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PPT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物理考前指导ppt课件

中考复习物理考前指导ppt课件

;
12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羽毛球和小金属球来 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 羽毛球,每个羽毛球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 丙,其中在乙羽毛球内固定3倍于羽毛球质量的小 金属球,在丙羽毛球内固定8倍于羽毛球质量的小 金属球。然后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 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 域时,用数码相机自动连续拍摄的方法记录羽毛 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的一段。请根据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物理复习 考前指导
;
1
二.回归教材,用好教学资源 1.看现象 2.看结论 3.看过程 (原理/器材/步骤/方法)
4.看应用(实例分析)
;
2
小明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做实验,他在塑料瓶侧壁开了一个小孔,用胶带封住小 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水,然后撕去胶带,发现水从小孔射出,接着盖上瓶 盖并拧紧,不久水便停止从小孔中射出,说明瓶内上方气压______(变大/变小/不 变)。若此时不拧开瓶盖能使小孔有水射出,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变小
;
19
2.应试实用技巧
(1)做好应试的准备工作
①.带好需要的文具: mm刻度尺、圆轨、量角器、2B铅笔、橡皮、0.5mm黑笔(备两到叁支)
②.提前10分钟进考场,静坐5分钟闭目养神,有大将风范,不焦虑不慌 张.
;
20
③.用好、用足发卷后的考前五分钟: a.浏览全卷,看是否试卷有破损、漏印、缺页. b.看试卷卷首上的要求,大标题后的注解. c.涂答题卡、写姓名、考号等项目应专心,一步到位.
;
23
③.先完成容易的试题
按题号顺序答题,将容易的题先做好,碰到一时难以找到解题思路的题 目,可先搁置(须做个记号),等一轮粗线条完成全卷解答后再来重新处理.如 果在个别题目上耽误时间过多,会影响全卷的答题节奏,甚至还将对答卷信心 产生冲击.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共34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共34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讲座)PPT课件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讲座)PPT课件

例题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 的像,这个像是____(选填“放大”或“缩 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 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 __,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 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移动 凸透镜(选填“左”或“右”)。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u
v
u v v/u 1/u


米2
米-1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1/v 米-1 5.00 6.67 8.00
1/v 米-1 3.33 5.00 6.33
例题4.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 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
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
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
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
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
相当于人眼球中
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
备课组成员:分工研究近三年全省中考试卷 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研究全省中考试卷的目的: 1)梳理知识点;对非必考知识点,尽 可能不重复。 2)稳中求变;对变化的部分和题型要 认真进行研究。 3)发现命题中具有的地方特色。
研究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的目的是: 1)借鉴新题型 ; 2)把握考试动向;
3)分类整理各块复习资料。
(已知f1<f2)v/u 1/u
序号
米2

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导PPT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导PPT课件

三、物理讲评课的对策
狠抓典型试题、总结发散和变化。
一.初三物理复习四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打基础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上台阶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补漏洞
第四阶段:考前调整稳心态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打基础


我想中考试题肯定还是要以考查“双基”为主,配 上一定的真实自然环境、生活及社会实际情景。加 强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而常见的实 际问题。 例如 电能 电功 照相机的原理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通过复习达到:
——基础题,一分不丢; ——中档题,分分必争; ——综合题,分步得分。
测试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毕
业年级一项经常性工作。 测试之后必定要讲评试卷。要上 好物理讲评课提高评讲的教学效 果,应采取以下措施
案例: 怎样上好物理讲评课?
讲评课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 物理讲评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机械地采用 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 面俱到的问题。
这一途径来完成的,这就需要精选 习题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目的.在复习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 巧设如下类型练习题来抓训练的. 1、船从河里到海里,浮力如何变。 上浮些,还是下沉些?(密度计) 2、人在河中沉,在死海中浮。浮力 哪个大?(铁在水和水银中) 3、质量为2千克的木头投入水中, 排出的水的质量多大?
4、体积相同的实心铁与铝,投入水中, 静止后浮力哪个大?如果改投水银? 5、质量相同的实心铁与铝,投入水中, 静止后浮力哪个大?如果改投水银? 6、体积相同的实心铁与木,投入水中, 静止后浮力哪个大?如果改投水银? 7、质量相同的实心铁与木,投入水中, 静止后浮力哪个大?如果改投水银?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复习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与复习建议PPT课件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与复习建议PPT课件
质量有关。 ❖ ⑶ “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____________。 ❖ ⑷ 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趋势:在2006年各地市
的中考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一些具 有新意的实验题。这些实验题的应用扩大了物理实 验题的功能。因此,2007年的中考实验探究题仍侧 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除此之外,试题 的开放性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有所加强,以求 落实新课程理念。
❖ (3)考生应根据自己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 复习,要注重复习效率。
❖ (4)在应考中注意审题,明确给出的数据是 什么物理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从给出 的数据中挑选出所需的物理量。
❖ (5)应注意调整好学生考试心理,是应该做 的必要准备。
2006年物理试题的特点:
❖1. 以生活为载体,考查知识与技能 ❖2. 设置新情境,考查过程与方法 ❖3. 注重试题立意,渗透情感教育 ❖4. 体现检测与学习的双重功能
中考实验探究题解法指导
❖ 1、实验探究题的特点:实验探究题是以考察与实验
相关的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类题目,其考察内容包括: 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得出物理规律 的过程;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 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方面。在考察方式上, 将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过程、实验能力、探究能力以 及创新能力的考察相结合,成为独立的一类题目。
❖ 0634. (8分) “五一”节小军随父母乘汽车去青岛旅游,路上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共25张PPT)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共25张PPT)

求。
在复习的内容、方法与形式上,应尽
可能关注学生的兴趣,做到使学生“爱复
习”。
精品课件
一、研究《新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 标,建构知识网络
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三、关注“热点”和“盲点”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详细制定复习
计划
精品课件
一、研究《新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 建构知识网络
《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中 考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只有认真地对《新课程标 准》进行仔细地研究,才能了解对知识的要求、对 学生能力的要求,才能使复习有方向、有目的,才 能把握住复习的全面性、深度性。
中考复习策略
交大附中 沈 燕
精品课件
复习是三维目标的再一次提升,不只是
知识的总结和操练。
那种认为知识目标是硬目标,过程
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是软目标,从而忽略
后二目标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应当在复习过
程中,将三维目标的呈现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体现学生对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
精品课件
三、关注“热点”和“盲点”
最新科技发展程
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精品课件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详细制定复习计划 第一轮:单元复习阶段 紧扣“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第二轮:专题板块复习阶段 针对重点、难点、薄弱环节 第三轮:综合能力的强化训练 加强模拟、提高能力 第四轮:回归课本、通读教材
精品课件
❖设法纠正学生从生活经验获得的一些片面 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 ❖抽象的概念和规律,要引导学生注意其适 用的范围和条件。设法纠正学生从生活经验 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 ❖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

中考物理应考对策(ppt课件)

中考物理应考对策(ppt课件)

控制变量法
方法 比较法
V A
控制变量
P I R
2
因变量
自变量
y y kx k x P k R
发现第二个层次的能力是什么?
V A
2.图像处理能力:三个层次 认知图象能力
U I m V s t
V A
2.图像处理能力 认知图象能力 迁移图象能力
U I m V s t
例题: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浮力大小 与液体密度有关。 拓展: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浮力大小 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深入:固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 什么因素有关?在进行该问题的实验探 究时,小李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提出: “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现有实 验器材:测力计、多个相同的钩码、高 度足够的烧杯、水。请你根据提供的器 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小李的猜想。简明 陈述实验步骤。陈述时,请用英文字母 表明所测量的物理量。
k1
k2
k3
k4
k5
P I 2R P UI
1
R U P=UI
R1 U1 P1
R2 U2 P2
R3 U3 P3
R4 U4 P4
R5 U5 P5
2 3
K=P/R
k1
k2
k3
k4
k5
1.具有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2.具有图像处理能力 3.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4.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完成实 验,会出现什么情况?
1. 基本技能:基本量具的使用。书中列举的如刻度 尺、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 电压表等、 2. 测定性实验:测电阻、测密度、测机械效率、测平均速度 3. 验证性实验:已知结论。结论在前,试验在后。 4.鉴别类实验:(电荷种类、磁极的种类、声音的传播等,主 要方法:分类、比较、归纳共同特征)与科 学探究(目的不同) 5. 探究性实验:(规律是否已知)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ppt课件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ppt课件
3、控制作业时间,重视作业质量,做到精选精练,做到课 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相结合,注重作业的分层,做到宁让老 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费题。
4、课堂上一定要多关注学生,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最后预祝各位老师的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9
谢谢
40
5月下旬至6月中旬(约14课时)
35
做法一:整合中考卷
36
做法二:整合一模二模卷
37
做法三:弥补漏洞
38
复习感悟:
1、复习时要真正落实集体备课工作,形成备课成果,统一 教案,统一作业。
2、在课前将上课内容准备到位,研究到位,不浪费学生的 时间,不浪费课堂的时间,课堂教学有讲有练,讲练结合。
方法:为了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 器有时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滑动, 分析电路找出两个极端状态可求出 阻值范围
4Ω~ 8Ω
分析:
当R’变小时,电路中电流__变__大_,电压表示数_变_小____,当电流为_最_小__时,此时 R’的阻值为允许的最_0_._5_A___值.
当R’变大时,电路中电流_变_小__,电压表示数_变__大___,当电压表示数为最__大_ 时,此时R’的阻值为允许的最_3_V__值.
2、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近几年中考试卷,明确各知识点的 要求和考查情况,确立复习阶段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
1
2、认真研读中考说明上明确的63条科学内容,必 考的4个理解层次要求的分别是:
01 理解密度 02 理解压强 03 欧姆定律 04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2
一、复习计划 二、几点做法和设想
第一轮复习:系统全面,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能力提升,强化培优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夯基础 提能力 求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生因考试分值不如语、数、外,考试难度要求越来越高; 2. 学生人数多、差异大,生活常识少,缺少实践探究; 3. 物理教材设计和考试难度大,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物理成绩上不去; 4. 学生所学学科多,疲于应付学科作业,没有时间思考。
5. 学生各类状况:①不想听,听不懂;② 听得懂,不会做; ③做会做,做不对;④过去会,现在不会
三、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1.选择联系实践的教学内容 2.采用优化的教学方式
① 选择跟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 ② 选择物理知识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内容 ③ 选择联系社会热点的问题 ④ 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实验 ⑤估计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量大小
① 教师列举实例进行讲解 ② 让学生列举实例,操作体验,学术性游戏 ③ 展示联系生活、社会的图片 ④ 演播联系生活、社会的视频 ⑤ 展示实物并进行演示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1. 什么是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关于物理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
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2. 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哪些物理概念?
物理量
速度、力、功、功率、动能、势能、压强、温度、热量、比热容、电流、 电压、电阻、物距、焦距、像距 、密度、质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审题习惯
(1) 具体审题,不死记硬套 (2) 画草图并在正确位置标注相关物理量 (3) 把题目文字转化为物理情景 (4) 把物理情景转化为具体条件
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分析习惯
(1) 学会具体分析,避免抽象“分析” (2) 初步形成“研究对象”的意识 (3) 初步形成思考公式适用条件的习惯 (4) 运用图形、图象帮助分析 (5) 避免用“套类型”的方式解答新情景问题 (6) 不死记大量“××法”解题的公式和结论
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4.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内容 标准
科学 内容
运动
能量
和 相互
物质
作用
科学 探究
课程标准
(二)内容标准解读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2.科学探究是一项学习目的 3.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
五、形成正确的解题态度
1.平和细心的态度
(1) 不浮躁、不仓促,不“一目十行” (2) 题目的解答不盲目追求“速度” (3) 通过把控任务的“量”调整学生心态 (4) 处理好紧迫和细心的关系、详与略的关系
五、形成正确的解题态度
2.严谨认真的态度
(1) 依既定的科学程序,不东一枪西一炮。 (2) 按规定的操作要求,不随随便便。 (3) 作图、书写清楚明晰,不潦草马虎。 (4) 对待事物具有思考理由、关注证据的意识。
例:课程标准
追求探究式教学的自主度
教学方式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 律
科学内容
物质
新材料及 其应用
物质的结构 与物体的尺

物质的属性
运动和相 互作用
物质的形态 和变化
电和磁
声和光 机械运动和力
能量
多种多样的运动 形式
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
能量守恒
电磁能
内能
机械能 能量、能量的 转化和转移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热运动、电磁波、链式反应
物理模型 物理现象 物理性质
质点、焦点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光的反射、折射、电流 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电、法线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1. 关于创设情境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1) 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① 压强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② 课例是否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2) 教科书有关创设情境的设计
初中物理教科书所创设的情境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设计
2. 关于思维加工的课例分析与设计
对感知进行思维加工,主要用抽象、概括的方法。通过概括找到事物“共同属 性”;通过抽象抓住事物“本质特征”
五、形成正确的解题态度
3.实事求是的态度
(1)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客观分析实验数据 (2) 把实践作为检验结论的标准 (3) 既敢于坚持正确观点也勇于修正错误认识 (4) 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尊重自然规律
六、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优化初中物理的规律教学 ●优化初中物理的方法教学
3. 关于基础练习的课例分析
紧贴概念的全部含义进行基础性练习,其层次争取有递进性,不要急于拔高和拓 展。
《压强》基础练习的设计(与身边的物体如报纸,书本)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目录
Contents
解0教读0学课12策标0略3 中考攻略
目录
Contents
解0教读0学课12策标0略3 中考攻略
内容 标准
科学 内容
运动
能量
和 相互
物质
作用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理念
2012年秋季执行的物理课标,是建国 以来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国家课程标准。
科学 探究
学生现状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研究 ●增添联系自然、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 ●创设生动活泼的研究情境和学习氛围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意外”现象 ●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
2.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控制例题难度,让学生能听懂 ●控制习题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摒弃死记硬背,让学生感受融会贯通 ●控制习题数量,让学生做作业不觉得是负担 ●未必刻板预习,让学生保持新鲜感
目录
Contents
解0教读0学课12策标0略3 中考攻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泛指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措 施。
一、理清教学思路,了解学生现状
死记、硬套“方法”结论的教学方式,它不仅盲目加重学生的学习负 担,并让学生产生对物理课“呆板、乏味”的误解,丧失对物理学的兴趣 ,致使学生发出“我讨厌物理”的呼声;更严重的是这样下去,学生难以 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将贻误学生的一辈子。这样的教学就犯了方向路线 错误。因此,把握初中物理教学的大方向,十分关键,为此,必须形成学 科教学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