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中考作文

合集下载

两招六式帮你中考作文增加文采

两招六式帮你中考作文增加文采

两招六式帮你中考作文增加文采作文的文采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包括词汇的运用、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下面给出两招六式,帮助你在中考作文中增加文采。

第一招:丰富词汇1. 同义词替换:在表达上可以使用一些同义词替换常用的词汇,增加作文的丰富性。

用“赞叹”代替“夸奖”,用“品质”代替“质量”,用“魅力”代替“吸引力”等。

2. 拓展词汇:通过使用具有语言特色的词汇,可以提高作文的文采。

使用成语、谚语、俗语等,如“百闻不如一见”、“时光荏苒”、“物以稀为贵”等。

第二招:灵活运用句式1. 平衡句式:在一句话中使用两个成分或结构,达到平衡的效果。

平行结构:“无论失败与否,他都勇往直前。

”对比结构:“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坚持到底。

”对等结构:“小明喜欢吃苹果,小红喜欢吃橙子。

”这样的句子不仅语言流畅,也能增加文采。

2. 倒装句:将某些谓语动词提到主语前面,或将部分状语提到谓语前面,使句子更加生动。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3. 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意思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增加句子的韵味和层次感。

“这本书引人入胜,那本书扣人心弦。

”4. 引用句:引用名人名言或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可以增加作文的文采。

“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5. 排比句:在几个并列结构相同的句子之间使用相同的句式,使句子更加有韵律感。

“他是个善良的人,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是个勤奋的人。

”6. 感叹句:通过使用感叹句,可以增加作文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多么美丽的风景啊!”“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啊!”以上两招六式都是在基础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变化,可以帮助你在中考作文中增加文采。

记住要在逻辑清晰、观点明确的前提下使用这些技巧,以避免过分追求华丽的语言而影响作文的质量。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中考作文,如何升华主题?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中考作文,如何升华主题?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三中考作文,如何升华主题?彭武胜:“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是写作中的一个常用技法,就是将一个浅显、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

这个技法,大家经常听老师讲作文的时候提到,但如何升华主题,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很了解。

笔者从经典阅读篇目中,提炼归纳方法,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地罗列如下,希望对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一、由表及里,通过揭示本质升华主题。

例如: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说明: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

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二、由点到面,通过揭示普遍性升华主题。

例如: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说明:生活总是由具体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组成的,在事与事、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普遍性。

我们在作文中如果能由点到面,由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揭示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文章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第一次真好》从第一次做各种事的美好感觉上升到生命中诸多的第一次,这样由个体到整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文章的主题也就得到了升华。

三、由此及彼,通过触类旁通升华文章主题。

例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冯骥才《珍珠鸟》)说明:事物之间总是相类似的,有些在其他事物间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如果在描写其他事物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把它提炼出来,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升华。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应试技巧分享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应试技巧分享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应试技巧分享中考语文话题作文应试技巧分享近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其特点是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多向性。

要想在中考中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话题作文,必须过好以下四关:一、审题关考生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审题的重要。

所以考生应把握好话题作文的特点,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引导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个方面构成。

其中引导提示语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材料的阐释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的纽带,甚至能够给我们提示一定的作文思路。

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特点,在审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作文题中那些提示语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还要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注意字数的要求。

如果考生审不清题意,就很容易失分。

二、立意关首先要做到切口小,即选取一个小的角度、巧的角度,小中见大。

如以《草赞》为题作文,无疑要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照一般的写法,一些考生往往扣住小草“平凡”的特点来赞美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教师、环卫工人等。

而有个考生写此文巧取角度,抓住小草具有适应艰苦环境且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赞美一批下岗工人开办人们急需的“托老所”等服务性机构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

“赞小草”虽是老调,该考生却弹出了新意。

其次,学会逆反式联想。

就是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以“感动”这个话题为例,它的反面是不懂感动或者是不会感动。

那我们就可以写一个说自己不懂“感动”的人,写他在母爱面前的心理和行动,写他的冷漠在母爱面前怎样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从而学会感动的过程。

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文章不落入俗套,不大众化,而给阅卷老师以“新颖”之感。

再次,学会虚实转换联想。

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是写实的一面,还是写虚的一面。

中考语文作文读题审题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读题审题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读题审题技巧
一、仔细阅读题目,逐字逐句理解
拿到作文题目后,不要急于动笔,而是要静下心来,将题目认真地读上几遍。

确保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二、抓住关键词语
在题目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对于明确作文的主题、范围和重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难忘的一件事”中的“难忘”,“成长的烦恼”中的“成长”和“烦恼”等。

三、分析题目类型
中考作文题目大致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

对于命题作文,要严格按照题目给定的内容进行写作;半命题作文则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再进行构思;材料作文则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观点。

四、明确写作要求
五、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
有些题目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意思,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寓意。

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能不仅仅指现实中的道路,还可以象征人生的道路、成长的历程等。

要善于思考,挖掘出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内涵。

六、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作文题目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审题时,可以将题目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联系起来,这样更容易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也能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七、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于不太理解或者觉得有歧义的题目,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来更好地理解题目。

中考语文作文的读题审题是写作的关键一步。

只有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意图,才能写出符合要求、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的优秀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技巧—文采斐然的诀窍

中考满分作文技巧—文采斐然的诀窍

中考满分作文技巧—文采斐然的诀窍技巧一:剔除语病文畅达语言是读者包括阅卷老师披文人情的第一道关口,不但有具体的赋分标准,更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印象得分”。

用词不当、语言啰唆、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错字漏字、错用关联词是我们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表达失误。

要达到“文从字顺”,首先要消灭病句,所以平时要结合听说读写陶冶语感,结合病句修改知识避免语病,在写作时则要意在笔先,谋定而后动。

如:近年来,国家对我们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中西部地区数千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受益,受到普遍的农民的欢迎。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空前绝后的大好事。

本段文字能够选取新鲜素材入文,但因为两处语病让*降了格。

一是“受到普遍的农民的欢迎”语序颠倒,应该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二是“空前绝,后”使用不当,可换为“空前”或“惠及当代、泽被后世”。

技巧二;巧借修辞增文采修辞如花,可以给语言缀上最美的花朵;修辞似酒,可以浸润文字陶醉人心。

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能形象地抒发作者的真切感受,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更能令*文采飞扬,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如:一块小小的黑板,成了我们家里最美的风景。

它让我感受着亲情,它让我收获着知识;它让我感悟着生活,它让我充满着希望。

考生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赞美了一块小小的黑板对家庭的巨大作用和对自己的影响。

技巧三:用词丰富语灿烂如果没有丰富贴切的词语表达,再美的事物也只会干瘪枯萎,又何谈打动读者呢?所以在写景状物时要注意使用富于色彩的词语来营造图画美,力争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观其物的感受。

如: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夜,月清寒如水,明亮如纱,好美。

你曾欣赏过吗?阳光雨露,碧水蓝天,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寄物抒情的自然恩赐。

你曾在乎过吗?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你曾感觉过吗?朋友,长途跋涉中,何不偶尔停下来呢?停下,停下来躺在草地上,请接受春的请柬。

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寻找到叶的身影,花的踪迹。

中考考场作文的应试技巧

中考考场作文的应试技巧

中考考场作文的应试技巧在考试中写出好作文,得到好成绩,是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

能否写出好作文,在于平时有没有严格而规范的训练,但是,一些应试技巧,也是极为重要的。

(一)利用考前五分钟,审读作文题:作文审题非常重要。

平时作文由老师评析题目,学生自己也可参考一些资料,还可相互讨论,而考场作文是在考生对文题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材料或题目的认知把握,需要一个思考过程,所以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保*。

充分地利用考前五分钟,还可以使你在完成其他题目时,潜意识中也在考虑作文,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完成其他题目,说不定还能从其他题目中得到一些写作文的灵感和启示呢。

(二)把握作文时间,抓住得分大头:不完篇的作文失分较多,要给作文留出充分的时间。

一般来说要保*一小时的时间作文。

如果时间仓促,无法完成作文,造成大块丢分,实在是得不偿失。

(三)确保立意健康向上:要牢记,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的各种练笔,它要求我们的作文要有健康明确的思想,而不是怪异和颓废,荒诞和造作。

优秀的应试作文,其立意一定得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四)重视选材:近年的中考作文,多涉及人的品德及对人对事的态度看法等,若写记叙文,选材时要选择能充分表现主题的故事,若写议论文,要注意选择论据。

好的材料能让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心情为之一爽,对作文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五)“凤头、猪肚、豹尾”——文章的结构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个好题目,“题好一半文”。

其次,开头要如“凤头”,小而美,文字不长,紧扣题旨。

中间分成几段,容量大,内容丰富,既为“猪肚”,要讲究文法,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

“豹尾”意为结尾应产生一种震撼力、感召力,激起人们的共鸣,并能紧扣话题,突出中心。

(六)真正的好文章语言立大功:一篇文章的优劣,一看立意,二看选材,三看结构,四便是看语言。

一是要依体作文,每种文体,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在语言上不要造成整体错位。

二是规范、得体,力求准确。

三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句。

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1【必备的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写得好的话拿高分(前面的试题无大失误的前提下)会领先其他考生一大截分数,要是写砸了那么对这次的语文考试总分是极其不利的。

下面是中考语文作文写作的八大注意事项。

1、作文题目要审清在作文题目中,决定作文中心立意点的词语称为主题词。

研读题目,找出主题词,进而挖掘主题词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题目“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作文题中的主题词是“青橄榄”,青橄榄的特点是先酸涩后甘甜,就如同我们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方能采摘到的成功果实,推敲出这一点,文章的中心立意点恐怕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审题到这里,远没有结束,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探究题目中的“我”、“也”、“一枚”等词语的作用。

“我”,说明文章该以第一人称写,写自己的经历,“一枚”,说明只要写一次收获。

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2、切入角度要新颖要想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作文切入角度的新颖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如写“告别”,很多同学写告别家人、告别同学、告别朋友等,这样的文题当然可以,但写的人多了,阅卷者难免会觉得乏味,如果作文语言不是很精彩,那么你的作文就很难得到高分。

但有些考生就很聪明,他们舍弃了这些考生常用的话题,而另辟蹊径,有的写“告别青春”,“告别幼稚”等,这样新颖别致的文题就很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如果言之成理或描述得当,则很容易得高分。

3、文章点题要适当中考作文要有更鲜明的点题意识,一般都能注意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点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必须有意识地点题。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三类。

1、通过抒情点题。

2、通过描写点题。

3、通过议论点题。

考场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宜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才能大大加深阅卷者对作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印象。

4、卷面书写要工整卷面脏乱不堪的作文会让阅卷者望而生厌,难得高分,而且很多考区都把卷面书写列为得分项,由此可见对卷面书写要求之高。

2021年中考考场作文的四个方法

2021年中考考场作文的四个方法

2021年中考考场作文的四个方法中考考场作文通常在考试时间内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完成,题目也多样化,可能涉及社会热点、个人经历、文学作品等方面。

在这样的考场环境下,学生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应对,提高作文水平,下面就是四个方法:一、审题明确审题非常重要。

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要仔细阅读,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明确主题,分清主次,不要偏离题意。

可以通过标注、划线、圈点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题目,确保自己在写作文时能够紧扣主题,不跑题。

二、构思合理构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需要迅速想出合理的内容和观点,构建一个合理的思路框架,并考虑所使用的内容是否符合题意,是否能够丰富作文,使其更加生动。

可以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法来快速构思,保证作文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内容丰富。

三、语言得当语言表达是作文的关键,学生需要有一个较为丰富的词汇积累和语法知识,作文中要尽量使用正确、丰富、灵活的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也要注意语言的得当,尽量做到言之有物,不哗众取宠,同时也不要词藻浮夸,要符合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四、逻辑严谨逻辑严谨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引发,中转,结束有序,阐述关键信息,突出重点。

要保持逻辑的贯通和条理性,不要让读者感到困惑,更要避免逻辑混乱,阐述的内容不连贯。

中考考场作文的四个方法,分别是审题明确、构思合理、语言得当和逻辑严谨。

在考场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这四个方法来提高作文水平,更好地应对考试。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三
中考作文,如何升华主题?
彭武胜:“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是写作中的一个常用技法,就是将一个浅显、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

这个技法,大家经常听老师讲作文的时候提到,但如何升华主题,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很了解。

笔者从经典阅读篇目中,提炼归纳方法,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地罗列如下,希望对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由表及里,通过揭示本质升华主题。

例如: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说明: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

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二、由点到面,通过揭示普遍性升华主题。

例如: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周素珊《第一)》好真次1 / 5
说明:生活总是由具体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组成的,在事与事、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普遍性。

我们在作文中如果能由点到面,由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揭示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文章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第一次真好》从第一次做各种事的美好感觉上升到生命中诸多的第一次,这样由个体到整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文章的主题也就得到了升华。

三、由此及彼,通过触类旁通升华文章主题。

例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冯骥才《珍珠鸟》)
说明:事物之间总是相类似的,有些在其他事物间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如果在描写其他事物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把它提炼出来,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升华。

冯骥才《珍珠鸟》一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养鸟的经过,作者对鸟不干涉,让它逐渐信任自己,小鸟开始敢于跟人接近,最后甚至放心大胆地在作者的肩头上睡着了。

小鸟信赖人,这种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作者从这件“鸟事”想到人事,从而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悟。

这句提炼出来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人与鸟之间,更适用于人与人之间。

这就升华了主题。

四、由具体的人事向为人处世的一般道理升华。

例如: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2 / 5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说明:由具体的人事向为人处世的一般道理提升,这就是常说的小中见大,小故事大道理。

写这种文章,最忌就事论事,而应该见微知著,见一叶而知秋。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讲的是一件小事,从小体弱多病的自己,冒险爬上了高高的悬崖,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下来。

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的父亲告诉“我”,不要想碰上远在下面的岩石,每次只要走一小步就行了。

“我”就凭着每次走一小步终于成功地爬下了悬崖。

这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但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跳出这件小事本身,转而谈论人应该如何对待困难。

从这件小事的经验里,作者想到对待困境也是如此,只要把困境化大为小,每次克服一个小困难,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从而获得整个人生的成功。

五、由个人联系国家,从个人命运向国家民族命运升华。

例如:而现在
峡浅的海愁乡是一湾浅头我这在
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说明:这是余光中《乡愁》的最后一节。

在这首诗中,作者选了四种意象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乡愁。

这些意象虽然都感人至深,但如果没有这最后一节,诗歌总显得不够大气。

最后一节,作者将3 / 5
个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愁,上升到台湾人民不能与祖国大陆团圆的愁绪,这样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质的飞跃,诗歌也在从小我向大我转换
之间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同学们写作文,不妨想得更深刻点,让我们的作文在结尾升华主题,让作文具有一定的思想含量,给读者送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度文库书店免费在线阅读
卓越网以及全国新华书店有售,纸介图书当当
4 / 5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