些 结构方 案上 的难点 , 点 。 重

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简述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应当注意的问题。

答:(1)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是非均匀、非连续、非弹性的材料。

力学关系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几何、物理和平衡关系建立的。

(2)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两种材料在强度和数量上存在一个合理的配比范围。

如果
钢筋和混凝土在面积上的比例及材料强度的搭配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引起构件受
力性能的改变,从而引起构件截面设计方法的改变,这是学习时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

(3)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离散性,混凝土材料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试验的基
础上的。

许多假定依赖与试验结果,许多公式来源于试验验证,许多因素无法控制,
仍需通过构造措施加以解决,许多理论尚需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不同功能的混凝
土材料性能尚需不断挖掘。

(4)本课程主要讲解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应当了解每一种构件在结构体系的作用、受力情况。

例如梁、柱是受弯构件,主要受弯、受剪;柱、墙、受压弦杆是受压构件,主要受压、弯,受压、剪,双向受压弯;雨蓬梁、柱是受扭构件,主要受扭,
受弯、剪、扭,受压、弯、剪、扭;受拉弦杆是受拉构件,主要受拉、弯。

(5)本课程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等问题,还包括构件的截面
形式、材料选用及配筋构造等。

结构构件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选择错误。

2. 未明确底部加强区的层数或标高。

3.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取错。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2.4条: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4. 底部加强区,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2.16条。

(包括箍筋及Lc的长度)
5. 板顶负筋为Ф6@200,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7条。

即:对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体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撑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
7. 计算时,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应分别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8.1.4、9.2.3、10.2.7条进行调整。

8. 墙体拉接筋的问题:拉接筋的间距不是分布筋的倍数。

(包括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λ/2区)。

9. ‘平法’绘图中,主梁在次梁作用处两边设的附加箍筋不在平面
图中绘出,而在总说明中说明,施工单位根据什么确定主梁、次梁?施工时很容易设错或漏设。

还有个别工程在主、次梁(或井字梁)交接处,两梁均设吊筋,设计人本身不能判断谁的集中力传给谁。

10. 以集中荷载为主时,框架梁设加密区、非加密区,往往导致非加密区箍筋不足。

11. 框架梁梁跨相差较大(大、小跨)时,应根据弯距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钢筋要通长设,这一点有的设计人重视不够。

12. 很多工程的楼梯绘图深度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有的缺平面图,有的缺剖面图。

个别楼梯净高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13. 钢筋的搭接长度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14.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强条的要求。

15. 框架梁均未设箍筋加密区,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

3。

2。

5条。

16. 框支梁未设箍筋加密区,箍筋设置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

2。

8。

3条。

17. 钢筋的锚固长度未区分钢筋的种类,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3.1条。

18. 宽大于300mm(小于350mm)的框架梁在加密区往往不能满足箍筋肢距的要求。

箍筋肢距的要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第6.3.5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3.4.3条。

即: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当抗震等级为一~三级时,不满足抗震规范箍筋的要求,可再加一根拉筋,变成3肢箍。

19. 抗震等级为特一、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20.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1. 个别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的提高设计人重视不够,主要有:
A.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表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B.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表4.8.2和表4.8.3的规定提高一级。

C. 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D.错层高层建筑,错层处的框架柱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E.联体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连接体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
等级应提高一级。

以上提高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

22. 基础梁采用平法标注时,没有基础梁的构造要求。

23. 井字梁布置过密,现浇板由于穿管、防火等原因无法减小板厚,造成板大部分配筋为构造配,不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

(例:2.6m双向井字梁,板厚为120mm)。

24. 个别工程的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25. 现浇板配筋的伸入板内长度不够。

26. 楼层的最大位移于平均位移的比值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的规定。

27.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附录E的要求。

28.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

1。

13条及第10。

2。

10条进行计算。

即:
1) 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里位移计算;
2) 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3) 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4) 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5) (10.2。

10)换转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

当结构竖向布置复杂,框支主梁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其上剪力墙时,应进行应力分析,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配筋构造措施。

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不宜采用框支主、次梁方案。

29. 框支梁压减力墙时的锚固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2.9.5条。

(此处的局压要计算)。

30. 连梁的宽度与墙厚不同,连梁的箍筋异常。

(Ф40@150、Ф28@50等)
31.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附注设置伸缩缝,即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32. 顶层楼板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5条进行设计。

即: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

33. 内折角梁,纵筋宜在受压区锚固,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14条。

34. 采用过期作废图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