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合集下载

概括文章有哪些方法

概括文章有哪些方法

概括文章有哪些方法
概括文章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提高阅读效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概括文章的方法:
1.摘录法:从文章中选取最能反映主旨和要点的原句或
关键词语,直接引用或稍作修改后作为文章概括。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比较集中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有效地保留原文的重要信息。

2.段意合并法:将文章每段或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纳
总结,然后把各段的段意串联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较为分散的文章,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和逻辑结构。

3.标题补充法:选取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语,结合文章
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形成完整的概括。

这种方法适用于标题已经很好地概括了文章主旨的情况,可以更加详细地解释和阐述标题的含义。

4.提问回答法:从文章中提出关键问题,并回答这些问
题,然后将回答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概括。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较为复杂、难以直接概括的文章,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重点突出法: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或句子,突出重点
内容,忽略次要细节,以此为基础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适用于
文章内容较为庞杂的情况,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需要注意的是,概括文章时应该忠于原文,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重要信息,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准确贴切。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阅读文章目录和标题:阅读文章目录和标题可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浏览目录和标题,以确定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 理解文章结构: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和句子组成,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文章可能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

3. 提取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需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或关键词工具查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或字典中。

4. 概括主要观点:在文章的结尾或结论部分,可以概括主要观点或结论。

可以使用简短的句子或段落来表达这些观点,并强调文章的主要贡献或结论。

5. 检查和修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可以检查并修改文本,确保概括准确、清晰和简明。

拓展: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技巧来更好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使用图表和图片:图表和图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重点突出: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需要注意突出文章的重点。

可以使用粗体、斜体或下划线等格式来强调重要的部分。

3. 引用文献:引用文献可以帮助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用引用来引用相关文献或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4. 使用模板或大纲:可以使用模板或大纲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些模板可以包括主题、子主题、观点和结论等部分,帮助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文章。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1、借用课题概括法。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

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适合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记人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1、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散文的“心灵”——中心。

例如:2005年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中心就是“遗憾”;2006年广东卷《夕阳透人书房》、2006年全国1《阳光的香味》看标题就能让人窥见其中的滋味。

开头的几种模式:(1)欲扬先抑(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3)对比、映衬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时基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

再如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卒章显志”。

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

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的抒情。

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外,散文取材“小中见大”的特点,过渡句、段的作用等等都应有所了解,特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并非漫天要价、不着边际,而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

由于实际命题的需要,试题所选材料多是内蕴厚、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小说、戏剧等。

虽说本应考查综合性很强的鉴赏评价能力,但由于高考控制评分误差的需要,很难真正命制出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由发挥式的鉴赏评价题。

因此命题基本上未超出理解分析的范畴,定位仍然在一个“懂”字上,考的是带一点鉴赏味道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章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开门见山:就是文章开头不兜圈子,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的表达角度很多,可以直叙其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单刀直人地点明要害等等。

所谓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的结束段表明文章的主题。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

怎样概括主旨

怎样概括主旨

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1知识要点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2、思维拓展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样板题解析看看以前怎么考的名师诠释[考题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①瑞士是个富国。

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

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

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②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

文章主旨提炼的技巧解析

文章主旨提炼的技巧解析

文章主旨提炼的技巧解析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准确提炼文章的主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理解一篇复杂的学术论文,还是欣赏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把握其主旨都能让我们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意图,获取关键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炼文章的主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通读全文,把握整体这是提炼主旨的基础步骤。

在开始提炼主旨之前,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认真地阅读一遍。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于纠结于细节,而是要对文章的大致内容、结构和风格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比如,如果是一篇议论文,我们要留意作者提出的论点以及用来支持论点的论据;如果是一篇记叙文,我们要关注故事的发展脉络、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如果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则要了解所说明的对象、特点和说明的顺序。

通过这样的初步通读,我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关于文章的整体框架,为后续的主旨提炼打下基础。

二、抓住关键语句在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的语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主旨。

这些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段落的开头、结尾处。

文章的开头通常会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出主题,或者直接点明主旨。

例如,“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梦想,勇敢地面对挑战。

”这样的开头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看法。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可能会对前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主旨。

比如,“综上所述,我们只有珍惜当下,努力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对整篇文章的主旨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关键语句出现的常见位置。

段落开头的句子往往起到引领该段内容的作用,而段落结尾的句子则可能是对该段的总结和升华。

此外,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因为作者反复强调的内容往往与主旨密切相关。

三、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时候能够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简洁明了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核心观点。

例如,《论友谊的重要性》这个标题,很明显主旨就是探讨友谊在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美丽的家乡》则可能是围绕家乡的美景、风土人情等来展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何归纳文章主旨

如何归纳文章主旨

如何归纳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归纳文章的主旨的方法:一、中心句提炼法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

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

如《苏州园林》既有各段的中心句,又有全文的中心句:“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就是全文的主旨。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

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二、归纳综合法大多数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

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

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

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背景分析法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时代性,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还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作者的个性特征。

因此,分析组织文章主旨,还要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四、形象分析法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运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如《孔乙己》,从环境、相关人物、情节及细节等方面综合起来看,可知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迂腐、麻本、受尽人间凉薄、嘲笑,甚至遭迫害的旧读书人的形象。

文章主旨概括方法

文章主旨概括方法

文章主旨概括方法
一、辨别标志。

辨别标志是指在提问方式中出现以下关键词可以锁定为主旨概括题。

比如:主要、主题、主旨、核心、中心、归纳、概括等。

如:“以上文字主要说明”、“上述文字的主题是”、“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文段的主旨”等。

二、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包括两点:第一,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的虚词。

通过识别关联词语能得知哪部分文字是文段的重点。

现在的国考言语中经常考察以下五种关联词语:递进、转折、因果、必要条件、并列。

我们以递进关系为例,详细讲述。

如:这个女孩不但皮肤很白,而且身材很好。

通过观察,“不但”、“而且”是表达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我们平常表达中一般情况下是更加侧重“而且”。

也就是身材,而非皮肤,因此这句话的重点就是身材好。

第二,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可以表示文段的结构。

国考言语经常考察以下五种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总分、分分。

“总”通常指的就是文段的主旨句,倘若我们面对的是一段两句话的文段,假设它是总分结构,那主旨句就在第一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在具体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总体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主旨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主旨都使用了哪些材料(选材),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为表现文章主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表达技巧),这些艺术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于主旨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

本篇着重从如何概括主旨的角度来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理解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近年来,考查分析归纳文主旨的题型主要有以下七种:
l.从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启迪)?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祥的思想感情?4.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7.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之物的象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归纳文章的主旨呢?
一般有四种方法:
1.中心句提炼法
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

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

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2.归纳综合法
绝大部分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

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

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

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3.背景分析法
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时代性,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还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作者的个性特征。

所以,分析组织文章主旨,还要注重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4.形象分析法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使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如《孔乙己》,从环境、相关人物、情节及细节等方面综合起来看,可知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迂腐、麻本、受尽人间凉薄、嘲笑,甚至遭迫害的旧读书人的形象。

从他的经历与遭遇中不难
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在于讽刺孔乙己这类人的迂腐麻木,在于批判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批判那些冷漠、无聊、麻木的看客。

当然,以上几种分析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

我们具体操作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另外,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一些小技巧能够作为补充:(l)紧扣文题。

有很多文章,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

(2)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文中的议论有的是揭示人物品质,有的揭示事件意义,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

文中抒情句其实已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显示了作者的倾向性,这些都有助于对主旨的理解。

(3)注意文中一些特殊句子。

如矛盾句、反问句、警句等,往往与主旨密切相关。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

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协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文学作品文本主旨归纳格式如下: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主旨句
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以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旨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主旨句详细介绍
中心句与主旨句之间的区别“主旨句”和“中心句”两个词常常被提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此不以为意,认为“主旨句”就是“中心句”。

“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主旨”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

从这意义上来讲,文章的“中心”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主旨”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所以,在学习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马说》一文时,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点傻眼了。

关于《马说》一文的“中心句”,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没有提及。

关于“主旨句”,它是这样来解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突显了文章的主旨。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对此提出质疑: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句到底是哪一句?
“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主旨”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

从这意义上来讲,文章的“中
心”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主旨”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现在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现在所说的“主旨”就是“中心思想”的后半部分,能够揭示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仅仅在绝绝大部分的文章中,作者通常在揭示文章的中心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在《捕蛇者说》中,“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既突出了文章“赋敛之毒”的中心内容,也在“呜呼!”和“乎!”的感叹语气中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的同情;在《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表明文章内容与“陋室”相关,又表达自身“德馨”的愿望和情操。

所以,按理来说,“主旨句”和“中心句”的分别不大,“主旨句”和“中心句”被人们认为是统一的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但是,我们来看《马说》: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和“食马者”愚妄无知的表现三个方面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议论文中,文章内容都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以本文的中心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不过作者韩愈写作本文不但仅想告诉大家“伯乐非常重要”,他更想通过本文告诉大家:他就是一匹千里马,可惜没有伯乐来了解他、驾驭他。

从这个写作目的来看,没有哪一句能比“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个句更能表达韩愈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现象的不满与愤懑之情。

所以,理所当然的,“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文章的主旨句。

我们对文章能够再问一句“主旨句或中心句到底是哪一句”的不但是《马说》,还有《与朱元思书》——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醉翁亭记》:中心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醉翁亭秀丽风光和游之乐;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从这些文章看,“主旨句”与“中心句”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私下认为:主旨句≈中心句我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在这里我的举例都来自文言文,一方面是因为在文言文中“主旨句”和“中心句”的明确更利于我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应对来自文言文的考查;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现代文中,“主旨句”和“中心句”常常不会被我们同时提及,即使被提及,又有谁会咬文嚼字地深究它们呢?
寻找主旨句的方法
1. 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 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