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纸鸢
关于风筝的古诗24首(一首关于风筝的古诗)

关于风筝的古诗24首(一首关于风筝的古诗)与风筝有关的古诗词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村居》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3、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清·吴友如《题画诗》译文:风筝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不用凭借羽毛丰满。
牵着的红线向天空飞去,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
4、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5、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唐·高骈《风筝》译文:那音调模糊成曲勉强能欣赏,但不久又奏出另一种声调。
扩展资料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参考资料:风筝-百度百科关于风筝的古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风筝 志怪 诗词

风筝志怪诗词
好的,这是一首关于风筝、志怪和诗词的诗:
《纸鸢》
春日纸鸢飞碧空,丝线随风舞苍穹。
志怪故事多奇谈,古人诗句传千古。
传说古时,金陵有一位富家子弟,用万张金纸在城楼上放飞风筝,如同万只金蝶飞舞,绚丽夺目。
在春日的巷子里,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放纸鸢,以此为乐。
有一位姓阴的书生,力大无比,曾调解佃户斗殴。
他在一次跟随主人出门游玩时,看到几十名壮汉拉着风筝的绳,艰难前行,便冷笑一声。
众人不服,让他试试,阴生果然只凭一己之力便拉住了风筝。
然而,风力太大,阴生被带上了云端,众人无法施救。
在飞行途中,阴生遇见骑着独角兽的大汉、乘着九尾凤的美女、坐着劣马的老头和跨在鹤背上的小孩,还有各种仪仗队和旌旗。
他大声哭喊,但无人理会。
风筝带着阴生整夜飞行,天亮时,晨风吹动,风筝越飞越高。
中午时,风力渐小,他向下看,仍看不清人间。
阴生平时食量很大,此时却饿得饥火烧心,肠子咕噜咕噜叫得像雷响似的。
关于春天,风筝的诗

关于春天和风筝的诗
1. 《村居》
作者:高鼎
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风筝》
作者:高骈
诗句: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3. 《纸鸢》
作者:寇准
诗句: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 《观村童戏溪上》
作者:陆游
诗句: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5.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作者:马臻
诗句: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
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
6. 《纸鸢》
作者:谢宗可
诗句: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
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
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7. 《风鸢图诗》
作者:徐谓
诗句: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8. 《怀潍县》
作者:郑板桥
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

《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些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
有一句诗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小朋友们放学回来得早,赶紧趁着春风去放风筝。
你们想想呀,春风轻轻吹着,小朋友们拿着漂亮的风筝在草地上跑,风筝越飞越高,多开心呀!还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春天里到处都是好看的颜色,红的花、绿的草,大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
就像我们去公园,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的,可好看啦。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 池塘里有一些绿色的青苔,树叶下面传来黄鹂的叫声,白天越来越长,柳絮轻轻飘着。
这就好像春天在跟我们说悄悄话呢。
小朋友们,这些诗句里的春天美不美呀?《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小朋友们,咱们来看看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骑着马在春风里跑得很快,一天就把长安的花看遍了。
就好像我们去春游,心情特别好,看到好多美丽的风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各种各样的花让人看不过来,浅浅的草刚刚能盖住马蹄。
这是不是像我们在春天的田野里玩耍,到处都是花和草,特别好玩。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吹着箫打着鼓,春社的日子快到了。
大家穿着简单的衣服,有着古代的风俗。
就像我们村子里过节一样,热热闹闹的。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春天吗?《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描写春日活动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竹林外面有几枝桃花开了,春天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道。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鸭子在江水里游来游去,多快活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有几只黄莺争着飞到暖和的树枝上,不知道是谁家的新燕子在啄春泥。
这就好像春天里的小动物们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在一个好天气去泗水河边寻找春天的美景,无边无际的风光一下子都变得新了。
就像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到处都是新鲜的东西。
30首春日诗词,杏花烟雨,草木生香,共赴一场春日盛宴

30首春日诗词,杏花烟雨,草木生香,共赴一场春日盛宴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过处,草也青青,木也欣欣。
枝头的点点新绿,蓄势待发。
朵朵芳菲,在岁月的温凉里,酝酿着吐蕊的花。
没有人不喜欢春天,没有人不爱这希望的时节。
下面分享30首唯美的春日诗词,一起在诗词中,体会春日之美吧!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寻花】当风的韵脚划过记忆的水岸,轻轻唤醒了一朵桃花,就浪漫了整个春天。
春日行歌--唐·刘希夷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春醉】春光无限好,陌上花又红。
软香轻红的世界,是少年的激情,青春的勇气,锐意的进取。
点绛唇·春眺---清·凌廷堪青粉墙西,紫骢嘶过垂杨道。
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
前梦迷离,人远波声小。
年时到,越溪云杳,风雨连天草。
【春望】你每想念一次春天,枝头就攒了一朵花开。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春景已然令人陶醉,加之乡村,则更是静幽闲适,再添儿童玩乐,呜呼!无法不神往也!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迷春】时光流转,春亦匆匆。
趁着这个最美好的春赏时节,当然要做最赏心愉悦的事,才不辜负好岁月。
早春--宋·白玉蟾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花开】春风有信,花开有期,所有的美好都已经在路上。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我在等待,等待一场纷飞的春雨,轻柔的撩起季节的衣襟,洗涤内心的繁芜。
春日寻芳小古文的译文

春日寻芳小古文的译文春日寻芳小古文的译文 1小古文的译文 1《 春chūn 日r ì寻xún 芳fāng 》时shí芳fāng 草cǎo 鲜xiān 美měi , 儿ér 童tóng 放fàng 纸zhǐ鸢yuān 于yú村cūn 外wài , 春chūn 花huā绚xuàn 烂làn , 妇f ù女nǚ戏x ì秋qiū千qiān 于yú杏xìng 园yuán , 小xiǎo 姊z ǐ妹mèi 或huò三sān 三sān 五wǔ五wǔ踏t à青qīng 陌mò上shàng , 寻xún 芳fāng 水shuǐ滨bīn , 桃táo 红hóng 柳liǔ绿l ǜ , 日r ì丽l ì风fēng 和h é , 一y ī年nián 节jié令lìng 此c ǐ为wéi 最zuì佳jiā时shí也yě。
春日寻芳小古文的译文 1小古文的译文 21、时:正值。
2、纸鸢:风筝。
3、于:在。
4、绚烂:光彩耀眼。
5、戏:玩耍。
6、或:有的。
7、姊妹:姐妹。
8、陌:田间的小路。
9、寻芳:游赏美景。
10、水滨:水边,靠近水的地方。
11、节令:节气时令。
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
12、为:是。
春日寻芳小古文的译文 1小古文的译文 3正值花草鲜艳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村外放风筝,妇女们在开满绚丽春花的庭院中荡秋千。
有些小姐妹三五结伴成群到郊外踏青,在水边寻找好看的花草。
随处可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并且享受风和日丽的天气。
一年之中,要数春天是最好的时节了。
春日寻芳小古文的译文 1小古文的译文 4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描写放风筝的古诗

描写放风筝的古诗描写放风筝的古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放风筝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放风筝的古诗 1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诗中并不见纸鸢的形象,却给人们带来了遐想,风筝只有凭借风力方可傍云而飞,人事腾达不也是这样的吗?观村童戏溪上宋-陆游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该诗前两联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纸鸢跋扈挟风鸣”生动地刻画了纸鸢的姿态,以及孩子那天真可爱、欢乐自在的状态。
风筝唐-高骈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风筝发出的声音有音乐的美,像一串串流动音符响在耳边,一阵风吹来,风筝又吹出另一种曲调,细细品味,犹如丝竹之音萦回于耳,让人感悟到风筝音乐的无穷曼妙。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元-马臻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
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
春天的西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只只飞鸢翔于蓝天碧水间。
此情此景,怎能不使诗人诗兴大发?诗中惟妙惟肖地写出放鸢者,寄情蓝天的乐趣和情态。
诗句生动传神,耐人寻味。
怀潍县清-郑板桥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满天飞翔的风筝下,娇女摆动罗裙,在周围欢呼助兴,风筝给了她们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丽的机会。
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让我们呼吸到了早春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时光。
风筝清-孔尚任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风筝的诗词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把风筝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谜底更有情趣: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清代诗人高鼎亦有诗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杨柳垂青时节儿童舒臂牵线放风筝的欢乐情景。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不但生动地刻划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见那放鸢子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杨柳风高春已分,纸鸢头上乱纷纷。赛人全仗丹青力,放作天边五色云。
青门诗抄陈宗和
一叶风筝忽上升,轻浮竟遇好风乘。任他高如青云路,牵引无非仗宝绳。
臧克家
风筝——把老翁变成儿童,一条长长的线,
把人们引入了纯真的至境。
风筝清高鼎
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风筝于立忱
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
断线风筝郭沫若
横空欲纵又遭擒,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NJH /
2017.02
卷0紙奚
李丹
风筝,北方称为“纸鸢”,南方称为“鹞子”,它不 仅是一种有趣的游艺工具,而且也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淮南子•齐俗》云:“鲁般(即鲁班)墨子,以木为聋而飞之。
”大约是在西汉时期,木聋的制作材料由木头变为竹、纸等物,以竹为骨架,糊以纸、销等,名称也相
应改为“纸鸢”、
“风鸢”、“风鹞”。
古代的风筝1
真正流行于唐
代,这与唐代清
明节的出现有
关。
唐采《纸鸢
赋》中记载了唐
代清明节放风筝
的情景:“代工游t
童,乐事末工,饰
素纸以成鸟。
象
飞鸢之戾空。
鹞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
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野鹄来迂而伴飞,都人相视而指看^^”那时,唐代还产生了在大型纸鸢内点上灯烛照明于夜间放飞的风筝,名叫“灯鹞”。
赵昕《息灯鹞文》详述了有关情况。
文章说在江南练祁一带,逢清明节的晚上,人们喜欢放灯鹞,“盼曜灵之既没,竚朗月之渐扬,士庶殷阗,笑语相望。
”在 一片欢笑中看灯鹞升空《
放风筝是我国久盛不衰的传统游乐活动。
明中叶时著名才子徐文长曾写诗十首,总名曰《风 鸢图》,诗中歌咏了清明前后“村庄儿女竞鸢嬉”的场面,还带着怀念的心情追忆自己重年时:“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清代大作家曹雪芹不仅写了一本叫《南鹞北鸢考工志》的 风筝专著,记载了几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的工艺。
每种风筝,都画有彩图,还配有两首歌诀,一首讲扎法,一首讲画法,例如“比翼燕”的歌诀
红灯遥映碧霄
空。
”说明那时候
的风筝上已经有
装纸鼓,縛弦索,
可以空中撒花、挂着红灯上天了。
古人为什么在清明前后放风筝呢?清顾銕卿《清嘉录》卷三这样解释,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 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这种经验之谈不是没有道理的,春天,大地较暖,气流平和,又无雷暴,最适宜放风筝。
民间自古以来有清明郊游、踏青之俗,而野外恰是放风筝的最佳地点,天时、地利、人 和三者俱备,自然形成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况且,春 天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尤其是儿童体内积热不得外散,放风筝则“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
从古到今,放风筝的许多好处,决定了从学龄前儿童到耄耋老人尽皆欢迎。
风筝线下,祖孙三代同在的情景并不鲜见3
是:“比翼双飞燕,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彩,雌 衣照紫晖,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展眉喜兴发,顾盼神采奕就说明了制作这种风筝所应
该注意的骨架位
置、绘图色彩和
形象神态。
《考工
志》中还有一首
歌诀说:“天际频
传筝鼓乐,天端
隐闻丝竹声,花
雨阵洒仙凡路,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