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监测研究现状
以脑氧饱和度监测为导向维护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期间脑氧供需平衡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v a l u e o f c e r e b r a l t i s s u e o x y g e n s a t u r a t i o n( S c t O 2 ) m o n i t o i r n g i n c l i n i c l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o r p a t i e n t s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氧饱和度( S c t O : ) 监测在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应
用价值 。方法 1 O例冠心病 冠脉 搭桥 术 患者 , 美 国麻 醉 师协会 ( A S A) I I~I I I 级, 术 中常规监 测 动脉 压 ( MA P ) 、 心 率 体外循环期 间 , S c t O :明显 下降(P <0 . 0 5 ) , 但 高于基础值 的 7 5 %, 术后无认知功 体 外循环 冠脉 搭桥 术手术期 间以 S c t O 为 导向进行 脑氧供 需平衡 管理 , 能
够及 时准确反 映脑血流及氧供 需平衡的 变化 , 预防神 经 系统不 良事件的发 生。
【 关键词 】 冠脉搭桥 术
体外循环
脑氧饱和度
氧供 需平衡
Ma i n t e na nc e o f c e r e b r a l o x y g e n ba l a nc e b y t h e g u i d e o f c e r e b r a l t i s s u e o yg x e n s a t u r a t i o n mo n i t o r i ng d u r i n g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b y p a s s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710032)陈绍洋王强熊利泽摘要: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对脑保护和脑复苏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氧代谢率(CM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 iv O2)、局部脑氧饱和度(S r O2)、脑动脉氧含量差(AVOO2)、脑组织氧分压(P bt O2)和正电子断层扫描等是监测脑组织氧供需平衡较常用的可行的方法。
它有助于指导脑损伤和脑复苏的治疗,评估低温、药物和过度通气等各种治疗措施对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效果,并为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保护;脑氧供需平衡;监测;评估一、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意义及方法(一)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意义传统上,多依赖临床表现、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测来指导脑复苏病人的治疗。
但是,由于ICP和CPP缺乏脑血管阻力的信息,即使ICP正常时,脑循环不一定也正常;CPP正常或升高时,脑循环灌注也不一定是正常的。
脑血流量(CBF)测定尽管在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比CPP准确,但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能反映脑代谢状况。
脑的缺血与否是相对于脑代谢而言的,即不管CBF多少,只要血液供应能够满足脑代谢需要,则意味着脑循环正常,否则为脑缺血。
事实上,脑中不同部位CBF和脑氧代谢率(CMRO2)并不相同。
正常情况下,通过血流代谢耦联(flow--metabolism coupling)以及压力-流量调节(pressure-flow regulation)机制,使CBF和CMRO2之间维持平衡,即CBF/CMRO2之比在15-20,称为脑氧供需平衡。
机体正常状态下,氧供(oxygen delivery, DO2)与氧耗(oxygen consumption, VO2)保持动态平衡状态;而在危重特殊脑复苏患者,则可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即氧耗增加或减少,随氧供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这反映了低氧及氧债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导致脑缺血、缺氧,脑组织损害。
文献分享儿童术后行为改变与术中低脑氧

文献分享儿童术后行为改变与术中低脑氧儿童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Changes,NPOBCs)在不同的研究中,发病率差异很大,最高可达60%。
在手术麻醉的过程中,监测大脑的灌注和氧合有利于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按照临床常规,通常会使用血压、心率、脉氧和呼末来间接地监测大脑灌注与氧合。
近红外光技术的脑氧饱和度(crSO2)监测,尽管不如以上几项监测手段常见,但是无疑是一项更好地监测大脑灌注与氧合的工具。
在成人手术中,脑氧饱和度下降20%通常会增加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但是,术中脑氧饱和度下降对儿童患者的大脑功能有怎样的影响尚未可知。
以下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
麻醉管理采用七氟烷+空氧进行麻醉诱导,完成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吸入氧浓度控制在35-40%,七氟烷浓度控制在2-4%,根据临床情况调整。
利用控制通气将呼气末二氧化碳维持在35-40mmHg,使用鼓膜测温探头监测体温,并用温毯将体温控制在在36.5-37.5范围内。
适时使用芬太尼进行术中镇痛。
患者的监测包括心率、无创血压、脉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体温监测。
使用INVOS 5100监测患者的脑氧饱和度(crSO2),传感器粘贴部位为两侧前额,在麻醉诱导开始前设定基线。
分别记录左右两侧的crSO2,变化比较显著的一侧数值会用来进行分析。
当一侧crSO2相对于基线下降达到20%,并持续至少1分钟,被定义为低脑氧状态。
一旦出现低脑氧状态会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干预:调整头部位置,增加吸入氧浓度,提升平均动脉压。
神经评估使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的患儿进行术前评估,当数值≥30分,患儿被评定为术前焦虑。
NPOBC则使用PHBQ(Post-Hospital Behavior Questionnaire)量表来进行评估,该量表经常被用于评估住院后不良行为改变。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的应用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的应用进展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100853)贾宝森张宏米卫东一.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由于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不耐受缺氧,麻醉状态下更应保障儿童在围术期不发生缺氧以免发生神经损害,因此在儿童患者当中监测脑氧饱和度尤其必要。
Dullenkopf A [1]等人研究正常年龄3个月-6岁儿童麻醉下的脑氧饱和度数值为59%-95%,为临床监测提供了准确的儿童脑区正常氧供需状况指标。
Hoffman GM [2]等人的研究证实脑氧饱和度监测可以为我们做好脑保护提供依据,其研究表明在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的方法进行脑保护时,应注意在深低温体外循环前脑氧的水平维持依靠局部脑区灌注。
然而,在体外循环复温和停机以后,与体外循环前相比,脉搏氧的数值相比脑氧数值要低。
这些结果表明在深低温体外循环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即使在持续的脑区灌注下,也会使脑部循环处于手术后危险的状况,提示我们应采用药物降低脑血管阻力,减少脑部循环发生危险性的可能性。
笔者曾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参加巨大动脉瘤手术,在手术中也有同样的发现。
Abdul-Khaliq H [3]等人采用经典的颈静脉球饱和度( SjVO2)来比较研究脑氧饱和度rSO2%的准确性,研究发现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正常值为31%-83%, 脑氧饱和度rSO2%与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 = 0.93, p< 0.001). 脑氧饱和度rSO2%与动脉氧饱和度或脉搏氧饱和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脑氧饱和度rSO2% (脑的额叶区域的氧合血红蛋白)与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监测全脑的氧合状态)数量的相关性意味着近红外光谱测量的脑氧饱和度rSO2%能反映儿童组患儿颅内的氧合状况,生理状态下可以认为反映了全脑的氧合状态。
使用近红外光谱的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能为紫绀和非紫绀先天性充血性心脏病的患儿提供无创的、实时的、可靠的、实际的监测脑血红蛋白氧合变化的手段。
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7T06:36:03.47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任静雯[导读] 脑损伤是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到患儿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任静雯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山西太原 030025摘要:脑损伤是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到患儿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因而成为小儿心脏术后并发症预防的重点之一。
小儿心脏病大多为先天性心脏病,在胎儿时便可能存在脑发育不全,对于手术相关的脑损伤也更为敏感。
因此对于这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诊断与监测技术、术中管理、循环设备以及药物研究等方面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脑损伤;脑保护;体外循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人脑发育从孕3周开始持续到成年早期,出生后第一年脑容量增加约一倍,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关键的时期。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胎儿期便会因脑氧合不足而导致脑容量下降,出生后长期的行为认知功能也可能落后于同龄儿。
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心病患儿,大多要在出生后半年内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这更增加了脑损伤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术前患儿评估的完善、手术以及麻醉技术的进步以及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术后远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脑损伤作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脑保护策略在这段时间内有了很大进展:随着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um,NIRS)、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技术的应用,脑损伤的识别和检测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术中可控制指标如灌注压、温度等对脑损伤的影响也在不断探索;同时,循环设备的优化、相关药物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
1小儿心脏围手术期脑损伤现状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在成人患者中主要表现为隐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达50%,但在小儿患者中却并不常见。
围术期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专家共识

有效性研究
▪ 图2-A 颅骨窦腔常见的形状和位置图 ▪ 2-B NIRS监测仪器的推荐位置,确保轨道上缘与光电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cm ▪ 图2-C 在不可能达到建议的>3cm距离时,建议的近红外光电器件的替代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效性研究
▪ rSO2受颅外干扰因素 ▪ Davie等人于2012年发表在Anesthesiology的研究提示我们,脑血
▪ rSO2是由25%~30%的动脉血成分、70%~75%的静脉血成分以及 小部分毛细血管加权后得出的混合静脉血的血氧饱和度。
有效性研究
▪ rSO2监测与SjvO2具有良好相关性 ▪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关于SpO2监测仪器的认证指导文件
对受试者的要求和降血氧平台以及整个实验设计基本一致,受试者吸入 低浓度氧气降低SpO2到达不同水平并维持一段时间,取几个时间点监 测受试者的rSO2读数并计算均值,测试rSO2能否反映低SpO2时脑氧供 需平衡的状态。
生理学基础
▪ rSO2不能反映全脑状态 ▪ 成人脑部重量仅占全身重量的2%,但是其热量消耗却占身体总热
量的20%,而且脑是全身耗氧最大且缺氧耐受性最差的器官。 ▪ 临床应用的rSO2监测仪传感器放置在前额无毛发处,仅反映额叶
前部皮质浅表皮层的氧合状态,此处血供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 和大脑中动脉,rSO2监测仪并不能反映全脑脑氧供需平衡状态。
临床应用价值
▪ 主流观点强调多模态脑功能监测,这是因为单一脑功能监测指标各有局 限性和不足,或者单一监测指标都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无法提供脑功能 监测的全貌。
▪ 多年来,相关学者致力于推广基于NIRS的rSO2监测仪应用于临床工作 (心脏外科手术、儿童心脏外科手术、老年人手术、心肺复苏、预后效 果评估),反映脑氧供需平衡。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循环系统的稳定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心血管术后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
测量血压的方法:(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
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它化验标本,必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
(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常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
心血管病人术后应维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
对于法络四联症、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维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
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应低于术前20~30mmHg。
(1)体循环术后高血压很常见,致血压升高常见因素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循环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
对症处理如降温、镇静、止痛;并根据心输出量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物:①硝酸甘油:速度0.5-1ug/(kg·min)②硝普钠:速度0.1-8ug/(kg·min),能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
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次5mg,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共3次,2~3分钟起效,20分钟达峰值,作用时间为5小时。
(2)血压过低可影响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灌注。
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监测

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监测引言:心脏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方式,为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医生们使用了一种名为体外循环的技术。
体外循环通过维持心脏供血、氧合和排泄功能,使医生得以对心脏进行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监测体外循环的功能状态至关重要,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在心脏手术中常用的体外循环监测方法,并讨论其优势和应用。
一、动态监测指标1. 血液流量监测:血液流量是判断体外循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使用超声多普勒仪器来实时监测血液流速和压力变化。
此外,还可以利用颜色多普勒图像来观察冠脉血管是否畅通。
2. 体温控制:体温是影响全身代谢和机体功能状态的关键参数。
在体温控制方面,可采用表面或深部温度探头来监测患者的核心温度。
精确控制体温可以减少手术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心脑等器官的损伤。
3. 血气监测:利用动脉管道插入至患者的主动脉中,可实时监测血气参数。
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指标。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有关患者代谢状态和全身氧合情况的信息。
二、高级监测技术1. 尿量与尿液组分监测:尿量与尿液组分可作为肾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安置导管以监测患者尿液排出情况,并定期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分析。
这些数据能够反映肾功能是否正常,帮助调整药物剂量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2. 心输出量(CO)监测:心输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液量,是评估循环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有创方法(如Swan-Ganz导管)和无创方法(如食管超声多普勒)。
通过监测CO,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并及时调整心脏手术中所需的血液输注量。
3. 脑氧代谢监测:脑组织对氧的需求非常高,因此在心脏手术中保证脑部足够的氧供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通过监测颞部或额部皮层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比例,可以实时评估脑氧代谢情况。
三、优势和应用1. 提供实时数据:体外循环监测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生理参数数据,帮助医生迅速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小儿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常伴有术后神经损伤,加强术中脑血流和脑氧合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脑缺血缺氧不良事件,指导医师及时调整灌注参数,显著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对脑血流速度的监测直接反映脑灌注、间接反映脑氧供需情况,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bO 2)和脑局部氧饱和度(CrSO 2)通过对大脑半球脑氧合的监测直接反映脑氧供需情况,因此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联合监测这些指标可全面反映脑氧供需状况,预防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
本文就近年来TCD 、SjbO 2和CrSO 2在小儿CPB 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预防术后神经损伤提供依据。
[关键词] 儿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脑损伤;脑氧供需监测[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577-7402(2019)04-0353-04[DOI] 10.11855/j.issn.0577-7402.2019.04.15Current status of monitoring of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during perioperative cardiac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EI Bi-yu 1, LIU Yong-zhe 2, LIU Qing-qing 1, GAO ming-long 2*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0, China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eventh Medical Center,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gaominglongg@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Z171100000417035)[Abstrac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postoperative nerve injury in childre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onitoring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erebral oxygenation during enhanced operation can help to detect the adverse events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hypoxia in time, guide physicians to adjust perfusion parameters in time,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erve injur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can directly reflect cerebral perfusion and indirectly reflect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by monitoring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jugular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jbO 2) and cerebral local oxygen saturation (CrSO 2) directly reflect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by monitoring cerebral oxygenation in the cerebral hemisphere. Therefore, the combined monitoring of these index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ardiac surgery in children can reflect the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revent the ischemic and hypoxic nerve injury. The research status has been reviewed in present paper of TCD, SjbO 2 and CrSO 2 in monitoring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during perioperative cardiac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CPB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erve injury.[Key words] childre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cardiac surgery; neurological injury;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monitoring小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监测研究现状魏碧玉,刘永哲,刘晴晴,高明龙[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Z171100000417035)[作者简介] 魏碧玉,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体外循环下器官保护方面的研究[作者单位] 030000 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麻醉系(魏碧玉、刘晴晴);100000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麻醉科(刘永哲、高明龙)[通讯作者] 高明龙,E-mail :gaominglongg@oxygen saturation ,SjbO 2)和脑局部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CrSO 2)可反映氧供和氧耗之间的关系,对及时发现患儿围术期脑功能异常及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脑血流速度、SjbO 2和CrSO 2三个指标应用于CPB 下小儿心脏手术期间监测的研究结果,通过探索加强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监测方案,为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1 小儿CPB 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失衡的原因生理情况下,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受代谢和灌注压的调节保持相对恒定,保证了神经细胞持续的氧供和营养物质供给[3]。
先心神经损伤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心脏畸形矫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约14.5%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表现为卒中、癫及记忆力减退,运动、认知和语言功能发育延迟等[1]。
研究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可直观反映脑血流速度,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bulb病特别是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由于出生时心脏结构异常,术前脑血流量仅是健康儿童的三分之一[4]。
小儿CPB下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的非搏动性等流量低压灌注及炎性因子打击削弱了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尤其是主动脉弓手术中,体温18~22℃,诱发血管痉挛状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可完全丧失[5];CPB管道中晶体液预充使血液稀释,超滤、低温及负压吸引造成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6]。
除此之外,患儿血液暴露于人造管道使凝血系统被激活产生的微血栓、主动脉插管脱落的斑块及左心未排尽的空气,均可随血液进入大脑阻塞血管[7]。
因此,小儿心脏手术期间是易发生缺血及氧供需失衡诱发神经损伤的脆弱时期。
研究表明,术中连续监测脑灌注和脑氧合可避免脑缺血缺氧性损害[8]。
2 TCD在小儿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2.1 TCD的特点 TCD可直观反映CBF,CBF是影响大脑氧供的重要因素[9]。
与正常儿童相比,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异常的儿童神经受损的概率更大[10]。
TCD借助2MHz脉冲多普勒通过枕骨大孔、眼眶、颞骨鳞部等头部生理性孔隙和颅骨较薄部位全面检查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通过脑血流速度的减慢或加快推测局部CBF的减少或增多,可实时获得有效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参数[11]。
TCD还可检测到脑血管中的微栓子,包括微气泡、脂质和微血栓,指导改善脑灌注[12]。
先心病CPB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及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再加上微栓子阻塞脑微循环,易发生缺血性脑损伤[5,7]。
TCD可连续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及时发现脑灌注不良事件,指导临床医师调整灌注策略,优化不充分脑灌注,对术后神经损伤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13]。
2.2 TCD在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脑灌注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研究表明,1~6个月和6~12个月健康婴儿大脑中动脉和平均脑血流速度分别为69、79cm/s。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少50%是检测脑缺血的敏感指标,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6%;绝对速度低于25cm/s、监测到舒张期速度丧失可进一步预测脑缺血,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9%;CPB中主动脉夹闭后大脑中动脉相对血流速度(与基线值的相对偏差)大于1的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风险增高[14]。
一项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12~24h联合使用NIRS和TCD监测脑代谢,患儿脑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者顺利出院,而具有更极端脑血流流速的患儿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增高[15]。
在一项针对18岁以下心脏手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替代治疗的27例危重患儿的研究中发现,该类患儿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低于同年龄的健康或未使用ECMO的危重儿童,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升高或双侧大脑半球平均血流速度不对称与卒中和癫等急性神经损伤显著相关,这一发现表明TCD可用于鉴别小儿ECMO替代治疗中的神经损伤[16]。
在婴幼儿主动脉弓手术顺行性脑灌注中,循环停止和低流量CPB期间准确监测CBF可及时发现低灌注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