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中考四模化学化学试卷
鲁教版五四制初四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初四化学模拟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食醋 B. 干冰 C. 空气 D. 石油2.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B. 只能用水做溶剂C. 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D. 水蒸发发生了化学变化3.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用灯帽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4.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C2H5OH 中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5.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18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6.化学式“H2O”表示意义错误的是()A.水这种物质B.一个水分子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 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B.加热液体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贮存氧气D.点燃酒精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A.Mg + O2 MgO2 B.H2O + CO2 ===H2CO3通电C.H2O H2↑+ O2↑D.4Fe + 3O2 ===2Fe2O311.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12.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13. 纯净物M 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 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M 由四种元素组成B.M 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M 中有氨气D.M 可能是碳酸氢钠14.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鲁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

(鲁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P31 S32C1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2024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节约能源,禁用化石燃料B.合理施肥,维护生态平衡C.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D.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地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稀释4.如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C.镁原子的核内有12个质子D.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对物质性质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6.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C.测得某长期放置的石灰水pH>7,可以推断该石灰水未变质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B.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8.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
中考化学模拟测试试卷及答案(鲁教版)

中考化学模拟测试试卷及答案(鲁教版)(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I 127 Ba 137选择题部分(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毎小题给出的四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滴水成冰C.葡萄酿酒D.钢铁生锈2.我国生态环境部部发布2023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建设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B.就地焚烧落叶,减少运输费用C.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D.大量使用化肥,増加粮食产量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调大灶具进风口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中各放一张滤纸,防止氢氧化钠固体污染托盘B.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将收集到的氢气倒放在桌面上5.我国首次获得公斤级钼同位素,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可以批量获得钼同位素的国家之一。
2024年鲁教版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鲁教版化学中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氧气(O2)和臭氧(O3)B、金刚石和石墨C、碳(C)和碳-14(C-14)D、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B、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物理状态无关D、所有反应的速率都可以用相同单位表示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逐渐减弱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后,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原子数目保持不变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烷(CH4)B、二氧化碳(CO2)C、乙醇(C2H5OH)D、苯(C6H6)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盐的是()A. 氢氧化钠B. 碳酸钠C. 氯化钠D. 氧化钙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可以消失或生成。
B.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 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 化学反应只会产生有害物质。
7、在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硫酸(H₂SO₄)C. 氯化钠(NaCl)D. 乙醇(C₂H₅OH)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越高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C.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一定变慢9、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表示方法,错误的是:A、水的化学式为H₂OB、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₂C、氧气的化学式为O₂D、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₂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氯化钠(NaCl)C. 氢氧化钙(Ca(OH)₂)D. 醋酸(CH₃COOH)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C、所有非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D、酸碱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2、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反应生成新物质的是:A、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C、将木炭粉加入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D、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溶液变咸3、下列关于金属钠(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钠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鲁教版中考四模化学化学试卷

鲁教版中考四模化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质量为m 的Zn 和Fe 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 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 .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C .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D .滤液中一定有ZnCl 2和FeCl 2 【答案】D【解析】Zn +CuCl 2= ZnCl 2 +Cu 65 64 Fe+CuCl 2= FeCl 2 +Cu 56 64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 的Zn 和Fe 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 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 2和FeCl 2,选D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将CO 通入盛有12.0g 的Fe 2O 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 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
Fe 2O 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 2O 3→Fe 3O 4 →FeO →Fe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4.2g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
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6.6g 100%=2.4g 44⨯⨯,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2g-2.4g=9.6g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 ,设FeO 的质量为x232ΔFe O +CO 2FeO +CO 16014412g x16012g=144x x=10.8g设12gFe 2O 3完全反应生成Fe 的质量为y232ΔFe O +3CO 2Fe +3CO 16011212g y16012g =112y y=8.4g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 的质量为()169.6g-8.4g 100%=5.4g 72⎛⎫÷⨯⎪⎝⎭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22Fe+2HCl =FeCl +H 5629.6g-5.4gz↑56 4.2g =2z z=0.15g【详解】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 ,9.6g >8.4g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 正确;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 ,故B 错误;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6.6g-2.4g=4.2g ,故C 正确;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故D 正确。
鲁教版中考四模化学化学试卷

鲁教版中考四模化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物质(或元素)A常见碱纯碱、烧碱、熟石灰B常见合金生铁、铜绿、硬铝C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D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碘、锌、硒、钙等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
选C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详解】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Cu+2AgNO=2Ag+Cu(NO);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鲁教版中考化学模拟题及答案(四)

A .将铁钉投入入竖直的试管中B .给试管中的 液体加热C .挤压胶头 清洗滴管D .用灯帽盖 灭酒精灯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小题,每题2分,计20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下面的空格中)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 .玻璃碎了B .镁带燃烧C .电解水D .火药爆炸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它们有极强的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从所学知识的角度,下列成语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A .磨杵成针B .点石成金C .百炼成钢D .滴水成冰 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纳米铜B .金刚石薄膜C .优质燃煤D .干冰 4.下列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5. 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1)Ⅳ(2)Ⅴ质量状况好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我市8月12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6~76,根据上表的信息判断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为A .Ⅰ级 好B .Ⅱ级 良好C .Ⅲ级 轻度污染D .V 级 重度污染6.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 + CO 2=== Li 2CO 3 + X 。
则X 的化学式为A.H 2B. H 2O 2C. H 2OD. O 27.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下列药品包装图标正确的是 8.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氢氧化钠B .红磷C .硫酸D . 铝合金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氯化钠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中国环保网后,绘制出我省四地区度全年降雨平均pH 柱状图,则图中雨水酸性最强的地区是A .Ⅰ地区B .Ⅱ地区C .Ⅲ地区D .Ⅳ地区10.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中考四模化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500g 3AgNO 溶液中加入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34.8g 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不含铁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C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 【答案】B 【解析】 【分析】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为56。
设混合粉末中含有x 克的铁,含有y 克的铜。
则混合粉末质量:11.2x y +=;设与铁反应生成的银为m 1克,与铜反应生成的银为m 2克,与铁反应的硝酸银为m 3克,与铜反应的硝酸银为m 4克,参与置换反应的铜的质量为47y 克,未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37y 克。
则: 3331Fe +2AgNO =Fe(NO )+2Ag 56340216xm m 156216x m = ;356340xm = 1277m x =;38514m x = 3342Cu +2AgNO =Cu(NO )+2Ag 6434021647m m y24647216y m =;44647340ym = 22714m y =48528m y =生成银的质量:122727714m m x y +=+ 滤渣的质量:12334.87m m y ++= 联立解得:x=5.6,y=5.6,m 1=21.6,m 2=10.8,m 3=34,m 4=17 【详解】A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故A 选项正确;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5.6=100%=50%11.2⨯,故B 选项错误; C 、铜未完全反应则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沉淀产生,故C 选项正确; 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17=100%=10.2%500⨯,故D 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转化a 一定是化学变化B .转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C .转化b 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解析】 【分析】【详解】转化a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 .3.在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D 正确。
故选A 。
【点睛】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4.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0g×23%=11.5g 。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2323+1+12+163⨯=42g 。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 ,则减少的质量为:50g-43.8g=6.2g 。
减少的6.2g 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则根据差量法有: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Δm 168184462x 6.2g 168x=62 6.2g↑解得x=16.8g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6.2g100%=40%42g⨯。
故选C 。
5.固体X 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 溶液的pH ,pH= 13;③向X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 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将固体 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 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测X 溶液的pH 值,pH=13,所以固体X 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向X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 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 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由于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能共存,因为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一定不含硝酸镁。
综上所述,固体X 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镁。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①、硝酸镁一定不存在。
①错误;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②正确;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③正确; ④、氯化钠一定存在。
④错误。
故选B 。
6.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 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22Na 2H O 2NaOH H +=+↑,22Na O H O 2NaOH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 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1608098yx9.8g↓ 160y =989.8g y=16g <150g ×16%=24g 80x =989.8g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 、氢氧化钠共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 100%=4.6g 40⨯⨯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 ,钠的质量为5.4g-a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 100%=4.6g 62⨯⨯,a=3.1g ,钠的质量为:5.4g-3.1g=2.3g 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222Na +2H O =2NaOH +H 4622.3gm↑ 46 2.3g =2mm=0.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 ,不符合题意;C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不符合题意;D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 ,氧化钠的质量为3.1g ,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 :3.1g=23:31,符合题意。
故选D 。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答案】C【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