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浅谈教育惩罚的必要性
关注惩戒策略 提高教育效果——浅谈惩戒教育的重要性

关注惩戒策略提高教育效果——浅谈惩戒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青少年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一种处罚。
一、惩戒教育的必要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爱心教育”、“激励教育”已成为共识,成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
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
此时,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几乎都遭到反对和冷落,甚至束之高阁,成为与教育绝缘的事物。
那么,在素质教育中真的不能施行惩戒手段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作为教育方法,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每一种都具有同等的教育功能。
如果只是一味的鼓励、赏识、奖励,而没有惩戒,学生永远被人以赞许的目光包围着,就会过于自信,时刻充满优越感。
但生活不可能没有风雨,这类学生难于接受挫折带来的打击,一旦失败,就会悲观失望,一蹶不进。
尤其是他们长大后,社会中布满荆棘,生活常遇困难,工作会有挫折,这对于一个从未受批评、惩罚的人来说,绝对是无所适从。
教育专家孙云晓主任也曾说过:老师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因此,在高呼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赏识之外,还有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名字叫惩戒。
二、惩戒教育的合理性《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而惩罚正是教师行使管理权的一种重要手段。
放眼古今中外,因受到惩戒而改变自己,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自我惩罚;司马迁有言进谏而遭到宫刑,更加发愤著书。
而在现在的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法律上都认为惩戒是教师从事正常教育活动的专业权力之一,像韩国通过学生处罚法案;法国对犯严重过错的学生可以开除处分;英国对犯错学生可进行严厉批评;德国甚至动用警察强制逃学学生返校;美国大力倡导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
浅谈教育惩罚的必要性

19浅谈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刘广兴现在许多教育家认为教育学生必须心平气和,循循诱导,润物细无声。
似乎只有这样才叫爱学生,才算以人为本。
由于对常规教育的偏差,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呵护溺爱有加,而严格教育不足。
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固然重要,然而,一味地对孩子不批评不惩罚,笑脸相送,笑脸相迎,会使健康的教育变的苍白无力。
许多教育理论都谈到惩罚的必要性。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鼓励和制度的约束缺一不可。
只要惩罚是基于对关爱学生的,那它就是必要的。
教育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
例如,扣操行评语分,或者纪律处分,做卫生值日不认真而罚其重做,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采取必要的措施等等。
请注意,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
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
”当一个人知道他犯错误的时候,内心就有接受的心理准备。
这恰好为适时教育提供了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恰恰此时明白道理更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教师或家长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承担责任或是接受惩戒的机会,往往替孩子想得太周到、或是太细致。
孩子是在磕磕绊绊中长大的,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甚至暂时不能做好的,也要鼓励他去尝试。
如果失败了,他自然要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去寻找成功的途径。
这样,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健康成长。
“教育”本身就含有惩罚的因素。
它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必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这要带有某种强制性。
作为社会上正常生活的人,不遵守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
然而,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
只不过现在某些人一提到“惩罚”,总想到“体罚”,这是“惩罚”一词在理解上的“误解”。
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法教育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途径。
浅淡学校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浅淡学校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学校教育惩戒是在学生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措施,对学生具有教育、警示作用。
我认为实施一定的教育惩戒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一、“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是教师经常挂历在嘴边的教育原则,但是实际教育工作中,如果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情”与“理”态度漠然时,又该怎么办?这时,合理的教育惩戒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戒,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正当权利,更是教师不可推辞的义务。
如果学生有了错误,仅靠常识或说服不能使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无法使其产生自责,更说不上使其主动自觉地改正错误时,教师就应该大胆地采用教育惩戒手段。
二、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独生子女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都是教育遇到的很复杂的新问题。
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带来了许多棘手的教育问题。
确确实实不能只靠简单地表扬和欣赏就能圆满解决。
三、由学校教育的特定环境决定的学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宽松、愉快的良好环境 但这种“宽松”、“愉快”并不是无限制的。
如果只把“构建和谐校园”挂在口上 行动上却疏于管理 对思想、行为不端的学生采取放纵的态度 学校是绝对“和谐”不起来的。
四、由教育的最终目的决定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情操高尚、能适应环境的、有责任心的社会人。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惩戒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
一个习惯了“你真行”、“你真棒”而从未遭受过挫折的学生进入社会,其结果真让人无法想象。
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教育时机,根据学生犯错的程度和对错误的认识态度,让学生受到善意的教育惩戒,受到挫折教育。
善意的教育惩戒能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而不至于在赞美声中丧失真正的自我。
当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惩戒的回归,并不是反对赏识教育,两者正好“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在现实工作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绩效的最大化。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对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惩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人认为惩罚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惩罚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惩罚不仅仅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处理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在学校中,学生们时常会出现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教师、打架斗殴等行为,这时候惩罚就会派上用场。
通过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错误行为进行改正,同时也能够维护学校的秩序,保障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环境。
要正确看待惩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一直受到争议,有人认为惩罚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实际上,适当的惩罚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遭受到惩罚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和改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适当的惩罚,学生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纪律和自律意识,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也需要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手段。
过度的惩罚会给学生造成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
在进行惩罚教育的时候,首先要遵循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能过于严厉,要以教育为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进行改正。
惩罚应该与奖励相结合,让学生在得到惩罚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奖励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惩罚教育。
在日常学习中,惩罚教育难免会出现,但是我们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待惩罚教育。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育领域中,惩罚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严格的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度的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适度的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的。
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和学校会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规定,以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当学生违反了这些规定,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后果是不愉快的。
通过惩罚教育,学生可以形成对正常行为和规范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惩罚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是不愉快的,从而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再次犯错。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惩罚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在学校教育中,有一定的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且意识到如果不遵守规定会有相应的后果。
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自律,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必须注意适度和方法。
适度的惩罚是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惩罚,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境下使用,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老师和学校在进行惩罚教育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使用过度的惩罚手段,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校需要合理运用惩罚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应滥用惩罚手段。
浅析教育中惩罚的重要

浅析教育中惩罚的重要性摘要:在当今社会,一切都以学生为本,提倡“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老师和家长都不敢惩罚学生,致使学生对犯错不以为然。
我认为:爱护学生固然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中就不能有惩罚,相反,恰当的惩罚是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次刻骨铭心的惩罚比多次说教效果更好,实施惩罚要心存爱意,坚持到底,让学生口服心服。
关键词:惩罚民族教育教师管理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
在家里,父母视为掌中宝,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给他们以足够尊重,即使做错事,嘴上说得挺狠,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措施。
孩子摸清了大人的脾气,就会一次一次地犯错。
在学校,教师更是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即使学生犯了错,教师也惩罚不得。
如果老师惩罚了学生,家长不理解,还振振有词地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社会不支持,还会落下“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致使老师只得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期冀孩子能“主动”改错。
殊不知,学生犯了错只是说教,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知道:即使我犯了错,老师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不能打不能骂,只是说几句就完事了。
有些屡错屡犯的顽固学生还会对老师的话嗤之以鼻,一点也起不到惩戒的作用,犯错仍然继续。
我认为:爱护学生固然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中就不能有惩罚,相反,恰当的惩罚是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泱泱中华几千年来,都笃信“一把戒尺统治天下”的说法。
毛泽东等老一辈开国元勋哪一位不是从戒尺中走出来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
社会中有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实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有各种规章制度,违反了制度就要受到相应惩罚,这样才能使学生严于律己,做到自我约束。
论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论惩罚教育的必要性惩罚教育在教育领域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但是它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惩罚,但是合理地运用惩罚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惩罚教育可以帮助维持纪律和秩序,促进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维持纪律和秩序,避免学生的过度嬉闹和干扰他人。
如果学生不遵守规则和纪律,那么惩罚就是必要的。
例如,在某些国家的学校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或玩游戏,教师就会抽出一部分时间来惩罚这种行为。
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功。
但是,这种惩罚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并且会在未来的课堂上改正错误,帮助创建更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负责任的行为和自律性。
孩子们往往是善良的,但缺乏自律性。
他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和自我管理。
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往往会依赖其他人做决策。
因此,在学校里惩罚行为不当的学生是必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不仅会导致惩罚,而且会影响他们和其他人的行为。
他们需要刻意尝试想象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促进他们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惩罚是保护受害者和较弱学生的一种方式。
在学校里,饱受欺凌的学生往往无权改变局面。
这时,学校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惩罚欺凌行为,以保护受害者的自尊并保持平等的教育环境。
此外,有时在学校里有极端行为的学生威胁校园的安全。
学校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惩罚这种行为,并采取措施保护其他学生的安全。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并允许学校在内部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惩罚教育包含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帮助维持纪律和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以及保护受欺凌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我们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场合运用惩罚教育,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惩罚教育不能替代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努力确保学生以积极的方式成为独立,负责任和有品德的人。
浅谈“惩罚教育”之必要性

浅谈“惩罚教育”之必要性作者:马胜波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一谈起“惩罚”二字,教师大都谈“惩”色变,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似乎教师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孰不知教育应当是赏识、激励、惩罚并重,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惩罚责任一、赏识教育的不足当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教育共识,于是赏识教育越来越热,似乎教师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致教师左右为难,谈“罚”色变,生怕扣上“体罚”和“变向体罚”的帽子。
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固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
(一)过分赏识使学生迷失自我在当代中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些孩子在家都被冠以“小皇帝”的称号。
这样的孩子入学后,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大多数能改掉不良习惯,但也有一些孩子不能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坏毛病一大堆,而且屡教不改,家长又不理解。
面对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学生,很多教师束手无策,无奈地说:“现在的老师真难当,对学生轻不得,重不得。
家长们投诉,动不动就说老师犯法。
这样让老师们非常为难,不敢行使正常的教育权利。
”于是,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苍白,越来越无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靠赏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不仅不能改正错误,甚至还会迷失自我,错上加错。
有些学生还口出狂言:“老师,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拿我怎么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难道我们的教育只有赏识,只有鼓励吗?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一个不尊重他人,不尊重社会,自我迷失的人,未来将是多么可怕。
(二)过分赏识会弱化孩子责任意识《伤仲永》的故事不必赘述,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必须讲讲: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邻家玻璃,邻家提出12.5美元的赔偿,小男孩胆怯了,向父亲求助。
父亲说:“这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你得还给我,因为这是你做错事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浅谈教育惩罚的必要性
刘广兴
现在许多教育家认为教育学生必须心平气和,循循诱导,润物细无声。
似乎只有这样才叫爱学生,才算以人为本。
由于对常规教育的偏差,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呵护溺爱有加,而严格教育不足。
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固然重要,然而,一味地对孩子不批评不惩罚,笑脸相送,笑脸相迎,会使健康的教育变的苍白无力。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许多教育理论都谈到惩罚的必要性。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鼓励和制度的约束缺一不可。
只要惩罚是基于对关爱学生的,那它就是必要的。
教育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
例如,扣操行评语分,或者纪律处分,做卫生值日不认真而罚其重做,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采取必要的措施等等。
请注意,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
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
”当一个人知道他犯错误的时候,内心就有接受的心理准备。
这恰好为适时教育提供了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恰恰此时明白道理更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教师或家长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承担责任或是接受惩戒的机会,往往替孩子想得太周到、或是太细致。
孩子是在磕磕绊绊中长大的,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甚至暂时不能做好的,也要鼓励他去尝试。
如果失败了,他自然要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去寻找成功的途径。
这样,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健康成长。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教育”本身就含有惩罚的因素。
它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必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这要带有某种强制性。
作为社会上正常生活的人,不遵守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
然而,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
只不过现在某些人一提到“惩罚”,总想到“体罚”,这是“惩罚”一词在理解上的“误解”。
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法教育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途径。
教育惩罚不仅仅是来自教育者——教师,还来自于学生的集体意识。
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意志的体现,大家都要遵循,不能有任何凌驾于集体规则之上的特殊成员。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教育惩罚不仅仅针对受教育者——学生,同样应该针对教育者——教师。
这样的教育惩罚才能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从学校生活中受到法制观念的教育。
平等意识的教育,独立人格的教育,才能收获“惩罚”的果实。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接受过大大小小的教育惩罚,正是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才使我们健康成长。
教育不能只追求常识而屏弃惩罚,正如人不能只吃肉类而不吃蔬菜,只吃白面而拒绝吃粗粮,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惩罚的必要性。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羲之小学)窗体底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