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肝脏微转移的预后

合集下载

胆囊癌的科普小课堂!

胆囊癌的科普小课堂!

胆囊癌的科普小课堂!胆囊癌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但是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是最常见的类型。

60岁以上老人发作较多,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胆囊是人体中储存、浓缩胆汁的器官,而胆汁是一种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可经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因此,切除胆囊后,胆汁也可直接进入肠道消化食物。

1易患胆囊癌的风险因素1.1胆囊疾病胆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单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就能导致胆囊癌变,超过9成胆囊癌患者也患有胆结石。

此外,胆囊息肉、瓷化胆囊患者也容易患上胆囊癌。

1.2年龄、性别、地域70岁以上发病风险明显更高,女性患者接近男患者2倍,我国河南、陕西两省发病率较高。

1.3饮食习惯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吸烟、肥胖都会增加胆囊癌发病风险。

1.4家族病史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更易患胆囊癌。

2胆囊癌的症状2.1典型症状胆囊癌的典型症状有黄疸、腹痛、呕吐,体检时会发现胆囊肿大。

此外,患者会发热,大便呈柏油样,腹部莫名隆起,不爱吃饭,皮肤极痒,体重下降。

发现这些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胆囊癌早期症状很不明显,我们应当定期体检。

2.2晚期患者症状与许多晚期癌症患者一样,胆囊癌晚期患者也会疼痛、消瘦,出现腹部积水。

此外,胆囊癌患者还会产生与胆囊有关的症状,比如,胆道梗阻导致的顽固性呕吐、黄疸,等等。

此时,为了解除或者缓解症状,医生会给患者采取植入支架、姑息性手术、胆道引流、介入化疗、姑息性放疗等治疗方法,可是并不会取得太大效果。

3诊断胆囊癌一旦发现可疑的症状,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去医院检查,发现CEA(癌胚抗原)、CA19-9(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就意味着体内可能有肿瘤或者癌症。

对于胆囊癌来说,半数患者的CEA(癌胚抗原)、CA19-9(肿瘤标志物)指标会升高。

此时,就要做一些影像学检查了。

诊断胆囊癌,需要先做B超,寻找可疑团块。

如有发现,要进一步做磁共振、CT检查。

这两项检查高度怀疑胆囊癌的患者,就要疾病分期。

医生会取出患者的一点胆囊组织,让病理医生制作成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癌细胞,就能确诊胆囊癌了。

胆囊腺癌能活多久

胆囊腺癌能活多久

胆囊腺癌能活多久
一、胆囊腺癌能活多久二、男性胆囊癌的早期症状三、胆囊癌饮食注意什么
胆囊腺癌能活多久1、胆囊腺癌能活多久
胆囊癌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及时就诊以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治疗胆囊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及生物免疫细胞治疗。

总的来说,Ⅰ、Ⅱ期胆囊癌病人,常能长期存活,据报道5年生存率可达64%~86%;相反,Ⅲ期以上的病例预后很差。

肿瘤若已侵犯至胆囊全层时,则几乎均在术后2.5年以内发生死亡。

2、如何延长胆囊癌患者的生存期
2.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胆囊癌的认识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很多胆囊癌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五年生存率将会大大提高,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有些甚至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2.2、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运
临床经验证实,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晚期胆囊癌治疗水平,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即活得更长。

3、胆囊腺癌如何治疗
3.1、手术治疗
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案。

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扩大。

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SIX4_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SIX4_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胆囊癌组织中miR -103a -3p 、SIX4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张辰1,吕楠2,李月光1,蔡旺1,冯健1,孙向宇1,李伟3,陈勃聿1,张瑞雪11 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天津 300102;2 天津市药物研究所药理科;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理科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微小RNA -103a -3p (miR -103a -3p )、SIX 同源盒蛋白4(SIX4)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80例胆囊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 -PCR 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 -103a -3p 、SIX4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胆囊癌组织中miR -103a -3p 、SIX4表达差异,Kaplan -Meier 法分析不同miR -103a -3p 、SIX4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miR -103a -3p 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 <0.05),SIX4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5)。

TNM 分期Ⅲ期、低分化、肝脏浸润、胆总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miR -103a -3p 表达低于TNM 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和无肝脏浸润、无胆总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均<0.05),SIX4表达高于TNM 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和无肝脏浸润、无胆总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均<0.05)。

胆囊癌患者miR -103a -3p 表达与SIX4表达呈负相关(r =-0.532,P <0.05)。

随访期间患者死亡59例, miR -103a -3p 低表达、SIX4高表达胆囊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miR -103a -3p 高表达、SIX4低表达患者(Log -Rank χ2分别为6.761、5.853,P 均<0.05)。

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SIX4高表达是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均<0.05),miR -103a -3p 高表达是保护因素(P <0.05)。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由于其隐匿性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

因此,了解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肝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由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三个因素组成。

根据其分期组别,可将肝癌患者分为不同的预后等级,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二、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肝功能肝功能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癌患者肿瘤的生长不仅会压迫周围血管和组织,还会对肝细胞产生影响。

因此,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

通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可以辅助预测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三、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病理类型肝癌病理类型也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为肝细胞癌(HCC)、胆管细胞癌(CCC)和混合型肝癌等几种类型。

其中,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预后相对较好;而CCC和混合型肝癌预后较差。

通过明确病理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四、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衡量肝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它们是血清中特定的蛋白质,肝癌患者血液中含量异常升高。

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癌的发展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五、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主要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特定标志物来评估肝癌的预后。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等。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辅助预测肝癌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

六、肝癌预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评估患者的TNM分期、肝功能、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胆囊癌术后转移征兆

胆囊癌术后转移征兆

胆囊癌这种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疾病之一,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生命的危险,胆囊癌的防治工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病后的预后。

目前,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能够直接切除病灶,但术后却有转移的风险,因而胆囊癌术后转移征兆也受到高度关注。

转移是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一定要做好胆囊癌转移的防治工作。

临床上,不少患者在初诊时就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发现转移,但多数患者都是在术后复查时发现转移,其是术后残留癌细胞或残留微小转移灶生长、繁殖的结果。

因此,为了降低胆囊癌术后转移率,术后的巩固治疗一定要引起重视。

此外,还应定期筛查,尤其是出现转移征兆时,以便尽早发现转移,避免病情延误,影响预后。

那么,胆囊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的征兆有哪些呢?由于转移部位的不同,其征兆往往也会有所差别。

如若为脑转移,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精神异常、迟发癫痫等征兆;若为骨转移,患者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瘫痪等征兆;若为肺转移,患者可出现咳嗽、痰血、胸痛、发热等征兆;若为肝转移,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黄疸、腹水等征兆。

此外,一旦胆囊癌出现术后转移,患者还会伴有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全身征兆,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以防延误病情,影响转移患者的治疗时机。

胆囊癌每年都会导致我国很多人的死亡,而这些死亡患者中,多伴有扩散、转移。

因此,一旦胆囊癌出现转移,很多人都觉得没救了、活不久了。

那么,胆囊癌术后转移还有救吗?此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往往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促使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因此,即使已出现转移,甚至病属晚期,胆囊癌患者都应积极配合治疗。

此时,若有手术切除机会,应积极争取二次手术,同时联合其他治疗,如中医治疗,其不仅能够巩固手术疗效,而且还能够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肝癌的组织学分型与预后

肝癌的组织学分型与预后

肝癌的组织学分型与预后肝癌,指的是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

它是世界各地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癌的组织学分型是根据肿瘤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分类的,不同的组织学分型对肝癌的预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一、肝癌的组织学分型肝癌的组织学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所有肝癌的75%至85%以上。

它起源于肝细胞,具有明显的肝细胞特征。

肝细胞癌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结节型、大肿块型、浸润型等。

2. 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约占所有肝癌的10%至15%。

胆管细胞癌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乳头状型、腺状型、浸润型等。

3. 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继发性肝癌指的是起源于其他器官并转移至肝脏的恶性肿瘤。

它们的组织学类型与原发肿瘤类型相同。

常见的原发肿瘤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二、肝癌组织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不同的肝癌组织学分型对预后有着不同的影响。

1. 肝细胞癌(HCC)肝细胞癌的预后与其分期及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晚期分期(如BCLC C期)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而早期分期(如BCLC A期)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好。

此外,结节型肝细胞癌的预后通常优于大肿块型和浸润型。

2. 胆管细胞癌(ICC)胆管细胞癌的预后较肝细胞癌稍差。

乳头状型和腺状型胆管细胞癌的预后相对较好,而浸润型的预后较差。

3. 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的预后与原发肿瘤的类型、分期及治疗情况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若原发肿瘤早期被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相对较好。

三、肝癌治疗策略的选择根据肝癌的组织学分型及预后,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常见的肝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肿瘤消融、化疗、靶向治疗等。

肝内胆管癌的成功案例

肝内胆管癌的成功案例

肝内胆管癌的成功案例肝内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肝内胆管癌的成功治疗案例也逐渐增加。

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的介绍。

1. 案例一:患者,男性,55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晚期。

经过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患者成功度过了手术并康复良好。

2. 案例二:患者,女性,60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中期。

经过专家团队的综合治疗,包括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患者肿瘤缩小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 案例三:患者,男性,50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早期。

经过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成功摘除了肿瘤,并在术后康复期间接受了辅助化疗,目前生活正常。

4. 案例四:患者,女性,45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晚期。

经过个体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患者的肿瘤负荷明显下降,并得到了长期稳定的生存。

5. 案例五:患者,男性,58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中期。

经过肝脏部分切除术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存期延长。

6. 案例六:患者,女性,52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早期。

经过微创手术切除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成功摘除了肿瘤,目前生活正常。

7. 案例七:患者,男性,65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晚期。

经过放射治疗和化疗联合治疗,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控制,生存期明显延长。

8. 案例八:患者,女性,55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中期。

经过肝脏切除术和术后药物治疗,患者的肿瘤得到了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9. 案例九:患者,男性,60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早期。

经过微创手术切除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成功摘除了肿瘤,并在术后康复期间接受了辅助化疗,目前生活正常。

10. 案例十:患者,女性,48岁,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晚期。

经过个体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患者的肿瘤负荷明显下降,并得到了长期稳定的生存。

以上是关于肝内胆管癌成功治疗案例的介绍。

这些案例表明,肝内胆管癌并非绝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如何确定胆囊癌晚期病人好转

如何确定胆囊癌晚期病人好转

原发性胆囊癌在整个肿瘤发病中,患病率较低,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5位,胆道系统肿瘤的首位,一旦胆囊癌发展到晚期,其治疗往往会更加棘手,预后也往往较差,但并非没救了。

临床上,不少晚期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使病情有所好转,从而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

那么,如何确定胆囊癌晚期病人好转呢?为了增强广大肿瘤的治疗信心,位于河南省会郑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曾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其中不少已属晚期的肿瘤患者参会,如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吕先生。

自2014年7月确诊以来,吕先生一直选择在该院服用中医药,皆因用药后病情有好转。

那么,他是如何确定病情好转的呢?因确诊时已有脑转移,吕先生伴有严重的头痛,而且普通止痛药都难以改善,令他痛苦不堪。

然而,以袁希福院长提出的三联平衡理念指导用药后,仅3天的时间,疼痛就有了明显减轻。

“我一看有门儿,这一下信心就来了”站在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的舞台上,吕先生高兴地分享了当时的心情。

此后,看到病情好转的他一直坚持用药,至2017年3月份时,复查结果显示原发灶无异常,脑转移灶已钙化,如今的吕先生更是早已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当患上胆囊癌,尤其是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治疗后病情是否有好转,往往依赖于现代的诊断结果。

当检查结果显示体内癌肿已不增长,或呈缓慢增长趋势,往往预示着病情得到控制,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但需要注意的是,晚期病人因病情较重,而且治疗目的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因而病情好转非一朝一夕之事。

如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服用中医药的晚期患者,虽然一些患者在短期内复查结果未有好转,但患者的精神、气色、体力、饮食能够得到改善,疼痛等症状也有所减轻,这也是治疗效果的一种,同样意味着病情的好转。

因此,胆囊癌晚期病人服用中医药时一定要坚持,切勿轻易放弃,以免影响疗效。

由于整体观念强,且安全、毒副作用小、费用低,更重要的是其还能够弥补其他治疗的不足,达到增效减毒功效,因而目前中医治疗已成为胆囊癌晚期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横滨城市大学医学院的EndoI博士及其同事指出,进展期胆囊癌根治切除后往往发生肝脏转移,但胆囊癌肝脏微转移的临床预后、部分肝切除预防肝脏复发的价值尚不清楚。

科研人员选取20例pT2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肝部分切除、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手术。

以门静脉癌巢和直径5mm以内的孤立转移灶为微转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发现,5例患者切除肝脏中发现微转移,大多数位于距肿瘤1厘米内的范围内,微转移与血管侵犯显著相关,并在肿瘤位于肝侧、浆膜下浸润3厘米以上病例中多见。

4名微转移患者残余肝脏肿瘤复发,于15个月内死亡。

肝脏微转移、手术切除可能性、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大部分肝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微转移患者会发生肝脏复发。

Endo博士认为,当胆囊癌发生肝脏微转移时,单纯部分肝脏切除术不能防止肝脏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