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能基本说清诗句中的道理,则奖励经验值。2个】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审阅人:上传时间:2015、6
内容
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设计者
孙双平
课时: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生字“腊、浑、豚”,并能正确书写。
2.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游山西村》。
3.能结合注释和插图,简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受,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道理。
4.能熟练背诵《游山西村》。
流程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片1-2
1.读诗题,理解诗题。
2.了解作者。
1.利用注释了解诗题意思。
2.介绍诗人——陆游。
片3
读学习目标,明确任务。
引导关注目标中的要求。
片4
根据提示,朗读古诗。
【自读—组读—小组展示读】
引导学生在自读.组读.齐读与展示读中,读正确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小组展示朗读中,能读正确字音,读出节奏,则发放经验值。1个】
片5
根据提示,理解诗句意思。
【独学——小组讨论——展示汇报——诗意梳理回顾】
1.引导学生独学中,结合注释与图画猜诗意;
2.小组讨论诗意,质疑问难;
3.展示交流诗意,教师点拨:①诗句中描写了山西村哪些景物【抓住“腊酒浑、足鸡豚”来感受农家丰收欢悦及农家人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品性。】②引导学生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道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来运用这句诗句,如:做难题的情境。】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诗句的意思,则发放经验值。1个】
片6
背诵古诗。
5 古诗两首-要点梳理

5 古诗两首【基础须知】词语理解横看(héng kàn):从横里看,即从山的正面看。
岭(lǐng):山脉。
侧(cè):从侧面看。
峰(fēng):高而尖的山头。
识(shí):认识,了解。
缘(yuán):因为;由于。
莫笑(mò xiào):不要笑话。
用在诗中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腊酒(là jiǔ):腊月(农历十二月)自酿的酒。
浑(hún):浑浊不清。
酒以清为美。
足(zú):足够。
用在诗中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重(chóng):重叠。
复(fù):往复。
【重点梳理】1.《题西林壁》中,诗人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之中,从“横、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进行了仔细观察、欣赏,得到的结果、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诗人不知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2.赏析《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难点再现】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句意思是: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见到局部。
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它启迪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5.古诗.题西林壁-实用yi

3想意境,悟诗情
诗中哪句话揭示 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 真实面目呢? 因为置身在此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 局部。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 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 局部。
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 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 山的全貌了。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 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因为诗人的观察地点 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 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 联系学过的课文《画杨桃》, 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 各不相同的道理。
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 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 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庐山姿 态谈游山感受。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 的一个飞跃。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 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望、近看、高俯、 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只看 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 能认识庐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 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 吗?
人生哲理:要想对 某个事物有全面的、 符合实际的认识, 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
俗语: “当局者迷 远近 不识 只缘
成岭 侧 成峰, 高低 各 不同。 庐山 真 面 目, 身在 此 山 中。
(轻读)
(强调)
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游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人的腊酒浑浊不清, 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往往看似无望, 举例说明这种感觉。 你有什么启示? 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转机。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外拓展
铁夜 尚僵 马阑 思卧 冰卧 为孤 河听 国村 入风 戌不 梦吹 轮自 来雨 台哀 。,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 的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做过宝 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 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 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 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 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 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 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 压制。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 渝。宋孝宗乾道二年被罢官后还乡。 虽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 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 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 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 诗歌的特色。
想象: 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 还指什么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花径不曾缘客少,蓬门今始为君开。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五课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
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诗人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作者简介 课文学习
课堂练习
退出
王之涣:字季陵, 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 很有特色。诗以《凉州 词》和《登鹳雀楼》最 有名。
课文朗读与生字学习 诗文解析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古诗两首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欲ù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4/12021/4/12021/4/12021/4/14/1/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2021/4/12021/4/12021/4/1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2021/4/12021/4/12021/4/14/1/2021
• 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显现
• 穹庐:蒙古包的圆顶。
• 敕勒川,阴山下:交待了敕勒川的 地理位置,即在绵延千里的阴山脚 下,描写了一幅壮美广阔的图画。
• 笼盖四野:表明天的广阔与敕勒川 的辽阔,向四面望去,无பைடு நூலகம்无际的 田野与天相接。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

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单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学校大地中心小学姓名蒋阳兵备课时间年级四班级 2班学科语文课题 5.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真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2.引领学生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法学法:教法:互动,引导学法: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秋叶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二、互动合作(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
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相互说。
(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
(2)山民无比敬爱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的情感啊!让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
板书:情谊真。
三、展示交流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
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
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
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
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
3.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请根据提示写话。
5古诗两首课件

[简 析] 这 是 一 首 优 美 的 写 景诗 。 诗 中 描 绘 了 深 秋 季 节 山 行时 所 见到的枫林晚景。写秋景的 诗 历 来 悲 凉 , 可 是 ,诗 人 笔 下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 可 谓 是 秋 天 里 的春 天 。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麓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诗文描写了一幅秋 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
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里的枫林晚景,红艳 艳的枫叶胜过二月的红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
《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表达了 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 生命的赞颂,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枫桥夜泊》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寂 寞,突出了一个“愁”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题】题写,书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面目】面貌,诗中指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缘】因为。 【不识】不能辨别认识。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
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 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 己身在庐山之中。
5
古诗两首
R 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谁能背一背?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
交流。(难点)
知识备查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3、拓展阅读。
赠别〃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课后习题解答】
1.我要把这两首诗背下来,还要默写《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我懂得了下面诗句的意思,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答案:(1)(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 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这是诗人由看到的 景象所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
白鹿洞
三叠泉瀑布
五老峰
含鄱口
字词积累
莫
hún
mò
腊
là
艹 月 氵 疋
组词: 莫非
组词:腊月 组词: 浑厚 组词: 疑问
莫名其妙
腊梅 浑浊 怀疑
浑 yí 疑
点击下面的图片开始笔顺和词语学习吧!
【描写山的词语】
重峦叠嶂 危峰兀立 奇峰罗列 孤峰突起 怪石嶙峋 千岩万壑 连绵起伏 崇山峻岭
拔地而起
庐山:也称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 之滨。庐山中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 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林木葱茏,气候宜人, 山中多悬崖峭壁、清泉飞瀑,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其著 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五老峰、含鄱口等。1996 年12月,庐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应作怎样的理
解?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 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 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在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要充 满信心,振作起来,就可能摆脱 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
小练笔:请你把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编成一个小 故事,说一说,再写下来。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
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一个山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思考:诗句中“莫笑”“足”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莫笑”一词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人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局部,必然带有片面性。要是身在庐山之外,就能看到庐山
的全貌了。这启示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
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正如
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参考答案:(2)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这两句诗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当陷入困境,看似已无望的
峰峦雄伟
千峰万仞
悬崖峭壁
整体感知
课文解读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 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
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诗人是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处在“远”“近” “高”“低”四个不同位置看庐山的。启示: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莫】不要。
【腊酒】诗中指腊月酿的酒。
【浑】浑浊。 【豚】猪。 【重】重叠。 【疑】似,好像。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阴,繁花耀眼的美景。 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 丰年留客\足鸡豚。 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
人没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
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
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
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学习古诗的方法:熟读古诗——了解作者——借助注 释和插图理解诗句——体会感情——熟读成诵。根据这一 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自学下一首古诗《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随堂演练
1、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 庐山 )
hún zhuó ( 浑浊 )
huái yí ( 怀疑)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
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
严峻关头。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 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 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卜算子〃咏 梅》《诉衷情》等。
思考: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蕴含的哲理是:当陷入困境,看似已无望的时候,千 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会绝处逢生,出现新 的契机。
同学们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的景美呢?
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山西村的人更美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可能绝处逢生, 出现新的契机。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
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 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观察、认 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
朗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诗中有一个倒装句,请你找出来读一读,拼一拼,并 说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倒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