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堂卫生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食堂从业人员是直接参与食品加工和制作的人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食堂卫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健康检查、体检、饮食管理和卫生培训等方面。
一、健康检查与体检1.新员工入职时,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传染病筛查、职业病检查等项目。
入职前需提供近期有效的体检报告,并由医疗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每年需进行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测以及传染病和职业病的筛查。
3.体检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业,如出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需暂停工作并接受治疗,治愈后方可复岗,须提供医生出具的合格证明。
二、饮食管理1.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营养,避免高热量、高油脂、高盐分等食物的过度摄入。
2.从业人员食用的食材应遵守规定,严禁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特别是易腐食品和烟酒等不健康的食品。
3.从业人员应在指定场所用餐,不得在厨房或加工区域就餐,保持其卫生区域的清洁。
三、卫生培训1.新员工入职前需接受卫生培训,包括相关卫生法规、操作规程、个人卫生要求等内容。
2.定期进行卫生培训,包括食品安全、个人卫生、操作规范等方面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3.经常性举办现场培训,通过模拟实际操作来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操作水平和危机处理能力。
四、个人卫生管理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修剪干净指甲、保持清洁额头、不佩戴饰品等。
2.从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范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避免污染食品。
3.从业人员不得患有传染疾病上岗工作,如感冒、发热、皮肤感染等症状,需及时报告并进行治疗。
五、卫生环境管理1.食堂应保持清洁整洁,包括餐具、操作台、餐桌椅等设施的清洗和消毒。
2.定期清洁和消毒厨房设备和器具,确保其卫生状况达标。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评估
1.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在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并由医院出具健康
证明。
健康体检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乙肝、肺结核、食品传播疾病等检查。
2.健康体检结果将被食堂收集并保留在个人档案中,供管理部门参考。
二、培训计划
1.食堂从业人员在入职前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知识、卫生健康知识、餐饮操作规程、食
品加工和储存等。
2.食堂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以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提高
其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的认识。
三、健康管理
1.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穿戴整齐、戴口罩等。
2.食堂应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3.食堂应定期开展员工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体温监测、饮食营养
指导等。
四、监督事项
1.食堂应设立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人员,负责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
理和培训工作。
2.食堂应建立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档案,记录每位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培训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随机抽查。
3.食堂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查,对重点岗位从业人员进行督导和监督。
以上是关于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的一个示例。
食堂是一个与食品直接相关的行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专业能力对食品安全和食堂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对于确保食堂卫生安全和提高员工素质至关重要。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引言食堂作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集体用餐的重要场所,其从业人员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二、健康管理制度原则1. 饮食安全原则: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 职业道德原则:食堂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经营,自觉维护食品安全。
3. 传染病防控原则: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防止传染病在食堂传播。
4. 个人卫生保障原则: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按照规定穿戴工作服、帽、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自身卫生防护。
三、健康检查制度1. 入职体检:新入职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入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体检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光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筛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等。
2. 常规检查: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常规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专项检查:根据季节变化、疾病流行等情况,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健康检查。
4. 健康证明:食堂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期内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证年检。
四、健康培训制度1. 职业健康教育: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健康风险评估:定期对食堂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健康管理技能培训: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技能培训,如手卫生、环境卫生维护等,提高其自我卫生防护能力。
4. 应急处置演练: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健康监测制度1. 体温测量: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了解其身体状况。
2. 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是食堂运营的核心人力资源,其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食堂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健康证明:食堂从业人员应在入职前接受体格检查,并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定期进行体检,以保证健康状态符合从业要求。
2.疾病防控:食堂从业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和防病意识的培养,定期参加健康教育培训,掌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如手部卫生、呼吸道卫生等,并遵循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3.传染病的管理:食堂应建立从业人员传染病防控档案,定期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如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妥善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传播。
4.饮食与营养指导:食堂应提供营养饮食指导,指导从业人员合理膳食,增加蔬菜水果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保障身体健康。
二、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培训计划:食堂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
2.培训资料和教材:食堂应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资料和教材,包括食品安全常识、卫生操作规范、服务礼仪等内容。
3.培训讲师:食堂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进行培训授课。
讲师应具备相关的从业经验和培训能力,能够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
4.培训考核:食堂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评估培训质量,为从业人员提供个别指导和后续培训机会。
1.个人卫生: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穿戴整洁工作服和口罩等。
2.工作区域卫生管理:食堂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
3.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堂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食品卫生安全操作规范,对食品的储存、加工、配送等环节进行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设施设备的卫生管理:食堂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卫生状况符合卫生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简介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食堂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本文档将详细描述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人员分类根据食堂从业人员的岗位和工作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厨师•食品加工人员•食品摆盘人员•食品分发人员•食品运输人员•清洁人员3. 健康检查3.1 入职前健康检查食堂从业人员在入职前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肺结核检查•传染病检查•体检•眼部检查•耳鼻喉检查3.2 定期健康检查所有食堂从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频率为每年一次。
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体温测量•血压检测•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4. 身体状况监测4.1 症状监测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每天进行身体状况监测。
如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应立即上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嗅觉或味觉改变4.2 健康档案管理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应建立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健康体检报告•健康监测记录•病假记录5. 个人卫生5.1 相关培训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个人卫生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手部卫生•衣着卫生•饮食卫生5.2 手部卫生食堂从业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5.3 衣着卫生食堂从业人员需要保持衣着的卫生,包括:•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鞋子•定期更换工作服和鞋子•避免穿戴过长的指甲或戴饰品5.4 饮食卫生食堂从业人员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守食堂的饮食卫生规定•注意饮食平衡,合理摄入营养•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6. 病假管理食堂从业人员如出现身体不适需要请假时,应按照公司的病假管理规定进行申请和登记,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7. 健康教育食堂从业人员需要参加定期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健康饮食指导•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8.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处罚款•停职•解雇9. 总结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于保障食堂食品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食堂健康饮食管理制度(通用12篇)

食堂健康饮食管理制度(通用12篇)最新食堂健康饮食管理制度(通用12篇)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实在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食堂健康饮食管理制度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食堂健康饮食管理制度(篇1)一、健康要求1、食堂工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需定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与工作的人员,必需取得健康合格证,卫生学问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传染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道传染病及传染病带菌者、化浓性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上岗。
二、个人卫生1、食堂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裳、不得留长发指甲、涂指甲及使用其他化妆品。
便后要洗手、消毒。
2、食堂工作人员必需穿戴统一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将与食品无关的个人用品和服饰物带入食堂。
3、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前应洗手,消毒。
销售时使用工具售货和正确使用射频卡,不准收取现金。
4、工作时不许吸烟,不戴戒指、不得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
食堂健康饮食管理制度(篇2)一、必需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和卫生学问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含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腹泻、咳嗽、发热、呕吐、手外伤等)不准上岗。
食品从业人员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需向食堂报告,患者本人与其他知情健康从业人员均不得隐瞒。
三、上岗前必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口罩,佩戴好工号牌。
上岗时不准穿拖鞋。
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材料后、接触不洁物后必需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四、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勤理发、勤洗澡、勤换洗衣帽。
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以及戴戒指等手饰加工食品。
严禁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随地吐痰、揪鼻涕、搔痒、掏耳朵、剔牙和嘻戏打闹。
五、从事面点、拌菜、配菜等加工人员应用小毛刷刷手,做到指甲无污垢,洗后用清水冲洗消毒方可上岗操作。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晨检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晨检制度一、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且在有效期内。
1.2 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检查。
1.3 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4 从业人员在患有皮肤病、肠道疾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5 从业人员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应佩戴口罩,并接受治疗。
1.6 从业人员在患有肠道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7 从业人员在患有皮肤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8 从业人员在患有口腔疾病时,应佩戴口罩,并接受治疗。
1.9 从业人员在患有眼部疾病时,应佩戴口罩,并接受治疗。
1.10 从业人员在患有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二、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2.1 每日清晨,食堂负责人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晨检。
2.2 晨检内容包括:观察从业人员的精神状态、询问从业人员是否有不适症状、检查从业人员的双手是否有异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穿戴了工作服、检查从业人员是否佩戴了口罩等。
2.3 晨检中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从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4 晨检记录应由食堂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2.5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6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确保食堂的卫生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7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8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原料进行检查,确保其来源可靠,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9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储存条件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10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销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导言食堂作为提供营养餐饮服务的场所,其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食堂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食品、器具等物品,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顾客健康。
因此,建立健全的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是食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二、管理目标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体系,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食品安全质量,确保食堂运行顺利,顾客用餐放心。
三、适用范围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清洁工等一线员工以及管理人员。
四、健康检查1.入职前健康检查:所有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胸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
只有通过健康检查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员工才能进入工作岗位。
2.定期体检:所有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身高、体重等指标。
体检结果应纳入个人档案并做好保密。
3.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有慢性疾病、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加强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监测,确保他们身体健康。
五、饮食健康管理1.食堂提供合理营养的员工餐:食堂应提供员工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工作餐,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2.禁止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食用生、腐败、霉变的食物,严禁在工作区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3.加强食品安全监控:食堂应定期检查食品原料的质量,检测食品卫生安全指标,确保员工饮食安全。
六、个人卫生管理1.着装规范:从业人员工作服装应整洁、规范,穿戴橡胶手套和工作帽等防护用品,保障个人卫生。
2.定期洗手:从业人员在工作前、食品处理前、饭前必须进行消毒洗手,并定时洗手。
3.个人卫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要求每天进行个人清洁,保持身体、口腔、头发等个人卫生。
七、职业健康管理1.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健康知识培训,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意识,提高健康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预防疾病的传播,做好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工作,应制定规范的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为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由于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证就餐者的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全体师生员工服务的所有食堂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先到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录用并从事餐饮工作。
四、食堂负责人或食品卫生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从事餐饮工作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伙管办应立即辞退。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七、食堂管理负责人和食品卫生管理员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篇2
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食堂承包人、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员。
2、食品从业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
1、管理职责:食堂承包人负责食堂员工的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年检等工作。
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岗位,将追究承包人和负责部门的责任。
2、入职体检:凡食堂每年新招的上述范围内的食品从业人员,均须经过入职体检。
检查范围包括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上述人员如果检查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入我校食堂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
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予安排入职。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员工健康证上墙,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食堂负责人每日早晨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如果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食堂承包人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
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应联系当地疾控中心的授权指定单位,统一组织健康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生产的工作。
如直接解除食品生产的员工在任职过程中患有法律规定的传染性疾病,学校将有权将其调离岗位。
承包人应将健康证年检情况及时通知学校总务处,如查出不合格人员应上报。
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人员,如果属于暂时性的,管理者应安排休息,待身体恢复复检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如果是难以治愈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管理者应安排其他适合的岗位,决不可继续留在原岗位。
承包人应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情况和相应人员安排情况详细记录在《员工健康证信息台帐》中。
7、监督检查:学校总务处联合校医室定期开展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知识培训。
学校总务处及校医室对食堂的健康证年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重点检查是否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岗位的人员都纳入了健康证的管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指出并责令做出正确处理。
三、员工其他卫生管理规定
1、个人卫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常剪指甲、常理头发、经常洗澡等,经常保持个人卫生。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进行操作接触食品前或便后以及接触污染物以后必须将手洗净,方可从事操作或接触食物。
食堂中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时,除将手洗净,还必须佩戴口罩,使用工具售货,不收受现金。
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2、工作服换洗要求:冬天车间员工工作服应保持两天一换,夏天车间员工工作服应做到每天一换。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篇3
一、从业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四、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职从业人员应进行卫生培训,培训情况应记录。
五、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六、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应进行消毒。
七、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处理食物前。
3.上厕所后。
4.处理生食物后。
5.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7.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8.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9.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八、操作人员进入食堂时,应更换食堂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不得穿戴工作衣帽从事非操作无关的工作。
九、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堂。
十、食堂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十一、进入食堂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