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统编六下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选自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同名小说的开头部分。

对于这部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编者通过“阅读提示”对课文的教学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表层内容进行梳理;二是以“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为例,让学生通过对相关章节有趣内容的猜测,感受小说内容的有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对于“了解尼尔斯变小之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变小、变弱、能听懂动物的语言等显性方面认知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还要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变化”,读懂在动物们口中尼尔斯作为一个调皮捣蛋、顽劣淘气的“坏孩子”形象的同时,也关注到尼尔斯身上所具备的诸如“知错就改”“孝顺父母”“勇敢”等“好孩子基因”。

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对小说主人公尼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立体、多元的评价。

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的教学要求,则我们可以从“阅读提示”中提到的“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等两个相关内容出发,让学生浏览原著的完整目录,既令学生能够通过目录中的更多内容激发阅读原著中有趣故事的兴趣,也通过对原著目录中那些“令人费解的地理名词”的关注,让书中丰富的地理学、生物学、民俗学知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又一动力之源。

如上所述,我以为,作为名著阅读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的《骑鹅旅行记(节选)》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二:一是通过研读课文,对主人公尼尔斯身上“坏孩子特质”和“好孩子基因”进行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立体、多元地评价小说人物;二是通过对原著目录的研读,从“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两个角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如冒险、友谊等。

2. 阅读《骑鹅旅行记》的故事,理解其中的细节和意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谈论故事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讲解 《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如冒险、友谊等。

(2)让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的故事,理解其中的细节和意义。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讨论《骑鹅旅行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骑鹅旅行记》。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 《骑鹅旅行记》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文学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 《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和家人一起到图书馆借阅《骑鹅旅行记》。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骑鹅旅行记》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 《骑鹅旅行记》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学的兴趣程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第1篇】《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主人公建立初步的印象。

3.透过插图和部分篇章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4.组织交流精彩片段,学习做一个善良、珍爱动物的小朋友。

教学重点: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主人公建立初步的印象。

教学难点:1.透过插图和部分篇章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2.组织交流精彩片段,学习做一个善良、珍爱动物的小朋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题目解读。

(1)看到题目,你对课文有什么了解?(2)看到题目,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猜想?预设:对课文的初步认知,进行合理的丰富的猜想。

2.出示预习清单:(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选文讲述了什么?(3)尼尔斯变小以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3.走近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1909年因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

4.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独自在荒岛生存的鲁滨逊,今天我们要认识另外一个奇妙的人,他的名字叫尼尔斯。

5.走进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

二、初读感知(一)课文导入。

1. 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思考:故事里的尼尔斯身上发生了什么?2.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要求:(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发问。

(2)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3)交流主要内容。

(二)认读词语: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第1篇】《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猜猜在小说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读读原著。

教学重点: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课件:名著《骑鹅旅行记》简介、作者简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本单元是名著单元,前面我们认识了积极乐观的鲁滨逊,今天又会认识谁呢?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吧。

看看里面的人物是谁。

2.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出示课件】作家简介有趣的视频看完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在这部动画片里面出现了两个人物,他们是谁呢?有的同学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变小的小男孩儿名字叫做尼尔斯,被他抓住的小老头儿是一个小狐仙,他们都是优秀长篇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人物,它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是一位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是一部与王尔德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齐名享誉世界的儿童小说。

3.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搞恶作剧顽皮孩子尼尔斯,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儿,他去在他家的雄鹅路上进行了一次神奇而又魔幻的长途旅行的故事,想要知道变小的尼尔斯还会经历哪些奇幻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想要学习好课文,我们首先来看课前导读吧,相信在读完了课前导读之后,同学们对这节课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出示课件】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单:(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梳理文章脉络想一想小男孩尼尔斯经历了哪些事情。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3篇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3篇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3篇整书阅读《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文本解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作为一部畅销百年的鸿篇巨制,本书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物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了童话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罕世经典。

并且由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它不仅成为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也成为一部成年人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

教学目标:1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3 .猜猜在小说中的有趣的动物故事中,会有何神奇之处,读读原著验证猜想。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爱阅读课外书。

特别是书中主人公与他们年龄相仿更加喜欢。

但是这是一本外国名著,要在这一节语文课中激发学生读整本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名著阅读重在引导,因此我围绕着激趣、学法、品人、促思作为本次课堂的设计观念。

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看图质疑,说说自己对尼尔斯的印象,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看到了一个调皮捣蛋、贪玩任性的尼尔斯,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他一直是这样吗”,引导学生猜想并从书中去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成长”这一话题,指导学生立体评价人物。

整堂课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在想、猜、读、悟中感受读书之乐。

最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并完成一本属于自己的旅行记。

教学重点: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立体评价书中人物。

教法学法:讲授法、质疑法、发现法、表演法、朗读法教具准备:课件名著《骑鹅旅行记》地图作者简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看图,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2 .结识尼尔斯:有这么一个小男孩,非常调皮。

他特别喜欢欺负和捉弄别人,连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动物们,他都不放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将了解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梗概,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主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等。

2. 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主题,如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及其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画出重点词语。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主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

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 骑鹅旅行记(节选)2. 重点词语: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3. 主题: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2. 课堂作业: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幅插画,展现尼尔斯骑鹅旅行时的场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6 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及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塞尔玛·拉格洛夫,瑞典作家,以及《骑鹅旅行记》的背景和影响。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详细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角色特点,以及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勇气与责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文文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3. 生字词讲解: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记忆字形。

4.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角色的特点和故事。

板书设计- 课题:《骑鹅旅行记(节选)》- 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角色特点- 生字词:列表展示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复习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2. 写作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还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2. 讨论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意识三、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3. 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短文,表达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 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2. 相关资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环保知识的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骑鹅旅行记(节选)》文本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讨论卡片、写作纸张和文具。

2. 环境布置:教室座位以小组形式排列,便于讨论和合作。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含故事梗概、人物介绍、关键词汇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骑鹅旅行记(节选)》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品寓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增强课堂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3.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九、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5分钟):播放《骑鹅旅行记》动画片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骑鹅旅行记(节选)》的作者及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内容简介】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

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还没等他弄明自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兰。

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

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告诉读者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作者介绍】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0—1940),瑞典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不仅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是唯一位凭借一部长篇童话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因为拉格洛芙的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

由于其文学贡献,从1991年开始,拉格洛夫的肖像被印在瑞典货币20克朗钞票上。

【创作背景】
1887年,一位名叫达林的师范学院院长请长期担任地理、历史教师的塞尔玛,写作一本以小学、为对象的通俗读物,向瑞典儿童介绍历史和地理。

她创作时,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为了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教育学观点出发,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

这部长篇童话事
实上是被当作教科书的变异品种出版的。

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历时几年访遍瑞典大江南北,认真搜集境内各种动、植物的详细资料,细心观察飞鸟走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并且在收集资料的途中也不忘对当地风俗、民间传说等故事的搜集,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

作者很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故事背景,构想这部童话作品也是她从一次散步经历中找到的灵感:一次在花园散步时,作者被急声传来的“救命”惊呆,一个小男孩正在奋力抵挡朝他猛啄过来的猫头鹰。

而这一幕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这个画面就是她童话中小主人公尼尔斯经常欺负家里鸡鸭猫狗遭到动物反击的场景。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

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然而,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

【作品影响】
这部童话出版以后,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必读课外读物,并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

由于这部作品的成功和广泛流传,许多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甚至从丹麦、挪威和德国来看望作者拉格洛夫。

瑞典文学院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授给了她。

在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个名字命名的。

课后作业
基础知识大巩固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聚精________ 没___没垂头无济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援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缩句)
②男孩羞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溜到牛棚里去找小狐仙了。

(缩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理解
(一)
所有的野鹅都睡熟了。

一只狐狸钻出树林,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来。

他旱就看到了这群野鹅,想象着野鹅肉的美味呢!可是,广阔的水面横在狐狸和野鹅之间,他急得百爪挠心。

突然,浮冰被风吹向岸边,狐狸蹲下来,耐心地等待着。

1.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觉得此时的狐狸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两个与“狐狸”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

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

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尾巴。

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

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

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

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

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标红字注音。

圈子( ) 转动( ) 晕眩( )
2.选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

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续写: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高空,之后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续写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1.会神了完丧气于事
2.①他环顾家。

②男孩找小狐仙。

二、(一)1.狐狸可能会想:多么美味的野鹅呀,我一定要吃,一定要吃!
2.这是一只贪婪、狡猾的狐狸。

3.示例:兔死狐悲狐假虎威
(二)1.quān zhuàn xuàn
2.动作语言尼尔斯为了救下被咬的野鹅,与狐狸进行殊死搏斗的勇敢、善良的品质3.不可以。

因为“终于”一词突出了尼尔斯为救野鹅与狐狸搏斗的过程之长,体现了他奋不顾身的精神。

去掉以后就不能体现出尼尔斯的这种精神。

4.示例:尼尔斯,你是好样的!谢谢你的帮助,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三、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